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陶渊明的《闲情赋》一反其一向的风格 陶渊明的《闲情赋》一反其一向的风格 它是爱情诗还是另有寄托

导语:陶渊明的《闲适赋》与其一贯风格相悖。是情诗还是另有寄托?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 ”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陶

陶渊明的《闲适赋》与其一贯风格相悖。是情诗还是另有寄托?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 ”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的人生际遇 陶潜生活在晋宋异代之际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其曾祖父陶侃为东晋大司马,祖父、父亲都曾做过太守一类的官。到陶潜时,家境已经衰落,「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他的少年时代是在柴桑的农村度过的。「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就是其少年生活与情趣的极好写照。成年以后,由于其「 ”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曾出任江州祭酒,任职时间不长便辞职。 后来江州召其为主簿,他未就。其后又入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面对掌握军政大权而又野心十足的桓玄,陶潜又产生了归隐的想法。不久,因其母病故,便回乡居丧。 后来刘裕讨伐桓玄,任镇军将军,掌管国家大事,陶潜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便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谋,但此时又并未忘记自己的素志:「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第二年又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同年八月又请求改任彭泽令。后因「 ”郡遣都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便辞官归隐,任职仅仅80余日。 陶潜出仕,固然是由于他所言的「 ”家贫”,是为谋生,但也与他「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情怀不无关系。当然每一次出任,又无不有「 ”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园田日梦想,安得久离析”之感。在辞彭泽令之前,陶潜就是在这仕与隐的矛盾中苦苦思索与选择的,最后,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过上了真正的隐居躬耕而贫困的生活。 陶渊明《闲情赋》的篇章结构 《闲情赋》是陶渊明的赋作。这是陶渊明作品中无论风格还是思想内容都很独特的一篇,不仅一反陶渊明一向的风格,而且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也不同于陶集中的其他作品。 此赋描写了一位作者日夜悬想的绝色佳人,作者幻想与她日夜相处,形影不离,甚至想变成各种器物,附着在这位美人身上。全赋沿用比兴手法,情思缭绕,逐层生发,词藻华丽,变化自然,既写出美女的姿色,又写出了美人良好的品德和崇高的志趣,因此获得后人「 ”如奇峰突起,秀出天外,词采华茂,超越前哲”的高度评价。 《闲情赋》正文分为四节。第二节极尽夸饰之能事描写美人之容貌与品行:第三节是全赋的高潮,一反作者朴素淡远的风格,连发十愿,炽热无比: 「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十愿连翩,一气呵成,要化己身为美人衣之领,腰之带,发之膏泽,眉之黛墨,身下之席,脚上之鞋,随身之影,照颜之烛,手中之扇,膝上之琴,只为了亲近美人,陪伴美人。一连串拟物手法的运用,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十种物事,寄托同一个美好心愿,十番转折,十种设想的结果,表达同一种担忧,尤为衬出心愿的强烈。 第四节诗人由美人乏不可求回复到自己平生志愿之不得遂上来。诗人经过一夜辗转苦思,终于在无计可施中放弃了追求,也平复了烦燥不安的情绪。 通观全赋,总体来讲作者的情调是低沉、消极的,即是「 ”十愿”,也把那股火一般的情感深深压抑,以悲观的情绪来淡化。末节更是将其消解至无,诗人之心仍然回复为一汪死水。 这篇赋结构新颖,想象丰富,辞句清丽,灵活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其中的十愿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荡除了汉赋那种着意铺排、堆砌辞藻、典故、用语生涩的积弊,清新自然,因此被人们久诵不衰。 《闲情赋》的写作时间 这篇赋作的写作时间,一说是陶渊明年轻时的作品,一说大约完成于作者任职或归隐期间。据袁行霈考证《闲情赋》是陶渊明十九岁时所作,而郭维森、包景诚《陶渊明年谱》认为作于晋太元十六年陶渊明二十七岁时。 还有一种说法:陶渊明辞州主薄不受后,在家闲居了六七年。闲居的第二年,即晋太元十九年,陶渊明三十岁时,他的妻子去世,续娶翟氏。翟氏是一个贤良女子,据《南史》本传说:「 ”其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大约在诗人丧妻、再娶这一段时间内他写了《闲情赋》。 也有人认为赋中女子是位雍容华贵、才貌盖世的贵妇人,她与处境贫寒的陶妻没有联系,因此此赋与陶渊明的「 ”丧偶”无关。钟优民对此提出两点驳议:一、《闲情赋》并非爱情小传,而是艺术作品,允许艺术的夸张、虚构;二、陶公发妻并非贫家女,作者描写爱情时,可能会把自己丧偶的哀怨投射到作品中。「 ”在中国文学史上,像《闲情赋》这样坦白地歌颂爱情的作品,除了民间文学,在文人创作里,为数是不多的。” 《闲情赋》是爱情诗的说法 古代有不少人虽然认为此赋是写爱情,却又不大满意它的大胆坦率。如非常欣赏陶诗,并为陶渊明编集子的梁昭明太子萧统,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认为《闲情赋》是陶诗文中的白璧微瑕,叹息曰:「 ”惜哉!惜哉!无是可也。”,惋惜陶渊明大不该写此赋。 而清代的东方树更是怒形于色地谩骂了:「 ”昔人谓正人不宜作艳诗,此说甚是。……如陶渊明《闲情赋》,可以不作。后世循之,直是轻薄淫亵,最误子弟。” 不过,古代也有一些通达之士,对陶公此赋写爱情虽不免感到惊讶,却也没有什么微词。正如晚唐诗人、诗论家司空图《白菊》诗说:「 ”不疑陶令是狂生,作赋具如有《定情》。”,意思是说,真没想到静穆的陶公原来是位狂放的公子,居然写出这动人心魄的《闲情赋》。 宋代周紫芝《竹坡诗话》、清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也都认为《闲情赋》是写男女之情爱。何氏还用陶渊明曾写悼亡诗和有侍儿小妾之事说明他写男女爱情也是自然之理,无可厚非。 给《闲情赋》大胆描写爱情以高度肯定的是鲁迅先生。他说:「 ”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却有时很摩登,‘愿在丝而为履’竞想摇身一变,化为‘啊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虽然后来自说因为‘止于礼义’,未能进攻到底,但那些胡思乱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胆的。”草》)。 《闲情赋》是寄托身世不平之作的说法 否认《闲情赋》是写爱情而是寄托身世不平之作的人,自古以来为数也不少。苏东坡就认为此赋与《诗经》、屈原赋一样,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寄托之作:「 ”渊明《闲情赋》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正使不及《周南》,与屈宋所陈何异?而统乃讥之,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苏东坡讥讽萧统没看出陶赋写爱情是别有寄托的真正用心,故有此语。 清人刘光蒉进一步分析说,陶渊明「 ”身处乱世,甘于贫贱,宗国之覆既不忍见,而又无可如之何,故托为‘闲情’。其所赋之辞,以为学人之求道也可,以为忠臣之恋主也可,即以为自悲身世以思圣帝明王亦无不可”。 也有不少人人认为此赋是陶渊明追求理想而不得实现的苦闷的象征。理由是:一、如果假定此赋是写爱情而无寄托,那么,作者一定经历过这样的恋爱事件。但陶渊明传记资料中并未留下这类恋爱事件的蛛丝马迹。即是说,此赋的写作并无本事依据。因此。《闲情赋》是别有寄托;二、《闲情赋》在描写爱情上,把追求对象抽象化了,赋中所写的佳人不像是人,而像神,虚无缥缈,很像屈原笔下求爱于有女娥氏之佚女的描写;三、赋的序言说「 ”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之意乎”,提醒读者要特别注意「 ”作者之意”,而「 ”作者之意”决不会是在作品内容的表面上,而是藏得很深、需用心去发现。 我读陶渊明《闲情赋》的看法 梁启超在《陶渊明之文艺极其品格》一书中这样评价陶渊明:「 ”陶渊明之冲远高洁,尽人皆知,他的文学最大价值也在此。”梁启超论陶渊明的文艺极其品格有三点:第一,须知他是一位极热烈、极有豪气的人;第二,须知他是一位缠绵悱恻最多情的人;第三,须知他是一位严正——道德责任心极重的人。梁启超还用陶渊明的诗作分别论述了他提出的这三点。 因此,我个人是认同陶渊明的《闲情赋》是寄托身世不平之作的说法的。陶渊明是一位对生活实践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随波逐流的人。他在《感士不遇赋》中写道:「 ”咨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 可见,作为自然而非无为的陶渊明,当自己的才智受到社会某种政治局面的限制而不能有所为时,「 ”便逃禄而归耕”,并坚守着「 ”固穷”「 ”安贫”的人生准则:「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正是这种固穷安贫的道德操守,才使他能够抵御来自社会现实中的各种诱惑,始终坚持自己的人生追求。 文学是人学。谁说一个道德责任心极重的诗人就不能写爱情诗呢?更可况陶渊明本身就是一位缠绵悱恻多情的人!从这个角度上说,认为陶渊明的《闲情赋》是爱情诗又有何不可呢?说是写爱情的,持之有据,赋中直抒其情,并无转弯抹角之意。而主张寄托说者,也似乎不无理由,因为中国诗赋从屈原起,素有以香草美人寄托理想的传统。《闲情赋》是写爱情还是另有寄托,读者诸君自可去慢慢咀嚼体会陶渊明作品之魅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建立西夏的党项族从哪来的 党项族的起源和发展史 建立西夏的党项族从哪来的 党项族的起源和发展史下一篇:第三次印巴战争:东巴内乱 第三次印巴战争:东巴内乱 爲印度发动战争提供了绝好机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