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十六国详细介绍 十六国详细介绍

导语: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结束后,北方汉族政权的崩溃,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共有十六个政权相继兴起和衰落,其中包括前秦、后秦、南燕、北燕、南凉、北凉、西凉、前赵、后赵、鲜卑政权、氐族政权、羯族政权、匈奴政权、鲜卑政权、吐谷浑政权、南朝宋。这些政权的兴衰变迁,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演变。

目录导航:

  1. 十六国详细介绍
  2. 介绍一下五胡十六国,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西燕之间的关系
  3. 详细介绍一下南北朝,十六国和五代十国的历史
  4. 介绍几本十六国历史的书
  5. 二晋和十六国并存吗
十六国详细介绍

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

五胡十六国时期其实国内建立过20多个小政权。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都在十六国之外。共有二十国。去掉吐谷浑后就是十九国。魏史学家崔浩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也有人说“十六国”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此外,北方亦非仅十六国,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的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

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

介绍一下五胡十六国,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西燕之间的关系

前燕是由慕容俊所建,有今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诸省地,传了四世四主六十四年;

后燕,是由慕容垂分自前燕,有今河北、山东省,及河南北部,辽宁西部,山西东部之地,传了三世五主二十六年;

西燕,是前燕慕容俊之子慕容泓,背前燕而自立,曾大破苻秦之兵,有今陕西东部及山西南部之地,传了三世六主十一年;

南燕,是慕容德离前燕而自立,有今山东东部及江苏东北隅之地,传了二世二主十三年;

北燕,则是汉人跋乘后后燕内乱,据昌黎而自立,有今热河南部及河北东北隅之地,传二世二主二十八年。

详细介绍一下南北朝,十六国和五代十国的历史

南北朝(420年—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3];北朝(439年—589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南朝各国皇族主要是寒族或次级世族,因为在东晋末期之后,军职大多由寒族或次级世族等担任。由于执政者的努力,出现元嘉之治与永明之治等治世,使得国力富盛。皇帝受获声誉深重的主流世族拥护,然而世族只想保有本身政治地位,并非全然支持皇室,皇帝也扶持寒门担任军职或次要官职以平衡政治势力。由于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由于战略运用错误与北朝的兴起,使得南弱北强,疆域渐渐南移。到南朝梁时为梁武帝改善,使南朝国力再度胜过北朝。但在他晚年时国家渐乱,又发生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独霸政局的侨姓世族也完全崩溃,由南方土著豪族取代。最后到南朝陈的陈文帝方完全统一南朝,但南朝陈国力已衰,只能依长江抵御北朝。北朝承继五胡十六国,为胡汉融合的新兴朝代。北魏深受五胡文化影响,皇室多为鲜卑族。朝中的汉族官员,多与胡人通婚,带有胡人血统。而鲜卑皇室也逐渐受到汉文化的薰陶,其中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运动最盛。由于北方的柔然牵制北魏,使得北魏难以用全力攻入南朝,直到较亲北朝的突厥取代柔然后才较安定。北魏后期政治逐渐败坏,六镇民变后国力大衰。最后分裂成东魏及西魏,并分别由北齐及北周取代。北齐的核心主要为六镇流民及关东世族,其军力比较强盛。由于其源头六镇流民偏向鲜卑化,使得北齐主要提倡鲜卑文化[4]。北周在立国时鲜卑军不如北齐多,政治地位也不如北齐及南朝梁,所以建立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文化以消除胡汉隔阂。最后北周形成团结的关陇胡汉集团,得以攻灭因政治混乱而衰退的北齐,而汉族也逐渐成为北周军队的主力之一。周武帝去世后,汉人杨坚依靠外戚身份掌握朝廷,并在篡夺北周建立隋朝之后,发兵南征灭南朝陈,统一了中国。 五胡十六国或简称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众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了《十六国春秋》,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在西晋时期,五胡居于西晋北方、西方的边陲地区,对晋王朝呈现半包围局面。由于晋廷的腐败和汉官的贪污残暴,五胡在八王之乱后纷纷举兵,史称五胡乱华。在西晋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影响了中国的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等发展走向。永嘉之祸带给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难到凉州、辽东以及江南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皇帝苻坚一度统一华北,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的内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在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各国的君主为了增强实力,也在各自的根据地上实行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得各地区在华北动荡的背景下,形成局部稳定的局面。该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持续到南北朝时期,最后于隋朝时期完全融合。此外,几乎在同一时期,欧洲的西罗马帝国也在经历被日耳曼人、匈人等游牧民族入侵,史称“蛮族入侵”。

介绍几本十六国历史的书

《隋唐帝国形成史论》《汉赵史论稿》《魏晋南北朝史》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古籍有:晋书资治通鉴十六国春秋以上几本都是我看过的,其中《隋唐帝国形成史论》和王仲荦的《魏晋南北朝史》可读性很强。另外,还推荐你一本索引书《五胡十六国论著索引》。

二晋和十六国并存吗

不是。

先是匈奴刘渊造反建立汉国,后来灭亡西晋改名赵,史称前赵,刘渊的属下石勒在其后不久自立为赵王灭前赵建立后赵,与此同时四川氐族流民李雄建立成汉(十六国中唯一的南方国家),西北凉州的张氏在地理上和晋朝中央隔绝了,只能自己独立生存发展,这个家族的证券被称为前凉,也是在同时东北慕容鲜卑兴起建立前燕和后赵共同瓜分了北方大部。

过了一段时间后赵内乱而衰落为汉族人冉闵消灭冉闵建立了冉魏(很快灭亡不在十六国之内),同时东晋也消灭了成汉。氐族符氏乘势兴起,到苻坚时消灭了塞北的匈奴屠各部、铁弗部以及鲜卑秃发氏、拓跋氏、乞伏氏、羌族姚氏氐族杨氏,最后消灭前凉前燕一统北方。

淝水之战后前秦崩溃,这些势力又重新建立自己的政权,拓跋氏建立代国(后来成为统一北方是的北魏,代国不是十六国之内)。

羌族姚氏建立后秦并最终消灭前秦,慕容垂光复燕国史称后燕,慕容弘也建立了西燕(被后燕所灭,不列入十六国之内),氐族杨氏先后建立了仇池、武都、武兴、阴平等一系列小国家(均不列入十六国)直到隋朝时候才彻底被中原统一。

鲜卑乞伏氏建立了西秦,苻坚的大将吕光滞留在凉州在前秦灭亡后建立了后凉,依附于后凉的鲜卑秃发氏匈奴沮渠氏和汉族李氏先后叛变建立了南凉北凉和西凉,后凉被后秦所灭,南凉亡于西秦,西凉亡于北凉,北凉亡于北魏。

匈奴铁弗氏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后来被北魏所灭。后燕灭于北魏残余势力分裂为南燕北燕,南朝大英雄刘裕北伐先后灭了南燕后秦。然后回家篡位称帝建立宋。这就进入了南北朝

西晋建国在公元二百六十五年至公元三百一十七年,这是一个统一做国家,到了东晋的时候,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地区,先后岀现了一些封建割剧政权,其中有:汉,成,前凉,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等等,历史上称十六国,它们的并存时间是与东晋同一时期。

是的,是共存的,但十六国的存在时间是要大于东晋时期的

东晋存续时间:317年-420年

十六国存续时间:304年-439年

东晋简介:东晋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十六国:自西晋八王之乱始,使晋廷失去在地方的影响力,胡族陆续叛变。晋惠帝时期,益州内乱,巴氐势力扩大。

之后益州刺史罗尚击杀巴氐领袖李特。其子李雄继立后击败罗尚并称王,于306年称帝,国号“成”,史称成汉。

匈奴刘渊统领五部匈奴,成都王司马颖结其为外援。

304年司马颖遭王浚围攻,遣刘渊回并州发兵支援。他乘机宣布独立,称汉王,自称继承汉朝正统。

308年刘渊称帝并迁都至平阳,国号“汉”,后称前赵。304年成汉与汉赵的建立,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5550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西晋历史简介 西晋在洛阳的历史事件简介下一篇:汉高祖的儿子 西汉厉王简介历史人物是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