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清军战败后,咸丰为什么不怕割地赔款?

导语:嗨,我又见到你了。今天边肖带来了一篇关于咸丰的文章。希望你喜欢。在大多数人心目中,签订不平等条约最屈辱的条件就是割让领土和赔偿。但在当时的清朝统治者眼里,向列强赔偿似乎是次要的事情。相反,他们反复纠结的是,是否接受外国大使亲自递交的国书。清朝在

嗨,我又见到你了。今天边肖带来了一篇关于咸丰的文章。希望你喜欢。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签订不平等条约最屈辱的条件就是割让领土和赔偿。但在当时的清朝统治者眼里,向列强赔偿似乎是次要的事情。相反,他们反复纠结的是,是否接受外国大使亲自递交的国书。

清朝在现代外交上的落后应该从乾隆皇帝开始。当时的清朝早就把自己当成中国的国家了,其他国家不是诸侯就是蛮夷,没有平等的概念。乾隆嘉庆年间,英国两次派使节来华请求贸易,被清政府误认为是进贡,两人因外交礼仪不能达成一致而分手。

但乾隆嘉庆不再懂现代外交,但毕竟也亲自见过外国使节。后来清朝皇帝患上了“洋人恐惧症”,不敢见洋人,从道光开始。例如,道光二十四年,有这样一个法令给两广总督:

“老年公民扮演米米,让他在国外出示证件,停止北上,并同意10%的条约。易大使要求北上,打算亲自交国书。经巡抚再三指示,国书呈依使,求奏世世代代,不再望入京。它提交的条约清单也是逐段商定的。付费凭证将在翻译后立即出示。”

道光诏书中提到的米米就是美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国。在文献中对其他国家的名字加上狗字或文字来对待欧美国家是清朝的一种普遍做法,英法两国也不例外,说明清朝一直把他们视为未开化的野蛮人。

一个国家的外交大使亲自向另一个国家的元首出示国书,是合理合法的要求。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道光一方面看不起洋人,一方面又怕洋人。所以,当美国大使向两广总督提议当面呈上国书给清帝时,道光要求老公民“反复告诉他”,即不许他去北京见皇帝,这样他就可以和当地总督谈任何事情。

道光不想接见外交大臣,而是让地方督抚处理外交事务。这种甩手掌柜的行为,让清朝在外交上更加被动。那一年,《老年公民》被美国胁迫签署《王霞条约》,美国在中国获得了相当于英国没有一兵一卒的权利。

道光死后,咸丰帝继位。咸丰即位时才20出头,但他继承了父亲固执的外交理念,拒绝外国大使亲自出示国书。比如咸丰三年,美国派大使到中国要求出示国书,咸丰给地方大臣下了一道命令:

“中国抚外诸侯,但朝贡国的年班和随行大臣就是朝觐的例子。这个国家远离海洋,以其简单的礼仪和中外礼仪制度而闻名。但是,要像往常一样遵守条约和贸易,所以没有必要派人去朝圣。”

在咸丰的心目中,仍然是从四面八方来到朝鲜的旧外交理念。如果不是中国的附庸,就没有资格见清帝。后来咸丰看了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国书,厚颜无耻地评论道:“看国书时,国王自称是我,真是狂妄可笑。”当时美国已经结束了独立战争,没有国王的评论。很明显当时的清政府没有认识外界的意识,认为世界各国的制度都和清朝差不多。我不知道是谁坐在我背上趾高气扬的。

后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都打上门来。咸丰最担心的,仍然不能让外国人进入北京迎接他:

“现在,酋,,酋,吐美里噔等等。,会见载垣等。,并有另一个并发症。他们想交出他们的证件。载垣等人一再开导,坚持同样的方式,失去了感情,担心局里最终会垮。”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帝因为不了解外族的实力,保持着战斗和不确定的态度,直接导致了局势的升级。英法联军入侵通州时,派巴夏礼等使者到北京与咸丰交涉,咸丰拒绝了。事实上,如果咸丰愿意出面与外国人谈判,并表现出诚意,是不可能签订平等条约的,但绝不会导致攻占首都和圆明园的破坏。

结果咸丰刚愎自用,宁愿与英法联军决裂,也不愿让洋人向他出示国书,导致了战争最糟糕的结局。

咸丰从北京逃到热河,把与洋人谈判的烂摊子留给了自己的弟弟恭亲王?。《北京条约》达成后,咸丰对割让领土赔款等条约没有异议,但仍在纠结外国人应出示国书的问题,称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他将坚决不回北京:

“虽然这两个易已经改变了他们的合同,他们不会在明年春天重演。如果他们不能在一层传递他们的凭证,那将是一场灾难。即使暂时允许罢工,回到北京后,我也不会向天津要什么。”

事实上,咸丰不仅认为遇到外国人是一件很大的耻辱,而且即使他的弟弟遇到外国人而不是他自己,他也已经很丢脸了。因此,他责怪大臣们说:“这一次,外交不能按部就班地进行,所以伊酋长不可能见到我的弟弟。”恭亲王冒着生命危险留在北京与外国人谈判,但在咸丰看来,他丢了脸。也可以看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外交理念已经扭曲到不合理的地步。

咸丰帝受重创后死于热河,留下年轻的同治皇帝继任。虽然《天津条约》赋予欧美国家在北京设立领事馆的权利,但清政府仍然固执地认为,外交大臣不应直接面见同治皇帝,否则有损清朝的尊严,因此长期以来,以同治皇帝未成年为由,拒绝外国大使当面向同治出示国书。直到同治皇帝成年,清政府没有理由继续阻挠外国人的要求。同治十一年,刚满18岁的同治皇帝在紫光阁接见了日本外务大臣、岛副大臣,以及俄国、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国驻华公使。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马戛尔尼使团遭到乾隆皇帝驱赶,真的是导致鸦片战争的原因之一吗?下一篇:清代的驿站有什么作用?从京师到各省都有布置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