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海军四大悲剧事件 自古海权意识淡薄:大清政府向西方列强敞开大门

导语:本文探讨了中国缺乏海权意识和海防危机的原因,以及列强基于海权意识的侵略行为。文章指出,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儒家思想、中央集权制度和宗族宗法基层社会等特点,导致中国缺乏海洋意识。同时,清朝的消极闭关锁国政策和缺乏有效的海防措施也使得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

引言:纵观中国近代史,不难发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绝大部分来自海上。英国从印度和缅甸入侵,法国从越南入侵,日本从朝鲜半岛入侵。就连清朝面临最大土地威胁的俄国,不仅侵吞了西北和漠北,还觊觎入侵黑龙江流域和库页岛。最大的动力也与海权意识有关:寻找太平洋入海口,占据一个天然不冻的港湾,以方便与日本等太平洋国家的贸易。

可以说,列强是基于近代海权意识的觉醒,一步步来到中国的。在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开始向海外掠夺扩张。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初,西方殖民国家经历了两个半世纪的海上霸权。其中,16世纪80年代的西班牙海军拥有134艘战舰,3000门大炮,自称“无敌舰队”,是第一代海上霸主;17世纪中叶,荷兰庞大的商船队共有16000艘,总吨位相当于英国、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总和;工业革命后,英国把海军作为对外扩张的主要工具。到19世纪初,英国拥有240艘战列舰和317艘巡洋舰,成为当时独一无二的海上霸主。

西方殖民者经过数百年的互相残杀掠夺,产生了两个明显的结果:一是西方的海权观念不断强化,即“谁控制海洋,谁就能统治世界”;第二,他们的战舰和火炮技术不断提高,海上军事实力日益增强。如果说在生产力不发达的中世纪,浩瀚的海洋还是人类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那么到了16世纪,东西航线大开之后,原本的海洋屏障逐渐成为入侵者的通道。19世纪,非洲、亚洲、美洲越来越多的地方成为英法西的殖民地,古代中国成为列强觊觎的下一个目标。

中国的闭关政策导致了海防危机

另一方面,中国虽然海岸线漫长,虽然四大发明的指南针成就了世界航海业,火药成就了枪炮等现代武器,虽然郑和在明朝七下西洋,但中国从来都不是海洋大国,直到明清时期,执政党和在野党的海权观念还接近于零。与重商、冒险的海洋民族不同,受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制约,中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土地为命脉的农业经济、以儒家思想为唯一尊重的传统文化、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以宗族宗法为特征的基层社会。总之,传统中国的特点是农业、儒家、政治、宗法、大一统。在历代统治者眼里,大海从来不意味着商机,而只是一道屏障。

正是因为缺乏海权意识,在17世纪中叶的明清时期,在历史进入世界性交流的时代,中国一直把自己当成中国的大国,缺乏走出去的意识。朝廷推动的中外朝贡贸易远不止是政治利益。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国家威望,以获得“德天下”、“万人来朝”。因此,郑和携带了大量的黄金、白银、硬币、瓷器、丝绸等礼物。,沿途分发给各国,作为回报,珍贵的珍宝、珍禽异兽和各种香料被交换给王室享用。同时,被带回各国朝贡的使臣及其家属在中国享受多年的免费待遇,导致航海和朝贡贸易支出巨大,劳民伤财,成为当时的一大“弊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葡萄牙人达·伽马比郑和晚半个世纪航行到东印度时,虽然只有4艘船和184人,但他返回时带回的货物总值是航行成本的60多倍。与中外朝贡贸易相比,这种殖民经济和殖民掠夺的远洋航行侧重于经济利益,凸显政治影响力。

明清统治者从未意识到海洋带来的巨大机遇和利益,因此对马加尼和阿米什使团的贸易要求漠不关心;在世界各国交往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明清统治者采取了消极闭关锁国的政策。清初,顺治为了孤立和打击郑成功集团,于12年实行禁海令,“禁止出海,违者定重典”。顺治十八年,发布动迁令,沿海居民全部搬迁30里以内。“棋子、棋盘不准入水,粮货不准过境。”。康熙帝统一台湾省后,虽然展开了海,允许沿海商人出国贸易,但禁海政策日益严厉,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和防止台湾省治台的政策。

乾隆二十二年正月,只允许广州与欧美国家通商,对外贸易不允许四个通商口岸。嘉庆、道光以后,清廷加强了对外商的管理,不断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防止“蛮夷”。这种日益闭关锁国的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制止了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进一步阻断了中西文化交流,错过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的历史机遇,拉大了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距离,造成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悲惨局面。同样,正是由于海权观念的缺失,清政府缺乏适当有效的海防措施。近代以前,中国的海防安全从未遇到过严重的危机。明朝的敌人入侵了东南沿海的荷兰和葡萄牙,但未能给中国带来实质性的威胁。明清时期,在统治者眼里,大海还是一道天然屏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清朝没有海洋海军,只有近海和长江海军,主要任务是巡河和海口,抓捕海贼,军制相当于大陆军队。

鸦片战争前,清朝水师中最大的军舰是广东米船,长104英尺,载重量约150吨,兵力60人,铁炮10多门。除此之外,还有火盆、藤牌、猎枪等军事装备,都放在甲板上,没有任何遮盖。清军的岸防炮,大至一万斤,小至一百斤,有效射程只有几十丈。用火绳点火,射速慢,距离短,仍停留在欧洲17世纪大炮的水平。19世纪初,英国皇家海军已经在舵、帆、炮、造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它的一级战舰长达200多英尺,有820多名人员和120门大炮。它所有的枪都放在甲板下,点燃了,射程远,威力大。整艘战舰就像一个巨大的移动堡垒。

悲剧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

中国在西方眼中曾经是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国家,但经过真正的接触,西方人的观念逐渐改变。16世纪初,早年来华的葡萄牙特使扬言:“只要从马六甲派10艘船,就足以轻松控制整个中国海岸。”乾隆五十八年,到访中国的英国马加尼使团看到中国的帆船和武器与200年前相比毫无变化,狂妄地威胁说:“只有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清朝的沿海舰队,切断中国从海南岛到北直隶湾的航运。”面对强大殖民者的贪婪,落后的中国必然遭受侵略。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华民族的苦史,也是奋斗史。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民族的危机,中国各阶级各奔东西,晚清统治者也是如此,建设现代海军是重要措施之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特别是同治十三年日本侵略台湾后,清廷逐渐开始加强海防,建立福州船政局、北洋海军、福建海军。

恩格斯曾经说过,现代军舰不仅是大工业的产物,也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这是一个漂浮在水上的工厂,一个浪费大量金钱的工厂。中国作为一个封建传统农业国家,既没有发展现代海防的物质基础,也没有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支撑现代化海防和海军的经济实力。建于光绪十四年的北洋海军,几乎全部装备了从海外购买的军舰,配备了外国顾问。表面上看很现代,但里面全是封建刻板印象,因为根本不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此外,清廷软弱腐败,在战略战术、军事制度纪律、后勤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弊端,这些都决定了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和甲午战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30781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中国闹鬼事件真实案例 中国700多年来惨遭封杀的48大神秘事件:十分诡异下一篇:民国四大名医 民国时期的医生:名医诊金是穷人家庭半月生活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