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隋唐人口对比 大唐人口顶峰是多少

导语:隋唐人口对比,大唐人口顶峰达到了多少人?本文将深入探讨隋唐时期的人口变化情况,揭示大唐人口的巅峰。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朝代,人口数量也有所不同,大唐人口在某一时期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顶峰。

目录导航:

  1. 隋唐人口对比
  2. 大唐人口顶峰是多少
  3. 唐朝灭亡死多少人
  4. 为什么明朝以前人口少
  5. 回唐代气候
隋唐人口对比

581年,杨坚建立了隋朝;589年,隋朝灭南陈,中国南北朝时隔400年再次统一。随后,隋朝就进入了繁荣阶段。根据《中国人口通史》的数据,隋朝在609年的户籍人口达到了4600多万,实际人口超过了5500多万。这个数值已经接近之前中国人口的顶峰——汉朝的6000多万。在古代社会,人口的多少和经济的繁荣稳定是息息相关的。隋朝统一后,短短的时间,人口就能够达到5500多万,反映了社会经济十分繁华。

再来看看唐朝。一直到了唐玄宗开元盛世时期,唐朝的人口才超过了隋朝的峰值。根据《中国人口通史》的考证:唐朝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唐朝的户籍人口达到了4800多万,总人口大概为6400万;到了755年,唐朝的户籍人口达到了5290多万,总人口大约为7400多万,这可能是唐朝人口的峰值。从唐朝建立到开元盛世,唐朝用了100多年的时间才将人口恢复到了隋朝“开皇之治”时期的水平,可见“开皇之治”水平之高。

公元581年,北周统治的最后一年,全国人口登记为900万左右;589年隋朝人口统计,登记人数4000万人;

公元618年,隋朝灭亡,全国登记人口为920万左右,同年唐朝建立,至726年唐朝人口统计才达到4100万。

也就是说同样从900万到4000万,隋朝用了8年,而唐朝用了108年。这显然是不符合常理的。由于三国至隋朝之前,中国处于长期分裂中,人口统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均大受影响。经过东汉末年人口锐减后,三国虽然依旧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但是人口增长不低于两汉。

大唐人口顶峰是多少

有史学家估计唐朝人口峰值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大约1430-1540万户,7475-8050万人。

也有史学家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755年前后,在8000-9000万之间。

唐朝真实人口应该超西汉一倍多。因为西汉时南方经济落后,开发程度低,司马迁记载“火耕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而唐朝南方经济人口已超过北方,江南成为赋税重心。这就比西汉增了一倍人口。加上唐朝生产力、经济繁荣程度、疆域都远超西汉,所以唐朝人口峰值应是西汉的两倍多,1.5亿左右。

唐朝人口最多的时候有8050万 (天宝十四年)。有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1、唐朝史学家杜佑认为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一千三四百万户 ;

2、现代学者赵文林、谢淑君认为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顶峰6300万 ;

3、现代学者冻国栋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大约1430-1540万户约为7475-8050万人;4、现代学者王育民认为唐朝天宝年间户口峰值为8050万 ;5、葛剑雄认为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左右的人口峰值在8000-9000万之间 ;6、现代学者陈旭麓提出唐朝人口峰值是9254万;7、日本学者日野开三郎更认为唐朝人口最高峰时2000万户,人口达1.4亿人。扩展资料:根据今人的研究,唐朝人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岁,这与我们从墓志统计得出的结论相差不大。那么,50岁以上的人,在唐朝能否算是老人呢?根据唐朝的规定,男女始生为黄,4岁为小,16岁为中,21岁成丁(前后有所变化),60岁入老。据此,60岁以上的人才算老人,这与近世几乎没有差异。担任公职的官员,甚至到70岁才退休。可见,唐朝人的老人观念,与今人差别不大。而那个时候人的寿命之所以短,是因为医疗条件不够,非正常死亡所致。

答:唐朝的因土地兼并失去土地的农民,隐户,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这些人口是不纳入户口统计的,但是数量可能非常庞大。

一般有以下几种观点:

《中国人口史》,赵文林,谢淑君的观点: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人口顶峰为6300多万。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下册),王育民的观点:唐朝天宝年间峰值为8050万。

《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唐朝人口峰值在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大约1430-1540万户,7475-8050万人。

《中国人口发展史》,葛剑雄的观点:唐朝人口峰值在755年前后,在8000-9000万之间。

日本的现代学者日野开三郎,唐朝人口最高峰:2000万户,1.4亿人。

唐朝灭亡死多少人

损失人口约50%,233万人。

自从武德年间开始,直到天宝14年。当时的唐朝人口数量从1100多万发展到了后来的5000多万。唐朝中后期的人口约3500万,如果考虑逃户和漏算的30%,则实际人口应该为4600万。

878年的黄巢起义,掘开了唐王朝的坟墓。与安史之乱只波及了北方不同,黄巢起义将战乱烧向了全国,除了原本藩镇割据的河南、关中、山东等地,淮南、江南、福建、广东、贵州、湖南等富裕的南方地区也都受到了起义军蝗虫般的扫荡。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克长安的时候,纵兵烧杀抢掠了4个多月,在流窜作战期间,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对于抵抗的州县,动辄屠城,福州、广州等城市居民被屠戮殆尽。

黄巢起义是中国古代一次影响深远的人口灭绝事件,估计人口损失约50%,因此唐朝末期的人口约2300万。

为什么明朝以前人口少

明朝以前为什么人口数量那么少?这是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口,古时一亩地的产量,仅仅几十斤,多了也不会超过几百斤。和现在的粮食产量动辄一千多斤甚至几千斤比起来,显然不在一个重量级上。而且,古时的粮食作物,也不如现在的丰富多彩,更没有暖室大棚。如果人多了,吃饭就是第一大问题。就是人口如此之少,历史上还屡屡记载着饥荒,人们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除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之外,古代还经常发生残酷的战争、瘟疫以及地震、洪灾、旱灾等天灾人祸,使人口急据减少。每次改朝找代,都是人口大幅减少的时候。三国时期中国的人口降到一千万人,和春秋战国时期相当。五胡乱华时期,汉人被屠杀到几近灭族的边缘。元朝灭宋、清朝灭明,都是中国人口的低谷。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只能采取鼓励生育政策,让人们多生,以保证人口的快速增长。

古人的平均寿命是很短暂的,据统计,夏朝人的平均寿命是18岁,秦代是20岁,东汉是22岁,唐朝27岁,宋朝30岁,清代33岁。当然,这个寿命是有战争、瘟疫、天灾、婴儿死亡率高等因素影响,但也可见古代的生存状况。多生,也是优胜劣汰的需要。

所以我们看到,明朝以前或者说包括明朝甚至后来的清朝,国家差不多大多数时间,是鼓励生育的,靠急增的人口,恢复国家元气。只是外在条件导致明朝以前包括明朝人口都那么少的原因。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天下人口为六千零五十四万余,至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只剩五千零二十万,大量农民被迫投靠富豪势要或辗转流亡。

正统、景泰时,从山东、山西等地流亡到河南南阳,湖广襄、樊等地的流民有二十余万户。

天顺、成化时,陕西、山西、河南人民流徙荆襄等处,日数万计,以致阖县无人,有者十去七八。

为防止农民流徙,明政府制定了逃民周知册,通过里甲、关津、禁山、搜山等措施控制流民,有时甚至进行残酷的镇压。

地球刚好处于小冰河期,小冰河期的出现,让当时经验不足,不懂得提前预防的人们束手无策。

连下了40多天的大雪,就连几年未曾见雪的福建、广州等地都下了好几场大雪,更是有几场罕见的冰雹。不但冻死了许多农作物,造成河面大面积结冰,而且砸坏了许多乡下百姓搭建的房屋,百姓失去了挡风遮雪的地方。

冻坏了不少农作物,粮食的产量已经骤减了许多。粮食是决定人口的关键因素。

回唐代气候

1、从公元6世纪中叶到公元8世纪初,即隋朝(581~618)到盛唐时期(618~755),是中国历史时代气候变化的第四温暖期。

这一时期气候相对于魏晋南北朝时代明显转暖,极端天气现象减少,气候相对湿润,水热组合条件好转,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依靠有利的气候条件,唐朝前期经济迅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粮食屡获丰收,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天盛世”等繁荣景象。

此外,这一时期气候转暖有利于农耕民族(汉族)发展,不利于游牧民族(北方蒙古高原突厥、回纥、铁勒、契丹等游牧民族)发展,导致农耕区与畜牧区分界线北移,唐朝对北方游牧民族取得战略优势,屡战屡胜,疆域迅速扩张,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大帝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qiwen/61133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除了用蜜蜂做实验还可以用什么做实验 法布尔观察昆虫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举例说明下一篇:三星堆是一座皇城吗 三星堆博物馆从哪个门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