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兵变终结者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发生过兵变吗 有 兵变终结者赵匡胤建立的宋朝发生过兵变吗 有 且只有一次

导语:兵变终结者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有兵变吗?是的,只有一次,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以下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纵观历史,政权更替,有和平传承的,武力夺权的也不在少数。最有名的兵变莫过于唐朝初年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另外还有周勃诛吕,曹魏的高平陵之变,西晋八王之乱,东晋王敦之乱,隋朝的江都政变,唐朝武则天时期的神龙政变,后周末年的陈桥兵变,元英宗被害的南坡政变,明英宗的夺门之变,清朝的辛酉政变,魏晋南

兵变终结者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有兵变吗?是的,只有一次,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以下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纵观历史,政权更替,有和平传承的,武力夺权的也不在少数。最有名的兵变莫过于唐朝初年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另外还有周勃诛吕,曹魏的高平陵之变,西晋八王之乱,东晋王敦之乱,隋朝的江都政变,唐朝武则天时期的神龙政变,后周末年的陈桥兵变,元英宗被害的南坡政变,明英宗的夺门之变,清朝的辛酉政变,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政变更是家常便饭……常看历史的话,这些都不稀奇了。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似乎历朝历代都不少的兵变,在宋朝基本没有。 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建立宋朝,为打破五代频繁的兵变困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着名的杯酒释兵权后,改革禁军制度,发兵权和统兵权分开,重文轻武,和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一系列措施造成了宋朝军事积弱是不争的事实,但也确实遏止了五代史频繁的兵变,赵匡胤堪称兵变终结者。 这样说来,宋朝南北两朝都没有兵变吗?有的,且仅有一次。因为规模小,产生的影响不算大,基本没有改变历史进程,所以少有人关注。这就是发生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的苗刘兵变。 《宋史·本纪·卷二十五·高宗二》:壬午,诏王渊免进呈书押本院文字。扈从统制苗傅忿王渊骤得君,刘正彦怨招降剧盗而赏薄。帝在扬州,阉宦用事恣横,诸将多疾之。癸未,傅、正彦等叛,勒兵向阙,杀王渊及内侍康履以下百余人。帝登楼,以傅为庆远军承宣使、御营使司增统制,正彦渭州观察使、副都统制。傅等迫帝逊位于皇子魏国公,请隆佑太后垂帘同听政……乙巳,太后降旨睿圣皇帝处分兵马重事。张俊率兵发平江,刘光世继之……吕颐浩、张浚发平江。丁未,次吴江,奏乞建炎皇帝还即尊位。朱胜非召傅、正彦至都堂议复辟,傅等遂朝睿圣宫……夏四月戊申朔,太后下诏还政,皇帝复大位。帝还宫,与太后御前殿垂帘,诏尊太后为隆佑皇太后……吕颐浩、张浚军次临平,苗翊、马柔吉拒战不胜,傅、正彦引兵二千夜遁。辛亥,皇太后撤帘……己丑,韩世忠追讨傅、正彦于浦城县,获正彦,傅遁走……苗傅裨将江池杀苗翊,降于周望。傅走建阳县,土豪詹标执之以献……秋七月戊寅,赠王复为资政殿学士。己卯,亲虑囚。辛巳,苗傅、刘正彦伏诛。 话说靖康之耻后,宋高宗赵构几乎成了硕果仅存的了,又几乎无可争议的登基后,二十二岁的他逃到扬州,放松了警惕,把一切事务交给主和派黄潜善、汪伯彦,自己成天在行宫玩乐。 完颜宗翰率金兵迅速南下,先锋部队五百骑兵逼近扬州,当时扬州军民有十多万。高宗得到内侍的禀报立马就慌了,正在和宫女厮混的他提上裤子就跑,直奔江边,找条小船就过了江,丝毫没考虑扬州还有兵,要搞点防御什么的。 皇帝如此迅速的跑了,估计扬州全城军民都有点懵,反应过来后自然也毫无抵抗的心情,集体逃吧,自相踩踏伤亡惨重。第二天,金兵到了,直接屠城,还追到江边,大多数人被杀,余下的全都成了俘虏。 逃到杭州的宋高宗总算能喘口气了,刘光世、韩世忠、张浚等大将都外出作战,高宗身边的护卫武将就留下了苗傅、刘正彦。 1129年三月初一,太阳出现黑子,朝廷也出了点事,连续三四天,高宗进行了一系列封赏任用,其中御营都统制王渊被任命为同签书枢密院事。王渊曾作为刘延庆的先锋征伐方腊,有战功,但也有失误,那就是高宗扬州逃出有他随行,大家心里对这事的定性就是王渊遇敌不战,逃窜。当时围绕在高宗身边的将领属于不同的体系,临时整合在的一起,领头的诸将谁也不服谁,王渊如此之快的受封,出身将门的苗傅、招降过巨盗丁进的刘正彦自然心里非常不爽。同时,在扬州的时候,内侍康履等因为受皇帝宠幸作威作福,已经惹得众将领心里有气。 三月初五,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先把王渊杀了,又杀内侍康履及以下宦官百余人,接着包围皇宫。宋高宗只要能保命怎么都行,当即答应了苗刘的要求,登高宣布苗傅为庆远军承宣使、御营使司增统制,刘正彦为渭州观察使、副都统制,同时禅位太子,年仅三岁的皇太子魏国公赵旉,改元明受,请宋哲宗的的皇后隆佑孟太后垂帘听政。 苗傅、刘正彦这么干,其他将领肯定也不服,张浚、刘光世等大将都调兵回来准备攻打苗刘二人。苗刘自己也有些怕,由太后下诏,在宰相朱胜非协调下,这两位也一起到睿圣宫商量高宗复辟。 宋高宗禅位一个多月后就复辟了。 夏四月初一,太后下诏还政,高宗复即皇帝位。高宗回到宫里,与太后到前殿垂帘听政,诏令尊太后为隆佑皇太后。初二,下诏寻找太祖神主,同时任命苗傅为淮西制置使,刘正彦为副使。初三,高宗恢复建炎纪年。任命张浚为知枢密院事,苗傅、刘正彦为检校少保,为稳住苗刘二人,一直给他们加官进爵。勤王兵到,吕颐浩、张浚军队驻扎在临平,苗刘部将苗诩、马柔吉抵抗未获胜,苗傅、刘正彦率兵二千人乘夜逃走。 初四,皇太后撤帘。苗刘二人逃窜攻击周边县城,高宗派人追击,同时罢了在兵变中没能保护自己的朱胜非等人的官,升了勤王的吕颐浩、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参加勤王的僚属将佐都有不等的升官进爵。又罢免和诛杀了一批与苗刘兵变有关官员,追赠给被杀的王渊开府仪同三司的荣誉。初八,大赦天下。二十日,高宗从杭州出发,任命韩世忠为江浙制置使,与刘光世一起追击讨伐苗傅、刘正彦。二十二日,下诏:苗傅、刘正彦、苗禹、苗诩、张连不予赦免,其他参与叛乱的都免罪。二十五日,重新立儿子赵旉为皇太子。赦免苗傅同党王钧甫、马柔吉罪,允许他们自己选择归属。高宗连续几次下诏的目的在于逐步离间苗刘及其手下,这么做确有成效,五月初三,苗傅部将张翼斩杀王钧甫、马柔吉投降朝廷。 五月十二日,韩世忠追击讨伐苗傅、刘正彦到浦城县,俘获刘正彦,苗傅逃走。二十二日,苗傅副将江池杀死苗诩投降。苗傅逃到福建建阳县,土豪詹标俘获献给朝廷。七月初五,苗傅、刘正彦被处以死刑。 历时四个月,苗傅、刘正彦兵变被平息了。这场宋朝唯一的一次兵变对历史进程没有什么影响,南宋依然在高宗统治之下,所不同的是给了高宗一个警示,不能什么都不管了,要协调主和派和主战派,要不然皇位是坐不稳了。这也算是高宗的成长,只不过成长的不是那么正能量,高宗依然不求恢复中原,无视父兄靖康之耻,只为自己偏安一隅享乐的私心在和战两派中找平衡。 在赵构看来,这次兵变对自己只有一个损失,那就是皇太子赵旉在苗刘伏法之后的一周就去世了,年仅三岁,不知有没有在兵变中受惊吓的因素。再也没生出儿子的赵构后来不得已选宗室子弟即位,皇位回到赵匡胤一系。 赵匡胤绝想不到,一个重文轻武的决定会让自己身后整个宋朝军事积弱,可能他认为自己的子孙像自己一半就够了。但可能他只是没想到自己会死的那么早,而接位的是弟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记录历史的单位 记录历史的单位下一篇:一个好的活动策划方案怎么写啊 一个好的活动策划方案怎么写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