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由哪些公司在做 中科院透漏了未来5个卫星项目未来科技或由国人领衔

导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由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中心及多家国内企业共同研发的。未来5个卫星项目将由国人领衔,展现出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强大实力。

目录导航:

  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由哪些公司在做
  2. 中科院一共有多少个研究所
  3. 我国高科技产品
  4. 中国量子卫星设计者
  5. 上海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是国企吗
  6.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怎么样
  7. 中国15大成就
  8. 中科院在广州有哪些研究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由哪些公司在做

基本不是公司在做,而是几大科研院所和军工集团在做。大致有以下几家:总参谋部、总装备部、国家国防科工局、中科院、航天科技集团、电子科技集团、国防科技大学。

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导航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北斗导航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是卫星导航产品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技术转让、技术咨询、

北斗导航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致力于军用导航产品和专业领域中高端卫星导航产品研发与生产。

中科院一共有多少个研究所

175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005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00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010 中国科学院低温技术实验中心 043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120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040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 020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023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076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062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121 中国科学院成都科学仪器研制中心 072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4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012 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 029 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 042 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学仪器研制中心 123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030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037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038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04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127 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058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117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137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125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101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02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035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036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055 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 100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110 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研究所 109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113 中国科学院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 018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017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44 中国科学院新疆化学研究所 084 中国科学院上海文献情报中心 009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021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099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126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103 中国科学院武汉情报文献中心 032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146 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 068 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114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 119 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004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061 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 128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 011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013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022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025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139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136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067 中国科学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140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116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098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118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028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044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060 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 069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070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08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122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 039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095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132 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 174 中科实业集团(控股)公司 019 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129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014 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 049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096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138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056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057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008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 145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 147 中国科学院乌鲁木齐天文站 150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131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104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142 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 148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007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041 中国科学院北京软件工程研制中心 031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033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106 中国科学院广东分院 097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066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 080 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 015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016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026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027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073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074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059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064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134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071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115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075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077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078 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151 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079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 081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083 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085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082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086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 087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090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091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 092 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 08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11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124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108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130 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 105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111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093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102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10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135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133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143 中国科学院新疆物理研究所 094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149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176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是国家最高学术机构,中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有6个学部(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技术科学部),12个分院(沈阳、长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成都、昆明、西安、兰州、新疆、重庆)、104家直属研究机构、4个国家实验室、8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3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1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212个野外观测台站,3所高等学校、4个文献情报中心、3个技术支撑机构和2个新闻出版单位,全院科研人员达5万余人,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

我国高科技产品

1、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于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发射升空,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于2011年首批确定的五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

2、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是中国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于2011年3月25日动工兴建;于2016年9月25日进行落成启动仪式,该科技基础设施进入试运行、试调试工作于2020年1月11日通过中国国家验收工作,正式开放运行。

3、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

“天河二号”是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1016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1016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榜首,成为2013年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

4、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2002年中国科技部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2009年至2012年,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

5、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安装了40960个中国自主研发的申威26010众核处理器,该众核处理器采用64位自主申威指令系统,峰值性能3,168万亿次每秒,核心工作频率1.5GHz。2020年7月,中国科大在“神威·太湖之光”上首次实现千万核心并行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

沉管隧道技术,这是一种可以在海底修建长距离海底隧道的先进技术,最早在港珠澳大桥上被中国采用,最开始中国其实并没有这一技术,打算从西方国家荷兰手里购买,但荷兰在得知中国来意之后却漫天要价,恶意提高出售价格,迫使中国放弃采购计划自行研究,而仅仅花了两三年时间,中国就攻克了沉管隧道技术的所有关键难题,并用自己研究的技术完成了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让荷兰损失了近20亿美元的利润。

中国量子卫星设计者

量子卫星项目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项目之一,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总负责。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卫星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为全球第一颗设计用于进行量子科学实验的卫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

量子通讯卫星是一种传输高效的通信卫星,彻底杜绝间谍窃听及破解的保密通信技术,抗衡外国的网络攻击与防御能力。

潘建伟,男,汉族,1970年3月生,浙江东阳人,物理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8月加入九三学社。

现任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潘建伟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量子信息研究的创新者。

2019年1月31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宣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2019年4月26日,荣获2019年度“墨子量子奖”;9月18日下午,潘建伟出席在合肥举行的2018-2019年度墨子量子奖颁奖仪式;12月18日,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

上海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是国企吗

简介:是国企,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是依托于中科院与上海市共建的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进行建设,该中心已有10余年发展基础,已成为我国航天科研领域的一支生力军。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怎么样

简介: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成立于2011年6月,当时依托于中国科学院院设的非法人研究单元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2015年6月,中央编办批复同意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是中国空间科学及其卫星工程项目的总体性研究机构,面向全中国的空间科学创新平台,负责组织开展国家空间科学发展规划研究,具体负责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组织与实施,开展空间科学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创新性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为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及未来发展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撑,引领空间科学发展,带动空间技术创新。截至2015年7月,该中心共有在职职工697人(其中科技人员477人、 科技支撑人员150人);建设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共有在站博士后13人,在学研究生354名,其中博士生152人,硕士生202人。

简介: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成立于2011年6月,当时依托于中国科学院院设的非法人研究单元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一个机构两块牌子”。2015年6月,中央编办批复同意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是中国空间科学及其卫星工程项目的总体性研究机构,面向全中国的空间科学创新平台,负责组织开展国家空间科学发展规划研究,具体负责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组织与实施,开展空间科学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创新性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为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及未来发展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撑,引领空间科学发展,带动空间技术创新。 截至2015年7月,该中心共有在职职工697人(其中科技人员477人、 科技支撑人员150人);建设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共有在站博士后13人,在学研究生354名,其中博士生152人,硕士生202人。

中国15大成就

1、两弹一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2、神舟五号

神舟五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在轨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其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其轨道舱留轨运行半年。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21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3、杂交水稻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袁隆平于1971年2月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

1973年,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1984年6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杂交水稻专门研究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后又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

1986年提出“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观点,经6年艰难攻关,与研究人员成功地突破了两系杂交稻关键技术并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

1997年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在国际上引起高度重视。

在他的率领下,先后于2000年、2004年和2011年实现了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标,亩产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标也于2014年10月实现历史性突破,为进一步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奠定了基础。

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4、举办北京奥运会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举办。8月24日闭幕。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青岛为协办城市。香港承办马术项目。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有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人,设28个大项、302小项,共有60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创造43项新世界纪录及132项新奥运纪录,共有87个国家和地区在赛事中取得奖牌,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5、神舟十一

神舟十一号于2016年10月17日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于2016年10月19日与天宫二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工作,形成组合体;于2016年11月18日进入返回程序,返回舱降落住主着陆场,完成载人任务完成。

神舟十一号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过程,为中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航天员长期驻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被誉为“中国天眼”,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2、“蓝鲸2号”海上钻井平台。蓝鲸二号是一个在海上进行钻井工作的大型平台,它可以在水深超过3000米的海域作业,最大钻井深度15240米,世界上其它海洋石油装备无人能及。

3、“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中科院正式启动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研制,这既意味着中国科学家率先向星地量子通信发起挑战,更意味着中国或将领先欧美获得量子通信覆盖全球的能力。

4、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全球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生产和安装技术有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

5、国产大飞机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截至2017年6月13日累计获24家客户600架订单。

6、“复兴号”动车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是中国标准动车组的中文命名,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

7、“天宫二号”太空实验站。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包括释放伴飞小卫星,完成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的对接。

8、神舟十二号,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21年6月17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7月4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

9、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取得了以下成就:

“十三五”期间,我国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

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2019年的9057元,年均增幅30%。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

全国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安置住房266万多套,960多万贫困搬迁民众乔迁新居,有效解决了“十三五”期间近五分之一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截至2020年5月,河北、山西、内蒙、吉林、黑龙江、新疆等22个省市区的780个贫困县已宣布脱贫摘帽;

过去的40年里我国累计脱贫人口达7亿之多。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10、激光技术。我国激光技术世界第一,领先全世界15年。

11、超级稻及其他农作物杂交技术。超级稻被世界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2、巨型水电站建设技术。我国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代表世界水电技术的最高水平。

13、排灌机技术。安装在骆马湖的抽水机直径8米,计划再安装直径12米的机器。代表世界最高水平。

14、智能机器人技术。我国的水下螃蟹系统,是世界独有的。

15、汽车电池技术 世界一流(比亚迪)。

16、太阳能发电技术,世界领先,包括零排放冶炼多晶硅技术。

17、生物燃料技术,包括秸秆生产乙醇、丁醇,节约粮食,拓宽能源应用范围。

中科院在广州有哪些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在广州有大约七个研究所。

这七个研究所的实力非常强大,比如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该研究所在南海海洋资源的研究是走在全国的先列。其次,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在岭南植物方面的研究是全国首屈一指,该植物园已经被评为国家级植物园,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研究院所是独立于教育部和高校系统之外、以科研工作为业务核心的各级、各类研究机构。

独立研究院所有很多种,其中实力最强、名气最大、分布最广、数量最集中的是直属国务院的中科院、社科院两大科研系统中的各类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另一种独立研究院所是直属国家各部委的,主要是为本部委和所属行业提供科研成果,还有一种是直属各省市相关单位的研究机构。

1. 中科院广州化学所

中科院广州化学所成立于1958年,园区面积27万平方米,定位以应用研究为主,具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和研究梯队,现有职工25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3人,博士硕士导师18人,先后引进了中科院"百人计划"等国外留学回国人才23人。

主要优势重点学科领域:天然资源化学增值研究,新型建材与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与特种精细化工材料,电子有机聚合物材料,化学灌浆材料与工程技术,有机化学及分析化学。

我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1年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招收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现设有1个博士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3个硕士点(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

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1月,是国立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现有在职职工618人,其中正高级人员104人,研究生导师190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

拥有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予点,海洋科学一级博士后流动站。

重点学科领域:热带海洋环境动力与生态过程、边缘海地质演化与油气资源、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和海洋环境观测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3.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学研究机构之一,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于1929年创建。

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并易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1956年建立华南植物园以及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10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华南植物园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培养单位之一,现设有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和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生物工程专业学位),并设有2个一级学科(生物学、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在学研究生426人,其中硕士生252人、博士生174人。

4.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能源所)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1973年成立的广东省地热研究室。1998年4月原中国科学院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并入广州能源所。

我所拥有热能工程为中科院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海洋地质三个学术型硕士点,三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动力工程、化学工程和生物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质能、天然气水合物、太阳能、海洋能、固体废弃能、地热能、先进能源系统、先进燃烧和能源战略等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现有硕士导师41名,博士生导师39名。

本所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第一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进行学位课程学习,主要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二年起回广州能源所学习,完成实验及学位论文。 2020年我所拟计划招收硕士生(含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40余名。

5.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地化所”)前身是1987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整建制搬迁部分学科、研究室、学术带头人与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合并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1994年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使用现名。

广州地化所拥有5个专业二级学科博士培养点,9个专业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培养点及2个专业工程硕士培养点。2018年在学研究生567人(博士研究生339人,硕士研究生228人)。设有地质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站博士后72人。

6.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生物院”)是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从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化学生物学、感染与免疫、公共健康、科研装备研制等研发的科研机构,于2006年3月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个与地方共建、共管、共有的新型研发机构。

广州生物院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药物化学二级学科博士培养点、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点;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了共建院系、“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等覆盖本、硕、博层次的教育合作;接收了来自西班牙、德国、俄罗斯、印度等国的留学生攻读学位。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6024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人晚饭有哪些食物?下一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什么意思 辛苦古代怎麼說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