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孙权称帝后为什么只追封孙坚?孙策在他心中是什么位置?

导语:为什么太阳升起后才追孙坚?孙策在他心中的地位如何?边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你参考。东吴黄龙元年,孙权正式登基称帝,史称吴大帝。登上皇位之后,孙权当然是第一个提奖的。孙权追东吴的创建者,孙坚、孙策,还有他的母亲。据《三国志》记载,“追尊父破鲁的将军

为什么太阳升起后才追孙坚?孙策在他心中的地位如何?边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你参考。

东吴黄龙元年,孙权正式登基称帝,史称吴大帝。登上皇位之后,孙权当然是第一个提奖的。孙权追东吴的创建者,孙坚、孙策,还有他的母亲。

据《三国志》记载,“追尊父破鲁的将军立为武烈帝,母亲吴为武烈后,请求谋反的兄弟为长沙桓王。”那么,为什么旭日东升只追孙坚当皇帝,而不追同样功勋卓著的孙策呢?这是一种忘恩负义吗?

建安五年,曹操、袁绍留在官渡,南方的孙策“欲攻许,与汉献帝相会”可惜还没来得及出发,孙策就被徐工的门童重伤,很快因伤不治身亡。孙策死后,孙权接掌江东领导权。他在父兄的基础上,精心经营管理国家大事,奠定了在东吴的稳固地位。

太阳升起后,他“追封为长沙桓王,名子绍为武后,后改侯钰。”孙策被封为王,其子被封为侯。对于孙权的举动,《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说:“若分江东,则策之根基已有伏笔,但尊权尚未到,止侯。”

在陈寿看来,江东的基业大部分是孙策打下的,孙策为江东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孙权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只是把自己的孩子取名为侯,从道义上来说,孙权太小气了。孙权在对付孙策及其后代时真的不合适吗?

我不这么认为。先说孙权没有立孙策为帝的原因。孙权这样做,大概是因为孙策有后代。试想,如果太阳升起后,孙策被封为皇帝,孙策的儿子岂不也是太子,而且按照顺序,孙权死后更合适的继承人应该是孙策的孩子。孙权辛辛苦苦经营江东,死后却是孙策的孩子继位。当然,他不会高兴。

除了孙权的自私之外,作者认为把孙策的后代当作未来是一种保护措施,这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也是为了孙绍。为什么这么说?孙策加冕为王,但孙权害怕孙绍成为王子,这将危及他的孩子未来的统治。如果孙绍被加冕为国王并受到尊重,这也将威胁到他的孩子们的统治。

那么,为什么它也是孙绍的保护呢?孙权死后,吴先后担任过孙良和孙休两个皇帝。孙休死后,孙皓因为需要一个比自己年长的吴国君主而加冕为帝。然而他继位后,残暴残忍,喜欢杀人。于是,孙策的孙子应该被视为国王的舆论逐渐在民间流行起来。孙浩听说这件事后,他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孙凤。

孙凤只是一个候选人,他的地位低于孙权的许多王孙,但他被杀只是因为他被人民认为适合接替孙浩的接班人。如果孙绍和孙凤被加冕为国王,他们的地位会更高,他们更有可能走在前列。也许孙的死是因为他被皇帝怀疑。

在我看来,随着孙策和孙权兄弟关系的融洽,孙权不会吝啬给孙策一个更出彩的爵位,也不会吝啬给自己兄弟的后代和侄子一个更好的爵位和待遇。所以,孙权不是忘恩负义。以他的智慧,他在提赏的时候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虽然这些都是猜测,但孙权大概有过这样的考虑。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马懿为何固守不战?下一篇:宋朝皇帝御驾亲征捷报连连,为何还要签署《澶渊之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