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松谷景区的介绍和特点 空中巨龙吸水!全球20大罕见天气奇观

导语:松谷景区的介绍和特点 空中巨龙吸水!全球20大罕见天气奇观

目录导航:

  1. 松谷景区的介绍和特点
  2. 舞龙的八个规矩
松谷景区的介绍和特点

松谷景区位于黄山北坡,从北大门芙蓉岭进山,沿北部蹬道直达北海,全长12.5公里的景区统称松谷景区。该区海拔高度落差1100米,有6500多级石台阶。一路千峰竞秀,万壑争奇,巧石名潭尤为佳妙。特别是山高林密,空气清新,真可谓是“清凉世界”。主要景点有芙蓉岭、翡翠池、五龙潭及“关公挡曹”等著名怪石。

芙蓉岭,在芙蓉峰下,该峰海拔高度1365米,宛如初放芙蓉,故名,唐代诗人程杰有诗记其胜:“谁把芙蓉往外栽?亭亭秀妍四时开。清宵洁月峰头挂,宛似佳人对镜台。”芙蓉岭是登山必经之道,岭上有洞名芙蓉洞,立洞口可观赏萦回若带的溪流。下岭后为一片谷地,有芙蓉庵旧址,后改建名“芙蓉居”,现为黄山园林局松谷管理区。

翡翠池位于芙蓉峰麓1公里处,是黄山著名水景,池长15米,宽8米,深10米,天设地造,环池皆石,松谷溪水直注池中。碧波荡漾,山形树影,映入池内,阳光反射,绚丽多姿。但池深水冷,虽夏日也不可游泳,以免发生不测。池侧有巨岩,镌有一个直径3米的“佛”字,此外,还有“福”、“寿”、“南无阿弥陀佛”等摩崖石刻。

“五龙潭”位于翡翠池不远的松谷溪中,所谓“五龙潭”是五块巨石,形似巨龙,头伸入潭,尾展溪岸,其状如五龙吸水,故名“五龙潭”。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游记》中描述:“青龙潭,一泓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奔腾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在“五龙潭”之一的乌龙潭上方巨石上,古建有亭,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被山洪冲毁,六年后(公元1545年)重建,名乌龙亭,今名松谷寺,亭柱上有一联:“四面云山绕二水,一潭星月照孤亭”。此外有石刻“龙”、“虎”二字,苍劲有力,亭内有石桌石凳,俯瞰风景尤佳,过乌龙潭有巧石名“卧虎石”。

松谷庵位于叠障峰下,游过松谷寺过桥即到。松谷庵原名松谷草堂,始建于宋代宝佑年间(公元1253-1259年),创建人为松谷道人张尹甫。明代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重建,改观为寺,名松谷庵。时宁国知府罗汝芬题额“东土云山”四字。这里环境幽雅,景点甚多,石刻遍布。

游过松谷庵,向北海清凉台进发,沿途要经过三个亭,称一道亭、二道亭、三道亭,海拔高度均在千米以上,景点以巧石为主,名石有“仙人观海”、“仙人铺路”、“老虎驮羊”、“关公挡曹”等,“关公挡曹”是一处著名景观。

舞龙的八个规矩

每逢节日庆典,我们都能看到欢腾旋跃,让人兴奋不已的舞龙。

舞龙也称“龙舞”、“耍龙”、“闹龙灯”、“玩龙灯”、“龙灯会”。那么,为什么要舞龙呢? 舞龙的用意,概括起来不外乎这么几条:一为祈雨祈福,二为娱神娱己,三为彰显力量,四为兴旺人丁。其中,祈雨祈福是最基础的。两湖一带民间传说,战国时的鬼谷子和金角老龙相遇,鬼谷子说:“据我掐算,近日有雨,城内三十六点,城外四十八点。”金角老龙有意让鬼谷子的预言落空,便利用职务之便,让城内下了四十八点,城外下了三十六点,结果城内不少老百姓死于水患。后来玉皇大帝问罪,金角老龙受到贬黜。为了赎罪,老龙便在每年的新春到来之际,逐门逐户地向老百姓鞠躬赔礼,并承诺一年的风调雨顺。于是,人们便据此传说,用竹条铁丝、绸缎纱布扎制成彩龙,每逢年节舞耍一番,表达欢快喜悦之情,也寓意老龙臣服,天随人愿。四川铜梁一带的传说也异曲同工:东海龙王患腰痛病,变成一个老头上岸求医。大夫通过把脉知其非人,便让其恢复原形,并从其腰间捉出一条蜈蚣。龙王病愈后,以泄露天机为谢:言人们只要照它的样子造一条龙四处舞游,便能保雨水及时,五谷丰成。舞龙祈雨在先秦时期已开始流行,到汉代已具相当规模,形式也多有讲究。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汉代人春旱求雨舞青龙,炎夏求雨舞赤龙或黄龙,秋季求雨舞白龙,冬天求雨舞黑龙。这些龙长达数丈,每次出动五至九条不等。后世的舞龙,大都包含有祈雨祈福的意味。如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山区的“龙头蚕身灯”。该灯由“龙”的头和“蚕”的身与尾组成。制作考究,形体小巧,头尾能曲能伸,宛转灵活。竹圈联成蚕身,绳索系其内,白布蒙其外,外用红绿彩环缠身,由三个舞技出众的民间艺人分别持头、腰、尾三个部分执耍。“龙头蚕身灯”一般都是成对出行。出灯前,每对灯都要下到江边“吸水”,然后才沿门沿户祝福吉祥。为什么要“吸水”呢?很好理解,龙吸饱了水,才能保证雨水充足。南方一些地方流行舞草龙枣由柳条、青藤、稻草扎成,夜晚舞耍时,龙身上满插香火,因而又称“香龙”、“香火龙”。舞龙结束时,还要在喧天的锣鼓鞭炮声中,恭恭敬敬地将草龙送到江河溪潭之中。其用意也是让龙回龙宫,以保佑一方地面风调雨顺。以娱神娱己为目的舞龙可追溯到汉代的“鱼龙曼延”。《汉书·西域传赞》载:“孝武之世……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颜师古解释说,巴俞都卢、海中砀极都是歌舞名,而“鱼龙”,则是由人装扮成一种来自西域的巨形珍兽枣舍利之兽,先在庭前舞蹈戏乐,然后到殿前激水,水花飞溅中,化作一条巨大的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目”。然后,再化作身长八丈的黄龙,“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故又名“黄龙变”。由此看来,“鱼龙”,当是一种由人装扮成巨鱼和巨龙进行表演的大型舞蹈。由于巨鱼和巨龙之间有一个“变”的问题,因此在表演时,可能还需要幻术、布景、烟雾等来配合。

下面是关于舞龙的八个规矩:

1、龙珠舞法

执龙珠的人,是全龙队的指挥,整个龙队表演过程是否生动、顺畅,全靠龙珠的引导。

舞龙珠的人,领导龙队阵形变化,舞龙队形变化多端,执龙珠的人必须熟记各种变化队形且

拥有临场应变的能力,两眼随时注视龙珠并环视整体龙队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龙珠要不停

的旋转,并要保持龙珠在龙头前一公尺左右。

2、龙头舞法

执龙头的人,身材必须高大魁梧有力,舞动时龙头动作随着龙珠移动,舞动时紧跟龙珠,

注意配合跳动,保持龙头不停地摆动展现威武环视之态。在穿龙时,因龙头体积较大,应注

意不要勾到龙身或者是舞龙的人。

3、龙身舞法

舞龙身的人,必须随时与前后保持一定距离,眼观四方,紧跟前边的人,走定位,空中

换手时尽量将龙身抬高,甚至可以跳起;舞低时,尽量放低,但千万别将龙身触地,在高低

左右舞动中,龙翻腾之势即展现其中,还有必须随时保持龙身蠕动,造成生龙活虎之势,在

跳与穿的动作中,应特别注意柄的握法,柄下端不可多出,以免刺伤别人。

4、龙尾舞法

执龙尾的人,身材必须高大有力,除去因龙尾较龙身重外,主要是因为龙尾时常有翻身

的动作,高大的人舞时翻尾较容易且生动,否则除了容易将龙尾打到地面,造成器材损坏,

而且会让人感到呆板,龙尾是整条龙舞动弧度大小的控制者,应注意尾部被碰或者碰撞别人

的问题,最重要的是随时保持龙尾的摆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7267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名相吕蒙正的后裔有谁 吕蒙正北宋历史下一篇:金兀术是哪个民族国家的历史人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