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信阳有哪些历史名人 闽国君主

导语:信阳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其中,闽国君主李继迁是信阳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闽国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录导航:

  1. 信阳有哪些历史名人
  2. 信阳出过皇帝吗
  3. 谁言九龙帐猜一人名
  4. 古代有没有姓王的大官
  5. 信阳有哪些历史名人(与辛亥革命有关)
  6. 福建古代地域划分
  7. 求历史上的王氏名人
  8. 历史上南昌有没有做过都城
信阳有哪些历史名人

古代公祖句兹——固始人,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被赐封为“期思伯”,明嘉靖九年(1530)又敕封为“先贤公祖子”。息夫人——春秋时期,息国(今息县)夫人,贤良淑德,深受后世景仰。春申君——潢川人,为战国时期楚国令尹(丞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为江南一带的人文始祖,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的庆祝演出中,开场就演唱了一曲《告慰春申君》来纪念他。卢丘子——潢川人,战国时期楚国令尹(丞相),为官刚正清廉,为楚庄王称霸立下举贤(举荐孙叔敖)之功。孙叔敖——楚国期思(原属固始县,今属淮滨县期思镇)人,为楚相时,于楚庄王十七年,率“申息之师”大败晋军,使楚庄王得以称霸中原,他善于治水,且为官清廉,被司马迁誉为“古今第一清官”。左司马眅——信阳市人,楚国左司马,掌管楚国军政,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申息之师”统帅。魏延——信阳三里店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费祎——罗山人,三国时期蜀相,历任蜀国大将军、军师之职,和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朱序——信阳市人,东晋名将,民族英雄,曾于淝水之战中大胜前秦军队。陈元光——固始人,曾率8000府兵开发闽南,把中原文明传播到福建、台湾等地,被历代皇帝追封为“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昭烈候”,后被乾隆皇帝封为“开漳圣王”。王审知——固始人,五代时期闽国创建者。司马光——光山人,为宋朝著名宰相,著有《资治通鉴》,对中国的史学界有极大之贡献。马祖常——潢川人,元朝礼部尚书、枢密副使。擅长于诗文,有《缫丝行》、《踏水车行》、《河湟书事二首》、《上京输苑书怀》、《室妇叹》、《石田山居八首》传世。宋世杰——信阳市人,明成化年间有名的侠义之士,好打抱不平,常为穷人写状子,不收分文,周星驰电影《审死官》中的主人公形象就源自于他。何景明——信阳市人,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著名的“前七子”的领袖。刘绘——潢川人,明万历年大臣,因弹劾夏言而被排挤出京,后挂冠辞职回乡,设坛讲学,人称“嵩阳先生”。有《通论》40篇和诗、赋、序、记等20卷流传于世。蔡毅中——光山人,明万历年大臣,礼部右侍郎,因助杨涟弹劾魏忠贤而罢官。李若星——息县人,明末大臣,历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两湖、川、云、贵五省总督之职。敢于直谏,朝野尽惧其刚直。苏昆生——固始人,明末著名歌唱家,人称“南曲天下第一”。郑成功——族谱记载,其祖籍光州固始,有收复台湾的不世之功,为中华之民族英雄。胡煦——光山人,清朝大臣,为《明史》总裁之一。历任兵部侍郎知贡举、礼部右侍郎,入直尚书房。其一生著作甚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周易函书》,至今仍有很大的研究价值。胡季堂——字升夫,号云坡,光山人,乾隆四十四年任刑部尚书,嘉庆三年,授直隶总督,赐孔雀翎。翌年,加封为太子太保。黎世序——罗山人,清朝二品大臣。历任南河总督,卒赠“太子太保”。祝庆藩——固始人,清朝嘉庆年中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礼部尚书。吴其浚——固始人,清嘉庆二十二年状元。历任翰林院修纂、兵部侍郎,写成《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为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近现代吴元炳——固始人,清咸丰年大臣,历任两江总督、漕运总督之职。蒋艮——商城人,光绪年授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入直上书房,为皇族子弟溥伦、溥侗之师。熊晋阁——商城人,清末大臣,与张之洞是同榜进士,曾创办《鄂北公报》。周祖培——商城人,清末大臣,历任吏部、刑部尚书之职。洪永安——商城人,清末大将,历任福建总兵、福建水陆提督之职,中法战争中曾智胜法国海军。丁振铎——罗山人。清末大臣,授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京畿道台、云贵总督之职。民国成立后任总统府参政、审计院院长兼大总统高级顾问。秦树声——固始人,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史学家。秦瓒——固始人,秦树声之子,民国著名经济学家,为西南联合大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曾昭文——光山人,同盟会河南第一人、主要创始人。1905年在东京被推举为同盟会总部执行部书记。1906年任同盟会河南分会支部长。武昌起义时,任革命军战时副官长,充前敌总指挥,为民国主要创立者之一。李斌——浉河区人,辛亥革命前创立湖北军队同盟会,1911年,参与发动辛亥革命,先后被推举为汉阳府、荆州府知事,为武昌首义立下汗马功劳。

信阳出过皇帝吗

没有!信阳名人录:公祖句兹——固始人,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被赐封为“期思伯”,明嘉靖九年(1530)又敕封为“先贤公祖子”。

息夫人——春秋时期,息国(今息县)夫人,贤良淑德,深受后世景仰。

春申君——潢川人,为战国时期楚国令尹(丞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为江南一带的人文始祖,上海世博会申办成 功的庆祝演出中,开场就演唱了一曲《告慰春申君》来纪念他。

卢丘子——潢川人,战国时期楚国令尹(丞相),为官刚正清廉,为楚庄王称霸立下举贤(举荐孙叔敖)之功。

孙叔敖——楚国期思(原属固始县,今属淮滨县期思镇)人,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楚国名相(令尹)。

魏延——信阳三里店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

费祎——罗山人,三国时期蜀相,历任蜀国大将军、军师之职,和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

朱序——信阳市人,东晋名将,民族英雄,曾于淝水之战中大胜前秦军队。

陈元光——固始人,曾率8000府兵开发闽南,把中原文明传播到福建、台湾等地,被历代皇帝追封为“灵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著顺应昭烈广济王”、“昭烈候”,后被乾隆皇帝封为“开漳圣王”。

王审知——固始人,五代时期闽国创建者。

司马光——光山人,为宋朝著名宰相,著有《资治通鉴》,对中国的史学界有极大之贡献。

马祖常——潢川人,元朝礼部尚书、枢密副使。擅长于诗文,有《缫丝行》、《踏水车行》、《河湟书事二首》、《上京输苑书怀》、《室妇叹》、《石田山居八首》传世。

宋世杰——信阳市人,明成化年间有名的侠义之士,好打抱不平,常为穷人写状子,不收分文,周星驰电影《审死官》中的主人公形象就源自于他。

何景明——信阳市人,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著名的“前七子”的领袖。

刘绘——潢川人,明万历年大臣,因弹劾夏言而被排挤出京,后挂冠辞职回乡,设坛讲学,人称“嵩阳先生”。有《通论》40篇和诗、赋、序、记等20卷流传于世。

蔡毅中——光山人,明万历年大臣,礼部右侍郎,因助杨涟弹劾魏忠贤而罢官。

李若星——息县人,明末大臣,历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两湖、川、云、贵五省总督之职。敢于直 民族英雄郑成功谏,朝野尽惧其刚直。

苏昆生——固始人,明末著名歌唱家,人称“南曲天下第一”。

郑成功——族谱记载,其祖籍光州固始,有收复台湾的不世之功,为中华之民族英雄。

胡煦——光山人,清朝大臣,为《明史》总裁之一。历任兵部侍郎知贡举、礼部右侍郎,入直尚书房。其一生著作甚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周易函书》,至今仍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胡季堂——字升夫,号云坡,光山人,乾隆四十四年任刑部尚书,嘉庆三年,授直隶总督,赐孔雀翎。翌年,加封为太子太保。

黎世序——罗山人,清朝二品大臣。历任南河总督,卒赠“太子太保”。

祝庆藩——固始人,清朝嘉庆年中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礼部尚书。

吴其浚——固始人,清嘉庆二十二年状元。历任翰林院修纂、兵部侍郎,写成《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为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

吴元炳——固始人,清咸丰年大臣,历任两江总督、漕运总督之职。

蒋艮——商城人,光绪年授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入直上书房,为皇族子弟溥伦、溥侗之师。

熊晋阁——商城人,清末大臣,与张之洞是同榜进士,曾创办《鄂北公报》。

周祖培——商城人,清末大臣,历任吏部、刑部尚书之职。

洪永安——商城人,清末大将,历任福建总兵、福建水陆提督之职,中法战争中曾智胜法国海军。

丁振铎——罗山人。清末大臣,授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京畿道台、云贵总督之职。民国成立后任总统府参政、审计院院长兼大总统高级顾问。

秦树声——固始人,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史学家。

秦瓒——固始人,秦树声之子,民国著名经济学家,为西南联合大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昭文——光山人,同盟会河南第一人、主要创始人。

李斌——浉河区人

张鸿烈——字幼山,固始人,曾任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校长、省立中州大学校长、河南教育厅厅长。

张式彝——光山人,曾任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庭长、司法院大法官。

裴其动——光山人,曾任北洋政府吉林吉长镇守史,北洋将军府谦威将军。

林伯襄——商城人,是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的创始人、第一任校长。

张轸——罗山人,

汪宪——固始人,。

程坦——新县人,《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创作人,后历任监察部、内务部、交通部副部长。

吴焕先——鄂豫皖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红25军政委。

高敬亭——新县人,鄂豫皖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红28军政委。

邓颖超——光山人,

危拱之——信阳市人,

金振中——固始人,

王实味——潢川人,著名作家,著有《野百合花》、《政治家,艺术家》。

孙海波——潢川人,中国最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之一,编纂甲骨文字典《甲骨文编》,收录经过考证的甲骨文单字1006个,在先秦史和甲骨文的教学科研方面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叶楠(陈佐华)——信阳市人,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

白桦(陈佑华)——信阳市人,中国著名电影剧作家、诗人。其代表性电影剧作有《山间铃响马帮来》、《曙光》、《今夜星光灿烂》、《孔雀公主》及《最后的贵族》等。

徐立德——罗山人,

文圣常——光山人,曾任山东海洋学院院长。现为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涂又光——光山人,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著有《楚国哲学史》、《中国高等教育史论》、《文明本土化与大学》。

徐庶之——光山人,中国著名画家,新疆画院名誉院长,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顾问,中国少林书画研究会特邀名誉会长。

张宗子——光山人,著名旅美作家,作品散见于国内、港台及海外报刊及多种海外作家选集,并有大量翻译作品发表。2004年出版散文集《垂钓于时间之河》,2007年出版《书时光》。

魏青刚——固始人,多次下水救人,为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贾占波——信阳市人,2004年奥运会射击世界冠军

刘慈欣——罗山人,青年作家,中国当代新生代科幻著作的主要代表,中国科普作协会员。

杨晓民——固始人,现任中央电视台人事办公室主任,中央新影集团党委书记,代表作品有《河之南》、散文集《江南》、《徽州》等。其中诗集《羞涩》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吴孔明——固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后扬——固始人(美籍华人),。

谁言九龙帐猜一人名

人名是归守明!

归守明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著名的美男子,他既是闽国国君王延钧的男宠,又是皇后陈金凤的情人,由于他独霸闽国后宫,闽国有人作诗云“谁谓九龙帐,只贮一归郎”。后来王延钧之子王昶发动兵变,归守明被乱兵所杀。

王继鹏

后改名王昶,闽惠宗王延钧长子,母南汉清远公主刘德秀,闽国第四位皇帝。

王继鹏在梧桐岭为追兵所获,与皇后李春燕及诸子一同被其堂兄王继业所杀。王延羲随后把王继鹏被杀之责推到“宸卫都”身上,并追谥王继鹏为圣神英睿文明广武应道大弘孝皇帝,庙号康宗。

古代有没有姓王的大官

关于这个问题,古代确实有姓王的大官,尤其是在中国历史上,王是一种常见的姓氏。同时,在古代,王也是一种封号和官职,如周朝的王爵、春秋时期的诸侯王等,这些王官位高权重大,是古代的重要官员。

太多了。

东晋时期有书圣王羲之,当时的琅琊王氏名震天下与陈郡谢氏齐名,并称王谢。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是王氏家族中最早当皇帝的。907年,唐朝灭亡,王建自立为帝,建立前蜀,管辖四川地区。五代十国时期,王审知建立闽国,管辖福建地区,是为“开闽第一人”。秦朝大将军王翦,北宋宰相王安石,金朝有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明朝有王阳明等等。历史上的王姓出了92位宰相、36位皇后,总计名人2000多人,如此成绩在中华姓氏中仅此一姓。

您好,姓王的官员较多。最为熟悉的如王安石官至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司空、参知政事,是当朝宰相。其余王姓居于高位的还有:王翦-秦朝大将军、王导-东晋丞相、王莽-西汉丞相/新朝皇帝、王允-汉司徒貂蝉的义父、王祥-仕晋官至太尉/太保 等等

信阳有哪些历史名人(与辛亥革命有关)

古代公祖句兹——固始人,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被赐封为“期思伯”,明嘉靖九年(1530)又敕封为“先贤公祖子”。 息夫人——春秋时期,息国(今息县)夫人,贤良淑德,深受后世景仰。 春申君——潢川人,为战国时期楚国令尹(丞相),战国四公子之一,为江南一带的人文始祖,上海世博会申办成 功的庆祝演出中,开场就演唱了一曲《告慰春申君》来纪念他。 卢丘子——潢川人,战国时期楚国令尹(丞相),为官刚正清廉,为楚庄王称霸立下举贤(举荐孙叔敖)之功。 孙叔敖——楚国期思(原属固始县,今属淮滨县期思镇)人,为楚相时,于楚庄王十七年,率“申息之师”大败晋军,使楚庄王得以称霸中原,他善于治水,且为官清廉,被司马迁誉为“古今第一清官”。 左司马眅——信阳市人,楚国左司马,掌管楚国军政,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申息之师”统帅。 魏延——信阳三里店人,三国时期蜀国名将。 费祎——罗山人,三国时期蜀相,历任蜀国大将军、军师之职,和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 朱序——信阳市人,东晋名将,民族英雄,曾于淝水之战中大胜前秦军队。 陈元光——固始人,曾率8000府兵开发闽南,把中原文明传播到福建、台湾等地,被历代皇帝追封为“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昭烈候”,后被乾隆皇帝封为“开漳圣王”。 王审知——固始人,五代时期闽国创建者。 司马光——光山人,为宋朝著名宰相,著有《资治通鉴》,对中国的史学界有极大之贡献。 马祖常——潢川人,元朝礼部尚书、枢密副使。擅长于诗文,有《缫丝行》、《踏水车行》、《河湟书事二首》、《上京输苑书怀》、《室妇叹》、《石田山居八首》传世。 宋世杰——信阳市人,明成化年间有名的侠义之士,好打抱不平,常为穷人写状子,不收分文,周星驰电影《审死官》中的主人公形象就源自于他。 何景明——信阳市人,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著名的“前七子”的领袖。 刘绘——潢川人,明万历年大臣,因弹劾夏言而被排挤出京,后挂冠辞职回乡,设坛讲学,人称“嵩阳先生”。有《通论》40篇和诗、赋、序、记等20卷流传于世。 蔡毅中——光山人,明万历年大臣,礼部右侍郎,因助杨涟弹劾魏忠贤而罢官。 李若星——息县人,明末大臣,历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两湖、川、云、贵五省总督之职。敢于直谏,朝野尽惧其刚直。 苏昆生——固始人,明末著名歌唱家,人称“南曲天下第一”。 郑成功——族谱记载,其祖籍光州固始,有收复台湾的不世之功,为中华之民族英雄。 胡煦——光山人,清朝大臣,为《明史》总裁之一。历任兵部侍郎知贡举、礼部右侍郎,入直尚书房。其一生著作甚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周易函书》,至今仍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胡季堂——字升夫,号云坡,光山人,乾隆四十四年任刑部尚书,嘉庆三年,授直隶总督,赐孔雀翎。翌年,加封为太子太保。 黎世序——罗山人,清朝二品大臣。历任南河总督,卒赠“太子太保”。 祝庆藩——固始人,清朝嘉庆年中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礼部尚书。 吴其浚——固始人,清嘉庆二十二年状元。历任翰林院修纂、兵部侍郎,写成《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为中国著名的植物学家。 近现代吴元炳——固始人,清咸丰年大臣,历任两江总督、漕运总督之职。 蒋艮——商城人,光绪年授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入直上书房,为皇族子弟溥伦、溥侗之师。 熊晋阁——商城人,清末大臣,与张之洞是同榜进士,曾创办《鄂北公报》。 周祖培——商城人,清末大臣,历任吏部、刑部尚书之职。 洪永安——商城人,清末大将,历任福建总兵、福建水陆提督之职,中法战争中曾智胜法国海军。 丁振铎——罗山人。清末大臣,授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京畿道台、云贵总督之职。民国成立后任总统府参政、审计院院长兼大总统高级顾问。 秦树声——固始人,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史学家。 秦瓒——固始人,秦树声之子,民国著名经济学家,为西南联合大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曾昭文——光山人,同盟会河南第一人、主要创始人。1905年在东京被推举为同盟会总部执行部书记。1906年任同盟会河南分会支部长。武昌起义时,任革命军战时副官长,充前敌总指挥,为民国主要创立者之一。 李斌——浉河区人,辛亥革命前创立湖北军队同盟会,1911年,参与发动辛亥革命,先后被推举为汉阳府、荆州府知事,为武昌首义立下汗马功劳。

福建古代地域划分

福建从远古至清朝各时期的地域划分具体如下:

福建远古属于百越的闽越部落,在《禹贡》属扬州。在周朝为七闽地,春秋以后为闽越国。秦南平百越,置闽中郡。

汉朝时期,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承认驺无诸为闽越王于此。汉惠帝三年(前193年),分闽越地,封驺摇为东海王。建元六年(前135年),封驺无诸孙驺丑为闽繇王,复封余善为东越王,元鼎五年(前112年),闽越国叛乱,汉武帝率军平息,并以其地险阻,故迁闽越人于江淮流域,而福建隶属于会稽南部都尉管辖。闽越国北迁之后,自汉始元二年(前85年)汉承认冶县、置东部都尉开始,中经东部都尉从冶县迁到章安(回浦),留下候官管理冶县,隶属于会稽郡,到设立南部都尉,再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正式成立建安郡止,福建都在王朝军事管制之下。

三国时期,属吴国设建安郡,辖建安、南平、将乐、建平(建阳)、东平(松溪)、昭武、吴兴(浦城)以及候官、东安(南安、同安)共9县。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拆建安郡为建安、晋安两郡,到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又从晋安郡分出一个梁安郡,辖兴化、泉、漳等地。自晋宋至齐梁,福建初属于扬州,至普通六年(525年),福建属下的建安、晋安、南安三郡又归东扬州管辖。陈朝永定时(557~559年),陈武帝为羁縻陈宝应而设“闽州”,这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省级建制。州治设在晋安(今福州),下领建、晋、南三郡。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还属东扬州。

隋朝时期,其大业三年(607年),把建安、晋安、南安三郡合并为一,称建安郡;原设置的15个县裁并为四(即闽县、建安、南安、龙溪)。郡治由建安(建瓯)移至闽县。唐武德初年,设泉、建、丰三州,下辖10县。州数和县数均为隋代的二至三倍。

唐朝时期,福建属江南道。景云二年(711年),立闽州都督府,领有闽、建、泉、漳、潮五州。开元十三年(725年),闽州都督府改称福州都督府,隶属于江南东道,为福州名称出现之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为福建经略军使,与福州都督府并存,这是福建名称出现之始。

五代十国时期,福建先后为闽国、殷国、南唐、吴越各国所据,区划名称几经变迁。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称帝,国号大闽,改元龙启,升福州为长乐府,称东都,领福、泉、建、汀、漳五州。

北宋时期,置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及邵武、兴化二军。南宋孝宗时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路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府、州、军实际是同一级行政机构,共计8个,故福建号称“八闽”。这时,福建全省有42个县,成为东南全盛之邦。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军攻破宋都临安(今杭州),宋帝赵显被俘。益王赵昰、广王赵昺逃到福州,陆秀夫、陈宜中等拥立赵昰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升福州为福安府,定为行都,力图恢复宋室江山。后因王积翁叛变,南剑州失守,福州被元兵攻破,帝昰由朝臣拥戴渡海去广东。

元朝时期,置福建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行省于泉州。至元十八年(1281年)迁福州,次年还治泉州。至元二十年(1282年),又徙福州。至元二十二年(1284年),并入江浙行省。至元二十三年(1285年),复置。次年,改行尚书省。至元二十八年(1290年),并入江西。至元二十九年(1291年),仍置行中书省。大德元年(1297年),设福建平海行中书省,徙治泉州。大德三年(1299年)撤销。至正十六年(1356年)复置。

明朝时期,洪武元年(1368年)福建全省八路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洪武九年(1376年),置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成化九年(1473年),恢复被废为县的福宁州,直隶于布政司。终明一代,福建设八府一州。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兵攻下南京,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被俘杀。郑鸿逵、苏观生等迎唐王朱聿键来闽。六月,朱聿键在福州即皇帝位,建元隆武,改福建为福京、福州为天兴府。翌年,隆武政权覆灭。

清代时期,福建区划继承明制,设福建布政使司。省下辖有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延平、建宁、邵武、汀州八府及福宁州。顺治十三年(1656年),郑成功改厦门为“思明州”。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后,改台湾为东都,设承天府,置天兴、万年两县,又在澎湖设安抚司。郑经治理台湾时,把东都改名东宁,升天兴、万年两县为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统一台湾后增设台湾府,属福建统辖,下设三县一厅。雍正二年(1724年),升福宁州为福宁府;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龙岩两县为直隶州。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府单独设省。到清末统计,福建省共设有9府、2州、58县、2厅。

在省与府之间还设4个分道作为派出机构:宁福道驻福州,辖福州府、福宁府;兴泉永道驻厦门,辖兴化府、泉州府、永春州;汀漳龙道驻漳州,辖汀州府、漳州府、龙岩州;延建邵道驻南平,辖延平府、建宁府、邵武府。此外,清代在福建设置闽浙总督(驻福州或杭州)和福建巡抚。督、抚原属临时设置,可是后来迄未取消。由于督、抚权力很大,成为全省最高军事、民政长官,原来正式的省一级长官——布政使、按察使,反成属官。另外,清朝还设置管领满洲驻防旗兵的镇守将军,原和地方行政无关,却兼管海关和粮储道、盐法道,遂也成省级官员。

福建古为闽越地,北宋时福建行政区划分为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剑州六个州和邵武、兴化二个军,军、州是同一级的行政机构,南宋...

求历史上的王氏名人

王姓是大姓,自古名人辈出,虽然皇帝少点,但是其他名人不少:

王翦和他的儿子王贲,都是秦国名将,王翦还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王陵,汉初宰相。

王莽,新朝建立者和亡国之君,被乱兵所杀。

王政君,西汉外戚,王莽的姑姑。

王昭君,汉明妃,四大美女之一,“落雁”是也。

王匡、王凤,新莽将领。

王郎,西汉末年割据河北,被光武帝刘秀消灭。

王允,东汉末年司徒,设计诛杀董卓,貂蝉的干爹。

王平,蜀汉大将,曾和马谡一起守街亭。

王戎,魏晋竹林七贤之一。

王璨,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王猛,字景略,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天王苻坚手下第一谋臣。

王伯当,隋唐之际瓦岗军名将。

王勃,唐代大诗人,有《滕王阁序》等名篇传世。

王维,唐代大诗人。

王彦章,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大将,人称“王铁枪”。

王建、王衍父子,五代十国前蜀先主后主。

王审知,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建立者。

王潮,王审知哥哥。

王延政、王延钧、王曦,均为闽国君主

王氏,南宋奸臣秦桧老婆。

王坚,南宋名将,曾经坚守钓鱼城,拒蒙古大军。

王保保,元朝名将。

王实甫,元曲四大家之一。

王振,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大太监,在土木堡之变中被自己人因为愤恨其误国打死。

王阳明,明代中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哲学家,心学集大成者。

王世贞,明代文学家。

王世珍,北洋军阀,北洋三杰之龙。

王宠惠,北洋政府外交总长。

王世杰,民国教育家,武汉大学首任校长。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

王铭章,川军爱国抗日将领,在台儿庄战役中殉国。

王耀武,抗日将领。

王树声,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共和国开国大将。

王震,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共和国开国上将。

王平,共和国开国上将。

王宏坤,共和国开国上将,王树声堂弟。

王建安,共和国开国上将。

王新亭,共和国开国上将。

王首道,无产阶级革命家。

王恩茂,无产阶级革命家。

王氵共文,那四人之一。

王淦昌,核物理学家。

王朔,著名作家。

王珞丹,著名演员。

欢迎补充。


王陵:西汉与周勃等齐名的政治家,曾反对吕氏专权 王昭君:汉元帝时北嫁匈奴的著名“和番”美女 王政君:王莽之姑,汉元帝之妻,在她糊涂的庇荫下王莽夺取了汉朝天下 王凤:王政君兄弟,汉成帝时实际统治者,王莽伯父 王莽:西汉王朝的终结者,新王朝的建立者,古代空想社会主义者 王匡:绿林军首领,推翻王莽统治的主力军 王霸:汉光武帝之大将 王朗:东汉末年大官僚,三国演义中传说他被诸葛亮骂死 王祥:中国著名孝子,魏晋时期名士 王览:王祥之弟,琅邪王氏始祖 王衍:西晋时清谈政客,清谈误国导致西晋分崩离析 王导:东晋王朝建立功臣,扶助司马睿偏安江南,王氏势力之大达到“王与马共天下”的程度; 王敦:王导之堂兄,东晋初期军阀,反叛朝廷窘迫而死 王羲之:著名书法家和政治家 王献之:王羲之子,著名书法家等等,还有很多望采纳

王诩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一说春秋战国卫国朝歌(河南淇县)人。

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常入山采药修道,于嵩山东南学仙。“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老学:苏张(苏秦和张仪) 、 鬼谷一派;申、 韩一派; 杨朱一派;庄、 列一派;尹文一派。

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

扩展知识:他被赋予了天地的智慧,说数学、太阳占星术和纬度,在他的手掌中,占据了过去,什么也没说;第二,军事科学,六大战略和三大战略,变化无穷,不可预测,三个字要学,广记广听,了解情况,畅所欲言,争论不休,无所事事;生于第四个月,他生于一个自然的方式,在形式和精神上是美妙的,优于一切,在身体上是自然的。

历史上南昌有没有做过都城

作为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南昌因交通便利、商贸发达,早在隋唐时期便已经发展成为大都市。然而,南昌虽然地位很重要,但在长达两千余年的建城史当中,唯有李昪创建的南唐帝国在此建都。那么,李昪究竟是何许人也?南唐帝国的结局又如何?

李昪生于唐朝末年,祖籍徐州,由于父母在战乱中相继亡故,只留下他独自在濠州、泗州流浪,成了一个靠乞讨为生的小乞丐。唐乾宁二年(895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南吴太祖)在攻打濠州时发现李昪,因为惊叹于他的相貌不凡,便想收为养子,但由于诸子的反对而作罢。事后,杨行密命大将徐温将李昪收为养子,并改名为徐知诰。

唐天祐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后不久,徐温在昇州遥控南吴朝政,并命长子徐知训在国都扬州辅政。然而,由于徐知训肆意欺辱国君和朝臣,结果被大将朱瑾诛杀,时任润州刺史的徐知诰闻讯后火速平乱,事后又入朝辅政,从而架空义父,时在后梁贞明四年(918年)。9年后(927年),徐温病死,徐知诰彻底掌控南吴的朝政大权。

此后十年间,徐知诰不断地培植党羽、清除异己,有条不紊地实施篡位计划。后晋天福二年(937年),自认为时机成熟的徐知诰,正式逼迫南吴皇帝杨溥“禅位”,并改国号为齐。两年后,徐知诰恢复本名,又因自称是唐宪宗之子李恪的四世孙,故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李昪是一个很务实的皇帝,很清楚百姓最渴望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所以在位期间与邻国保持和平关系,甚至在敌国吴越发生灾荒时,还特意派使者前去慰问。与此同时,李昪致力于内政建设,招徕流民从事生产,并多次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经过李昪的悉心治理,南唐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一跃成为南方最强大政权。

李昪晚年痴迷于道教,为求得长生不老之术,曾长期服用丹药,结果导致其性情变得暴躁易怒,动辄便因小忿斥责近侍和朝臣。天福八年(943年)二月,深受丹毒折磨的李昪驾崩于升元殿,终年56岁,临终前遗命由太子李璟即位。李昪死后,被葬于永陵,李璟为其上谥号为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

李璟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爬上帝位后不久,便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扩张计划。后晋开运二年(945年),李璟利用闽国内乱之际,派大将查文徽率军灭闽,从而占据福建。6年后(951年),李璟又利用马楚内乱之际,派大将边镐率军入湘,一举占据湖南。此时,南唐的疆域达到巅峰,地跨今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北、湖南等省,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人。

南唐的强势崛起引起后周的忌惮,在周世宗柴荣看来,若想在统一战争中占尽先机,必须最大可能地削弱南唐,就在这种情况下,三征南唐(956-958年)的战役正式打响。最终,南唐遭遇惨败,李璟被迫向后周割让淮南江北14州、60县的国土,并取消帝号,以“江南国主”的身份向中原称臣纳贡,极尽屈辱之能事。

割让淮南、江北14州后,南唐都城金陵(今南京)距离后周便只有一江之隔,其面临的军事威胁自然不需多言。因此,为了躲避后周进一步的军事打击,李璟在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宣布迁都洪州,并更名为南昌府。由此,南唐便成为史上唯一在南昌建都的帝国。然而,李璟刚刚驾崩,后主李煜便将都城迁回金陵,时在北宋建隆二年(961年)。

李煜即位时,南唐的国势早是江河日下,而北宋的进逼却是日甚一日,随时都会有亡国之忧。然而,面对内忧外患,李煜丝毫不以为意,整日里与大、小周后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样荒唐的岁月维持了14年时间,南唐终于迎来覆亡的时刻。开宝八年(975年)十一月,北宋大将曹彬攻克金陵,李煜奉表投降,立国仅38年的南唐灭亡。

李煜投降后,备受宋太祖、太宗兄弟的羞辱,而妻子周女英(小周后)也多次受到宋太宗的玷污,实在是耻辱至极。对此,李煜只能将不满的情绪诉诸于笔端,写下很多忧国怀乡的词作,结果却被人告发有谋逆之心。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节,李煜生日当天,被宋太宗赐予的“牵机药”毒死,年仅41岁。

作为中国史上少有的文艺皇帝,李璟、李煜父子的词作水平都很高,尤其是李煜,无更被后世尊称为“词宗”。然而,无论是李璟还是李煜,都属于政治低能型皇帝,虽然写出了很多传世佳作,但在治国理政方面却是糟糕透顶。正因如此,后世很鄙视李璟父子,连带着对南唐也产生了轻视,作为明君的李昪若泉下有知,不知该怎样想?

史料来源:《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宋史》、《南唐书》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6562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埃及金字塔有多神秘 金字塔内部曝光 一杯牛奶放进去会长久的保鲜里面精致奢华下一篇:古代贰师城现在位于何处?

文章评论

  • 云若依

    文章介绍了信阳历史名人中的闽国君主,丰富了我们对信阳历史文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