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慈禧太后在去世的前一天 为什么要毒死光绪皇帝

导语:1908年11月14日,在位34年但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去世。一天后,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去世。半个月后,年仅2岁多的溥仪继位,光绪皇帝的弟弟载沣成为摄政王。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后来历史学家对光绪的尸骨进行检验,发现光绪含有大量的砒霜,所以可以断定是慈禧毒死

1908年11月14日,在位34年但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去世。一天后,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去世。半个月后,年仅2岁多的溥仪继位,光绪皇帝的弟弟载沣成为摄政王。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后来历史学家对光绪的尸骨进行检验,发现光绪含有大量的砒霜,所以可以断定是慈禧毒死了光绪皇帝。那么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慈禧为什么要毒死光绪皇帝?

首先,为了她身后的安全,慈禧不得不这样做

慈禧40岁时,自己的儿子同治皇帝去世,死因自然多种多样。同治皇帝死后,慈禧带着四岁的侄子入宫。这就是此后的光绪皇帝。光绪成长期间,所谓母子亲情,是好的。光绪皇帝每天回去拜见慈禧,也过问政务。光绪结婚后,开始了亲政府生涯。这期间光绪确实亲政,慈禧把几乎所有的心血都给了光绪,然后就回颐和园养老。甲午战争前期,慈禧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让光绪皇帝放手不管。慈禧与光绪的冲突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第一阶段清军战败后,坚持继续战斗的是慈禧,而光绪帝选择了和平。这是真实的历史,与教科书上的记载大相径庭。

网络映射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廷很快开始了改革运动。客观来说,这次变法的初衷是好的,但具体政令是乱来。这种变化的结果很多人都很清楚。慈禧太后重新指示政府,光绪皇帝成了傀儡。光绪皇帝年纪轻轻,肯定要把慈禧太后熬死。很明显慈禧和光绪已经彻底决裂了。光绪不止一次宣称“未来会怎样?”这给慈禧带来了极大的危机感,慈禧开始担心身后发生的事情。他死后,光绪皇帝没有任何限制,他一定会再次亲政。到那时他肯定会反攻倒算,慈禧的名声就很难保证了。更何况慈禧还应该考虑自己的家庭。光绪不能报复慈禧,但很有可能报复慈禧的家人。此行想通后,他不得不毒死光绪。

第二,光绪重亲政府对中国未必是好事

很多人认为如果光绪很亲政,中国就会富强,但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即使光绪亲政,也要先保证满清和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光绪从小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教育,也就是全世界的“王途”逻辑。光绪皇帝心目中期待美国出现三权分立或者英国出现君主立宪的概念的可能性为零。他还是中央集权体制下的皇帝。光绪皇帝的政治水平也有问题。1894-1895年甲午战争期间,光绪皇帝以记载康熙皇帝事迹的《吴声记》一书指挥战争,使清军在不应战的情况下参战。戊戌时期,光绪皇帝颁布了许多改革法令。但这些法令根本不管用,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人都认为这是在乱来。此外,光绪皇帝有强烈的权力欲,他不喜欢大臣不服从他的决定,这注定了他比后来的载沣更坏。

网络映射

庚子战争后,清朝开始了一系列改革。也就是所谓的预备立宪,在预备立宪的同时,各种现代工程纷纷开工,唯一落后的就是国家意识形态。当时变法的两个代表是张之洞和袁世凯,但光绪皇帝很不喜欢他们。尤其是袁世凯,被光绪皇帝恨之入骨。如果光绪皇帝在位,张之洞肯定会被勒令退位。至于袁世凯,生而为死。这样,清朝的改革就失去了领导人物。这对满清或者中国都不是好事。在现实历史中,载沣成为摄政王后,确实开始攻击张之洞和袁世凯。如果光绪重新进入亲政府,只能说是雪上加霜。光绪没有改革的战略眼光,也没有现代改革的必备知识。他再次亲政后,历史可能不会前进,反而会落后,甚至严重倒退。

第三,清廷固有的制度无法完成所谓的君主立宪

清朝末年,清廷也宣布要立宪。但是,这个宪法本身是不能成立的。清廷首先要保证皇室的权力,宪法本身就是为了个人专制的目的。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中,国王只是一个象征,内阁对国王负责。但如果内阁不合格,国王可以在议会弹劾下罢免。

网络映射

然而到了清末,就成了彻头彻尾的骗局。首先,皇帝在国内是不会放弃权利的。即使皇帝太小,也有摄政王。所谓内阁成员有一大半是皇族。这个皇族内阁首先要保证其皇族的权力和利益,人民的利益就不值一提了。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是形式上的改变。人被抛弃只是时间问题。1911年,武昌起义的枪声为满清敲响了历史的丧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松花蛋豆腐 松花蛋和豆腐相克吗 不相克下一篇:历史真相探秘:程九伯杀了李自成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