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以卑查尊 以卑查尊 以小制大——古代监察制度为何能实现「 ”权力制衡”

导语:以愚察敬,以小制大——古代监察制度为什么能做到“权力制衡”?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文|飞鱼说史 方面之仕,贵在廉明。凡任风宪者, 宜以公正为心, 以廉洁自守。——《昭代典则》 说起监察,不少人对其概念,或许很陌生。 就现在的赋予它的概念而言,监察是对机关或工作人员的监督考察及检举,如果用通俗的话来表达的话,监察是用来监督当官之人的,而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少不了掌

以愚察敬,以小制大——古代监察制度为什么能做到“权力制衡”?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文|飞鱼说史 方面之仕,贵在廉明。凡任风宪者, 宜以公正为心, 以廉洁自守。——《昭代典则》 说起监察,不少人对其概念,或许很陌生。 就现在的赋予它的概念而言,监察是对机关或工作人员的监督考察及检举,如果用通俗的话来表达的话,监察是用来监督当官之人的,而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少不了掌管监察的官员和一套行之有效的监察制度。 而这套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 ”廉政”。 此外,监察制度还赋予了掌管监察官员的「 ”特权”,那就是官微权大。 ”廉政「 ”教育 监察制度也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而是自古有之,早在夏商周时期国家事务已经出现了监察的因素或者监察的活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出现了「 ”御史”一职,其承担的责任就是监察,但这时期并未形成专职的监察机构,当然更谈不上有严格的监察制度。 而到了秦朝监察制度正式被确立,不过这套制度则是被赋予了「 ”封建性”。 本篇飞鱼就来聊聊,古代监察制度为何能实现「 ”权力制衡”,又是如何做到「 ”以卑查尊,以小制大”的,不过我们还要先从封建社会下监察制度发展的过程说起。 秦朝确立,延续千年。 秦朝政治制度实行的是「 ”三公九卿制”,其中御史大夫作为三公之一,其职责就是掌握天下文书和监察国家的中央官员,而御史大夫府也正式成为了中央监察机构,此外秦朝还在地方上设置了监郡御史,其职责是负责监察地方上的官员。 秦朝的「 ”三公九卿制” 到了汉朝,汉承秦制,秦朝的监察制度亦被承袭,不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在中央设置了监察御史府,还增设了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为中央监察员,在地方上更是设置了「 ”十三部刺史”,其职责也进一步明确,那就是监察地方上两千石的长隶。 唐朝时期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御史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央监察机构,其下设立台院、殿院、察院,监察百官的同时,三院又相互牵制,宋朝时期,在地方上又设置通判,负责监察知州,并且有权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 元朝时期,又在地方上增设御史台,把全国分为22道监察区,明朝将御史台改为督察院,其职责更是进一步扩大,那就是负责监察全国所有的官吏,并且增设了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官吏。 御史台 到了清朝,六科给事中被合并到督察院,并且颁布了封建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合规》,至此监察制度在封建历史上发展到了顶峰。 公正廉明,不畏权贵。 正如开篇引用所说一样,掌管监察的官员,有着十分严格的标准,「 ”公正廉明”则是历代掌管监察官员首要条件,此外,还应做到「 ”发人之奸,贬人之爵,夺人之官,甚则罪人与死地”,这意思是说,掌管监察的官员要不畏权贵。 掌管监察的官员,其才能也是被历代统治者所注重的,比如说,隋唐时期,监察官员一般是进士出身,到了宋朝大部分监察官员都是进士,而到了明清时期,「 ”进士”的身份就成为了敲门砖,没有这个身份,想进监察机构可能性很小。 古代「 ”进士”府邸 《新唐书·选举志》中记载: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意思是说没有地方上做官的经历,是不能进入国家中央机构的,这也就说明了想做监察官员,其资历也非常重要。 此外,官员进入了监察机构后,并不是说就高枕无忧了,还得有「 ”业绩”,明朝时期就明确出台了「 ”试职”制度,试用合格留任,不合格那就只能不好意思了。 以卑查尊,以小制大。 古代掌管监察的官员,其官职一般并不高,但是所拥有的权力,却是相当大的,比如说,宋朝时期的通判,尽管没有知州的官阶高,但知州都畏惧其三分,因为通判是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的,得罪了通判,知州的官再大,也注定没有好果子吃。 汉朝时期,三十州的刺史,其俸禄只有六百石,但是却可以监督俸禄为三千石的郡守,千石的御史中丞又可监察万石的丞相,唐朝时期官阶只有七品的察院长,却可查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 赋予监察官员权力的「 ”圣旨” 那么掌管监察的官员为何不能给大大官呢,这是因为如果官给的大了,就不叫监察了,而是叫做管理了,但是在国家治理中,官越大,其权利也就越大,尤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 ”丞相”,除了皇帝几乎无人能管,但皇帝又不能天天看着丞相,所以只能用小来制大。 而负责监察的官员,之所以能实现「 ”监督”的职权,这是因为这些人是皇帝的「 ”耳目”,他们对外就是代表着皇帝,正所谓:大事禀奏,小事独断。 飞鱼说: 以卑查尊,以小制大——古代监察制度为何能实现「 ”权力制衡”?其实,古代的监察制度是帝王管理国家和官员的一种「 ”艺术”,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必要手段。 以皇权给予官阶较低掌管监察官员以「 ”特权”,这就使得官阶低的官员能够监督官阶高的官员,而官阶高的官员又在名义的地位上高于监察官员,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制约,最终受益的只能是帝王。 这更体现了封建皇权下的权力制约的原则,这套监察制度,不仅巩固了至高无上的皇权,而且也在预防古代官员的腐败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古代帝王 此外,封建制度下的监察机构,充当的就是皇帝个人的「 ”耳目”,监察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其实正是适应了封建帝王不断增强的「 ”独裁和专制”。 古代监察机构可以监察百官,但却无法制约「 ”皇权”,这套只是为封建帝王个人而服务的监察制度,又带有时代赋予它的十足的「 ”封建性”,不过这套严密而又完整的监察制度,亦有着其闪光之处,所以对于现今社会主义制度下监察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也有着极其宝贵的借鉴价值。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昭代典则》、《新唐书》、《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等。 【END】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马尼 世间真有神器存在吗?史上最不寻常的十大神器下一篇:东方隆美尔 中国历史上十大不败的军神:盘点10大常胜将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