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林语堂纪念馆 林语堂故居

导语:以下林语堂故居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林语堂故居来到台北,有一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那就是阳明山林语堂故居。1966年,在美国生活了30年的林语堂准备回台湾省生活。蒋介石给他安排了一块地,然后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建了起来。这是他第一次收到蒋介石政府的礼物。整个土地660平方米,内

以下林语堂故居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林语堂故居

来到台北,有一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那就是阳明山林语堂故居。

1966年,在美国生活了30年的林语堂准备回台湾省生活。蒋介石给他安排了一块地,然后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建了起来。这是他第一次收到蒋介石政府的礼物。整个土地660平方米,内部约290平方米。具体施工由台北孙中山纪念馆设计师、著名建筑师王大洪完成。除了这里的地貌和风景与林语堂家乡福建陇西十分相似,能听到亲切的闽南方言外,各方面都渗透着林语堂先生作为“活家”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虽然林先生已经去世30多年了,站在这栋楼里,我还是能真切地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味道,这种味道只属于林语堂。

王金月

中西合璧的庭院

我们上午10点到达林语堂故居。位于阳明山山腰,故居入口为杨德大道第二段。旁边有个汽车站:永福。

站台旁的铁栏杆上长满了绿植和小白花。从围墙往里看,只能看到院子里的参天大树和淡淡的白墙。但如果站在大门口往里看,可以看到院子里有一些老树和白色的粉墙,里面嵌着深紫色的窗户,上面两个窗户角是圆的。特别是蓝色琉璃瓦非常醒目,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展现了屋主独特的审美情趣。

至于这样的设计,林语堂先生其实早在1933年的《我的国家和我的人民》一书中就有描述:没有一个中国大房子的建筑风格,让外人透过大门看到房子前面长长的车道,因为这样会违反隐蔽原则。在大门口,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小庭院,也许是一座假山,它不会让人想起它巨大的内部位置,并逐渐将一个人引向更新奇、更壮丽的风景,不断展现出一个新奇、巧妙的工匠...如果你把全景拍下来,没有让人想象的暗示。

不难看出,门前这条长长的车道一定是后来修建的,因为它不符合王先生的审美趣味,而是从外到内,一切都是王先生刻意为之。甚至深蓝色窗花和紫色屋顶的选择在几十年前的文章中也有具体的解释:

在他看来,最好的建筑应该是这样的:让我们住在里面,我们就不会觉得这个地方的自然景象消失了,人工技能开始了。因此,色彩的应用非常重要。中国寺庙的红色墙壁与青山和紫色和谐融合,而它的屋顶则涂上了青釉,要么是深蓝,要么是紫色,要么是金色,想与深秋的红叶和清澈的阳光融合空给我们一个和谐的整体场景。我们站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向外眺望。我们不禁拍手叹息:好美!

整个白色建筑以中国四合院为基础,但与西班牙的设计取向相协调。从西式拱门,穿过短短的回廊,可以透过天空看到中庭。柱子是白色的,上部设计成螺旋形。最有特色的是中庭一角有一个小水池,小假山上种着竹子、枫香、苍蕨、藤蔓等植物,其中游着几条不同颜色的鲤鱼。据说,王先生在这里的时候,经常喜欢坐在水池边的大理石椅子上,仰望空的云朵,低头看着水池里的鱼玩耍,有“棒看鱼”的快感!

书房和卧室

水池边上是先生的书房。对于一个学者来说,研究的意义自然是严肃的。对于理想的书房,林语堂在《我的国家和我的人民》中有一个具体的描述:很多学者的自习室前总有一个雅致的小院,充满了幽静的氛围。在这个小院子的中央,有一两座高低不平的假山,充满了波浪形的质感;或者几根形状像岩石的奇怪的木根,叫做木制假山,旁边挤着一束细竹…

一切都和预期的一样。王先生的桌子不大。透过书桌前的两扇窗户,不仅可以看到高低不平的石头,还可以看到一棵高高的栀子花树,树根盘根错节,光秃秃的趴在地上,像一只巨型章鱼,紧紧地贴在地上。这些珍稀植物可以和小巧小气的盆景相提并论。可以想象,为了把这棵栀子花树带进你的眼睛,王先生一定是忍痛放弃了登上那些俯瞰远山的窗户。

书房不大,黑色的沙发,黄黑相间的木地板,暖暖的台灯。导游说原件都放在里面,可以拍照,但是不能打开闪光灯,因为闪光灯会破坏文物。桌子上有一台“明亮的打字机”。1947年,林语堂用自己发明的“上下字检查法”设计键盘代码,请工程师花12万美元制作。可惜因为国内内乱,厂家不愿生产,林语堂濒临破产。后来,“光明打字机”的键盘被授权用于IBM的汉英翻译机。林语堂去世后,台湾省申通中文电脑以“上下字对号法”发明了“简易输入法”,成为近代电脑常用的中文输入法。

正是这种研究使林语堂活跃在写作的世界里。除了“上下验字法”,他还改进了“国语罗马拼音法”,历时五年。1972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了林语堂的《当代汉英大词典》,林语堂认为这是他写作生涯的巅峰。现在,林语堂《当代汉英大词典》的所有手稿都可以在故居的展室里看到。

他说读书有两个目的,即“可爱的脸”和“有品位的语言”。“没有阅读习惯的人只是被禁锢在时间的环境中,空。他的生活完全是公式化的,只看到他的生活环境发生了什么,他无法逃离这个监狱。但当他拿起一本书时,他立即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当然,他不只是在书桌前学习,隔壁的卧室也是他的另一间书房。奇怪的是,卧室里有一张单人床。导游解释,是因为廖翠凤先生怕影响妻子的睡眠,大部分都分房睡。但是,林语堂非常爱他的妻子,所以桌子上有他妻子的照片。

在小卧室里,最显眼的是模特身上穿的一件灰色长衫。光影流动。透过墙上的一面镜子,似乎反映出房子的主人前不久挽起了腿,正躺在床上看书。“用柔软的大枕头使身体和床形成30度角,将一只手或两只手放在头后。”这是林语堂“人生最大的乐趣”的读书方法,也是他所提倡的“躺在床上的艺术”

客厅“不供斋”

穿过卧室就是客厅和餐厅。王先生把这个命名为“不可借”,意思是“做某事,不可做某事”。有旧茶几、沙发、餐桌和餐椅。他发明的椭圆形餐桌中有一张可以伸出来,每张餐椅的靠背上都刻着一个小篆“丰”,象征着夫妻之间深深的爱。墙上挂着许多字画,除了王先生自己写的四个字,还有蒋介石八十岁时写给他的“寿”字,画的兰花也挂在上面。此外,还列出了一张由王先生亲自绘制的“马图”。可见,王先生平时很少作画,这幅模仿徐悲鸿最著名的《马图》的作品有些幼稚。他在书上签名的时候还提到了“试笔”,肯定是我做的。

橱窗里有很多我丈夫抽的烟斗。他曾说:“我所有的文章都是尼古丁做的,我知道书中哪一页的尼古丁最强。”

外面有个阳台“不用禁食”,就是林语堂发呆休息的地方。“黄昏时分,下班后,吃西瓜,又独自坐在阳台上乘凉,嘴里叼着烟斗。如果你吃香烟,如果你不吃香烟。看着前面的小山慢慢沉入夜色中,而下面的天目灯火也在闪烁,微风正徐来,若有所思,若有所思。不要太快!”

然而,生活不可能永远和风景一样。林语堂在阳明山生活的第六年,有一天,突然传来消息,在故宫工作的长女,曾经是院长的英文秘书林如思上吊自杀了。听到这个消息,老两口哭着扑向另外两个女儿...

也许是因为他太喜欢这里的风景了。1976年3月26日去世后,他很快被埋在后花园的“没有快餐”下。墓碑是国学大师钱穆题写的。这个花园曾经是他种菜、种花、养鸡的地方。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其中一棵高大的“Kensei Aralia”非常引人注目,笔直的树干和针状的杉叶像男人的胡子一样散落。

近年来,名人故居的发展方兴未艾。然而,大多数故居只是炒作噱头,暗示这里曾经有一个名人。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简单地重建一个所谓的名人故居,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但林语堂在台北的故居却不是。不仅是林语堂先生晚年生活的地方,这座故居的建筑也充分体现了他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林语堂先生一生写了许多关于“生活的艺术”的文章,以倡导一种闲适而现实的生活,但很少有人能见证他真实的生活过程。如今有了这座建筑,有了真正的书房,有了栀子花树,有了楤木和他的墓碑,我们似乎看到了视生活为“一场闹剧,有时做个旁观者,看着笑着,总比做自己的一部分好”的林语堂,过着非常悠闲的生活。“窗户开着,听着金蝉鸣,微风落叶,爱着篱菊的美。”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胡适儿子 胡适的儿子下一篇:张岱年 张岱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