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98岁老臣历事五帝:大器晚成官运亨通 史书载其养生秘诀 98岁老臣历事五帝:大器晚成官运亨通 史书载其养生秘诀

导语:这位98岁的大臣经历了五帝:大事变晚,官财运亨通。历史书包含了保持健康的秘密。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高允,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北魏明元帝时,高允在渤海郡为功曹小吏。太武帝时,41岁的高允任邺郡从事中郎。当时,正值春季,各州县监狱里囚犯众多,高允与中郎吕熙等人分赴诸州,共评狱事,别人借机索贿受贿,趁火打劫,中饱私囊,只有高允公平正义,两袖清风,无形之中保护了很多无辜百姓

这位98岁的大臣经历了五帝:大事变晚,官财运亨通。历史书包含了保持健康的秘密。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高允,是典型的大器晚成。北魏明元帝时,高允在渤海郡为功曹小吏。太武帝时,41岁的高允任邺郡从事中郎。当时,正值春季,各州县监狱里囚犯众多,高允与中郎吕熙等人分赴诸州,共评狱事,别人借机索贿受贿,趁火打劫,中饱私囊,只有高允公平正义,两袖清风,无形之中保护了很多无辜百姓。次年,高允入朝,被提拔为中书博士,后升为中书侍郎。 公元436年九月,北魏乐平王拓跋丕攻下秦、陇等地的城池后,部将建议烧杀抢掠一番,「 ”不诛其豪帅,军还之后,必相聚为乱。……不有所掠,无以充军实,赏将士”。这个伤天害理的建议,拓跋丕居然同意了,眼看就是一场浩劫。 随军的高允提出反对意见,「 ”如诸将之谋,是伤其向化之心;大军既还,为乱必速”。拓跋丕顿时醒悟,「 ”乃止,抚慰初附,秋毫不犯,秦、陇遂安”。高允一席话,让数十名守将免死,数十万百姓免难,可谓大德。 除了反对杀戮抢掠,高允对民生问题也非常重视。当时,北魏「 ”多封禁良田”,普通百姓只能在贫瘠的土地上耕作,粮食收成很低,遇到水灾旱灾,连肚子都吃不饱,这让高允忧心不已。公元439年十二月,拓跋焘与高允闲聊时问高允,为政的第一要务是什么?高允见缝插针,「 ”臣少贱,唯知农事。若国家广田积谷,公私有备,则饥馑不足忧矣。”建议将封禁的良田分派给百姓耕种,这样对国家、对百姓都有利,「 ”帝乃命悉除田禁,以赋百姓”。 公元450年四月,着名的「 ”国史案”发生,负责编修北魏《国记》的崔浩、高允等数十人,犯下了「 ”暴扬国恶”的重罪,按罪当诛。死到临头,高允主动揽责,毫无推卸,感动了拓跋焘,高允被赦免。同时,高允还不惜冒犯天颜,积极营救其他人等,最后,只有崔浩等少数人被判死刑,崔浩家族受到株连。拓跋焘原想大开杀戒,「 ”凡百二十八人,皆夷五族”,后因高允所请,才刀下留人。用拓跋焘自己的话说,若不是高允,还要诛杀数千人。 拓跋焘死后,文成帝拓跋濬即位。拓跋濬能登上皇位,高允暗地里出力不少,配合陆丽等人做了大量工作,但赏赐都让陆丽等人占了,没高允什么事,对此,高允毫不介意,「 ”终身不言”。 高允关注国事,关心民生,「 ”好切谏,朝廷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常屏左右以待之”。公元458年三月,拓跋濬想征调四万人修建太华殿,高允表示反对,「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况四万人之劳费,可胜道乎!”劝说拓跋濬不要劳民伤财,荒废农耕,这事最终不了了之。 「 ”高允者,乃真忠臣也。”这是拓跋濬对高允发自肺腑的评价。鉴于高允直言进谏,一心为公,爱民如子,清正廉洁,拓跋濬提拔高允为中书令,呼高允时不呼其名,而以「 ”令公”相称。拓跋濬死后,高允又历事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 公元478年,八十九岁的高允告老还乡,随即又被拜为镇军大将军、中书监,并得到了「 ”乘车入殿,朝贺不拜”的特殊照顾。公元487年正月,高允去世,「 ”夜中卒,家人莫觉”,寿终正寝,享年九十八岁。 历事五帝,出入三省,入朝为官五十余年,高允为北魏王朝奉献了毕生心血,也积下了深厚的福德。为官期间,经高允暗地里庇护的人难以计量,仅免死的就多达数千,这是何等的德行!用高允自己的话说,「 ”吾在中书时有阴德,济救民命。若阳报不差,吾寿应享百年矣。”仁心,仁政,忘身,济物,这是何等境界! 「 ”光宠四世,终享百龄,有魏以来,斯人而已”,高允成为名垂青史的有福报之人。 西楚项昂之,知名军事论坛sc古代战争区版主,凤凰新闻客户端特约作者,大风号签约荣誉主笔。出版有《征服:罗马人的故事》,作品见《战争史研究》、《突击》、《现代兵器》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康熙为何要把帮助自己「 ”除鳌拜平三藩”的功臣活活饿死 康熙为何要把帮助自己「 ”除鳌拜平三藩”的功臣活活饿死下一篇:台湾的历史简介20字 台湾的历史简介20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