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近代中国的简化字与繁体字之争,中国文盲率大幅下降

导语: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简体汉字程序已经出版了62年。这期间繁体字和简体字的争论从未停止过。近年来愈演愈烈。甚至有人提出在小学增加繁体字教育。很难判断对错。无论如何,我们两代人用了这么多年的时间来使用这套简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简体汉字程序已经出版了62年。这期间繁体字和简体字的争论从未停止过。近年来愈演愈烈。甚至有人提出在小学增加繁体字教育。很难判断对错。无论如何,我们两代人用了这么多年的时间来使用这套简体字。如果回到60多年前的繁体字时代,也许就能明白为什么会有简体字了。

其实早在民国新文化运动前后,就有不少学者提出简化汉字的思想,而简化汉字的工作在解放前就已经开展起来了。为什么?因为中国的繁体字太复杂太庞大,就像鲁迅在《孔乙己》里说的,茴香豆的茴香字有几种写法,这些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都是一模一样的。简化后,常用汉字只有3500个,但如果是繁体字,就需要几万个。使用这么多毫无意义的同义词,给汉字的普及增加了很多困难。

近代历史上,由于西方文明的介入,大量新名词新义蜂拥而至,旧汉字体系根本应付不了这么多变化。因此,我们现在使用的大量白话文来自日语,这是现代汉语中的两个词的词汇。如果单个词和这个词无关,那么这个词很可能是日语词,比如干部、组织、事业、经济等等。原汉字系统在融入大量外来词后更加复杂。

列宁曾经说过,在一个满是文盲的地方,是没有办法实现共产主义的。繁体字中没有汉语拼音,字体之间也很少有系统的相关性。另外含义晦涩,书写笔画比较复杂。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是极其困难的。可以说每隔三五年就没有办法正常看书看报写信了。就算短时间内学了几百个汉字,短时间内也忘得一干二净,因为繁体字太复杂,那些种地的农村一看就大。比如以前小学生上课第一天学的前三个字是“开学”,传统的三个字是32笔画,这是新入学儿童的第一个难点。

而最重要的是,民间也出现了自发的简体字,比如店主、会计等。平时记账的时候没时间写这么复杂的繁体字,都是用自己创造的简体字。这样,他们在某个行业就有了自己的汉字体系。还有一种比较老的简体字叫“俗体字”,早在宋代就流行起来了。但是因为朝廷的科举考试没有认这个难的字体,所以一直在民间流行。1935年,在国民政府的主持下,300多个“俗字”被选入小学课本,作为简化汉字的第一步。然而顽固的保守势力反对,最后一无所获。

基于这些原因和背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简化汉字的工作立即被列为重中之重。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0日,文字改革协会成立。经过几年大量学者的不懈努力,草案修改了十几次,直到6年后《简体字方案》才正式推出。虽然只有517个简化字符被识别为简化,但含义是不同的。首先去除了大量的同义词,确定了部首的规则,使得汉字的学习和书写相对容易。因此,在全国范围的“扫盲”运动之后,旧中国的许多文盲开始看书、看报、写信。到1964年,中国的文盲率从80%下降到52%,消除了1亿多文盲。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妖媚 史上第一美皇帝慕容冲 妖媚入骨却爱杀人嗜血下一篇:秀才出一上联 秀才出一上联 进士次日才想到下联 秀才大喜:你是我的救命恩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