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中国唐代有多少人口 唐朝人口为什么减少那么多

导语: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但其人口也经历了起伏。据历史资料显示,唐初人口约为1千万,而到了唐中期则达到1亿,但后来因为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唐朝人口减少了很多。

目录导航:

  1. 中国唐代有多少人口
  2. 唐朝的人口变化得到了哪些启示
  3. 唐朝全盛时有一亿人口吗
  4. 贞观初年为什么会出现人口减少的情况,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太宗统治时期的哪些措施最有利于国家经济的
  5. 大唐人口顶峰是多少
  6. 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简述这一事件的经过及造成的影响
  7. 秦汉与唐朝人口最多多少
中国唐代有多少人口

8050万 (天宝十四年)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因隋炀帝杨广造成的隋末天下大乱导致全国人口锐减,至唐高祖武德年间仅200余万户,李唐统一全国后户口开始逐步恢复。唐太宗贞观十三年,户数恢复至304万,人口达1235万,又获塞外归附人口120余万。

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全国有户380万。武则天神龙元年(705年)全国有户615万,约3714万人。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户数9619254,口数52880488,为官方户口统计的峰值。安史之乱后,因藩镇割据及户籍统计和管理混乱废弛,户口数不符合实际情况,据学者分析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至少有4600万到4700万左右,晚唐人口峰值达六千万左右。

现代学者们普遍认为唐朝的人口峰值出现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至十四年间(754年-755年),因学者考虑到佃农、隐户、奴仆、士兵、僧道、外族等不纳入户口统计的人而对唐朝人口峰值有不同看法。唐朝史学家杜佑认为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一千三四百万户;现代学者赵文林、谢淑君认为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顶峰6300万。

现代学者冻国栋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大约1430-1540万户约为7475-8050万人;现代学者王育民认为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8050万;葛剑雄认为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左右的人口峰值在8000-9000万之间;现代学者陈旭麓提出唐朝人口峰值是9254万人;日本学者日野开三郎更认为唐朝人口最高峰时2000万户,人口达1.4亿人。

唐朝的人口变化得到了哪些启示

人口变化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唐朝刚灭掉隋朝时,人口下降到了一个低值,随着战争的结束,人口进入一个增长期,随着唐朝统治的腐败,各地的反抗称出不穷,人口又逐步开始下降,到唐朝覆亡,五代十国起来时人口又进入了一个低谷,这就给我们的启示:战争是造成人口下降的重要原因,是给人伤痛的重要来源,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和平,远离战争。

唐朝全盛时有一亿人口吗

没有,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过亿的王朝。据葛剑雄、冻国栋等编著的《中国人口史》,汉代的人口峰值为6500万人;唐代的人口最高峰为天宝十三年(754),人口数量达到6500至7000万。而到了北宋末,人口差不多翻了一番,达到1亿多。

贞观初年为什么会出现人口减少的情况,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太宗统治时期的哪些措施最有利于国家经济的

贞观之治

原因:因隋末战争而人口锐减,公元628年(贞观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万户人口,经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达到三百八十万户,奠下了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年间大唐盛世的基础,史称贞观之治

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著名谏臣.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大唐人口顶峰是多少

唐朝人口最多的时候有8050万 (天宝十四年)。有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1、唐朝史学家杜佑认为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一千三四百万户 ;

2、现代学者赵文林、谢淑君认为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顶峰6300万 ;

3、现代学者冻国栋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大约1430-1540万户约为7475-8050万人;4、现代学者王育民认为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8050万 ;5、葛剑雄认为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左右的人口峰值在8000-9000万之间 ;6、现代学者陈旭麓提出唐朝人口峰值是9254万;7、日本学者日野开三郎更认为唐朝人口最高峰时2000万户,人口达1.4亿人。扩展资料:根据今人的研究,唐朝人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岁,这与我们从墓志统计得出的结论相差不大。那么,50岁以上的人,在唐朝能否算是老人呢?根据唐朝的规定,男女始生为黄,4岁为小,16岁为中,21岁成丁(前后有所变化),60岁入老。据此,60岁以上的人才算老人,这与近世几乎没有差异。担任公职的官员,甚至到70岁才退休。可见,唐朝人的老人观念,与今人差别不大。而那个时候人的寿命之所以短,是因为医疗条件不够,非正常死亡所致。

有史学家估计唐朝人口峰值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大约1430-1540万户,7475-8050万人。

也有史学家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755年前后,在8000-9000万之间。

唐朝真实人口应该超西汉一倍多。因为西汉时南方经济落后,开发程度低,司马迁记载“火耕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而唐朝南方经济人口已超过北方,江南成为赋税重心。这就比西汉增了一倍人口。加上唐朝生产力、经济繁荣程度、疆域都远超西汉,所以唐朝人口峰值应是西汉的两倍多,1.5亿左右。

答:唐朝的因土地兼并失去土地的农民,隐户,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这些人口是不纳入户口统计的,但是数量可能非常庞大。

一般有以下几种观点:

《中国人口史》,赵文林,谢淑君的观点: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顶峰为6300多万。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下册),王育民的观点:唐朝天宝年间峰值为8050万。

《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唐朝人口峰值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大约1430-1540万户,7475-8050万人。

《中国人口发展史》,葛剑雄的观点:唐朝人口峰值在755年前后,在8000-9000万之间。

日本的现代学者日野开三郎,唐朝人口最高峰:2000万户,1.4亿人。

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简述这一事件的经过及造成的影响

唐朝又盛转衰的事件是安史之乱。

1、原因:阶级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

2、经过:

公元755年,安禄山以讨杨国忠为名,自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皇帝。第二年,唐军在潼关溃败,安禄山便长驱直入长安。唐玄宗匆忙南逃,南下至四川。同时,太子李亨逃往灵武,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将领的支持下称帝

后来叛军内部发生分裂,安禄山为儿子庆绪所杀。唐军联同回纥援兵乘机反攻,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不久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朝义杀害。于是唐朝再借回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自杀,这场持续了八年的内乱才告结束。

3、影响:

社会混乱、藩镇割据、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

秦汉与唐朝人口最多多少

就各自的人口巅峰来看,以汉朝人口更多,毕竟汉朝从汉武帝以后到三国时期长时期没有战乱发生,唐朝从安史之乱之后,基本上就不能再称强大的统一国家,人口巅峰也就定格在安史之乱之前的开元盛世。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经济强弱的一个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人口数量了,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GDP。

《后汉书·郡国志》注引《帝王世记》:汉桓帝永寿二年,户千六百七万九百六,口五千六万六千八百五十六人。

唐朝即使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大发展,至最顶峰的安史之乱前,都没有达到东汉末年的规模。

唐朝人口最多的时候有8050万 (天宝十四年)。 有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1、唐朝史学家杜佑认为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一千三四百万户 ; 2、现代学者赵文林、谢淑君认为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顶峰6300万 ;

在汉建立之前,中国人口大约是1200万~1400万。武帝时期,公元前120年,全国人口由汉初的1200 万~1400万左右增长到4000万,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5645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义和团是否无辜?爱国情感与义和团心态该如何区分?下一篇:孙文和孙承宗之间有何关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