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重庆大学城的人物历史

导语:重庆大学城人物史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重庆郭沫若故居郭沫若在重庆的故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涌镇香蕉园村。故居占地10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66平方米。建筑风格为

重庆大学城人物史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重庆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在重庆的故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涌镇香蕉园村。故居占地10190平方米,建筑面积1566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清末四合院,桶形结构,小蓝瓦屋顶,坡山形屋顶。

郭沫若1938年12月到达重庆,时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1940年,国民党政府废除三馆,成立以郭沫若为主任的文化工作委员会。

抗战时期,郭沫若带领文化界在重庆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全家大院逐渐成为当时一大批文艺界的重要阵地。

沈嘉三百年祭、青铜时代、十大批判书,被毛泽东列为延安整风的研究文献,在这里创作。

郭沫若在重庆期间,还完成了屈原、胡夫、高见礼、唐棣之花、孔雀胆、南关草等历史剧的创作。

郭沫若于1946年5月离开重庆。

2000年9月,郭沫若故居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为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2005年3月,旧住宅修复工程正式开工,旧住宅主体工程于6月30日竣工,9月7日正式向社会开放。

重庆冯玉祥故居

重庆冯玉祥故居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镇白河村。

原来是当地乡绅张海南的住处,当时叫“张家院”。

1939年初,冯玉祥将军买下医院,命名为“抗日鲁”。

抗日战争时期,冯玉祥与妻子李德全及其子女在此工作七年。

冯玉祥故居为清末普通巴渝民居,总面积2937.5平方米。

该建筑为民用结构,单檐悬山顶,小蓝瓦铺装,斗梁框架。

2000年,冯玉祥故居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为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主体修复工程于2003年8月31日竣工,2003年12月6日正式对外开放。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席何露莉亲自为冯玉祥故居题写了博物馆名称。

2012年9月19日上午,重庆市委常委、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范照兵一行来我区调研统战文化保护传承、微型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并授予冯玉祥故居“重庆统战传统教育基地”称号。

区领导、、李万红、、杨、陶、、宋小平出席颁奖仪式或陪同考察。

据了解,冯玉祥故居是重庆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先后被授予“全国统战传统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称号。

2013年,为了迎接市委统战部成为“重庆统战传统教育基地”,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全面更新了旧住宅的展示线,进一步丰富了“冯玉祥与统战”一节,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地展示了冯玉祥将军的一生。

重庆张治中将军故居

重庆将军张治中故居位于沙坪坝区土渚镇三生宫村。

“三生宫”是建在山上的一座倾斜的庭院建筑,占地5333平方米。

原为清代寺庙,是宗教文化中为数不多的重要古代文物之一。它有200多年的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爱国将领、“和平将军”张治中在此生活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遗址被用作村里小学的房子,然后作为农舍。由于年久失修,它遭到严重损坏,处于危险之中。

2003年以来,中共沙坪坝区委、沙坪坝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会议,研究张治中故居修复问题。

2003年5月,区政府第八次常委会确定张治中故居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将张治中故居纳入西部大学城公园总体规划。

同年,沙坪坝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从土渚镇三生宫村有偿收回土地产权。

2005年以来,新文广局成立了数据收集组和资料收集组,在北京4次收集史料,在南京3次收集史料,并从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张治中的子女及下属处获得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相关数据和资料。

2006年,张治中旧住宅保护规划和建设设计方案通过市专家评审,旧住宅修复工程被列为2007年沙坪坝区重大社会事业项目。

2007年4月张治中旧居修复工程正式开工,同年10月主体工程修复完成。

2008年1月,旧住宅正式向公众开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民革命中央委员会主席贺为故居题写了“重庆张治中故居”的名称。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折磨女孩的方法要痛苦 拷打女俘的工具很多 拷打过程和方式非常残忍下一篇:中国古代最豪华的十个大院 才知道什麽是“地主家”的房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