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如何评价曹操刘备孙权 与于禁有关的诗文

导语:陈寿是三国志的作者,他在诗文中对曹操、刘备、孙权和于禁都有评价。他认为曹操才华出众,但也有残暴之处;刘备仁爱有余,但领导能力不足;孙权机智过人,但不够忠诚;于禁忠诚勇敢,但缺乏智谋。

目录导航:

  1.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如何评价曹操刘备孙权
  2. 中国历史上文武全才的将领是谁
  3. 曹操的五子良将分别是谁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如何评价曹操刘备孙权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曹操的评价为:“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即也可以说曹操是不同寻常的人,超出世上一般人的人才。

再说刘备,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这个就是说刘备是个很好很好的人,基本上没什么缺点,有刘邦的风格(血统),是个英雄。评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矣。说孙权是一个像勾践一样的英雄。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曹操的评价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在《三国志》一书中评价刘备说:“(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颇有高祖之风。”意思是刘备像汉高祖刘邦那样,具有万难不屈的意志、博大宽厚的胸襟,又能礼贤下士,谦虚待人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陈寿在《三国志》评价曹操“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群英荟萃的时代,从东汉末年开始,有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家族,有不可一世的董卓集团,有人称八骏的荆州刘表,有西凉马腾、韩遂……然而最终成就三国的则是曹操、刘备和孙权。

先说曹操,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曹操的粉丝。相较于刘备和孙权,曹操看起来更加的真实。用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一书中的观点,曹操为圆形人物,人物更加饱满。

陈寿在《三国志》评价曹操“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

具体分析一下,曹操征战数十年,基本能做到身先士卒,亲自指挥大军,不同于刘备的胜少败多,不像孙权送人头,在军事谋略上,曹操称得上是大家。

从文采方面来看,曹操流传后世的诗文有《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这些是孙权和刘备比不上的。

再说不念旧恶、爱惜人才,张绣在宛城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张绣后来投降依然委以重任。曹操喜欢关羽,虽然不像小说那样上马金下马银、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但汉寿亭侯的官位是人家曹操给封的,关羽想要寻找刘备,人家也没有阻拦。

那么曹操算得上是仁义之主吗?不说杨修之死,明明答应了打败吕布把秦宜禄的妻子送给关羽,结果自己留下的这些细枝末节,曹操担不起仁义称号的应该就是屠城记录。

《后汉书·刘虞公公孙瓒陶谦列传》记载:“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大都督克星——孙权

再说孙权,有人说东吴大都督是高危职业。《三国志》记载,周瑜死之前并无异样,并非像小说那样,被诸葛亮给气死,能够统帅三军,气量不可能那么小。当时三十六岁的周瑜还向孙权提出“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的方针,结果在回江陵准备发兵时,中途死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并没有中箭的记载。再有就是对待百姓,孙权也有屠城的记录。三国志 吴主传》记载:“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

“伪君子”——刘备

刘备不同,他是汉室正统,刘备建立蜀汉好比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人家是延续汉朝基业,登基做皇帝顺理成章,根本没必要通过杀功臣给自己招黑。还有就是人品问题,刘备究竟是真君子,还是伪小人?网上很多关于刘皇叔多么多么虚伪的文章,但这种观点要么是为了博眼球的凭空杜撰,要么是对《三国演义》小说的错误解读。如果看过《三国志》等正儿八经的史料,对刘备会有不一样的认知。

夷陵战败后黄权投降曹魏,刘备认为是自己对不住黄权,不是黄权对不住自己,善待黄权的家人。他的大舅哥糜芳丢了荆州,刘备没有连坐另一个大舅哥糜竺,还劝糜竺不要多心,依然像过去一样重用。

对比曹操,于禁投降关羽,曹操评价:“于禁与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可见对于禁还是怨恨的。

相比较孙权和曹操,刘备对待百姓真心不错,三国里没有屠城记录的恐怕只有刘备了。赤壁之战前夕,刘备被杀得大败,老百姓害怕被曹军屠戮,十几万人跟随刘备。周围人劝刘备放弃百姓,刘备却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自己命都快保不住了,还想着百姓,这样的人不仁义吗?

中国历史上文武全才的将领是谁

王阳明,文武双绝的王守仁,中国历史就两个半完人之说,第一个孔子,第二个就是明代大儒王阳明,半个完人就是曾国潘。

文—中国心学的创始人,集大成者,开宗立派把三教合一,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家),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孔,孟,朱,王。王阳明从当时成就(立功),民间声誉(立德),后世影响(立言)真正做到了三不朽。知行合一的哲理影响后人。包括日本明治维新的思想理论上基础,全来自王阳明心学,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知行合一。

武—官拜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御史(副国级),平乱寇,平定宸濠之乱,无一败绩。尤其是宁王之乱,当时举国上下全部吓坏了,但是王阳明仅用十几天就灭了宁王集团十万人马。

于立德:其入圣道,悟圣意,终圆圣果,德昭后世。

于立功:其平流贼,灭叛乱,治政安民,教化民众。

于立言:其建书院,授门徒,解疑答惑,名传后世。

所以说文武双全已经不能形容王阳明了,文武双绝更为合适。




班超 投笔从戎 一家人都是写史书搞文学的,班超本来也是,忽然有一天扔了笔毅然从军,经略西域三十年,以极少的兵力控制西域广阔疆土。

曹操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就是这样的人,能文能武,一代枭雄!

岳飞 文能挥笔写下满江红,武能数次大败金国铁骑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曾孤身深入虎穴,怒斩叛将首级而还

李白 不仅是诗仙,还是个剑客

李世民 年少成名,身经百战,冲锋陷阵

“文武双全”的意思就是能文能武,而且武艺和文采都出类拔萃。在我国古代如果这个人既能征善战,又擅长诗词歌赋,那么这个人可以算得上是个文武双全的将领了。

一、曹操 不管大家认不认可,曹操毋庸置疑算一个文武双全的将领,他是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善于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8凉,散文清峻整洁,开启了繁荣的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他还擅长书法。他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家、政治家,在汉末带领诸将扫平北方势力,三国混战他遏制了蜀、吴两国的入侵,为以后平定中原奠定了基础,

二、孙武 春秋未著名军事家。齐国人。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所著《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三、岳飞 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从军十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人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而且是岳家拳与岳家枪的创始人。他的文学作品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满江红》,还有《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乞出师札子》《五岳祠盟记》,他的书法造诣也自有一种淳正之气,颇含文臣气质。

四、袁崇焕 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虽然没有留下后世传诵的佳作,但能从科举考试中进了三甲也算是一个有文采的将领吧!
五、王猛 王猛治国,使前秦成为诸国中最有生气的国家,因而敢于与群雄角逐,并且愈战愈强,十年之间(366—376年)便统一了北方。在这个过程中,王猛经常统兵征讨,攻必克,战必胜,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范,比“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不能“独当一面”的张良还要略胜一筹,苻坚比之于“文武足备”的姜尚,并不过分。他既是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武勇的战将。 这是我对历史上认为文武双全的将领,历史上文武双全、出类拔萃的将领数不胜数。

首先,文武双全在我看来用一句话可以完美诠释:“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具体来说,文武双全是指能够军事政治一把抓的能力。

所以说,历史上那些武将出身的封疆大吏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双全!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出生于青州北海郡剧县(今山东寿光东南),原籍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昌乐县西),后移家魏郡。十六国时期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对前秦富国强兵,统一北方有重要影响。

1、政治上

王猛因受到前秦王苻坚的礼遇,出山辅佐苻坚。出山之后,王猛在苻坚的支持下,

整顿吏治——将当时朝廷内外的一批“居功自傲”和“仗恃与皇室同族”的氐族显贵铲除;

兴办教育——前秦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聘任学者执教,并强制公卿以下子孙入学。

兴修水利——荒芜多年的田地重长五谷,空废多年的仓库又满帛粟,前秦立国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了。

团结民族关系——匈奴、鲜卑、乌桓、羌、羯诸族纷纷归服,有才干者皆被委以要职,“四夷宾服,凑集关中,四方种人,皆奇貌异色”。

2、军事上

苻坚让王猛负责一切对外军事决策。王猛也不负众望,东征西讨,用了十年的时间一统北方。

北归:匈奴刘氏部、乌桓独孤部、鲜卑没奕干部和拓跋部的代国等都先后归服了前秦;

东征:公元366年五月,王猛即率军进攻东晋荆州北境诸郡,初战告捷,掠取一万余户北还。

灭燕:公元369年十二月,猛统兵三万伐燕;翌年正月,秦军占领前燕西部重镇洛阳,王猛又遣将击走燕乐安王慕容臧出荥阳(今荥阳东北),留兵屯守,凯旋西归,完成了灭燕第一阶段的战略计划。

公元370年六月,王猛率军六万大破前燕三十万大军,活捉前燕王,成功灭燕。

王猛生前官拜丞相,在他的辅佐下,前秦王苻坚一统北方,天下有十,前秦独占七分。苻坚评价王猛说:“王景略可真是管仲、子产一类人物呀!”

这个问题问的不够具体和明确~文武全才,文是指什么?是指文采(如李白、苏东坡)?还是谋略(如刘伯温、徐茂公)?武又指的是什么?是指武艺(林冲、武松)?还是统兵的能力(于禁、张郃)?如果你问的是既能上马对阵杀敌,又能率领绝对攻城略地,又能运筹帷幄,又能出口成章的四面全才,那可真是凤毛麟角!屈指算来也就那么几个吧~

岳飞、辛弃疾、李靖、陆游!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经朝代更迭、外族入侵,导致战争频发、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所以请大家一定要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安定和平团结的社会局面。战争是人来打的,指挥战争的人可以称之为将领。中国历史上将星如云,文武全才的将领也是灿若星河。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孙武、曹操、岳飞等人。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这一位论文才、论武功不下于以上几位,只因为他文才太好,以至后人在谈论他时只敬仰他的文才,忽略了他的武功。这一位文武全才的将领,就是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此为辛弃疾家喻户晓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于公元1188年他与好友陈亮在铅山瓢泉见面酒后,此时他已经48岁,闲居已近二十年。辛弃疾和陈亮边喝酒边回忆起年轻时沙场点兵、挑灯看剑、吹角连营的峥嵘岁月,禁不住意气风发,恨不得立即横刀立马奔向战场,无奈得不到朝廷任用,报国无门,悲怆之情油然而生。这种酣畅淋漓的备战场面和壮志难酬的心情如果没有参加过战争是绝对写不出来的。

实际上,辛弃疾不但参加过战争,而且从小就胸怀大志、一心报国。他出生于山东济南历城县,与唐朝名将秦琼是同乡。出生时,山东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为官,却一心想驱除鞑虏、光复汉室。他常常带着年幼的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教育他不忘国仇家恨、不做亡国之奴。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一方面,他饱读诗书,18岁就考中了大金国的进士。另一方面,他拜师练武,研习兵法,立志“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21岁时,辛弃疾在家乡聚集了两千余人,举旗抗金,在敌人后方孤军作战,沉重打击了金军的嚣张气焰。他在倥偬军旅中,也不忘写诗作赋,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光辉篇章。“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这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年少的辛弃疾诗词写的好,胆气和谋略也不差。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他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说起义军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当街游行 示众后砍头处决。南宋朝廷终于发现了这位有胆有识、文武双全的少年英雄,宋高宗赵构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当时他才25岁。

在南宋朝廷奉行的偏安政策影响下,一心光复北方的辛弃疾入仕后就再也没有领过兵、打过仗,他先后到江西、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南方各地任职,当的也都是文官,但他从来放下过对习武练兵的热情,梦想有朝一日得到朝廷启用,领兵抗金,直捣黄龙。在岁月消磨中,他的梦想一天天破灭,只剩下报国无门的叹息,并转化为一篇篇诗词佳作。如在《鹧鸪天》中他写道“壮岁旌旗涌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騄,汉箭朝飞金仆姑。”,就是他对少年时突入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的回忆。如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他写道: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则是表现了他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开禧三年(1207年)秋,辛弃疾带着爱国之心和悲愤之情离开人世,享年六十八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曹操的五子良将分别是谁

分别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

虽然曹操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非常倚重夏侯氏和曹氏的将领,但是,对于张辽、张郃、乐进、于禁、徐晃等将领,也为曹魏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五子良将”是指曹操手下的五位将军,即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曹操在行军作战时,进攻时常常用这五个人为先锋,撤军时常用这个五个人断后。

曹操的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他们是曹操手下的大将,除了于禁和乐进是开始就跟随曹操的将领,其余三人都是后来才归付曹操的,其中张辽曾经是吕布的手下,张郃是袁绍的手下,徐晃是太尉杨彪的手下,而他们都是在旧主死后成为了曹操的大将,可以看见曹操用人的大度。

1. 曹植:曹操的长子,才华横溢,擅长诗文、书法、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在曹魏文化中有重要地位。

2. 曹丕:曹操的次子,继承父亲的重任成为魏国第一位皇帝,实行文治政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

3. 曹彰:曹操的三子,勇猛有力,武功高超,在战场上有很高的战绩,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

4. 曹植:曹操的四子,也是才华出众的人物,与曹丕、曹操合称“曹三才”,是曹魏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5. 曹操的五子良将有争议,有的认为是曹昂,有的认为是曹沅。曹昂是曹操的义子,是个忠诚正直的人,但在战场上并未展现过出色的战功;曹沅是曹操的第六子,才华出众,但早逝,未曾立下过战功。

以上是曹操的五子中最为出色的几个,每个都有着不同的才华和贡献,为曹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人熟读罗贯中《三国演义》,也看过陈寿《三国志》,对五子良将有所了解一下,分别有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这五位勇猛过人,智勇双全。

三国蜀汉的五虎将十分出名,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人可说是大家朗朗上口。事实上,曹魏的曹操也有5个出色的将军,并被称为“五子良将”,分别为张辽,于禁,乐进,张郃,徐晃。

“五子良将”是产生于20世纪后半叶的一个民间俗称。“五子”的含义是五个人,“良将”的含义是善于作战的将领。“五子良将”通常是指代曹操麾下的五位战功卓著的将领,分别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安远将军于禁、车骑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5991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语守株待兔出自哪儿 古代相传是成语吗下一篇:明朝最大的对外战争 胡宗宪和谭论谁官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