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历史上包拯的真实资料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数一数那些被历史虚构的包公故事

导语:包公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正直、清廉、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几乎就是一个完美的清官形象,好像没有任何的缺点,白天能断人间案,夜里能断阴间案,无所畏惧、无所不能,而历史上真实的包公却与我们所了解到的差距很大,并非像电视剧里演绎的那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连皇帝都不

包公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正直、清廉、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几乎就是一个完美的清官形象,好像没有任何的缺点,白天能断人间案,夜里能断阴间案,无所畏惧、无所不能,而历史上真实的包公却与我们所了解到的差距很大,并非像电视剧里演绎的那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连皇帝都不跪拜的神人形象,其实他也是一个血肉之躯,也是一个凡人,见了皇帝也得跪拜,只是很多时候被过度美化了,很多的故事情节都是后人给杜撰的,事实上根本就没有这回事。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包公团队: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御猫”展昭、“神算子”公孙策等人共同组成了包公团队,这些都是说书唱戏里的人物,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些人,没有任何一部史书记载过这些人,而包拯本人当时是开封府府尹,开封是北宋的都城,当时也叫东京、汴梁,开封府尹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只是比现在的市长权力要大很多,他是市长、公安局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等所有人的活一人全干了,而且因为办案不徇私情,所以深得当时的统治者相信。

黑脸月牙形象:包拯的黑脸形象也是后人杜撰的,历史上的包公脸不黑,相反还很白,包拯的前任叫赵扩,也是一个大清官,他是黑脸,后来人们干脆把赵扩干的一些事也强加到包拯头上了,而且黑脸也代表不徇私情、公正、公平的形象,后人为美化包拯就把他形容成黑脸了,至于他脑门上的月牙就有点神话色彩了,真实的包拯脸上是没有月牙的,也是后人强加的,因为包拯形象深入人心,当然也就与众不同,如果和凡人一样,也就体现不出他的高大形象了,而月牙代表了月亮当空照,晚上也能明镜高悬,才能看清阴间的一些不平事,于是脸上的月牙形象也就出现了。

三口铡刀:龙头铡铡皇亲国戚,虎头铡铡百官,狗头铡铡普通百姓,铡百姓、铡百官也许能做到,要说铡皇亲国戚,历史上还真没人有这个权力,就像俗话说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也只是一个说笑,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朝代能做到这一点,都是说着玩的,骗老百姓的鬼话,“刑不上大夫”倒是真的,朝廷官员都能免于上刑,你敢随便就把皇亲国戚给铡了?难道你想造反不成?

尚方宝剑:在古代,尚方宝剑是代表皇帝行使权力的一种象征,一般多是用于解决边关事务,山高皇帝远,再加上战场瞬息万变,有些事来不及向皇帝禀奏就只好先解决再汇报了,所以领兵的将军是偶尔可以得到这种先斩后奏的权力,这也是因为地域的局限性,而包公就生活在天子脚下,是不可能得到这种权力的,有啥事不能让皇帝知道了再办理?不经过皇帝允许你就敢随便杀人,办完再上奏?还要我这个天子干嘛?再说了,包拯也只不过是一个府尹,根本就没有这么大的权力,到后来做到宰相之职,见到皇帝的机会就更多了,也用不着给尚方宝剑赋予他先斩后奏的权力了。

铡美案:这个故事就更离奇了,在宋朝的时候没有什么驸马陈世美,也没有秦香莲,到是在清朝的时候有个官员叫陈熟美,他的老婆叫秦馨莲,陈熟美也是个清官,当年他的同窗因为没有考中进士,第二年就想托已当上考官的陈熟美给行个方便,看在同乡、同窗之谊,给自己弄个一官半职的,结果陈熟美没有答应,而是给他盘缠,让他来年再考,结果他的同窗怀恨在心,晚上没事就在客栈编排了个陈熟美忘恩负义的故事,把陈熟美编成陈世美,还让宋朝的包拯给铡了,一路走一路散发这个故事,后来到家后发现自己误会陈熟美了,急忙回去收集自己散发的东西,毕竟没有收集全,有一些还是流落在民间了,结果越传越不靠谱,最后就成了今天“铡美案”了。

包拯身世:我们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包拯从小是由他的哥嫂养大成人的,这也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历史上根本就没这回事,包拯有两个哥哥,都死的很早,而且包拯三十多岁的时候他的父母还都建在,怎么会由哥嫂抚养长大,后人之所以这样编故事,也是为了体现包拯刚正不阿的形象,为后来包拯六亲不认铡包勉做铺垫,以此来树立包拯的高大形象。

既然历史上的包拯没有这么大的能耐,为何又能成为如此家喻户晓的形象那?原来包拯生活的年代正是北宋宋仁宗年间,宋仁宗赵祯是历史有名的仁慈皇帝,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仁宗”皇帝,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大好人,宋仁宗赵祯就是“狸猫换太子”的那位,他是在民间长大的,他很懂得老百姓的疾苦,等他继位时,北宋政府已经出现了一些社会矛盾,有些地方已经因为不满政府的剥削发生了起义,而皇帝赵祯因为太过仁慈,不愿意派兵前去镇压,因为只要镇压就会死人,他也知道百姓为啥会起来造反,肯定是遇到了不公平事,解决不了才起来造反的。

于是,宋仁宗就想推出一个高大上的清官典型来,一来可以解决民间疾苦,二来也是想让老百姓有个盼头,而清官赵扩、包拯只能在天子脚下活动,解决不了京城以外的百姓疾苦,赵祯就决定把赵扩和包拯捏合成一个人,然后极力推出这么一个公正无私的清官模范,而且命他到全国各地去巡视,目的也就是想告诉老百姓,别闹事了,朝廷里有一个大清官可以为你们做主,你们有冤可以申诉了,就这样,赵祯兵不血刃就把各地的起义给解决了,宋仁宗在位42年,全国各地很少出现动乱,就连一直战乱不止的边关,也因赵祯的仁慈,几十年都没有出现过战争了,辽国和西夏甚至连守卫边关的士兵都给撤回去了,后来宋仁宗去世时,辽国皇帝听到消息后竟然嚎啕大哭。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韩国朝鲜历史 釜山行:为什么釜山没被感染?因为韩国历史上,有过一件真实案列下一篇:中国俄罗斯族 实拍:中国难得一见的俄罗斯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