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春秋战国时期和西周相比,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春秋战国史看当今国际局势

导语: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与西周相比,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当今国际局势也有一定的启示。

目录导航:

  1. 春秋战国时期和西周相比,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2. 春秋战国面积
  3. 战国时期世界形势
  4.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由哪一国不见了
  5. 春秋战国政治形势为什么复杂多样
春秋战国时期和西周相比,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1、社会经济方面,铁制农具的出现、牛耕的推广、水利事业的发展、技术上的进步和产量上的提高等等,都大大增加了农民对私田的兴趣,所以统治者不得不改变剥削的方式,开始向征收实物税过渡。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比西周时期有了更大的进步,农业劳动生产率有较大上升,进而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达,私营工商业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经济的发展使各地区的联系加强,不平衡性减少,相互依赖关系更为密切,实际上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2、社会结构方面,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来以等级分封制为基础的相对封闭的小型社会逐步演变成为大型的复杂社会,要求建立更加严密的管理体制。

同时,兼并战争也使得形势更加严峻,要求改变卿大夫专权的局面,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想要在列强中立足,就要进行变法改革,不然就无法改变被淘汰的命运,这也为统一奠定了制度上的基础。

3、文化知识方面,文化知识不再为贵族阶层所垄断而流向了民间,社会开始出现新兴的士人阶层,他们掌握了学术文化知识,其活跃的社会行为促进了文化学术领域的繁荣,最终出现了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所以,这个时期还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士起初是武士,到了西周时期,士主要由分封而来,属于贵族最下层。这一时期的士有一定职务,地位比较稳固,流动性比较弱,他们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文武兼备,为后世士人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宗法制动摇,加之私学的兴起,士人的成分、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士人逐渐分裂,新兴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春秋战国面积

春秋战国时期人口大约在三千万以上,公元前249年战国七雄面积合计为218万平方公里。

战国时代的形式是,楚在南,赵在北,燕在东北,齐在东,秦在西,韩、魏在中间。在这七个大国中,沿黄河流域从西到东的三个大国——秦、魏、齐,具有左右局势的实力。

战国时期世界形势

一、齐国

齐国一向都是东方强国。但到秦始皇初年,齐国的政权传到齐王建时,齐威王时期建立起来的霸业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齐国只有东方强国的虚名。

齐国的稷下学宫

它政治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国内也没有贤臣良将,军事上没有奋进战斗的志向,面对强秦即将发动的并灭六国的战争,竟毫无准备,坐以待毙。

二、韩国

韩国本来就是三晋中最弱的一方。到韩桓惠王时,韩国就已臣服于秦国。

韩王

秦始皇初年,韩国的疆域更加缩小,只剩下都城阳翟与其周围10多个中小城邑,基本上已是名存实亡的国家了。

三、魏国

魏国虽然也曾经历过战国初期最强盛的时期,它据有河东、河西、河内、河外广大地区,疆域之内山河纵横,形势险要,但由于它阻扼秦东出函谷之咽喉,多年均为秦之首要对手,特别是自魏惠王以来,不断被秦战败,疆域日渐缩小。

信陵君窃符救赵

秦始皇初年,正当魏安厘王晚期,国势更加衰弱。但信陵君窃符救赵,尤其是联合各诸侯国合纵抗秦,取得河外大捷,大大提高了魏国的威望,本应乘胜恢复魏之疆域。然而,安厘王昏聩无能,不但不借机复国,反而听信秦国离间挑拨,罢黜信陵君,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可贵时机。

四、赵国

赵国地处中原的北方,方圆2000里,也是北方之强国。在赵武灵王时,倡导胡服骑射,革新政治,富国强兵,国势为之一振。

赵武灵王

赵国北拒匈奴,南抗强秦,成为唯一可与秦相抗衡之国。但赵武灵王死后,赵屡被秦兵攻伐,对本国良将廉颇、李牧等不予任用,竟听信谗言妄加诛黜,赵王的这种昏庸无能,使赵终于为秦所破。

五、燕国

春秋初期,燕国还是很弱小的国家,到燕昭王时,励精图治,疆域扩大,国力日强,曾北至辽东,西至上谷,南与齐、赵接壤。

燕昭王求仕

到燕王喜当政时期,非但不与近邻赵、齐修好,且常常发动混战,劳民伤财,国力损耗巨大,成为六国之中略强于韩的弱小之国。

六、楚国

自春秋至战国,楚国始终都是南方大国,领有疆域5000里,带甲百万,地大物博,粟支10年,为诸侯国中具有相当实力的大国。

但自秦将白起攻陷楚都后,楚国势力大大减弱,国都被迫迁于陈地,以后又再迁于巨阳与寿春。

地大物博的楚国

都城多次被迫迁移,大大挫伤了楚国的民心士气。楚考烈王当政的前后,楚国实际上已徒具强楚之名,远远无法与秦相匹敌。

七、秦国

原为关中地区的一个戎狄小国,春秋时期远较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落后,春秋各国称霸中原盟会争雄时,秦常被摈斥于外。

但自秦孝公起励精图治,任用商鞅变法革新,废除旧奴隶主贵族特权和世卿世禄制度,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政权。秦国地处西陲,原为关中地区的一个戎狄小国,春秋时期远较。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由哪一国不见了

晋国。

前438年,晋哀公死,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剩余土地,只有绛与曲沃两地留给晋幽公。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三家联合灭掉了同为晋国四卿的智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

春秋战国政治形势为什么复杂多样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比较特殊而且混乱的一段历史,它的政治形势一直是国家之间的军事战斗,当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来管控这些小诸侯国,导致战国时期的国家们的政治活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呈现出了政权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新的社会阶层和社会势力在战国时期逐渐显现了出来。每一个国家都不再奉行原有的政治思想,都纷纷开始在自己的国家内部展开变法。各国的政权逐渐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导因素。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6338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朱元璋为何打开刘伯温棺材后顿时无地自容?下一篇:新高考背诵篇目 元朝历史高中物理笔记选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