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古代瓶子 瓷瓶最美玉壶春—中国古代文物审美思考

导语: 瓷瓶最美玉壶春—中国古代文物审美思考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瓷瓶最美玉壶春—中国古代文物审美思考   瓷器是我先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自它发明的

瓷瓶最美玉壶春—中国古代文物审美思考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瓷瓶最美玉壶春—中国古代文物审美思考

  瓷器是我先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自它发明的那一天起,就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越来越高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和商业价值。中国瓷器,是艺术的宝库,如果从商代原始瓷器算起,它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如从汉晋青瓷算起,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古代的瓷器系手工生产,并非模制,故瓷器造型随工匠之心所欲,多种多样。它是伴随中国历史文化发展时间较长的一类器物,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类器物。在与人类生活方面,中国传统文物的其它类别,如青铜器、玉器,均无法与之相比。就目前商业价值而言,也同样如此。

  中国瓷器的艺术体现主要是在如下四个方面:器物造型、釉的质和色、眙质、纹饰与装饰。如果在此四方面皆巧夺天工,那这件器物肯定就是瓷苑中的尤物,不同凡响的艺术珍品了。

  一、玉壶春瓶之得名

  自古至今, 中国瓷器造型的类别,至少也有百余种, 至今还没有人做过精确的统计。在众多瓷器的造型中, 笔者最喜欢的就是玉壶春瓶。“ 玉壶春” 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称谓呀! 还从来没有哪种瓷器的名称像“ 玉壶春”一样具有感染力。未见实物,先闻其名,仅此称谓就足以撞击人们的心扉,也足以刺激着人的审美神经。从现存实物资料看,玉壶春瓶创烧于北宋,是富有时代特征的一种陈设瓶,元代时仍盛行不衰,明清二代依然流行。

  玉壶春瓶在瓷器造型中,是人们常说的“ 立件”器物,不属于盘、碗、杯、洗一类,与缸、尊、罐等器物造型也不同,其体形也不是很大,高度一般在十几至四十厘米之内。玉壶春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完全由规则的弧线构成,也可说其主体形状主要是由简练的双S线构成,口部、颈部、腹部、底部横断面全部是圆形。如果对其形体作一简要概述, 则具侈口 、细颈、垂腹、圈足四大特征。

  玉壶春瓶一向是我国瓷苑中的经典器型。该名称的演化、形成可分为四个层面: 壶一>玉壶—>玉壶春一>玉壶春瓶。其实,类似现在人们称为瓶的器物,古代先民们是称之为壶的,商周秦汉的青铜器、陶器,甚至更早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都有“ 壶” 这种器物。它们是用来盛水或其它液体的。在吉林大安渔场古代墓地, 笔者就曾发掘出土有与玉壶春瓶造型接近的陶壶,侈口,有颈,只是腹部上大下小,不是垂腹,无圈足。此壶制作精细,器表光亮,年代应已进入阶级社会,私有制已产生。汉代类似玉壶春瓶造型的陶壶更为多见,洛阳涧西七里河东汉墓出土的陶壶,侈口、细颈、垂腹、圈足,只是腹部较扁,将其称为玉壶春瓶的前身亦不为过固。“壶”之前加“ 玉”字,那就绝不是一般的壶了,那应是冰清玉润、坚硬晶莹之器。“玉壶”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有七言绝句《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化用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玉壶冰心”为古人常用。盛唐名宰相姚崇曾作《玉壶赋》,可见“玉壶”之称,唐已有之。至于“玉壶春”一词,应该在元代或更早些时间即已出现。《水浒传》“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一回中即有:“酒保取过两樽玉壶春酒,此是江州有名的上色好酒。”我们知道,元代即有很多的水浒故事,《水浒传》只是明人撰就而已。由此可见,“玉壶春” 应是一种酒的名子。这种例子至今也不鲜见, 如“芦台春”、“剑南春”、“ 五粮春” 等均为酒名,人们仍保留有唐宋时为酒命名的习惯。至于“ 玉壶春” 瓶,从字面的原始意义上讲,应该是盛“玉壶春” 酒的酒瓶,很可能盛“玉壶春” 酒的酒瓶式样比较固定,该酒又享盛名,于是这种酒瓶式样的瓷瓶就称为“玉壶春瓶”了。至于有人说“玉壶春瓶”由宋苏轼“玉壶先春”诗句而得名,早有学者指出,查遍苏轼文集,亦未发现“玉壶先春”诗句,看来此说似不可信。

  二、众瓷瓶之母

  我国古代瓷瓶的形制多种多样,仅横断面为圆形、无耳、座等装饰的瓷瓶,粗略统计,至少也有二十种。除玉壶春瓶外,尚有蒜头瓶、荸荠瓶、胆式瓶,直口瓶、葫芦瓶、橄榄瓶、天球瓶、梅瓶等。口沿的变化,口颈的粗细,腹部的形状及所处高度,圈足的有无,这几个因素稍有变化,器型便会有很大的不同。玉壶春瓶造型极为简单,线条极为简练,而形态却极为柔美,这是人们喜欢它的根本原因。我们完全可以把玉壶春瓶看作是这近二十种形制各异众瓶的母体,它们产生的年代大多也确实晚于玉壶春瓶的造型,也可谓一瓶先春,众瓶竞艳。

  我们不妨将瓷器中的另一经典器形梅瓶与玉壶春瓶的造型作一比较。二者的造型正相反,梅瓶小口,只能插一枝梅花,故日梅瓶,而玉壶春瓶侈口、颈较长,梅瓶最大直径在肩下,而玉壶春瓶却附一圈足。它们的重心一个偏上,一个偏下;一个上重下轻,一个上轻下重。这两种截然相反的造型,就给人以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梅瓶是高挑挺拔、亭亭玉立的,而玉壶春瓶则是雍容稳健、优雅柔美的。梅瓶的美在肩和腰身线条之流畅,玉壶春瓶美在颈部、腹部线条之柔和。

  人们爱玉壶春瓶,不仅是因其称谓美、造型美、线条美,器形从北宋一直沿续到清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历代众多的玉壶春瓶在记录着历代绝顶的制瓷工艺,了解了玉壶春瓶走过的历程,也就大体了解了中国瓷器的辉煌,真可谓“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在历代的玉壶春瓶中, 有宋钧窑的、定窑的、有釉里红的、有珐琅彩的、有青花的……在青花瓶中,有的绘龙纹、有的绘人物故事图案,真是不胜枚举。

  纵观瓷瓶的演变历程,越到后期,瓷瓶的式样越多。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瓷器制作最为发达的时代,同样也是瓷瓶制作最为繁荣的时代。作为陈设器,多种瓷瓶争奇斗艳,几乎是别种造型的瓷器无法比拟的。清雍正仿钧窑天蓝釉直颈折腹瓶,就是造型特殊的一种,小口,直颈,垂腹下部内敛,形成一较明显的折痕,故我们称之为折腹,这种瓶极少见,令人耳目一新,瓷瓶腹部居然还能有这样的造型!

  三天津博物馆藏“古月轩”玉壶春瓶

  令笔者终生难忘、情有独钟的玉壶春瓶,还是天津博物馆藏那件“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瓶通体高16.3 、口径4 、足径5厘米。釉面如脂,其胎薄如蛋壳,且有很高的透明度。笔者曾有幸将其捧在手中观赏,竞不觉掌中有物,顿时油然而生敬畏。珐琅彩瓷,始烧干清康熙晚期,盛于雍正、乾隆之时,多由宫廷如意馆西洋画师所绘,也称“ 古月轩”瓷,秀美之极,是皇室用器。此瓶腹部用工笔花鸟技法绘雉鸡、湖石、盛开的芍药,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纹饰空白处有墨书题诗“青扶承露蕊,红妥出阑枝”。引首有朱文“春和”印,句尾有白文“翠铺” 和朱文“霞映”两方印,是诗、书、画、印合璧的彩瓷艺术珍品。瓶底楷书“乾隆年制” 四字方框款。瓶颈部以蓝料彩绘青花蕉叶纹,与圈足上的一组青花纹饰上下呼应,使绚丽的雉鸡、芍药、山石等主题纹饰又配以素雅的陪衬。此瓶的主题纹饰集中在瓶腹的中下部,颈下和垂腹上部留下空白,瓶口亦为空白,故整体构图疏密有致,愈显底釉之洁白,主题纹饰之艳丽。如若整瓶纹饰密集,空白极少,其艺术效果将大为逊色。如此华丽雍容的宫廷瓷瓶,实为罕见。

  自宋以后,在日常使用价值之外,瓷器的陈设功能、审美价值就在不断提升具有这类作用的瓷器中,瓷瓶为其中之一大宗,而玉壶春瓶更以其特有的造型、柔美的曲线受到皇室和历代收藏家的青睐,它不愧是瓶中奇葩,收藏至爱。

  编辑:古语

以上内容由本站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韩信是否会后悔自己当初离开楚国投奔了汉国呢?下一篇:瓷器的英文 瓷器上的英文“CHINA”标记始于何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