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诞生:毛泽东拍板哪怕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诞生:毛泽东拍板哪怕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导语: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诞生:毛泽东甚至在一万年内就做出了如下书面材料的决定,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65年前的今天,1954年6月19日,第一支潜艇部队在青岛正式成立。部队名称为海军独立潜艇旅,傅继泽为队长。主要装备是从苏联购买的四艘潜艇,其中两艘中型潜艇命名为新中国11号和12号,另外两艘小型潜艇命名为国防21号和22号。1958年6月13日,中国第一座核反应堆达到正常运行水平。在此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诞生:毛泽东甚至在一万年内就做出了如下书面材料的决定,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65年前的今天,1954年6月19日,第一支潜艇部队在青岛正式成立。部队名称为海军独立潜艇旅,傅继泽为队长。主要装备是从苏联购买的四艘潜艇,其中两艘中型潜艇命名为新中国11号和12号,另外两艘小型潜艇命名为国防21号和22号。

1958年6月13日,中国第一座核反应堆达到正常运行水平。在此基础上,聂荣臻果断决定,立即向中央建议,开始研制能运载导弹的核潜艇。

第一次关于发展核潜艇的会议于1958年6月18日举行。聂荣臻主持会议,根据大家的意见作了指示,说: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几个问题,海军将向中央政府起草一份请示报告,经海军首长审查后向我报告。今天是第一次见面。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收集信息,考虑工作人选,这样核潜艇的开发就可以启动,早日启动。

6月27日上午,中国核潜艇研制项目的第一份文件《关于研制导弹核潜艇的报告》送到聂的办公桌上。聂荣臻看了两遍,稍作修改,签了名,以“绝密”的形式上报中共中央。短短几天,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毛泽东都圈定并批准了这份报告。

7月中旬,核潜艇工程领导小组召开首次工作会议。组长罗舜初、副组长张连奎邀请海军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就《关于发展导弹核潜艇的报告》的实施情况进行讨论研究。会后,两人共同向聂写了报告,并就核潜艇设计制造任务的具体分工、研制进展、有关单位合作、经费申请等问题起草了意见。同时,他们提出:“为了缩短单独探索原子能的时间,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我们需要通过一定渠道通知苏方,请他们向我们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7月22日,在报告中指示:“同意这个安排。经费问题由各单位承担,不单独列预算。”

7月,核潜艇总体设计小组正式成立。专家由海军船舶修理部和第一机械部船舶工业管理局派出,薛任组长;不久,以第二机械部设计院的核电专家赵为首的核电设计组等研究机构相继成立。

毛泽东:“核潜艇必须在一万年内制造!”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发展海军潜艇新技术的意见》。核潜艇项目被“07”项目取代。年底,一名工作人员在一次会议上无意中透露了“07”项目的性质,因此将其更名为“09”项目。所以所有的研究机构都叫“09”。

相比常规潜艇,核潜艇的关键是把电池换成核动力。但是有了这个变化,船上很多部门和设备都不一样了。没有人见过核潜艇是什么样子的。甚至当时中国还在发展常规潜艇。此前,苏联政府为中国海军建设提供了大量帮助。然而,在核潜艇的研制过程中,援助中国的苏联专家和顾问却闭口不谈。为了获得技术帮助,苏振华于1958年10月率领中国专家代表团访问苏联,但苏联政府不仅没有提供任何书面和口头信息,而且拒绝访问核潜艇。

有人说核潜艇启动时是“三无”:没有图纸,没有专家权威,没有外援,是“自己探索,摸着石头过河”。这一点都不假。几年后,从一开始就参与核潜艇总体设计,后来担任总设计师的黄旭华回忆说:“当时没有电脑,大量数据是用计算尺甚至算盘计算出来的;技术数据就更少可怜了。单位领导会动员大家按照各自的专业去搜索国外报道的线索。即使他们得到一张有参考价值的照片,也会被珍藏,反复研究。”

1959年3月至5月,“09”工程领导小组连续召开了几次会议,提出了技术革命和改进工作的措施,调整了开发工程的总体进度,并决定改变1965年后的船交付时间,即至少推迟四年进度。在一次会议上,罗舜初传达了周恩来的话:“美国人在我们眼皮底下示威。什么时候可以演示?”他号召大家:任务重,困难多,一定要加倍努力。

1959年10月,赫鲁晓夫率团访华。在与他的会见和谈话中,毛泽东提出了希望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的问题。赫鲁晓夫傲慢地说:“核潜艇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你做不到!苏联国家的海军拥有这种战略武器,也可以保卫你们的国家。”随后他宣布准备撤回协助中国的专家。毛泽东平静地回答赫鲁晓夫:撤回专家是你的事;核潜艇开发,我们自己试试。当毛泽东与周恩来、聂荣臻、罗瑞卿等人谈论尖端武器的发展时,他斩钉截铁地说:“核潜艇一定要一万年生产!”

迫于形势,“09”工程暂时下马

1960年3月,国防科委召开会议,再次修订了有关战术技术性能指标和总体进度,成立了以苏振华为首的核潜艇研制项目领导小组,管辖总体组、反应堆组、电子设备组、导弹组等。经过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整体团队于1960年6月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初步设计》。

虽然这个方案还是一个“概念设计”,但已经不再是一个“原则性”的东西,对潜艇核动力反应堆的类型和主要技术参数有了初步的构想,并对研究基地的建立和陆上模型反应堆的建设进行了讨论和考察。第二机械部部长宋任穷听了汇报后非常高兴。他想了一下:“这是初稿,还是留点余地,就叫‘初步设计稿’吧!”随后以“潜艇核电站初步设计”为题正式上报国防科委。

1962年初,位于海军的核潜艇总体设计组并入新成立的国防部第七研究所,更名为“09”技术室。3月,“09”技术室还提交了《原子导弹潜艇初步设计基本方案》。据粗略统计,全船、反应堆、关键配套设备初步设计完成后,至今已探索出157项关键技术和254个试验项目,为后续项目的设计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此时按照以“调整”为中心的国家经济政策和“两弹一星,导弹先行”的尖端武器发展原则,核潜艇研制项目在调整范围之内,有可能被拆除。事实上,一些参与核潜艇研制的专家,包括动力设计组组长赵,都被抽调出来支援“一线”。

“09”工程怎么样?根据的指示,国防科委通知了肖、宋任穷,并请海军和部提出意见。小广金、苏振华等海军领导人反复研究,最终确定了三个原则:下马是暂时的,发展成功是不可动摇的;机构人员减少,且未撤销;属于海军主要研究工作,一天不停歇。至于如何保留机构,如何裁减人员,由第七研究所负责起草报告,报中共中央审批。

第七研究院接受任务后,刘华清院长主持起草了《关于今后如何开展核潜艇核电站工作的请示报告》。报告建议停止陆上模型反应堆建设,基本停止设备制造和新材料试生产。但几个技术复杂、研究周期长、投资大、成果多的重点项目得到适当保留,必要的研究实验继续进行;潜艇核动力设计机构适当精简,弱化保留实力,坚持作为第二机械部原子能所的一个室进行研究设计工作;第七研究所保留一定的机构人员配合二机部核电室进行一些项目研究;在科学院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方面,一些必要的研究项目得到了稳步发展...这个报告是一九六二年七月二十日提交给聂和中共中央的。

聂荣臻完全同意这个报告。8月13日,他在报告中给出指示:“我打算同意。请阅后上报军委常委、中央,并给予明确指示:“保留核潜艇研究机构,人员适当精简,任务以坚持研究核反应堆为主。共性更大的部分可以并入相关的研究所。”不久,毛泽东、邓小平和中央、军委领导同志先后审阅了这份报告。同样是共和国外交部长的陈毅深知先进武器装备在国际政治竞争中的份量,实在不愿意让核潜艇“下马慢行”。他在报告中批评说:“我不同意这方面的削减,但我同意继续学习。不管是八年,十年,二十年成功,都要强化。".

经过八个月的调查、分析和权衡,中央委员会于1963年3月19日作出了最后决定。这一天,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专门委员会办公会议,专门研究海军和吉尔部提交的《关于今后如何开展核潜艇核电站工作的报告》,原则同意就报告内容请示。在此基础上,请海军和二机部就具体实施意见达成一致,并说明技术团队的保留计划和进一步研究设计的具体计划。

随着国民经济形势的好转,核潜艇项目重新纳入国家计划

1965年3月20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特别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集中总结原子弹发展的经验。会上,第二机械工业部党组和第六机械工业部党组联合向国防工业局和中央特委报告,决定将核潜艇项目重新列入国家计划,全面开展研制工作。1970年前要求第二机械工业部建造陆上模型反应堆,在陆上模型反应堆试验得到验证后,建造了潜艇用核电厂。同时决定在第七研究所成立核潜艇研发机构。第六机械部会同海军、第二机械部等单位制定具体方案。

会后,第六机械部副部长、第七研究院院长刘华清、第七研究院副院长余晓红分头听取了海军、国防科委、国防工业局领导和各领域专家对核潜艇项目启动后中央特委的工作原则、任务分工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意见,最终形成了《核潜艇研制请示报告》。7月10日,以第六机械部党组的名义向中央和有关中央领导提交了报告。同时,第二机械部通过调研上报了《原子潜艇陆地模型反应堆建设选址与合作报告》,对陆地模型反应堆的建设选址、完成时间和要求以及相关部门承担的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

8月15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专门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研究批准了第六机械部和第二机械部的报告,明确了三项原则:一是认真贯彻积极配合的原则;二是立足国内情况,从实际出发,分两步走,先发展反潜鱼雷核潜艇,再搞导弹核潜艇;第三,第一艘船不仅仅是一艘试验船,还要尽一切努力匹配它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所以它可以作为战斗船交付。

聂荣臻:“我戴着手铐,我还掌握了核潜艇项目!”

1966年夏天,“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鉴于大部分国家机关遭到叛军袭击,中央军委于1966年秋作出决定,将核潜艇研制项目改为由国防科委牵头。负责核潜艇项目领导协调工作的第六机械部副部长、第七研究院院长刘华清调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就这样,位于第六机械部办公楼的“09”项目办公室迁至国防科委,刘华清继续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负责核潜艇项目的领导和协调工作。

核潜艇不仅拥有“两弹”所蕴含的技术,而且在深水作业方面也存在重大技术难点。因此,参与研发工作的科研机构覆盖20多个省市,数千家工厂承担研发任务。3月18日,刘华清主持召开国务院有关部门、科研机构和海军领导参加的工作协调会,讨论研究了导弹核潜艇方案论证、潜艇导弹研制进展和研制任务具体分工。

会后文件提交分发,但会议精神无法落实。核潜艇项目再次进入关键阶段,面临流产的危险。经过慎重考虑,刘华清如实向聂荣臻汇报了情况,并请他作出决定。当时聂处境极其困难,被诬告为“二月逆流的黑干部”。他受到了几次攻击和批评,被迫做了一次检查。但是,听了刘华清的汇报后,他毫不犹豫地决定立即召开核潜艇项目协调会,并明确规定,所有接到通知的人、厂长和秘书,无论是谁,即使受到批评和检查,也必须按时参加会议,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他们。考虑到他的情况,身边的工作人员含蓄地提出“现在开这样的会合适吗?”聂荣臻说:“我戴着手铐,我还掌握了核潜艇项目!”

6月25日,协调会在国家文化宫会议厅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核潜艇研制单位的数百名厂长、主任、党委书记、专家、技术人员齐聚一堂。大部分只是脱下“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的招牌,从会场走出来。上午9点,聂·在刘华清的陪同下,穿着制服走进会场。寒暄几句后,聂荣臻以面对战争的姿态发表了讲话。

聂说,核潜艇项目是关系国家安全计划的重要项目。这个项目是毛主席亲自批的,党中央集体研究决定的。本项目研发涉及科研单位、工厂、企业数千家,工作量大,合作范围广。各单位的工作要从大局出发,只提前不延后,不要因为自己控制的部分而影响整个过程。困难很多,所以我们应该尽力克服它们。这个项目不能等,不能停,必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冲击研究所和生产车间,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停产!任何干扰或拖延这项任务的事情都是错误的,是不能允许的!

聂强调,所有参与该项目的人员都是经过组织精心挑选的,可以信赖。有意见要提,有错误要批评,但不能随便打,不允许停工。希望各单位从全局出发,严格组织,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做好本职工作,圆满完成任务,为国防建设做出新的贡献。最后,聂荣臻用力挥挥手,大声说:“党和人民信任你!”

中央军委特殊时期的特殊公函与毛泽东“7.18”指示

为了顺利贯彻落实核潜艇工程协调会精神,刘华清接受了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陈友明的建议,并根据当时的情况起草了中央军委特别公函。全文如下: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特别来信

我们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正在做一件前人未曾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

我们的目标必须实现。

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九五”工程是经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批准的国防尖端技术重大工程。这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极其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希望有关方面: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努力学习和运用毛主席著作;坚决贯彻毛主席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服务”、“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方针;坚决贯彻毛主席“全力以赴、力争上游、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树立远大志向、赶超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革命路线;有了“分秒必争”的革命精神,才能保证时间和质量,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才能赢得文化大革命和科研生产的双重胜利。

特别公函准备好后,刘华清把它送到聂的办公室。同一天,一封特别的公函正式发出。特殊的公文,特殊时期的特殊做法,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就这样,主持核反应堆总体设计的核电专家彭士禄和几十名设计师安全地聚集在一个地方,以封闭的方式对核电站的设计进行了最后的冲刺;在全国范围内承担过核潜艇研制的数千家科研院所,在空之前的政治风暴中基本可以正常运转;大量军工企业严格按照设计质量要求有序开发生产。

陆上模型反应堆的建造是核潜艇发展的关键一步。为了加快示范反应堆基地的建设进度,“09”项目办总结了专项公函的经验,建议军委、中央发文动员全军官兵给予支持。中央接受了这一提议,并正式起草了派遣指挥官和战士支持陆上模型反应堆建设的通知。这份文件由毛泽东于1968年7月18日签署并分发,后来被称为“7月18日”指令。全文是:

支撑模型反应堆基座的构建

成都军区:

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批准的核潜艇核动力工程,是尖端的国防工程。XXX建造的模型反应堆试验基地是潜艇核动力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基地组织领导力量薄弱,建设力量不足。为了加强领导,你会任命一个师级干部担任施工现场的军管总监,军管人员也会适当增加;另一个营被调去支持基地的建设。作为支援队伍,要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做好为工人服务的工作,推进革命大联合和革命三结合,抓革命促生产,圆满完成伟大领袖毛主席交付的光荣任务。

“7·18”指令发布后,陆上模型反应堆基地建设工地受到极大鼓舞。到1969年底,“909”工地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开始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高歌猛进,新中国核潜艇破水而出

周恩来的16个字符的警告

1970年夏天,核潜艇的研制进入了最后阶段——电厂陆基堆垛试验在四川省“909”基地举行。核潜艇陆上模型反应堆的启动试验不同于原子弹和氢弹。对于原子弹和氢弹试验,参与者可以在远离现场的地方通过无线电进行操作,而模式反应堆试验操作必须在设备前面进行。一旦发生事故,现场参与者将和整个装置一起化为灰烬,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周恩来一直非常重视这个实验。

从定点和“909”基地建设到陆上模型反应堆启动试验,周恩来四次主持中央专委会研究解决建设中的资金、进度、设备供应等问题。模型反应堆启动试验开始后,7月15日和16日,周恩来连续两天主持中央特委,详细听取了“909”基地军事管理委员会领导和建设专家关于现场准备的汇报。在彭士禄、陈友明和基地戒严委员会主任王汉庭的汇报过程中,周恩来多次插话,询问工作细节,并反复强调“不要着急,不能自满,不能容忍任何马虎的工作”。在整个报告的最后,周恩来强调了16个字:“做好充分准备,一丝不苟,万无一失,取得成功”。多年来,这16个字已经成为核潜艇研制、建造和使用中的警语。

7月18日18: 00,模型反应器启动升温升压试验开始。8月28日,反应堆达到设计额定功率,核电站成功!突然,模型反应堆大厅内外的生成热烈欢呼,参与者热泪盈眶,喊道:“我们赢了!我们成功了!”

与此同时,东北某造船厂的核潜艇船体建造也在日夜进行。核潜艇的整体测试已经完成,舱室机械、管道、电气和各种仪器基本安装完毕,只等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艇栈的安装。陆上模型反应堆试验成功的消息传来,全厂沸腾了。

核潜艇项目的政治命运远不如海上试验顺利

所有“09”人最期待的一天终于到来了!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核潜艇下水。海军副司令员吴瑞林代表海军党委出席了下水仪式。

之后按照计划,核潜艇进入试航阶段。一年多来,核潜艇出海20多次,累计航行6000多海里,成功完成码头、水面、浅水、深水等200多个项目的试验。,为进一步完善设计和投入施工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海上航行试验充分表明,我国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是成功的,质量是可靠的。然而,这个项目的政治命运远没有海试那么顺利。

1971年林彪叛逃后,“四人帮”在审判中再次对核潜艇挥舞大棒。他们自上而下附和,借口李作鹏曾担任“09”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声称核潜艇工程是“黑工程”,胡说长期致力于核潜艇研制的领导和专家刘华清、于晓红是“黑线人物”,是“唯生产力论”的典型,企图干扰和破坏核潜艇的航行试验,然后把矛头指向周恩来。叶剑英等人识破了他们的阴谋,通过理性有力的斗争,保证了核潜艇的正常试航,进一步完善和完善了核潜艇。

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大会在东北某船厂举行。上午10点,大会以雷鸣般的掌声开始。首先,萧宣读了中央军委命令:现决定将该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战序列,并授予军旗。随后,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舰长杨·大摇大摆地从高·手中接过军旗。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人民海军已经进入了核海军的行列。

♦“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的由来,这是谁最先提出的?解放军工程兵是怎么建立的?

沙家浜的忠义救世军是什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揭秘洪金宝的家世背景 揭秘洪金宝的家世背景 个顶个都是民国时期的大人物下一篇:国学大师曾仕强:为什么你那么努力却还是赚不到钱 国学大师曾仕强:为什么你那么努力却还是赚不到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