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北魏冯皇后有几个孩子 北魏子贵母死冯太后

导语:北魏时期,冯皇后共生育了三个孩子。其中,儿子子贵的母亲早逝,留下了儿子与冯太后相依为命。冯太后在北魏末年扮演着重要的政治角色,影响着当时的政治局势。

目录导航:

  1. 北魏冯皇后有几个孩子
  2. 孝文帝之死
  3. 孝文帝亲政时间
  4. 北魏孝文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5. 孝文帝死于多少岁
北魏冯皇后有几个孩子

据历史考证,冯太后一生无儿无女。

北魏冯太后(441年-490年),汉族人,是北燕君主冯弘的第二子冯朗之女和北魏文成帝的皇后。她在文成帝死后两朝亲政,把北魏改革成为一个文明的国度。她对北魏的影响,在其孙儿元宏更加发扬光大。冯氏的祖父冯弘、伯祖父冯跋是北燕天王。她的弟弟冯熙为太师,两位侄女冯清、冯润,后来成为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皇后。史上称冯太后为文明太后。

北魏冯皇后共生育了三位皇子。
原因:北魏冯皇后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皇后,历史记载上她生了三位儿子,分别是司马子如、司马子长和司马子元,其中司马子如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北魏宣武帝。
延伸内容:北魏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对于这个时期的历史和政治文化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内容,比如说冯皇后在北魏政治和文化中扮演的角色,北魏文化传统的建构等等。

没有,

北魏有个习俗那便是“子贵母死”,如果有孩子的话冯妙莲早被处死了,而冯妙莲还没有生下孩子便因为与高菩萨的奸情被拓跋宏的遗嘱处死了,因为拓跋宏的仁慈可能还有顾念的夫妻之情,生前一直不肯处死冯妙莲。

北魏冯皇后有1个女儿和1个儿子。
北魏冯皇后的女儿名叫元明皇后,儿子名叫元恭皇帝,历史记载均有记载,可证明该的正确性。
北魏冯皇后是北魏孝文帝的皇后,其女元明皇后嫁给后来的北魏废帝元昌,后来被杀害,而她的儿子元恭皇帝则成为了北魏的第7个皇帝。
冯皇后因修建孝文帝陵而受到赞扬,并在隋唐时期被封为皇太后。


优质

史料上没有关于冯太后有亲生子女的记载。

冯太后(442年-490年),汉族,长乐信都(今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镇岳良村人)人,公元477年至490年十四年间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冯太后本是官宦之女,因罪充公为奴。452年,被选为北魏文成帝的贵人,456年被立为皇后。465年北魏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太后临朝辅政,定策诛杀丞相乙浑,而后依据北魏制度归政献文帝。476年献文帝病死,时人称被冯太后毒杀,再度临朝称制达十四年。490年去世,享年49岁,谥号文明皇后,或是加上文成帝的谥号"文成"二字,称文成文明皇后。

孝文帝之死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即北魏第七位皇帝魏孝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迁都洛阳后改名元宏,河南洛阳人,献文帝拓跋弘长子,母为李夫人,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由祖母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对鲜卑化的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改革,孝文帝深受影响。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参照南朝典章支付,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元恂。

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太和改革”,对北方各民族人民的融合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孝文帝自染病以来,彭城王元勰常在身边侍奉医药,昼夜不离左右,饮食必先尝而后进,蓬首垢面,衣不解带,睡不安席。孝文帝久病心烦,易于动怒,侍臣稍有过失,动不动就要诛斩。魏军进至马圈城,与齐军相遇,孝文帝坚持亲自部署指挥战斗。三月底,孝文帝病情恶化,被迫北还,行至谷塘原,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四月初一日,孝文帝崩于谷塘原之行宫,时年三十三岁。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南北朝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执政期间,他整顿吏治,倾心汉化,迁都洛阳,南征北战,对北魏和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白日光天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拓跋宏的这首诗表明了其心怀远大志向,念念不忘南北统一大业。然而,出师未捷身先死,拓跋宏只活了三十三岁便离开了人世。关于他的英年早逝,普遍认为他是得知皇后偷情,被活活气死的,其实,是因为疾病加劳累而死的。

拓跋宏究竟得了什么病?在《魏书·高祖纪》中,从他“不豫”,到“疾甚”,最后“驾崩”,并没有说明病症;而在拓跋宏的御医徐謇及元澄、元勰等几位近臣的传记中,对拓跋宏的病症却有所透露。《魏书·元澄传》称,拓跋宏“疾患淹年,气力惙弊”;《魏书·元勰传》称,拓跋宏“气力危惙”;《魏书·徐謇传》称,拓跋宏“心容顿竭,气体羸瘠”,患的是“沉劳”和“笃瘵”。在古汉语中,“惙”的意思是指气短促而微弱,即呼吸有障碍;“劳”同“痨”,即痨病;“瘵”也多指痨病。综合分析,拓跋宏多年患有肺痨,而且病得不轻。

拓跋宏英年早逝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其一,拓跋氏皇族有早婚早育的传统。拓跋宏之前的数代嫡祖,如景穆太子拓跋晃,十三岁生文成帝拓跋濬;拓跋濬十五岁生献文帝拓跋弘;拓跋弘十四岁生孝文帝拓跋宏;皆在十多岁时,便已生子,因年幼,精子质量不高,很容易造成后代遗传性先天不足。同祖辈一样,拓跋宏也是早婚早育者,他十六岁生长子元恂,十七岁生次子元恪,而且,在生元恪之前,还生有华阳公主、兰陵公主两个女儿,可见,拓跋宏从十多岁时,就开始涉猎后宫,宠幸女人了。十多岁正处身体发育初期,这个时候过度行房事,很容易造成气血亏损,体弱多病。

其二,早年经历,对拓跋宏身心影响很大。拓跋宏三岁丧母(生母李氏依北魏宫廷“子贵母死”的祖制被赐死),十岁丧父(父亲拓跋弘被冯太后毒死),受过寒冬“单衣闭室,绝食三朝”的责罚,遭过“食中得虫秽物”的恐吓,挨过杖打“数十”的体罚,甚至因为太过“聪圣,……不利于冯氏”(见《魏书·高祖纪》),险些被权欲极强、生性猜忌的冯太后废黜。《黄帝内经》云:“忧伤肺,恐伤肾”。亲生父母的痛苦死亡,在位前期的胆颤心惊,这一系列悲苦遭际,使拓跋宏的幼小心灵遭到严重打击和伤害,很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其三,宠幸冯氏,使拓跋宏感染肺病。早年,冯太后的两个内侄女入宫,其中一女冯氏,即后来给拓跋宏带绿帽子的冯皇后,“有姿媚,偏见爱幸”。不久,冯氏因有病,被冯太后“遣还家为尼”。冯氏得的不是一般病,而是可怕的“素疹”。在古汉语中,“素疹”即“宿疢”,也就是热病,多指肺病。这种病传染性极强,且极难痊愈,让人避之不及。冯太后死后,拓跋宏打着冯氏“素疹痊除”的幌子接其回宫,“宠爱过初,……宫人稀复进见”(见《魏书·后妃传》)。拓跋宏身体本来就很差,在与冯氏亲密接触中,最终染上了肺病。

其四,心力交瘁,使拓跋宏病情加重。拓跋宏独掌大权后,励精图治,勤于政务,掀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改革浪潮。特别是在迁都问题上,拓跋宏力排众议,软硬兼施,甚至不惜自编自演了一场冒雨“南征”闹剧,可谓殚精竭虑,耗费心智,以至于“及迁洛,……体小不平,……令(徐謇)处治”。迁都后,拓跋宏不作停歇,御驾亲征,发动伐齐之战,恨不得毕其功于一役,结果,几次仓促出征,均无功而返。急功近利,加之疲惫焦躁,使拓跋宏于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再次亲征时“其疾大渐”(《魏书·徐謇传》),幸亏徐謇救治才好转。

拓跋宏久病心烦,侍臣稍有过失,动不动就要训斥、诛斩,甚至对老婆孩子也不手软。迁都洛阳后,第一任皇后冯氏,因为拒绝说汉语、穿汉服,被拓跋宏废黜;第一任太子元恂,因为嫌天热,不穿汉服,遭到责骂后又发动叛乱,被拓跋宏废黜、赐死。先天不足,后天劳烦,事事亲为,急于求成,性情暴躁,动辄发怒,平时又不注意养生和保健,使拓跋宏的病情由轻变重,以至于在亲自审讯第二任皇后出轨一案时,已经力不从心,他先是“以疾卧含温床”,后“取卫直刀柱之”(见《魏书·后妃传》)才勉强支撑着站起来,可见其病之重。

有人说,拓跋宏此状,是因为皇后让他带了绿帽子气的,其实不然。首先,拓跋宏是个英武帝王,他虽然宠爱皇后,但不是个唯唯诺诺、忍气吞声、惧怕皇后、驾驭不了皇后的懦夫;其次,拓跋宏胸怀宏图,几乎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改革和统一大业上,他连年征战在外,知道是自己冷落了皇后,所以,并没有将其废黜,只是将其幽禁,显然是想通并原谅了皇后的背叛;再次,拓跋宏临终前“遗诏,三夫人以下皆遣还家”(见《资治通鉴》),明令允许后宫众多妃嫔在他死后再嫁,可见,拓跋宏心胸很宽广,绝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种小家子气。

皇后私通,可能会让拓跋宏一时沮丧,但绝不是致命的伤害。拓跋宏之死,在于他明知自己“心容顿竭,气体羸瘠”,还继续忘我的创业,希望有生之年能够一统天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皇帝。作为一个重病之人,拓跋宏这是在拼命。处理完皇后出轨一事后,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三月,拓跋宏为了实现政治抱负,再次强撑病体亲征伐齐,途中鞍马劳顿,“疾势遂甚,戚戚不怡”(见《魏书·徐謇传》),御医回天无力。四月,提前耗尽毕生精力的拓跋宏,在取得马圈城大捷后,因操劳过度,病入膏肓,抱憾而死,令人扼腕。

孝文帝一生勤学,性又聪慧,手不释卷。博涉史传。善谈四书五经尤其通晓佛教义理。在行车的时候,都不会忘记谈论经书,可谓是博学多才。又忠于朝政,善于听取大臣意见,就是这样一个英明的帝王,最后却因为自己的皇后而被生生气死,也可以说得上十分冤

孝文帝亲政时间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又名元宏,即北魏第七位皇帝魏孝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河南洛阳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生母李夫人。在位时间(471年-499年),即位时仅5岁,改年号为延兴。 由于北魏实行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在被立为太子时,生母即被赐死,由祖母冯太后抚养成人。拓跋宏即位时年纪太小,由祖母冯太后执政,对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化的改革,孝文帝便受此影响。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

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494年,他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

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又参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恂,这一举动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孝文帝改革”。 499年4月26日,孝文帝崩于谷塘原之行宫,享年33岁,谥号孝文帝,庙号高祖,葬于长陵。

1 490年至499年

2 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亲政,499年,因病去世。

3 490年,冯太后去世,24岁的孝文帝亲政,全盘推行汉化,493年,讨伐南朝齐,准备迁都洛阳,497年,册立14岁的皇太子元494年,正式迁都洛阳。499年,南朝齐为夺回失地,猛攻北魏,孝文帝抱病亲征,在途中去世。

北魏孝文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北魏孝文皇帝(467年—499年),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故又称元宏。

北魏孝文帝属于哪个民族?

答案: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族,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对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孝文帝简介

拓跋宏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长子,即位时仅5岁,改年号为延兴。由于北魏实行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在被立为太子时,生母即被赐死,由祖母冯太后抚养成人。拓跋宏即位时年纪太小,由祖母冯皇太后执政。

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孝文帝拓跋宏病逝,享年33岁,谥号孝文皇帝,庙号高祖,葬于长陵。

鲜卑族简介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兴起于大兴安岭。为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起源于东胡族,分布在中国北方。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同乌桓、匈奴相似。

公元45年鲜卑跟随匈奴侵扰边境,鲜卑才作为民族实体被中原王朝所知。匈奴分裂后,鲜卑族逐渐摆脱其控制。85年和87年,鲜卑两次攻打匈奴,反抗压迫。91年,受到东汉和南匈奴打击的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鲜卑族趁机占据蒙古草原。

二世纪中叶,檀石槐率部统一鲜卑各部,檀石槐死后,鲜卑陷入分裂。三世纪前叶,轲比能重新统一东部和中部鲜卑,但轲比能死后,各部落又开始独立发展。在此期间,鲜卑同中央王朝时和时战。

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落趁中原混乱不堪,先后建立国家。385年,拓跋部建立北魏,并在439年统一北方。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汉化。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557年,北周取代西魏。鲜卑族共建立十个国家。另外在青海、甘肃一带,还有由鲜卑慕容部分化出来的吐谷浑政权,直到663年才被吐蕃吞并。

鲜卑族建立政权后,部落大都解体,人民多转向定居农业生产,随着封建化进程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时期,鲜卑作为民族实体和政权实体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渐消亡。

孝文帝死于多少岁

33岁

拓跋宏英年早逝,主要有四个原因:

其一,拓跋氏皇族有早婚早育的传统,拓跋宏之前的数代嫡祖,如景穆太子拓跋晃十三岁生文成帝拓跋濬,拓跋濬十五岁生献文帝拓跋弘,拓跋弘十四岁生孝文帝拓跋宏,皆在十多岁时便已生子。

其二,早年经历,对拓跋宏身心影响很大,拓跋宏三岁丧母,十岁丧父,很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其三,宠幸冯氏,使拓跋宏感染肺病。

其四,心力交瘁,使拓跋宏病情加重,拓跋宏独掌大权后,励精图治,勤于政务,掀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改革浪潮。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年仅33岁便去世了。他先天性身体赢弱,加上做了皇帝之后,日夜殚精竭虑地处理朝政。又几次亲自率军远征,严重摧毁了他的身体健康,导致他英年早逝。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享年32岁。

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汉名元宏。 北魏 王朝第七位皇帝, 中国 古代杰出的 政治家 、 改革家 、 文学家 。献文帝 拓跋弘 的长子,生母 李夫人 。

皇兴三年(469年),册立皇太子 [1]。按照北魏 子贵母死 制度,拓跋宏成为太子时,生母惨遭赐死,由祖母 文明太后 抚养成人。拓跋宏五岁即位,年号延兴,祖母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对鲜卑化的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改革,冯太后先整顿吏治,立 三长制 ,实行 均田制 ,再颁俸禄制,孝文帝深受影响。太和十四年(490年),孝文帝正式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南伐为名,迁都 洛阳 ,全面改革鲜卑旧俗。收藏古今汉家典籍,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参照魏晋 门阀制度 ,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废太子 元恂 。功伐 南齐 ,击败 萧衍 、 陈显达 、 崔慧景 、 曹虎 等名将,夺取沔北五郡。 [63]一系列举动推动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史称“ 太和改制 ”,有效地缓解了民族隔阂,促进文明进步和民族融合。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拓跋宏于军中积劳成疾,临终仍心怀“仰光七庙,俯济苍生”之志 [52],后驾崩于谷塘原行宫,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孝文,庙号高祖,葬于长陵。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7300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三国时期是西汉还是东汉 西汉在历史上持续了多少年下一篇:thewhoo什么品牌 韩国皇宫的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