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嗾使 甲午战争是怎样打起来的

导语:甲午战争是如何打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1894年,日本以朝鲜问题为借口向清政府宣战,这是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中日两国的命运发生了变化:日本进入了现代强国的行列,而清朝则饱受割地赔款的屈辱,落到了任人践踏的地步。原因:日本试图让朝鲜脱离清政府的控制甲午

甲午战争是如何打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1894年,日本以朝鲜问题为借口向清政府宣战,这是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中日两国的命运发生了变化:日本进入了现代强国的行列,而清朝则饱受割地赔款的屈辱,落到了任人践踏的地步。

原因:日本试图让朝鲜脱离清政府的控制

甲午战争前,朝鲜还是中国的藩属国。当时的朝鲜还处于封闭自守的封建王朝控制之下,生产力落后,国内政局不稳。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加强在朝鲜的影响力,并通过外交手段,努力使朝鲜脱离清政府的控制,成为“独立国家”。外交努力不太成功,因为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持它们。

1884年,正当中国忙于中法战争时,日本大臣烛天策动亲日“华凯党”政变,于12月4日晚推翻了保守政权。第二天,国王下诏改革政治,建立了文明的党政。保守派赶紧向清军请求支援,于是袁世凯以保护朝鲜政府的名义,派出2000名士兵声讨乱党,并于12月6日闯入皇宫。烛天寡不敌众,在大使馆自焚,连夜逃跑。动乱期间,首相、大臣和30多名日本人被杀。

日本政府接到武田的紧急报告后,立即向朝鲜派遣了大量的外交部长,清政府也派出了钦差大臣将军队和军舰带到朝鲜。在对抗中,日本觉得自己的军事准备不足,所以没有采取军事行动,而是使用了外交手段。当时日本国内很多人主张趁中法战争之机,迅速发动对华战争,但以伊藤博文为首的一派,考虑到日本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的不足,主张“迅速省钱,多建铁路,多增海军”,积蓄力量。

1885年春,日本派遣伊藤博文为其驻华特命全权大使,谈判朝鲜问题。在谈判过程中,伊藤经常威胁要回到中国。后来李鸿章怒不可遏:“中国在朝鲜没有犯错误,所有的错误都是竹子犯的;这要是破了,我只准备打!”尽管如此,在经过多日纠缠后签订的《天津条约》中,日本仍然获得了出兵朝鲜的权利。

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任命袁世凯掌管朝鲜事务,加紧对朝鲜的控制。另一方面,日本加强经济渗透,加紧军事扩张备战,伺机而动。

自1880年以来,日本竭尽全力扩充军事实力,全国士气高涨。日本以赶超中国为目标,准备发动一场“民族运动之间的赌博”的战争。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万常备军和23万预备役士兵的陆军,以及一支排水量7.2万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

这一时期的清政府,经过几十年的洋务运动,在一系列的军事对抗中,已经不像鸦片战争那样,少数洋人炮舰应付不了,多少有些受宠若惊。在与西方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意识到西方人并没有吞并领土的意图,只是想利用贸易优势,因此放松了军备意识。虽然近几年来,邻国日本向东的一些举动让人隐隐约约觉得未来会是个麻烦。

自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成立以来,没有增加任何舰艇,船龄也逐渐老化。与日本新增加的军舰相比,其火力较弱,行动缓慢。1891年后,慈禧花大价钱修缮颐和园,甚至停止购买枪支弹药。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这是朝鲜半岛乃至世界历史上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革命运动。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朝求援。

直隶提督叶志超和清派太原镇连长聂士成,在6月6日后几天,率领2000精锐淮军分两批登陆朝鲜雅山,准备镇压起义,并根据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通知日本。6月10日,朝鲜政府与叛军达成全州和平会议,清军不战而降起义。6月25日,原计划的第三批清军在雅山登陆,清军驻朝总人数达2465人。

在朝鲜向清朝求援的同时,日本发现清廷要出兵朝鲜,得到这一情报后,开始全力挑起战争。1894年6月2日,伊藤内阁决定出兵朝鲜。

6月5日,日本立即成立“大本营”,参谋长、副参谋长、陆军部长、海军作战部长等参加。,作为指挥侵略战争的最高领导机关。6月9日,日本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向朝鲜首都首尔派出400多人的先遣队,并根据中日《天津条约》通知中方,随后于6月12日向首尔派出800人的部队。

在日本先遣队出发前,日本外相陆奥·光宗指示驻朝鲜大臣大鸟圭介“采取他认为适当的任何惩罚”,并授权大鸟挑起事端,找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中日朝谈判破裂

全州和谈达成后,朝鲜政府要求中日两国撤军,代纽圭开始与清政府驻朝公使袁世凯谈判。虽然大牛口头上答应撤军,但日本政府一方面命令大牛拒绝达成联合撤军协议,另一方面又在6月15日抛出“中日共同协助朝鲜改革内政”的计划,使联合撤军协议一笔勾销。

之后,日本开始增兵,到6月28日,日军8000多人入侵朝鲜,这是对驻扎在朝鲜的清军的绝对优势。然而,直隶总督、清廷决策者北洋大臣李鸿章却希望中日双方共同撤军,既不像袁世凯、聂士成所建议的那样向朝鲜增兵,也不像清军那样撤军,最终给了日本人一个机会。

日本之所以提出“共同改造朝鲜”的案例,一方面是以此为名让自己的军队留在朝鲜,另一方面是拖住驻扎在朝鲜的清军,这完全是发动战争的手段。

由于清政府否决“共同改造朝鲜”案,强调日本必须撤军,日本于6月22日向清政府发出“第一封限期函”。

之后,李鸿章希望美国、英国、俄罗斯等欧美大国从中斡旋,让日本撤军。出于前述各国利益考虑,美英俄只对日本表示“谴责”,并未采取强硬措施。此外,由于日本灵活的外交策略,大国最终采取了观望态度,所有调停均告失败。

7月14日,日本向清政府发出“第二次限期函”,拒不撤军,并诬告中国“故意寻衅滋事”,扬言“日后发生事故,日本政府概不负责”。至此,中日谈判破裂。

日本向清廷发出“第一封告别信”后,开始单独改革朝鲜内政。在与朝鲜谈判的过程中,代纽圭一方面迫使朝鲜否认自己是中国国家,另一方面又提出了五个二十七项改革计划,迫使朝鲜限期接受。然而,当时的朝鲜政府是亲中的。因此,朝鲜对日本的傲慢感到不满,敷衍日本的要求,并一再敦促日本撤军。到了7月17日,日朝谈判也破裂了。

建立亲日政府

1894年7月,日本发动战争的阴谋越来越明显。中国国内舆论和清军驻朝将领要求清廷多派军队备战。朝廷形成了以光绪皇帝载湉和尚书令翁同龢为首的主要战争派系。然而,慈禧太后不希望自己的60岁生日被战争打扰。李鸿章为了积蓄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力量,极力调和,形成了清廷主要的调和派。7月中旬中日谈判破裂后,一直站着不动的李鸿章,应光绪皇帝的要求,开始出兵增援朝鲜。

随着中、日、朝谈判破裂,大国调停失败。1894年7月17日,日军大本营做出了开战的决定。20日,日本驻朝鲜大使代纽圭向朝鲜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废中约,追中兵”,要求在48小时内答复,朝方继续敷衍日本。

1894年7月23日凌晨,侵华日军突袭汉城皇宫,击溃朝鲜驻军,挟持朝鲜国王为人质,解散朝鲜亲中政府,并帮助国王的生父英摄政。日本向朝鲜亲日政府派遣使者,断绝与清朝的联系,并“委托”日本军队驱逐驻扎在朝鲜的清军。

爆炸:高升号事件

在控制了朝鲜政府后,1894年7月25日,日本没有宣战,在朝鲜丰岛海面上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军运兵船“济源”号和“光义”号。丰岛海战爆发,日军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苏朗”舰击沉了清军雇佣的英国商船“高盛”,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高升号事件。

当时,“高升号”共配备清军官兵1116人。除245人获救外,其余871名江淮儿女全部壮烈殉国。船上还有另外74名船员,其中只有12人获救,其余56人全部被埋在海底。

训练多年的李鸿章淮军871名精锐成员的死亡,直接导致了中日在朝军事力量的失衡,甚至在心理上间接击败了清军,极大地挫伤了士气。

至此,日本终于引爆了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浦熙修 浦安修三姐妹传奇的人生下一篇:倒茶时用手指敲桌子 倒茶时 对方敲桌子三下是啥意思 不懂别乱敲 弄混了可就失礼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