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庐山和谈:中华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起航点 庐山和谈:中华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起航点

导语:庐山和谈: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起点。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庐山和谈,即庐山谈话会,于1937年7月在庐山召开。庐山和谈共有两场,蒋介石在这次和谈上发表了重要的抗日讲话,这场和谈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甚至堪称真正的中华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起航点 庐山是华夏神州的政治名山。在20世纪百年,不仅国民党的政治风云与它密切相关,共产党的政治风云与它密切相关,甚至国共

庐山和谈: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起点。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庐山和谈,即庐山谈话会,于1937年7月在庐山召开。庐山和谈共有两场,蒋介石在这次和谈上发表了重要的抗日讲话,这场和谈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甚至堪称真正的中华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起航点 庐山是华夏神州的政治名山。在20世纪百年,不仅国民党的政治风云与它密切相关,共产党的政治风云与它密切相关,甚至国共两党的分裂与合作也与它密切相关。1937年夏的庐山和谈,不仅使反目成仇厮杀了十年的国共两党重新合作,而且成为真正的中华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起航点。本文论述了国民党政府政策的转变、中国共产党为庐山和谈所做的准备、庐山和谈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一、华北事变和西安事变推动蒋介石国民党政策的转变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千多年来为亲善友好邻邦。百多年来,近代中国衰败了,但几乎同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却强盛起来,步西方列强的后尘侵略瓜分中国。先是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战争,通过马关条约掠走2.3万万两白花花的银子,霸占金灿灿的台湾宝岛。再就是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将侵略魔爪伸向中国东北,仅仅4个月就强占了相当日本本土面积3倍的我100万平方公里国土。当时的蒋介石国民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还是集中重兵打内战,继续进行更大规模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围剿”,企图将苏区红军一举消灭。促使国民党政府当局改变政策的是两次重大事变。 华北事变使国民党政府初步改变了对日政策。1935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利用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推行“华北自治运动”,企图控制整个华北、进而吞并全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全国各阶层人民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而且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异常愤慨,北平、上海等大城市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风暴。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者愈益扩大侵略的野心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国民党政府的对日政策开始发生变化。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表示:如遇有领土主权再被人侵害,“要危害到我们国家民族之根本的生存”,“到这时候,我们一定作最后之牺牲。”但是,这个变化是不坚定的,还对用“政治外交方法”进行国际调停寄予幻想。再则,这只是对日政策的某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要完全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既定方针。 西安事变使国民党政府改变了对共产党的“剿灭”政策。1935年华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在坚持以军事力量消灭共产党为主方针的同时,也试图利用“抗日”名义,达到“溶共”之目的。从这年冬天始,派人到国外、在国内秘密寻找同共产党接触的渠道,希望能同中共中央取得直接联系。但这时的蒋介石还没有联共抗日的诚意,两党的秘密接触没有成果。 蒋介石在处理完两广事件后,又命令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加紧对经过长征后偏隅陕北的红军进行新的“会剿”,并且在1936年12月4日亲往西安“督战”。这时的张学良和杨虎城都与共产党有秘密接触,达成了团结抗日的共识。特别是东北军强烈要求打回老家去,宁可与日本侵略军决一死战,也不愿与红军内战。张、杨在对蒋反复劝说乃至“哭谏”,望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请求被拒绝后,除发动“兵谏”外别无出路。于是就爆发了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 共产党没有参与谋划这一事变。但张学良扣押蒋介石后即电告中共中央,周恩来到达西安与张、杨一起决定和平解决。前两年,海外发表的宋子文日记披露了12月25日周、蒋谈话的情况。据称:周要蒋保证:“停止剿共;容共抗日;允许派遣代表前往南京向委员长解释。”委员长回应说,共产党向北推进抵抗日本一直是他的希望,果如周所言,共产党愿意停止一切共产主义宣传活动,并服从他的领导,他将像对待自己的子弟兵一样看待他们;虽然剿共之事常萦绕于心,但是大部分共产党领导人都是他以前的部下;“如果他们对他是忠诚的,他将像对待胡宗南的军队一样对待他们”。就是说,周、蒋基本上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共识。尽管蒋介石回南京后翻脸,扣押张学良,调集中央军进逼西安,但“剿共”的内战毕竟停下来了。 二、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政策的改变和西安、杭州和谈为庐山和谈的准备 国共两党的政策是互动的。中共中央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国民党对日政策悄悄变化的信息,也适时地调整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政策。中共的对蒋政策大体经历了三步曲。 首先是九一八事变后的“反蒋抗日”。这些年来,随着蒋介石日记和国民党其他史料的公布,一些人开始怀疑共产党的这一方针。这种看法脱离了当时国共两党的实际状况。有如前述,此时的国民党并没有改变对日军不抵抗、对中共要剿灭的方针。华北事变发生时,中共中央和红军还在极力摆脱国民党军队前堵后追的长征途中。在这种生死存亡关头,怎么能要求中国共产党不“反蒋”呢?! 第二是“逼蒋抗日”。由“反蒋”到“逼蒋”的改变,是根据四个方面的情况决定的。一是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共产国际代表张浩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和“八一宣言”精神,决定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是1936年4月周恩来与张学良在肤施举行秘密会谈时,张对既“抗日”又“反蒋”的方针提出异议,表示他目前“反蒋”做不到,共产党能否逼使蒋抗日。中共中央考虑接受这一建议。三是共产国际于1936年8月专门发来指示电,明确要求中共中央放弃“抗日反蒋”方针。四是回应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发表对日政策变化的谈话。因此,是年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提出目前中国的主要敌人,是日帝,“抗日反蒋”的口号是不适当的。“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第三是“联蒋抗日”。这是由西安事变促成的。蒋介石的政策变了,共产党的政策也相应地作了重大改变。毛泽东在1936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谈到西安事变的这一作用说:西安事变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没有西安事变,转变时期也许会更长。西安事变的力量使国民党结束了10年的错误政策,结束了内战,结束了蒋介石的动摇,促进了国共合作,也就是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发表了《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电》,向国民党提出“五项要求”:停止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迅速完成对日抗战之一切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的生活。电文指出,如果国民党将上述五项要求定为国策,中国共产党愿意作出“四点保证”: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施普选的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提出的国共合作的条件,也是随后进行谈判的基本指导原则。 根据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电文精神,国共两党派出代表先后在西安、杭州进行多次谈判,为国共两党的合作奠定了初始基础,也为随后的庐山和谈、南京和谈作了一定准备。 三、庐山和谈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国共两党的庐山和谈有两次,分别在七七事变之前和之后。当时形势的发展如黑云压城城欲摧,国共的和谈亦如紧锣密鼓鼓欲碎。 周恩来于1937年6月4日到达庐山后,与蒋介石进行了多次会谈。周根据杭州和谈时为蒋同意的保证“永久合作”而起草的一个共同纲领的意见,提出了经中共中央讨论通过的《关于御侮救亡、复兴中国的民族统一纲领》。其内容包括三部分:争取民族独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实现民权,保障人民自由;实现民生幸福,建立国防经济。其细则共52条。在这个纲领和其他意见中,没有包括同蒋个人合作的问题。在会谈中,一方面,蒋对红军改编后的人数同意“可容至四万五千人”;也同意“在狱共党可由共方开列名单,由政府分批释放”;“凡有破坏合作与共党为难者,由蒋先生自负责任解决”等。这些表示均较前有所进步。另一方面,他却又给和谈设下了新的障碍:一是避而不谈《民族统一纲领》,另外提出成立国民革命同盟会问题。二是对若干具体问题收紧了口子,如推翻在杭州答应过的红军改编后可在三个师以上设总司令部的承诺,只赞成三个师以上设政治训练处指挥之;还提出“请毛先生、朱先生出洋”的意见;对边区政府坚持由中央政府派正职长官;参加国民大会,中共代表“不以共党名义出席”等。上述两点表明,蒋介石仍然要在组织上将共产党溶化在国民党内,把改编后的红军直接由他控制。因此,第一次庐山和谈中断。 为参加第二次庐山和谈,周恩来偕同博古、林伯渠赶到上海,当天晚间发生了卢沟桥事变。周一行抵达庐山时,蒋介石正举行谈话会,听取各界人士对国事的意见,但共产党没在邀请之列,周等三人“不露面,是秘密的”。为争取和谈取得进展,中共中央主动向南京政府表示,“愿在蒋指挥下努力抗战,红军主力准备随时出动抗日,已令各军十天内准备完毕,待令出动,同意平绥线国防”。蒋介石带着邵力子、张冲同周恩来等会谈,态度仍然十分傲慢。一是对周起草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借故修改,压着不予发表。二是对红军改编后的指挥和人事抓住不放,要求红军改编后各师直属行营,政治机关只管联络,无权指挥;三个师的参谋长由南京派遣,政治主任只能转达人事和指挥,以周恩来为主任、毛泽东为副主任。周当即表示:蒋对红军改编后的指挥和人事的意见,我党决不能接受。这样,谈判陷入僵局,周等离开庐山。 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被日本侵略军占领。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中日两国即将开始全面战争。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改变了对国共两党和谈的态度。一是电邀中共领导人前往南京,共商国防。8月上旬,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前往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共产党实际上取得了公开合法活动的地位。二是同意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使僵持已久的红军指挥和人事问题终获解决。三是同意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由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9月22日公布,蒋介石同时发表谈话,以这种方式表示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两次庐山和谈终获成果,也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宫中太监和宫女为何要偷偷在屁股上绑块象皮 宫中太监和宫女为何要偷偷在屁股上绑块象皮下一篇:古代十大酷刑是什么 什么是棍刑?古代十大酷刑之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