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中国古代皇族真实生活 揭秘房中术为何会在三国魏晋时期大行其道

导语:《中国古代皇族真实生活》一书揭秘了房中术在三国魏晋时期的大行其道,此时期皇族的生活细节也被深入探讨。书中详细描述了皇族的婚姻、性生活、生育等方面,让读者更加了解古代皇族的真实面貌。

目录导航:

  1. 中国古代皇族真实生活
  2. 野史的内容有哪些
  3. 古代睡觉有几种说法
  4. 肚兜的来历是什么
中国古代皇族真实生活

作为一名有着精致生活的贵族,早上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从八百平米的床上起来,先把自己收拾干净。

在《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中,就详细介绍了贵族精致的洗脸过程。

此时探春因盘膝坐在矮板榻上,那捧盆的丫鬟走至跟前,便双膝跪下,高捧脸盆;那两个丫环也都在旁屈膝捧着巾帕并靶镜脂粉。平儿见侍书不在这里,便忙上前与探春挽袖卸镯,又接过一条大手巾来,将探春面前衣襟掩了,探春方伸手向盆中盥沐。——《红楼梦》

一个丫鬟负责捧洗脸盆,两个丫鬟负责捧手帕胭脂镜子,还有一个丫鬟负责卸首饰,而贵族自己连一秒都不用动,什么都有人帮你弄好,你告诉朕这真的不是伺候老佛爷?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甚至有一个出了名的贵族“石崇”,为了彰显自己身份,竟然花钱把自家厕所装修得富丽堂皇。

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汁之属,无不毕备。又与新衣箸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厕。——《世说新语》

每上一次厕所,都要重新沐浴更衣一次,厕所里还专门配备了两个侍女在旁辅助更衣,唯恐你的屁屁受到一秒寒冷,可以说是完全把厕所功能理解错了。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对于贵族来说自然也不例外,但如果你以为贵族只是像暴发户一样,不吃最好,只吃最贵,天天过着大鱼大肉的生活,那就太小瞧他们了。

作为一名古代贵族,他们对于吃的要求只有一点,那就是——精。

在《红楼梦》中就有一道“茄鲞”,被誉为是十分经典的贵族料理。

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蘑,笋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儿,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红楼梦》

明明只是一道简单的茄子菜肴,就用了鸡肉笋菇豆腐干果香油瓜子来做辅料,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主食材本身,更不用说烹饪过程还十分繁杂,虽然不能说比得上什么皇宫御厨手艺,但也是真的非常精致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古代贵族的常识里,他们是没有什么“固定菜单”可说的,什么时候想吃什么东西,仆人就要一秒送上,所以贵族家里往往都养着全职厨师,不仅要负责全府日常饮食,还要随时准备贵族对美食的各种奇怪要求,从早忙到晚都不能休息。

但作为一名不怎么上班的古代贵族,娱乐活动肯定也不能少,平时还动不动就要郊个游踏个青,寻找一下诗和远方,所以出门在外时,也能享受到贵族服务是很重要的,这就对旅馆的要求非常高。

早在西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旅馆”这个概念,像我们通常所熟知的,逆旅、驿站、驿馆、邸站、客栈等,其实都指的是旅馆。

而在所有称呼里“馆”的等级往往会比较高,接待的基本都属于皇家贵族,像“国宾馆”和“诸侯馆”。

首先天字号房肯定是必备的(也就是豪华套房),为了让贵族们入住后更加舒适,旅馆房里往往还配有暖炉或者凉台,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冬有温庐,夏有凉荫——《上客舍议》

清代的皇帝,早上五点起床、早读;七点多用早膳;9点以后处理政务一般要工作两个多小时;中午用午膳,下午要看书和伺候这么多娘娘,晚上吃饭、宠幸嫔妃。

什么时辰干什么事情,这个万万错不得,如果没有按照规矩来,太监就要提醒,皇太后就会干涉。当然,这是对勤政的皇帝来说的,无道之君那要另说了。对皇帝来说,幸福可能真的有点遥远。

野史的内容有哪些

正史是在封建社会由封建统治者认可的史书,野史是没有得到统治者认可的。通常,正史比较严谨,但有可能为了迎合统治者的意愿而受到扭曲;野史自由一些,可能记载一些正史没有记载或不敢记载的内容,但也有可能不够严谨,捕风捉影,甚至胡编乱造。

野史比较多,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野史。

先秦野史

一、帝国逸闻

1、黄帝向素女学房中术

2、尧以围棋教子

3、禹不甘独宿

4、商纣王发明胭脂

5、商纣王建"酒池肉林"

6、周文王吃儿子的肉羹

7、齐桓公授意管仲创设妓院

8、卫昭伯娶庶母为妻

9、卫灵公与男宠"分桃"

10、楚怀王初置七夕

二、后妃韵事

1、妃授秘决于舜

2、禹帝女作酒

3、妹喜好闻裂缯之声

4、商王妻妇好善武

5、妲己喜淫事

6、妲己发明炮烙之刑

7、西施的洗澡水名曰"香水泉"

8、郑袖计取美人鼻

三、宫廷仪规

1、黄帝始创冠冕制

2、先秦的宗庙礼仪

3、先秦时的殉葬制度

4、周代脱履上殿

5、商周时的饮食等级礼仪

6、周代的后妃制度

7、春秋战国互换人质制度

四、宫禁探奇

1、先秦时的宫殿--前朝后寝

2、先秦帝王嫔妃的来源

3、周代首创内廷机构

4、周代嫔妃与帝王共寝讲究日辰

秦汉野史

一、帝王逸闻

1、秦始皇四出巡游

2、秦始皇大杀宦官

3、汉高祖自创"刘氏冠"

4、汉高祖与宦者共寝

5、汉高祖制定"奉圣髻"

6、汉高祖故乡行乐

7、汉景帝误幸唐姬

8、汉武帝金屋藏娇

9、汉武帝立子杀母

10、王莽奉汉太后为文母

二、后妃韵事

1、汉高祖怜悯薄姬临幸之

2、宠姬夜泣不敌一口吃大臣

3、吕后制"人彘"

4、赵飞燕掌上起舞

5、汉武帝爱妃骨节自鸣

6、上官皇后让宫人穿"穷侉"

三、宫廷仪规

1、创"传国玉玺"制

2、秦始皇取消"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

3、汉代皇帝大婚礼仪

4、汉后宫的驱鬼逐疫仪式

5、汉后宫皇后体检制

6、汉代选宫女制度

四、宫禁探奇

1、汉代后宫妻妾的等级

2、汉代选美女的方式

3、汉后宫斗鸡走狗

4、汉后宫曝衣晒书成俗

5、汉宫防闲淫逸的"守宫"

6、汉开宦官封侯之先例

7、汉代宦官机制

8、蔡伦不做"上床宦官"

9、汉宦官出塞惹祸患

魏晋南北朝野史

一、帝王兔闻

1、魏武帝之子以爱妾换马

2、魏明帝为何晏擦汗

3、晋武帝为配置六宫禁民间婚娶

4、晋惠帝不识亲生儿子

5、晋元帝生子大臣无功

6、晋明帝巧言辩日

7、宋武帝拆琥珀枕

8、宋废帝命宫女裸逐

9、宋明帝借种

10、宋顺帝不愿生在帝王家

11、癫痴天子高洋不认亲母

12、后赵石虎后宫建"清嬉浴室"

13、后燕慕容熙启棺交合

14、萧宝卷喜欢抓老鼠

二、后妃韵事

1、薛夜来化"晓霞妆"

2、甄皇后梳灵蛇髻

3、吴大帝的爱妾因伤更美

4、魏宫四美人

5、魏宫女莫琼树发明蝉鬓

6、魏灵太后追念杨白花

7、杨皇后为夫择嫔妃

8、潘妃开店酤美酒

9、徐娘虽老犹多情

10、郑樱桃妒忌成性

11、北齐胡太后私通沙门

12、乐昌公主破镜重圆

隋唐野史

一、帝王逸闻

1、隋炀帝送庶母同心结

2、隋炀帝喜爱"来梦儿"

3、隋炀帝厚葬侯夫人

4、隋炀帝临幸江都

5、唐高宗建镜殿

6、武则天幼时看相

7、武则天梦断双翅

8、唐玄宗以饼试太子

9、唐玄宗观镜言瘦

10、唐玄宗后宫大摆"风流阵"

11、唐玄宗培训梨园子弟

12、唐德宗被宦官蒙骗

13、唐德宗寻母

14、唐宣宗设计"鲁凤鞵"

15、唐敬宗独创"风流箭"

16、李后主始创缠足

二、后妃韵事

1、武则天杀亲女

2、上官婉儿称量天下

3、杨贵妃极喜雪衣娘

4、杨贵妃与梅妃争风吃醋

5、杨贵妃"洗儿"

6、杨贵妃华清池洗浴

7、梅妃生性爱梅花

三、宫禁探奇

1、隋后宫四品夫人为院主

2、隋宫廷服饰用羽毛

3、唐宫流行高髻

4、唐宫女称为"花鸟使"

5、高力士受宠不改忠诚

6、唐宦官掌握军政大权

7、唐宦官废帝

8、唐宫女战袍藏"情书"

9、唐宫女避难途中梳囚髻

宋、辽、金、元野史

一、帝王逸闻

1、宋太祖后苑弹雀

2、宋太宗抱尸哭子

3、宋仁宗的亲生母亲原为宸妃李氏

4、金海陵王淫杀甥女

5、宋徽宗杖上刻谏言

6、宋徽宗酒灌佞奴

7、宋高宗借用宫女选太子

8、元顺帝设计龙舟

二、后妃韵事

1、花蕊夫人难做皇后

2、李宸妃坠玉钗

3、郭皇后误伤帝颈

4、辽宫皇后分娩用绵羊

5、谢道清病后变美女

6、丽妃张阿元制作昆钟

7、宏吉刺皇后拒临幸

8、元嫔妃龙瑞娇的后宫酷刑

三、宫禁探奇

1、宋宫流行蹴鞠

2、元宫大摆斗巧宴

3、宋宫的三十六髻

4、元后宫制作五云车

明代野史

一、帝王逸闻

1、明太祖不喜出身

2、明太祖睹画思妻

3、小匠人使计欺太祖

4、明英宗不怨王振

5、明宪宗敬畏万贵妃

6、明孝宗生于冷宫

7、明武宗宫中大放烟火

8、明武宗举国猪禁

二、后妃韵事

1、小吕妃"对食"丧命

2、仁孝皇后作"内训"

3、皇后的弟弟抢皇冠

4、皇太后废神宗

5、客氏让明熹宗断子绝孙

6、田贵妃进谏得宠

三、宫廷仪规

1、明皇帝登极仪

2、明廷太子冠礼

3、明廷皇后受朝仪

4、明皇帝亲征仪式

5、明廷颁诏仪

6、明代宫廷经筵

7、明嫔妃的殉葬制度

8、明廷皇族车辂制度

9、明后妃、宫女的冠服制

10、明代内廷刑杖

11、明代巡狩制度

四、宫禁探奇

1、皇子出生

2、选"奶口"

3、宫廷御膳

4、明宫御酒

5、明宫流行射柳之戏

6、明宫性启蒙

五、宦官、宫女 秘莘

1、刘瑾遭凌迟处死

2、明代发达的宦官机构

3、东厂和西厂

4、宦官与宫女"对食"

5、明宫女幽闭的宫禁生活

6、魏忠贤阉割监生

清代野史

一、帝王逸闻

1、清太祖畏惧明朝假都督

2、雍正帝时使用骇人的血滴子

3、雍正帝痴迷剑术

4、雍正帝宫中置"欢喜佛"

5、乾隆帝在秘戏图中的容貌

6、乾隆帝厚待私生子

7、成丰帝为兰儿讨饶

8、乾隆帝为母祝寿

9、咸丰帝养鹿壮阳

二、后妃韵事

1、大玉妃与小玉妃争风吃醋

2、太后下嫁

3、慈禧太后小产

4、西太后怒撕遗诏

三、宫廷仪规

1、清廷皇帝登基大典

2、清宫册后礼仪

3、清宫骑乘仪仗

4、殿试读卷仪

5、皇帝大婚制

6、清朝帝后丧葬之礼

7、正大光明匾与清廷传位制

8、清宫禁卫制

9、清廷皇后冠服制

10、皇帝服饰和御赐黄马褂制

11、清代顶戴花翎制度

12、清廷朝珠等级制

四、宫禁探奇

1、清后宫的日常膳食

2、清宫御膳"家法"--饭菜只许吃三勺

3、清宫葡萄藏春药

4、清宫特色宫市

5、清宫洋画师

五、宦官秘莘

1、清代太监的品级

2、安德海出宫被杀

3、太监净身立"婚书"

4、专管皇帝性生活的敬事房太监

古代睡觉有几种说法

古代表示睡觉的说法很多,而且分工非常细。坐着打瞌睡叫“睡”;闭上眼睛,但是不一定睡着叫“眠”;躺在床上睡觉叫“寝”;伏在矮几上睡觉叫“卧”;睡着了叫“寐”;睡醒了叫“觉”或“寤”。

《战国策·秦策》:“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这是说苏秦坐着读书,想打瞌睡的时候,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商鞅第一次拜见秦孝公的时候,秦孝公对商鞅的议论不感兴趣,“孝公时时睡,弗听”,这里也是坐着打瞌睡的意思。魏晋以后,“睡”这个字才用来表示睡着。

“竟夕不眠”,指整个夜里都闭着眼睛睡觉,但是却睡不着。

《礼记·曲礼》规定:“寝毋伏。”如果要“寝”,不能伏在桌子上,要躺到床上去睡。孔子之所以批评自己的学生宰予朽木不可雕,就是因为“宰予昼寝”,大白天却跑到床上去睡觉了。假如宰予只是“睡”(坐着打盹儿)一会儿,或者趴在桌子上小“卧”一会儿,估计孔子也不会这么生气。

《孟子·公孙丑》:“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这是说有位客人来跟孟子说话,孟子不理他,伏在矮几上睡觉了。客人很生气,指责孟子为什么“卧而不听”,可见“卧”只能用于伏案而睡。

《诗经》中有“夙兴夜寐”的诗句,形容早起晚睡,非常辛苦。《春秋公羊传》:“寡人夜者寝而不寐。”躺在床上睡觉,但是没有睡着。

《说文解字》:“寤,寐觉而有言曰寤。”按照许慎的说法,“寤”是指睡醒了开口说话。《诗经·关雎》中的名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就是指不管是睡着了还是睡醒了都在追求。“悟”和“寤”是通假字,因此“觉悟”一词最初的意思即指睡醒了,后来才引申为领悟,开悟。

“睡觉”何时连用已经不可考了,不过唐诗中已经大量使用“睡觉”一词,而且全部都是睡醒了的意思,从来不把睡着叫作“睡觉”。裴度《凉风亭睡觉》:“饱食缓行新睡觉,一瓯新茗侍儿煎。”刚刚睡醒,就看到侍儿已经煎好了新茶。白居易《长恨歌》:“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杨贵妃刚刚睡醒,花冠还没有整理好就下堂来了。白居易《睡觉偶吟》:“官初罢后归来夜,天欲明前睡觉时。起坐思量更无事,身心安乐复谁知。”天还没有亮就醒了,起来坐着思考问题。明代的“睡觉”一词也是指睡醒。《二刻拍案惊奇》:“快去朝议房里伺候,倘若睡觉,亟来报知,切勿误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进入睡眠状态,睡着了开始被人们叫作“睡觉”。

古代睡觉说就寝。“睡眠”的类动词在古代主要有:

睡、觉、瞑(眠)、寝、卧、寤、寐、醒等以及他们之间的组合形式。坐着打瞌睡称为“睡”;

闭上眼睛,但是不一定睡着称为“眠“瞑”、“眠”古代汉语指闭上眼睛,但是不一定睡着;例如: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眠,寐也。——《玉篇》2、“觉”有两音,读jué音当省悟、发觉、启发、使觉悟讲;读jiào音当睡醒讲。例如: 觉,悟也。从见,学省声。——《说文》上欲起贤,未觉。——《汉书·董卓传》3、 睡,坐寐也。——《说文》,“睡”的原始义是坐着打瞌睡。

古代表示睡觉的说法很多,而且分工非常细。坐着打瞌睡叫“睡”;闭上眼睛,但是不一定睡着叫“眠”;躺在床上睡觉叫“寝”;伏在矮几上睡觉叫“卧”;睡着了叫“寐”;睡醒了叫“觉”或“寤”。其实现在说的“睡觉”是指进入睡眠的状态。在古代,“睡”与“觉”分别是两个词,如果将“睡”和“觉”连用起来,是指“睡醒”。

古代表示睡觉的说法很多,而且分工非常细。坐着打瞌睡叫“睡”;闭上眼睛,但是不一定睡着叫“眠”;躺在床上睡觉叫“寝”;伏在矮几上睡觉叫“卧”;睡着了叫“寐”;睡醒了叫“觉”或“寤”。

《战国策·秦策》:“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这是说苏秦坐着读书,想打瞌睡的时候,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商鞅第一次拜见秦孝公的时候,秦孝公对商鞅的议论不感兴趣,“孝公时时睡,弗听”,这里也是坐着打瞌睡的意思。魏晋以后,“睡”这个字才用来表示睡着。

“竟夕不眠”,指整个夜里都闭着眼睛睡觉,但是却睡不着。

《礼记·曲礼》规定:“寝毋伏。”如果要“寝”,不能伏在桌子上,要躺到床上去睡。孔子之所以批评自己的学生宰予朽木不可雕,就是因为“宰予昼寝”,大白天却跑到床上去睡觉了。假如宰予只是“睡”(坐着打盹儿)一会儿,或者趴在桌子上小“卧”一会儿,估计孔子也不会这么生气。

《孟子·公孙丑》:“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这是说有位客人来跟孟子说话,孟子不理他,伏在矮几上睡觉了。客人很生气,指责孟子为什么“卧而不听”,可见“卧”只能用于伏案而睡。

《诗经》中有“夙兴夜寐”的诗句,形容早起晚睡,非常辛苦。《春秋公羊传》:“寡人夜者寝而不寐。”躺在床上睡觉,但是没有睡着。

《说文解字》:“寤,寐觉而有言曰寤。”按照许慎的说法,“寤”是指睡醒了开口说话。《诗经·关雎》中的名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就是指不管是睡着了还是睡醒了都在追求。“悟”和“寤”是通假字,因此“觉悟”一词最初的意思即指睡醒了,后来才引申为领悟,开悟。

“睡觉”何时连用已经不可考了,不过唐诗中已经大量使用“睡觉”一词,而且全部都是睡醒了的意思,从来不把睡着叫作“睡觉”。裴度《凉风亭睡觉》:“饱食缓行新睡觉,一瓯新茗侍儿煎。”刚刚睡醒,就看到侍儿已经煎好了新茶。白居易《长恨歌》:“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杨贵妃刚刚睡醒,花冠还没有整理好就下堂来了。白居易《睡觉偶吟》:“官初罢后归来夜,天欲明前睡觉时。起坐思量更无事,身心安乐复谁知。”天还没有亮就醒了,起来坐着思考问题。明代的“睡觉”一词也是指睡醒。《二刻拍案惊奇》:“快去朝议房里伺候,倘若睡觉,亟来报知,切勿误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进入睡眠状态,睡着了开始被人们叫作“睡觉”。

肚兜的来历是什么

关于肚兜,说来话长,其来源可追溯到天地混沌初开之时。女娲和伏羲兄妹二人在漫天洪水以后通婚,生儿育女,创造了人类最初的服饰——肚兜,目的是用来遮掩人体之羞。 根据中国历史记载,它的起源最由可追溯至公元前818年,《左传》“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姖,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这里所说的衵服就是近身衣,也可能是后来的肚兜。先秦称“膺”,汉谓之“抱腹”,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亦有一说肚兜是杨贵妃为遮掩她和安禄山私通的痕迹而发明的。民间亦有一说肚兜起于汉时,独身女子因怕被粗鲁汉子欺负,所以用布缠胸,再以带子系至背后,称之为“缚胸”。汉代汉刘熙《释名.释衣服》曰:抱腹,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无裆者也。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曰:肚兜,夏纱冬绉,贮以麝屑,缘以锦缣。清曹庭栋《养生随笔》卷一载: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人下元虚弱,更宜加意暖之。办兜肚,将蕲艾捶软铺匀,蒙以丝绵,细针密行,勿令散乱成块,夜卧必需,居常亦不可轻脱。又有以姜桂及麝诸药装主,可治腹作冷痛。明代之后明代之后,妇女已普遍有使用肚兜的习惯,当时叫“兜子”,俗称抹胸。是用交料两块,斜裁,上尖下平而成。清代的抹胸有两种款式,一种是短小贴身的,缚于胸腹之间,俗称“肚兜”。另一种是束于腰腹之间的,称为“抹胸肚”。《清稗类钞》记载:“抹胸,胸间小衣也,一名抹腹,又名抹肚;以方尺之布为之,紧束前胸,以防风寒内侵者,俗称兜肚。男女皆有之”。清代清代内衣称“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肚兜”上有各类精美的刺绣。红色为“肚兜”常见的颜色。由此可见兜肚到了清朝,不光是防风侵体,更兼有药疗及香囊的功用了。 《红楼梦》第三十六回写宝钗来至宝玉房中,看见袭人在做针线,原来是白绫红里的兜肚,上面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绿叶,五色鸳鸯。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7201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苏麻喇姑比康熙大多少岁 历史上的康熙苏麻喇姑下一篇:安德海丁宝桢结局 揭开大太监安德海死因之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