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龙门石窟的技术特点 为什么北齐时期佛雕刻那么厉害呢

导语:北齐时期的龙门石窟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而闻名,佛雕刻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精湛的雕刻作品展现了北齐时期艺术的高度成就和创造力,堪称古代雕刻艺术的杰作。

目录导航:

  1. 龙门石窟的技术特点
  2. 建造龙门石窟北魏的皇帝
  3. 龙门石窟艺术是一种什么艺术
  4. 北响堂主峰海拔多高
  5. 宋代最具特色的佛像造像形式是什么
龙门石窟技术特点

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493年,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400余年的营造,从而形成了众多的石窟遗存。

龙门因山清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此处又因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这里青山绿水、万象生辉,伊河两岸东西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

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是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0.02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造像最集中的地方,两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

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

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

唐代龙门石窟的重点洞窟中,以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最为著名。这组雕像,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幅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我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建造龙门石窟北魏的皇帝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艺术是一种什么艺术

石窟艺术是一种宗教文化的体现,与佛教有着紧密的关系。同时因为石窟是建在大型石壁上的所以也是一项伟大的雕刻造型艺术。

说到石窟就不得不提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南北朝时期有三大著名石窟1.洛阳龙门石窟;2.大同云冈石窟;3.邯郸响堂石窟(是北起开国皇帝高洋开凿的),而说到石窟艺术特点,首先此时期作品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其次从美术造型来看此时期分为3阶段:

在北魏建都平城(山西大同)时期作品

佛、菩萨、罗汉、飞天面相多为圆胖脸,显露出“祥和和悦”的神态,此时造型多注重主要形态和精神,不大追求细节。

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

造像面相瘦刮,菩萨广额、秀颈,眉宇开朗,神情恬淡;飞天清丽俊秀,飞扬动荡,是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进一步结合的产物。

在北齐、北周时期

佛与菩萨面相由瘦长向丰圆转变,头发为小的螺旋形。佛端庄,菩萨慈祥,弟子和悦,都较为固定

在三个重要时期所建造的石窟都有其时代的特点,而且从整体来看也与其它朝代不同。是狠珍贵的宝藏。

北响堂主峰海拔多高

北响堂山海拔891米,石窟位于矿区和村东,北鼓山西腰,现存石窟9座,大小佛像72尊,其中南、中、北三大窟为北齐王朝开凿。三窟中以位于窟群北端的大佛洞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该窟进深11.8米,宽13米,高11.4米,置塔形柱三面开凿一大龛,正面龛内一佛两菩萨,正尊坐佛连座通高5米,佛背光浮雕塑火焰忍冬纹,七条火龙穿插期间,生动活泼。

塔柱上窟壁共凿26个列龛,列龛由弓形楣梁、垂幔、龛柱、覆钵等组成,雕刻细致,钵顶雕塑华丽的大型火焰宝珠,窟的整体部局,装饰,显示北齐时期的高超雕刻艺术。

宋代最具特色的佛像造像形式是什么

宋代最具特色的佛像造像形式是彩绘木雕佛像,并以菩萨像成就最高。木 雕菩萨像,体态丰盈,容貌端庄,神情生动 自然;多注重衣饰,且色彩艳丽,衣饰包括 华美的裙子,胸前佩有瓔珞,腰上还围有锦 甲;菩萨的姿势闲适,最为流行的是半跏半 依的坐式,显得悠闲自如。

宋代最具特色的佛像造像形式是彩绘木雕佛像,并以菩萨像成就最高。

木雕菩萨像,体态丰盈,容貌端庄,神情生动 自然;

多注重衣饰,且色彩艳丽,衣饰包括 华美的裙子,胸前佩有瓔珞,腰上还围有锦 甲;

菩萨的姿势闲适,最为流行的是半跏半 依的坐式,显得悠闲自如。

宋代最具特色的佛像造像形式是彩绘木雕佛像,并以菩萨像成就最高。木 雕菩萨像,体态丰盈,容貌端庄,神情生动 自然;多注重衣饰,且色彩艳丽,衣饰包括 华美的裙子,胸前佩有瓔珞,腰上还围有锦 甲;菩萨的姿势闲适,最为流行的是半跏半 依的坐式,显得悠闲自如。


近代在陕西发现了众多的北宋石窟群,尤其是在佛部尊像中体现着最高果位的 罗汉像的大量出现,给宋代佛教雕刻增添了很高的荣誉。宋代的罗汉像多以十六、 十八至五百为群组,其中不仅长幼年龄有别,人物面貌、性格不同,而且姿态、形 神也迥然各异,出色地体现了宋代艺术世俗化、人性化的特点。

如在陕西黄陵、子 长两县的石佛寺,主要窟寺虽仅一处,但内容却极其丰富。而雕像中最具艺术性、 最富现实生活趣味者,莫过于形体较小,又不拘一格的罗汉像了。

因此,可以这样 说,这些极富现实意义,对之令人感到生动、亲切的罗汉雕像,深刻显示了宋代雕 塑艺术有超越前人的卓越成就。

宋代最具特色的佛像造像形式是彩绘木雕佛像,并以菩萨像成就最高。木 雕菩萨像,体态丰盈,容貌端庄,神情生动 自然;多注重衣饰,且色彩艳丽,衣饰包括 华美的裙子,胸前佩有瓔珞,腰上还围有锦 甲;菩萨的姿势闲适,最为流行的是半跏半 依的坐式,显得悠闲自如

宋代的佛像具体特征如下:

1、面庞丰润,宽额丰颐,容貌端庄秀美,神情慈爱详和,佛像头顶肉髻,呈螺式发型,但肉髻趋于平缓,螺发与肉髻之间的髻珠更加明显。

2、身材匀称,服饰的衣褶流畅,凹凸有致。

3、罗汉造像具有很强的写实性,人物形体刻画完美。

4、姿态随意活泼,富有个性,具时代风格。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盛行开凿石窟,形体大的佛像多为石雕。到宋代,随着石窟的衰微,大型石雕佛像的数目大减,木雕佛像开始流行。宋代的大型木雕佛像,以观音像最为常见,此件木雕观音眉目疏朗,典雅古朴,刀纹线条劲健,衣纹具有立体感,此像加彩绘,由于年代久远,彩绘剥落,色彩斑驳,反而增添了一种古拙之美。



近代在陕西发现了众多的北宋石窟群,尤其是在佛部尊像中体现着最高果位的 罗汉像的大量出现,给宋代佛教雕刻增添了很高的荣誉。宋代的罗汉像多以十六、 十八至五百为群组,其中不仅长幼年龄有别,人物面貌、性格不同,而且姿态、形 神也迥然各异,出色地体现了宋代艺术世俗化、人性化的特点。

如在陕西黄陵、子 长两县的石佛寺,主要窟寺虽仅一处,但内容却极其丰富。而雕像中最具艺术性、 最富现实生活趣味者,莫过于形体较小,又不拘一格的罗汉像了。

因此,可以这样 说,这些极富现实意义,对之令人感到生动、亲切的罗汉雕像,深刻显示了宋代雕 塑艺术有超越前人的卓越成就。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公元384年,被誉为"东方最大的泥彩塑艺术陈列馆",

位于甘肃省天水县东南的麦积山上,现存洞 窟194个,泥塑、石雕造像7200多件,壁画 1300多平方米。

麦积山石窟大都开凿在悬崖 峭壁之上,很多洞窟修成"崖阁",洞窟之间 架设凌空栈道,别具一格。 在东崖泥塑大佛 上面15米高处的七佛阁,建在离地面50多 米的硝壁上,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精美的泥塑艺术为 主,大致可分为高浮塑、圆塑、粘贴塑和壁 塑四类。在艺术形式上追求静穆庄严的艺术 境界,动静结合,严谨而不死板,同时,也 注意作品的整体性及其与建筑、壁画的协调 性。

在艺术形象的塑造方面则具有明显的写 意性和强烈的世俗性。在创建时期,造像题 材以三世佛、交脚弥勒菩萨和思惟菩萨为主。 北魏时期,造像题材更为丰富,新增了五尊 (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和七尊(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力士)的组合形式,此外还出现七佛、 立佛、十大弟子和供养人像。

西魏时期,还 增加了文殊、维摩对坐,分置于两侧壁。塑 像组合中还出现了童男童女像,立于佛两侧0 北周时期,窟内造像以七佛为主,佛旁立弟子、 菩萨像。隋代洞窟主尊多为释迦牟尼佛或阿 弥陀佛。

唐代以后,就不再开凿洞窟。

六臂观音是密宗盛行的塑像,所以应该是在密宗盛行的地区或时间出现。通常时间上可有几类,一是元代中后期的,二是明代中期的,三是清代的。 元以前的唐宋也有密宗造像,但铜制的应该不多,雕塑石刻的会有。 从形制上说,一种是唐密形式的,现在多见于日本等地方,二是藏密式的,古代现代多数都是。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58812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明成祖多久成亲 明成祖朱棣的历史下一篇:世界各国军犬数量排名 历史英国陆军人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