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从牛肉罐头看二战日本的失败结局 从牛肉罐头看二战日本的失败结局 初期美味无比 后来猪都不吃

导语:从牛肉罐头的变化可以看出日本二战中形势的变化。战争初期,日军牛肉罐头是奢侈品,后期却被称为猪食。牛肉罐头的质量不断下滑,甚至里面已经没有什么牛肉了。这体现了日本军队在战场局势中的逆转。

牛肉罐头来看,日本二战失败一开始很好吃,后来猪就不吃了。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

能够从小的事物中看到总体局势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很多细节中确实能够反映出全局的形势发展,而日本二战的形势变化也能从一些细节中看出来,就拿他们的牛肉罐头来说,在战争初期能够吃上一个牛肉罐头,对任何一个日本士兵来说都是奢侈体验,对于中国战场上的士兵来讲能够缴获一个罐头也是天大的幸运。 但是到了后期,牛肉罐头就变成了日本军队口中的猪食,甚至猪都不爱吃,中国军队缴获了也懒得吃。纵观日本牛肉罐头的发展,可以看出日本军队在整个二战中形势的变化。 从日本1931年进入战时体制起开始,那时日本陆军就制定了他们的伙食,那个时候的标准是,米饭640克、麦200克、罐头肉150克以及大约150克的干菜和泡菜,加上几十克的盐油糖茶。平心而论,这个伙食对于亚洲战场上所有军队来讲都是不错的,而那150克的罐头肉虽然不会经常按时配发,但每次配发下来后都是日本军队最爱的东西。而战争初期的日军牛肉罐头,一个罐头内就有大约200克牛肉,加上150克左右的蔬菜,一个士兵一天的肉类都不够一个罐头,因此这种罐头很少配发的普通士兵。 日本陆军不使用海军的咖喱,将肉类做成一种传统风味的罐头——「 ”大和煮”,加入砂糖、酱油和姜炖制而成。日军早期军用罐头一般是牛肉大和煮,甲午战争期间还用小鰛鲸的瘦肉作出鲸肉大和煮。一战时期大和煮规格改为150克/罐,一直持续到二战。 但是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和美国交战之后,日本的物资变得越来越缺乏,尤其是随着美国逐渐掌控着制海权,攻击日本的海上交通线,使得日本的物资入不敷出。那个时候开始,日本牛肉罐头的质量就不一路下滑,卷心菜土豆变成了主要的材料,牛肉的分量不断的削减,牛肉汤成了罐头的主角。但是此时至少里面还是有一些牛肉的,这样的罐头配置仍然是比较少,但对日本军队来讲能分到还是一件幸运的事。 不过随着日本形势的进一步恶化,美国在太平洋占据绝对的制海权和主导权,而且在中国大陆陷入苦战没有出路,日本的后勤生产力陷入崩溃边缘。在1944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包括驻扎中国大陆在内的许多日军,不仅没有办法得到配给的粮食,即使是得到的配给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就以着名的牛肉罐头为例,这个时候的牛肉罐头被日本军队称为是猪食,即使是八路军缴获了,这种罐头也懒得吃,因为这时候里面已经没有什么牛肉了。比较常见的做法是把豆制品混着牛血和牛杂碎,加上一些蔬菜,这样的罐头与其说是牛肉罐头,不如说是豆干罐头蘸牛血。 在二战中,美军士兵的营养条件是最好的,美军规定的标准每个士兵是每天4300卡路里的热量摄入,欧洲国家的军队次之,二战中一般士兵每天需要摄入3000多卡路里才能满足打仗的需要,而日军在二战中最好的时候能满足的也只能达到美军的一半,每个士兵只能满足2000多卡路里的热量供给。 不过即使是那样被称为猪食,牛肉罐头仍然是日本士兵得到后要吃的东西,因为战争后期日本的补给线已经濒临崩溃,能吃上饭都是奢侈的事,哪怕再臭的东西能吃都要吃下去。在战争后期,日本军队的伙食,甚至连中国军队都不如,不得不说两者之间的待遇发生了逆转,这种情况的出现正是整个战场局势逆转的体现。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27796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吃喝风”:盛唐是李隆基一家吃垮的 古代“吃喝风”:盛唐是李隆基一家吃垮的下一篇:求一个改编的历史故事 求一个改编的历史故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