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三国之后是什么朝代 中国历史上除了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分天下 还有没有其他三国鼎立的时代 有什么原因

导语:按照魏蜀吴的标准来看,后来的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首先要明确三分天下的概念从汉末三国鼎立的局面来说,所谓魏蜀吴三分天下,严格来讲,应该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开始算起 ,在此之后,曹孙刘三方控制的领土基本稳定下来,魏蜀、魏吴之间的边界极少发生变化,到公元263年 蜀汉灭亡为止,期间共计44年,与此同时,在辽东地区还存在着一个公孙氏

按照魏蜀吴的标准来看,后来的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

首先要明确三分天下的概念

从汉末三国鼎立的局面来说,所谓魏蜀吴三分天下,严格来讲,应该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开始算起 ,在此之后,曹孙刘三方控制的领土基本稳定下来,魏蜀、魏吴之间的边界极少发生变化,到公元263年 蜀汉灭亡为止,期间共计44年,与此同时,在辽东地区还存在着一个公孙氏政权,但鉴于其位置偏远, 且仅与魏国有领土接壤,故将其排除在外。因此,如果将范围限定在对峙局面维持在40年以上,三方之间领土接壤且主要战争发生在传统汉地的情况下,那么此后中国古代历史只出现过一次三分天下的局面 。

那就是北宋、辽、西夏三国鼎立

三国中最早建立的是辽,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定国号为“契丹”,此后其国号数次在“辽”和“ 契丹”中转换,辽太宗时,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幽云十六州为条件换取辽朝援助,灭唐立晋,辽朝得以把疆域拓展到长城以南,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攻灭了数个 南方小国,统一南方,公元979年、986年,宋太宗两次发兵试图攻取幽州,但均以失败告终,从此宋朝 对辽朝逐渐转为守势,公元1004年,辽军南下,在与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后北撤,此后一百余年,双方 边界基本上维持了和平,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战事。公元1038年,继承祖业的李元昊在兴庆府称帝,西夏建国,后与北宋和辽朝接连发生战争,均取得了胜利,正式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而此后的战争主要围绕在北宋和西夏之间展开,公元1127年,北宋为金所灭,宋室南迁,与西夏再无接壤,至此,三分天下的局面总计持续了90年。

如果将三分天下概念的限定条件放宽一些,不考虑对峙时间的长短,那么古代历史上频繁出现这种情况就还有五胡十六国时期:

前赵、后赵、东晋

前秦、前燕、东晋

后秦、后燕、东晋

但是以上几种三分天下的局面维持时间普遍较短,有时还存在诸如五凉等小政权,故一直不为人所承认。

接着就到了南北朝时期,曾经三次出现过三分天下,但持续的时间也不长,分别是:

东魏、西魏、南梁

北周、北齐、南梁

北周、北齐、南陈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出现三分天下的局面则是蒙古灭西夏以后,中国大地上存在着蒙古、金和南宋三个政权,随着蒙古军队将一路南进,金宋两国先后被灭,此后中国再也没出现过三分天下的局面。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自秦朝建立以来也有两千年,这中间更换了无数王朝,东汉末年的三国鼎力时期是其中比较有特点的一个时期,三国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也有多次三国并立和多国并立的情况出现,但大多数都和三国鼎立时期不一样,比较着名的如北宋末期的金、辽、宋三国,南宋中期的元、金、宋三国,不过这两个时期在性质上完全和三国鼎立时期不同,宋朝的这两个时期只能称为“并立”,而不能称为“鼎立”。

鼎的特点是三个足,而且要三足均匀分布,互相依赖和共同支撑,先分析下北宋末期、南宋中期和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的差异点:

汉末三国互相接壤,能随意互相攻伐,而宋、辽、金并立时期,金和宋是隔开的,同样,蒙、金、宋并立时期,蒙和宋也是隔开的,在发生战争时,一国只能同时攻击一个国家。

汉末三国互相牵制,谁也不能轻易吃掉谁,即便是最强大的魏国,在三国早、中期时,也无法保证能吃掉蜀和吴中的任意一国。而宋、辽、金时期的金国对辽国是碾压,宋、金、蒙时期的蒙古对金国也是碾压。

汉末三国鼎立时间长,即使是以赤壁大战为分水岭,到三分归晋止,这中间也长达半个多世纪,而金、辽、宋并立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年,蒙、金、宋并立时间也只有二十八年。

所以,宋朝在和金、辽、蒙并存的这两个历史时期的情况不足以和汉末三国相比,但在宋朝的北宋中期,北宋、西夏、辽国三国并存的这段时间,却可以称之为三国“鼎立”,虽然其中的西夏和另两个庞然大物比起来实在是弱小,但西夏却充分借助自身的一些优势左右逢源,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出现,从各种情况上分析,都比较接近汉末三国鼎立时期。

首先,这三国鼎立的时间长达87年,其次,三国也是互相接壤、互相在军事上敌对,西夏和北宋、辽国都有过战争,并且利用三方之间的微妙局势存活,北宋不能消灭西夏和战力无关,实际上是因为不能以举国之力对付西夏,因为在河北方向还有辽国虎视眈眈,北宋的防御重心始终是在辽国方向。

北宋、西夏、辽国这三国之间也有各种合纵连横,比如,辽国和西夏联姻,辽国和北宋互称兄弟之国,西夏和辽国有战争时,也向北宋称臣求和等等。同时,西夏虽然最弱小,战争潜力最小,但另两国也无法彻底摧毁他,因为任意一国要干掉西夏,夺取西夏的地盘,另一国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因此,如北宋、西夏、辽国这样并存,并且三国互相接壤、互相防备、互相可以进行军事战争、互相可以结盟抵制另一方,这样的历史时期,才能算得上是三国“鼎立”,从形势上、性质上都更接近于汉末三国鼎立时期。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分合交替,始分三国!算是实现了相对稳定的地域平衡!政权统治阶层皆汉士。

五代十国之后的宋、辽、金、蒙其实也是割据分立,多数情况下也可以称其为鼎足而立!但这一时期与汉末三国时期有很大不同,显着特征是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的对立与和战!

南北朝时期,北齐,北周,南陈三国鼎立。

最开始南北朝是南梁和北魏相互对立。公元534年,北魏权臣高欢立元善见做了皇帝,即孝静帝,并迁都于邺,这就是历史上的东魏政权。迁都时,高欢将洛阳城内40万户居民迁到邺城,并大拆洛阳宫殿,将所拆的建筑材料运往邺城,致使这座300年的锦绣帝都逐渐化作一片废墟。第二年,孝武帝与宇文泰有隙,被宇文泰毒死,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宇文泰立元宝炬为帝,建都长安,这就是历史上的西魏政权。

东魏、西魏均没维持多久,公元550年,高欢的儿子高洋接受东魏皇帝元善见的禅让,建立了北齐政权。 557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则接受西魏皇帝拓跋廓“禅让”,建立了北周政权,西魏灭亡。至此北方从统一的局势分裂成了北周,北齐两个国家。

而与此同时,南朝梁由于侯景之乱带来的影响,战火使南朝的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随后南梁皇室为争帝位又纷纷招引北齐和西魏为援,使这两朝趁虚攻夺了南梁大片土地,南朝实力大为削弱,奠定了南弱北强的局势。太平二年,陈霸先废帝自立,改国号陈。陈朝疆域在南朝中最小,仅控制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交趾以北的地区。

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再次形成。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三国鼎立的时代,多着去了。

北魏末年,东西两魏南朝三国鼎立

北魏孝文帝变法之后,北方的民族矛盾有所缓和。但是北魏政治的日益腐败,吏治逐步败坏。王公大臣铺张浪费,肆意剥削百姓。

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使大批农民家破人亡。破产农民纷纷投靠豪强,重新沦为依附农民,或逃避赋役,入寺为僧尼。 北魏控制的编户日益减少,影响了政府的收入。

于是催生了高欢、宇文泰这种地方豪强大军阀。皇权逐渐旁落。

公元534年,高欢立元善见做了皇帝,即孝静帝,并迁都于邺,这就是历史上的东魏政权。迁都时,高欢将洛阳城内40万户居民迁到邺城,并大拆洛阳宫殿,将所拆的建筑材料运往邺城,致使这座300年的锦绣帝都逐渐化作一片废墟。

第二年,孝武帝与宇文泰有隙,被宇文泰毒死,雍州刺史兼尚书令宇文泰立元宝炬为帝,建都长安,这就是历史上的西魏政权。

两个政权同时期各挟持一皇帝,分据北方地区东西两面。

但过了不久,高欢的儿子高洋接受东魏皇帝元善见的禅让,建立了北齐政权。557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则接受西魏皇帝拓跋廓“禅让”,建立了北周政权。

南方一直处于相对安稳的状态,但是政局同样不稳,时值刚经历过候景之乱的梁政权,根本无力北伐,甚至自身难保,国内不断崛起的地方军阀与皇权派形成南朝特有的“荆州派”和“扬州派”的斗争。

宋辽夏与宋金夏二时期

北宋虽说名义上统一中国,但实际上处于宋辽对峙时期。

辽国虽说游牧出身,却也是汉化少数民族的一支,占有燕云地带。

西夏偏安于河西走廊一带,却也国力不弱,面对外敌总能打成平手。

所以说这段时期是两强一小国的对峙时期。

这种阶段持续了上百年,金朝的到来彻底将其变得更像三国。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在上京会宁府立国,国号“大金”,建元“收国”。

1125年迅速灭辽,随后立马挥师南下,于1127年攻占汴京,灭亡北宋。

北宋王子赵构逃出生天,在南方建立南宋,史称宋高宗。1130年,宋高宗赵构向金帝上降表称臣,南宋成为金朝属国,偏安一隅。

这种状况持续了上百年,直到蒙古入侵。

除了魏蜀吴三分天下,还有北宋时期,宋辽西夏三国鼎立。因为北宋重文轻武,所以军事力量非常弱,没有能力统一全国。南宋时期,宋金元三国鼎立,最后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统一了全国。

北宋与辽、西夏,算三国鼎立。南宋与金、蒙元三国鼎立也几十年。现在,中、俄、美欧?复杂些。

宋辽金

宋金元

闯明清

1、魏蜀吴

2、北周、北齐、陈

3、北宋、西夏、辽

4、金、南宋、西夏

5、蒙古、金、南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秋收起义时间 秋收起义发生在什么时候 秋收起义过程及意义下一篇:贾诩论战 荀攸劝战与贾诩论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