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李广利又称贰师将军 是因为率领第二师吗 来谈谈古代将军的称呼

导语:李光利,又名二师将军,是因为他领导二师吗?先说古代将领的名字。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在中国古代的战争史中,诞生了无数天才将星,而他们所担任将军的官职名称也是五花八门,比如汉武帝时期的李广利将军,便被称为贰师将军

李光利,又名二师将军,是因为他领导二师吗?先说古代将领的名字。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在中国古代的战争史中,诞生了无数天才将星,而他们所担任将军的官职名称也是五花八门,比如汉武帝时期的李广利将军,便被称为贰师将军,让人不禁怀疑,难道是因为李将军率领的是汉朝第二师所以才这么称呼吗? 答案当然不是,不过要分析其原因,不妨让我们从将军这个称呼谈起。 将军一词,最早出现时并非是官职,而是要打仗了,对奉命率领军队之人的称呼,是对一军之帅的通称。比如在春秋时期,朝明的官员并没有严格的文武之分,而是统称为卿,卿奉命领兵打仗才会被成为将军,战争完事,称呼也就失效了。 到了战国时期,伴随文武官员的分化,将军才正式成为武官的官职,比如我们熟悉的最高武官上将军、次一级的将军、裨将军等等。西汉承袭秦制,不过去掉了上将军,以大将军和骠骑将军为武官最高职位,地位仅次于丞相。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 骠骑,字面上就是勇猛的骑兵的意思,而骠骑将军之所以能够和大将军平级,则与骑兵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军队的战斗主力息息相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车骑将军,伴随战车在战斗中的没落,车骑将军逐渐沦为负责后勤保障了。类似的还有率领早期水军的楼船将军,早期土木工程部队的材官将军等等。 而除了以上以军队属性命名的将军外,还有以所要攻打的城池命名的将军,如开头中提到的李广利的贰师将军,便是因为其曾经奉命攻打大宛国的贰师城而称贰师将军。 在这一时期,将军的名称设立主要是为了服务于皇权的。事情往往发生在新君上任之初,军权没有掌握在皇帝自己人手中,而皇帝又不便直接剥夺旧臣手中的军权,于是便干脆才已有将军的官职外,以各种名义设立一个新的职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逐渐架空旧臣,掌控军权。 拿上面提到的卫将军设立为例,便是当时还是代王的刘恒,被周勃等老陈迎为新帝以后,忌惮军权尽在老臣手中,而公开削弱这些人的军权会引起反扑,所以干脆下旨,以巩固京城防御的名义设立一个新的将军职位——卫将军,然后让自己的铁杆亲信宋昌担任。这样就从名义上逐渐架空了老臣,同时又名正言顺的控制了京城附近的部队。 一代代的君王更迭,不断的权力斗争,让将军这一原本单纯的武官职位,逐渐的用烂了,诞生出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杂号将军,这一点在南北朝时期最为泛滥。其不但名目繁多,而且往往用过之后就消亡了。据不完全统计,单单南朝梁国时期,就加封国361位各类名号的将军,其中境外的就有一百多个。 所以历史上为了加以区分,便将除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和四平将军以外,统称为杂牌将军。 以至于到了唐宋时期,杂牌将军数量急剧减少,回归正常状态,但到了明清,将军这一称呼逐渐沦为一种荣誉称呼,就连皇宫的殿廷武士也称为将军。 比如在清朝的宗室爵位体系中,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便是清朝几个末等爵位的称呼。除此之外,将军还是对驻防各地的八旗军最高指挥官的称呼,但伴随清朝后期八旗子弟的堕落,权力也逐渐缩水。 而含金量真正高的是带有具体负责地域的将军,如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和伊犁将军,这类将军不但是所在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还兼职最高行政长官,是清朝时期真正的土皇帝。 千变万化的称呼,不变的权力斗争,将军也不能免俗,成为棋局中的万物,是幸运,亦是悲哀。 注释1:《汉书中记载》,「 ”李广利,女弟李夫人有宠于上,产昌邑哀王。太初元年,以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被「 ”演绎”的汉臣:看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在正史中的宦海沉浮下一篇:开创贞观之治的皇帝是谁 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