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海上丝绸之路地理知识点 唐朝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

导语: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成为重要的贸易通道,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地。这条古老的海上贸易路线,不仅仅是物品的交换,还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目录导航:

  1. 海上丝绸之路地理知识点
  2. 海上丝绸之路起始哪个季节
  3. 隋唐时期丝绸之路起到了什么影响
  4. 丝绸之路开辟的特点
  5. 丝绸之路以海路为主的朝代
  6. 海上丝绸之路是谁带领船队开辟的
  7. 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哪里
  8. 丝绸之路在唐代进入全盛时,哪些行业得到了空前发展
  9. 丝绸之路几个发展阶段
海上丝绸之路地理知识点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自汉朝开始,中国与马来半岛就经有接触,尤其是唐代之后,来往更加密切,作为往来的途径,最方便的当然是航海,而中西贸易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这就是我们称为的海上丝绸之路。

隋唐时,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隋唐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的第一大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在隋唐以前,即公元6~7世纪,它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 &n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海上丝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海上丝绸之路起始哪个季节

秋冬季节,尤其是冬季(11月至翌年3月为冬季风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最早产生于秦汉时期,不过海上对外贸易真正开始繁荣发展起来还要从唐宋说起。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因为担心外国工业革命,自由思想的传播,会同化国人的思想,会对君主专制造成威胁,于是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影响了对外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闭塞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有关于中国和外国海上贸易往来的记载,最早可以从《汉书》中就能够找得到。不过那个时候,海上贸易也只是处于尚不成熟的形成状态而已。

可以说在唐宋以前,中国主要还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来展开对外贸易。直到唐朝中期,海上丝绸之路才开始后来者居上,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渠道。唐朝在广东沿海地区开辟了一条对外通商道路,这条海上贸易航线的名字叫做“广州通海夷道”。

由于中国是瓷器大国,中国对外贸易主要以出口瓷器,丝绸为主,所以海上丝绸之路又被叫做海上陶瓷之路。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分为南海航线和东海航线两条,南海航线的起点在广州和泉州,从这里开始,经过中南半岛,印度洋,然后到达非洲乃至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东海航线的主要对外贸易对象是日本朝鲜韩国等,像是山东半岛,江浙地区都是当时重要的通商口岸,到了宋朝,浙江宁波更是发展成为了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

隋唐时期丝绸之路起到了什么影响

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完成了它的使命。

中国的丝织品、凿井等技术传人西方。西方输入中国的有毛织品以及胡麻、胡萝卜、大葱等作物,水仙、茉莉等花卉;还有佛教、魔术、音乐、舞蹈等,这些都对中国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丝绸之路的开通也少许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

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而且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天文、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此路先后传来中国,并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纺织、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制瓷等工艺技术,绘画等艺术手法,儒家、道教思想,也通过此路传向西方,产生了影响。丝绸之路是东西交往的友好象征。

丝绸之路在唐代基本上还是延续了前代的线路,横跨亚欧大陆。唐朝的丝绸之路有所开拓,将南北朝以来因战乱而中断的部分路段进行了疏通,并开通了天山北路的一段。唐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也有平行线路)至新疆,过天山南北到中亚,一路到中东地区,另一路到欧洲。其中过天山以后还有一条线路到印度。

隋唐丝绸之路与中外交流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隋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交往进入鼎盛期。

东都洛阳作为国际大都会,三市空前繁荣,客商云集,不仅西亚、欧洲的胡商纷至胥来,并且与朝鲜半岛及日本的交往也日益频繁。

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中西物质方面的互通,而且促进了中西间文化的交流。中外风俗习惯、服用器物相互渗透,胡乐、胡舞盛行中原,丝织品、茶叶则源源不断输入西域。

日本派遣隋使、遣唐使16次抵洛,最大的使团达500余人。伊斯兰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并在洛阳城建立寺院。

丝绸之路开辟的特点

丝绸之路的特点:

1.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2.文化和技术等居世界前列;

3.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外交政策

形成原因:

首先,陆上丝绸之路经常因政治、战争、强盗抢劫的影响而受到阻碍。人们感到陆路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着手准备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唐代前期,陆上丝绸之路还算畅通,安史之乱后 ,唐朝势力退出西域,吐蕃势力占据河西和陇右,这使得陆上丝绸之路进一步衰落,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提供了契机。

其次,海上丝绸之路的优点正好弥补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缺点,从而为自身发展创造条件。中国有绵长的海岸线,并且拥有众多优良的港口,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三,古代西方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在通往东方道路上不断开拓,也有力地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丝绸之路以海路为主的朝代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

它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自汉朝开始,中国与马来半岛就已有接触,尤其是唐代之后,来往更加密切,作为往来的途径,最方便的当然是航海,而中西贸易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这就是我们称为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通道在隋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所以大家都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还由于输入的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称作“海上香料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谁带领船队开辟的

海上丝绸之路是由富有开拓冒险精神,中国汉代杰出外交家、旅行家张骞带领船队开辟的,从今陕西西安,古长安出发。张骞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张骞出使西域这历史事件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据《汉书》记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是由汉武帝派黄门译使招聘“应募者”组成官方船队,“自日南障塞(时属西汉,今越南岘港)、徐闻、合浦(今广西合浦县)”出海开辟的。当时船队沿着中南半岛,经今天的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缅甸等地,远航到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拉姆),最后抵达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返航。

这便是正史上第一次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记载。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海上丝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在秦汉时期便已存在,已知有关中外海路交流的最早史载来自《汉书·地理志》,当时中国就与南海诸国接触,而有遗迹实物出土表明中外交流可能更早于汉代。

在唐朝中期以前,中国对外主通道是陆上丝绸之路,之后由于战乱及经济重心转移等原因,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交流主通道。唐代,中国东南沿海有一条叫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这便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这条航线全长1.4万千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宋元时期是范围覆盖大半个地球的人类历史活动和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载体。海上通道在隋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仍是丝绸,所以后世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出口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又称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由于输出商品有很大一部分是香料,因此也称作“海上香料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约定俗成的统称。

郑和

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哪里

为埃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张骞在丝绸之路上经过跋涉到达了埃及。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

扩展资料: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古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丝绸之路”是中国首次进行跨国联合申遗。

汉朝有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指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的伊朗再到古罗马。海上丝绸之路是指经广东沿海口岸出发到东南亚诸国再到南亚的印度。

唐朝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非洲,陆上是到达欧洲 明朝海上是到达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丝绸之路在唐代进入全盛时,哪些行业得到了空前发展

交通运输业: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沿线的交通运输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唐朝在丝绸之路上修建了许多道路和桥梁,拓宽了运河和河流等交通干线,使得商品可以更加便捷地运输。

商品交流:唐朝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西亚、欧洲等地,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商品也传入中国,这种商品的交流促进了中外经济联系的紧密。

手工业:由于丝绸之路的主力商品之一就是中国的丝绸,因此与丝绸制作相关的手工业得到了发展,包括蚕桑业、纺丝业、织造业等。

商业: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商业活动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迅速崛起,成为商贸往来的重要中心。

丝绸之路几个发展阶段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前1世纪以前上古时期。

在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中国商人就已经出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购买产自现新疆地区的和田玉石,同时出售海贝等沿海特产,同中亚地区进行小规模贸易往来。公元前13世纪,中国就已经开始和西域乃至更远的地区进行商贸往来。

第二个阶段,公元前1世纪到7世纪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开始策动对西域的控制。公元前60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第三阶段,7世纪到12世纪二度繁荣。

唐朝时,中国政府借击破突厥的时机,一举控制西域各国,并设立安西四镇作为中国政府控制西域的机构,打通了天山北路的丝路分线,将西线打通至中亚。这一时期东罗马帝国、波斯(7世纪中叶后阿拉伯帝国取代了波斯的中亚霸权)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令这条商路再度迎来了繁荣时期。

第四阶段,12世纪以后

蒙古帝国和它在中国的权利继承者,对这些从西方前来的旅行者抱以非常欢迎的态度,元朝统治者甚至任命一些外国人——主要是基督教徒,担任地方的行政长官。不过沿着丝路前进的人们,大多是以宗教信仰及其他文化交流为使命的人们,而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的丝绸之路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6547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大乔皇甫嵩周泰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是什么?下一篇: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的外貌特征如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