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历史上的班布尔善:虽为「 ”从犯”其结局却比「 ”主犯”鳌拜更加悲惨 历史上的班布尔善:虽为「 ”从犯”其结局却比「 ”主犯”鳌拜更加悲惨

导语:班布尔在历史上的善良:虽然他是帮凶,但他的结局比主犯鳌拜更悲惨。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康熙八年,康熙皇帝在武英殿用一群布库少年们「 ”智擒鳌拜”,并且当众确立了鳌拜的「 ”三十大罪状”,将其判处死刑。然而,作为「 ”满洲第一勇士”的鳌拜还是挣脱了束缚,他脱下了上衣,露出了一身的伤疤,就连康熙皇帝都为之动容,最终康熙皇帝将对鳌拜的死刑,改为了囚禁。 两个月之后,鳌拜

班布尔在历史上的善良:虽然他是帮凶,但他的结局比主犯鳌拜更悲惨。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康熙八年,康熙皇帝在武英殿用一群布库少年们「 ”智擒鳌拜”,并且当众确立了鳌拜的「 ”三十大罪状”,将其判处死刑。然而,作为「 ”满洲第一勇士”的鳌拜还是挣脱了束缚,他脱下了上衣,露出了一身的伤疤,就连康熙皇帝都为之动容,最终康熙皇帝将对鳌拜的死刑,改为了囚禁。 两个月之后,鳌拜在狱中郁郁而终了。 至于鳌拜的党羽,康熙皇帝则没有对待鳌拜这般的「 ”仁慈”,包括吏部尚书阿思哈、侍郎泰必图、兵部尚书噶褚哈、工部尚书济世、内秘书院学士吴格塞以及鳌拜的三个侄子塞本特、讷莫、玛尔赛等人尽皆被处死。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出身于爱新觉罗氏家族的皇室宗亲,也因为其长期依附于鳌拜,难逃被削宗夺爵、议罪绞死的下场,就连他的子孙也就此失去了家族爵位,沦为了闲散宗室。 他便是班布尔善,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按照辈分,是康熙皇帝的堂叔,同时他却也是整个鳌拜集团之中,结局最为凄惨的一位。 在其他战功卓着、地位显赫的宗室成员面前,班布尔善确实没有太多的存在感。 不得不说的是,清朝的统治者爱新觉罗氏家族,能够从一个极为「 ”弱势”的地位,逐步实现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最终建立大一统封建王朝,这与其家族内部的团结以及整个家族的人才辈出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哪怕是贵为努尔哈赤的子孙,想要获取一定的权势和地位,战功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班布尔善的父亲塔拜,是努尔哈赤的第六子,其生母钮祜禄氏为努尔哈赤的庶妃,地位非常的低,这就导致了努尔哈赤对于自己的这位庶子本就非常的不看重,而塔拜有记载的功劳也仅仅是在天命十年随军伐讨东海北路呼尔哈部,所以在努尔哈赤时期,塔拜的职级就是三等甲喇章京,相当于四品的游击将军级别。 天聪八年,塔拜被皇太极晋封为三等辅国将军,在清朝宗室爵位的十二个等级中排在倒数第三位,相当于武官正二品的级别。 班布尔善就是袭承了自己父亲塔拜的这样一个三等辅国将军的宗室爵位。 纵观与他同辈分的宗室子弟,封王拜相的不在少数。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五子硕塞,以及礼亲王代善的长子岳托和次子萨哈廉,这几位都是凭借着功勋开创了属于自己的「 ”铁帽子王”家族传承世系,这已然是都班布尔善无法企及的存在,更不用说那一众袭承了祖、父辈功业和爵位的其他那些宗室成员了,甚至就连这一时期的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等外臣,在品阶和地位上都要硬生生的压过班布尔善一头。 尽管起点非常的低,但是班布尔善自崇德四年袭承其父亲塔拜的爵位来,表现还算是中规中矩,因而在皇太极以及顺治时期,其爵位也在不断的晋封,最终与顺治八年,被晋封辅国公,这个爵位已经可以排到清朝宗室爵位十二个登基中的第六位,较其父亲塔拜的三等辅国将军,确实有了明显的进步。 不过在清朝初年,功勋遍布的朝堂之上,这个辅国公的爵位依然让班布尔善难有存在感,甚至在康熙五年的时候,其爵位还因其犯事获罪被废黜了。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班布尔善只能选择依附与当时的权臣鳌拜,以此获取更大的政治利益。 鳌拜可以生,但是班布尔善必须死。 电视剧《康熙王朝》,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班布尔善形象。 作为皇室成员,康熙皇帝的五叔,班布尔善却自始至终都站在了鳌拜一边,充当鳌拜的党羽,同时也是深得鳌拜信任,而他更是不断的鼓动鳌拜利用手中的大权将康熙皇帝废黜,另立新君,以掌握绝对的权势。 然而,班布尔善这样做,恰恰就是想让康熙皇帝与鳌拜来个「 ”鹬蚌相争”,他好坐收「 ”渔翁之利”,在这二人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他能够将代表皇权的康熙以及掌握实权的鳌拜全部除掉,自己便能够登上皇位,真可谓是野心不小。 只不过,班布尔善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其最终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历史上的班布尔善,是不是也有着这样借势谋逆的想法和行动呢?答案是否定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清圣祖实录》中有着这样的一段描述,康熙皇帝「 ”智擒鳌拜”后,由康亲王杰书代表其宣读了鳌拜及其党羽的罪状,除了鳌拜的「 ”三十条罪状”外,对于班布尔善,杰书也列举了其「 ”二十一条罪状”。 在这「 ”二十一条罪状中”,第一条便是: 「 ”附和鳌拜、藐视皇上、结党行私、悖负国恩,罪一。” 而除此之外,班布尔善的罪状基本都是工作态度不端,任职期间行为有着众多不检点之处,经常挟私报复、公报私仇,以及助纣为虐、帮助鳌拜铲除异己等等,并未提及班布尔善有谋逆之意。 所以由此可见,依附鳌拜并且作为鳌拜的党羽,结党营私,便是班布尔善最大的罪过,其余的基本都属于「 ”秋后算账”。 那么,既然没有谋逆之意,又是贵为皇族宗室,班布尔善为何必须要被处死呢?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康熙皇帝对于班布尔善,是充满了十足的恨意。 这份恨意并不是源自于班布尔善依附于鳌拜,而是在此之前,班布尔善担任着领侍卫内大臣的职务,给了康熙以极大的不安全感。 领侍卫内大臣可以理解成为皇帝的「 ”亲兵卫队司令”,负责统帅侍卫亲军,守卫的是关乎皇帝安全的最后一道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道防线,并且这是皇宫之中最为关键的武官官职,其重要性和致命性可想而知。 然而,鳌拜专权期间,这个职位开始由鳌拜的亲信党羽班布尔善担任,不仅康熙皇帝自己的安全没有办法的到保证,就连康熙皇帝本人也时时刻刻处于鳌拜的监视之下,这无疑给康熙皇帝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更是给予了其极大的威胁。 皇室宗亲本应是帝王最应该信任的支持力量,如今却成为对于自己安危最大的威胁,成为了自己最危险的「 ”敌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才使得康熙必须要让索额图辞掉大学士以及吏部侍郎等一切职务专心担任自己的贴身侍卫,并且要借助由索额图训练的布库少年,才能完成「 ”智擒鳌拜”之举,期间还需要不停的嬉戏玩乐、不务正业以麻痹鳌拜。而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拜班布尔善所赐。 所以此时的康熙皇帝,最想杀掉的并不是鳌拜,恰恰正是班布尔善。 与此同时不得不说的是,鳌拜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康熙真的是不想也是不能动他,因为鳌拜不仅仅是大清王朝的「 ”恩人”,同时也是康熙皇帝的「 ”恩人”。 鳌拜的战功自不用说,自皇太极时期便开始南征北战,从攻克皮岛,到松锦大战,再到挥师入关剿灭李自成、征讨张献忠,鳌拜为大清王朝的一统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前文中说到的鳌拜一身的伤痕便是这份功劳的见证。 而事实上,鳌拜的功劳远不止此,康熙登基之后,鳌拜在内政治理上同样是功勋卓着的。 政治上,他倡导整顿吏治,强化官员考核,精简官僚队伍,全面提升了国家的行政运行效率;军事上,他在基本肃清全国反抗力量后,不再继续穷兵黩武,而是提出「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让国家修养生息;而在经济发展上,也是他力主推行了「 ”湖广填四川”以及「 ”更名田”等制度,有效的促进了康熙朝初年经济的发展。 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去世的时候,留给康熙的实际上是一个内部管理混乱不堪、外部强敌环伺的「 ”烂摊子”,鳌拜等人则很好的处理了当下的危机,这才将整个清朝带入了良性发展的通道,所以,鳌拜在这一时期的功劳是不应该被抹杀的。 况且,鳌拜对于康熙皇帝本人以及对于大清王朝更是忠心耿耿,只不过晚年的他他过于贪恋权势,又选错了方式,进而没有处理好与康熙皇帝之间的关系,最终才有了自己惨淡收场的结局。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让康熙不能动鳌拜,这便是政局的稳定和人心的向背。 鳌拜不仅仅代表他自己,也代表着整个「 ”开国功臣”集团,他与康熙之间的矛盾也仅仅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已。如果康熙真的杀掉了鳌拜,必然会对朝中众多的老臣、功臣们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也会让这些人产生惶恐与不安,进而危及到的是统治阶层内部的团结与稳固,这是康熙所不想也不希望看到的。 所以,康熙并没有杀掉鳌拜,甚至连长期依附于鳌拜的另外一位辅政大臣遏必隆,也只是将其革职而已,后来还是重新予以了任用。 既然鳌拜不能被处死,那就必须有人要「 ”替”他去死,这个人便是班布尔善。 首先,班布尔善是鳌拜集团的重要党羽,并且是助纣为虐,做了许多令朝臣非常气愤的事情。康熙皇帝要杀班布尔善,可以说是「 ”罪名成立”且「 ”证据确凿”,同时在朝堂上还不会遭遇太大的阻力,也不会受到非议和反驳,难度确实要小很多。 其次,班布尔善虽然他的地位与影响力不能鳌拜相提并论,但是他作为皇室宗亲,身份是非常的特殊,因而在不能将鳌拜处死的情况下,处死班布尔善也能在朝堂上下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和震慑力,起到应有的政治效力,进而平息百官的议论。 再次,清朝初年的时候,对于朝廷的功臣,历代统治者往往都是采取了非常包容的态度,对其家族也是极尽恩赏,然而对于爱新觉罗氏家族的宗室成员,往往是采取了非常强硬的「 ”零容忍”态度、 比如努尔哈赤处死了自己的弟弟舒尔哈齐和长子褚英,皇太极圈禁了阿敏、害死了莽古尔泰和德格类,更是将自己的姐姐莽古济凌迟处死,顺治皇帝对多尔衮是扒坟掘墓、挫骨扬灰,包括后来的雍正皇帝也是以极为残忍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兄弟,以至于到清朝末年,对于皇室宗亲的惩治还是相当的频繁。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更多的还是出于宗室夺权的忌惮与防范,而班布尔善恰恰是触碰了这根「 ”红线”,尽管他没有付诸于具体的「 ”谋逆行动”,甚至还没有激起「 ”谋逆之心”,但最终还是落得一个议罪绞死的下场,而其全家也因为他的「 ”一念之差”,而深受其累。 「 ”智擒鳌拜”,让年轻的康熙皇帝打败了他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 ”敌人”,将权力收归到自己手中,此时的康熙是何等的志得意满。只不过,人到中年的康熙皇帝终于明白了鳌拜的功绩与付出,也在庆幸当年没有杀掉鳌拜落下一份「 ”骂名”,但是他终归碍于情面,只是在康熙四十二年将鳌拜的家人洗脱了罪名,进行了重新的录用。而在康熙去世,雍正皇帝继位之后,马上为鳌拜平反昭雪,恢复其名誉和地位,重新让其家人袭承其爵位,也算是为鳌拜的功劳进行了正名。 至于,班布尔善,从其被处死的那一天起,就从未得到任何的平反,至大清王朝覆亡,其家族彻底沦为了闲散宗室,其本人也是彻底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由此可见,鳌拜集团的倒台,「 ”主犯”鳌拜反而不是最大的「 ”受害者”,而作为「 ”从犯”从犯的班布尔善却落得了一个最为悲惨的结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毛泽东为何连电请「 ”粟提出计划电告”并「 ”部署沭阳作战”呢 毛泽东为何连电请「 ”粟提出计划电告”并「 ”部署沭阳作战”呢下一篇:两晋的历史 两晋的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