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清朝乾隆年间,锡伯族为何要从东北迁徙到新疆?

导语:本文介绍了锡伯族从东北迁徙到新疆伊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以及他们在西迁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和艰辛,以及他们为祖国统一和边疆安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还介绍了锡伯族西迁节的由来和意义,以及相关的民俗公园和文化遗产。

新疆伊犁伊犁河南岸,有一个县叫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锡伯族是该地区主要的居住民族之一,清朝乾隆年间向西迁移。它为什么从东北迁徙到这个地方?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锡伯族西迁是历史赋予的使命。16世纪以前,锡伯族先民世代居住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与一般民族迁徙有本质区别。18世纪中叶,清政府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在伊犁汇源设立“伊犁等将军总经理”管理新疆。然而统一后,西部边疆的土地被广为称赞,没有士兵防守空统一面临着损失。受伊犁第一将军明睿的邀请,乾隆皇帝决定抽调骁勇善战、懂农业生产技术的锡伯族士兵入关戍边。

1762年至1766年四年间,清政府从热河、凉州、庄浪派出满人官兵镇守会元,从黑龙江派出索伦官兵镇守伊犁;从张家口、热河派出蒙汉官兵守卫伊犁。但是伊犁将军明锐还是觉得现有驻守伊犁的官兵不够用,就打清朝,派出更多的官兵。1764年,乾隆皇帝授予伊犁将军明睿皇位。“由盛京锡伯族士兵组成,有1000名聪明的牧羊人,会尽快派出官员。”。并指出走长城的路线。就这样,从盛京所属的沈阳、开元、益州等15个城市抽调了1020名体格健壮、善骑射、英勇善战的锡伯族官兵及其家眷,共3275人驻扎在新疆伊犁,以加强西北的防卫力量。

这支西式队伍分两批出发。第一批于1764年4月10日起航,次年7月20日抵达伊犁河北岸的绥定地区。第二批西式队伍于1764年4月19日出发,次年7月22日到达伊犁河北岸的绥定地区。在第二批官兵出发的前一天,西迁官兵及其家属,以及留在东北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亲人,从各个城市聚集到盛京的太平寺——锡伯寺,为准备西迁戍边的亲人举行欢送会。他们杀猪宰羊,祭奠祖先,焚香祈福一路平安西行,吃饯行,喝饯行酒,含泪告别。

农历四月十九日,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西迁,在满清官员带领下,离开盛京,离开家乡半个多世纪,告别家乡乡亲,踏上了艰难的西迁之旅。

从这里可以看出,向西迁移的路线是沈阳-张五台侧门-辽通。-开鲁-阿鲁科尔沁-西乌朱穆沁-东乌朱穆沁-右翼后旗-中前旗-车臣可汗旗-乌兰巴托-乌亚苏泰-科布多-阿尔泰-布尔津-霍博克萨尔-察汗奥博-艾敏-艾敏

锡伯族官兵扶老携幼,驾木牛车,提行李,背弓箭,交刀枪,背粮食、帐篷、火种和财物,带土产粮食种子和圣物,造福母亲。他们走出彰武台侧门,经通辽进入科尔沁平原,走过锡林郭勒草原,然后进入蒙古,从东到西,穿过蒙古的腹部。我走过了广阔的蒙古草原和荒芜的戈壁沙漠。经过库伦后,于当年8月24日和25日两批人抵达乌亚苏泰。

农历八月的蒙古草原,是无草寒凉的季节。天气寒冷,风雪大,牲畜长途跋涉,疲劳消瘦,春季瘟疫流行。当他们从盛京出发时,许多牛和马死了,他们的口粮也用完了。在这种情况下,官兵及其家属很难西迁。于是我在Ulyasutai扎营休息了一个冬天,第二年春天植被返青后就赶往伊犁。

1765年,3月10日,英勇的锡伯族军民得到了Ulyasutai Cheng Zhabu将军的支援。借了五百匹马、五百头骆驼和粮食,分两路离开乌鲁阿苏泰,继续向伊犁进军。

西迁队伍到了小武道时,阿勒泰山积雪融化很多,涨了很多河,出行困难。他们被困了许多天,没有时间让水退去,所以他们不得不绕过科齐斯山。面对道路艰险、畜力不足、口粮所剩无几、借马骆驼多死等困难,锡伯族军民未被困难吓倒,便被伊犁派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沿途收集了黑木耳等野生蔬菜来充饥。他们搭起一座浮桥,穿过通向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继续前行。经过危险隘口路的巴鲁克、博尔塔拉、果子沟,于1765年7月20日至22日先后到达睢定地区,顺利完成了西迁的伟大征程。

事实证明,锡伯族西迁,当时交通还很落后,道路艰险,气候多变,不得不忍受长途跋涉中的艰难困苦,日夜兼程,冒着酷暑和严寒,以顽强的毅力最终到达目的地。他们用行动和事实展示了全心全意为国家服务的锡伯族军民的历史功绩,也为新疆的和平稳定和祖国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为了纪念锡伯族的西迁,思念亲人,新疆锡伯族专门设立了西迁节,名为“度银白扎昆”,由于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故又称为“四、十八节”。农历四月十八日,锡伯族同胞从四面八方赶来赶庙会,唱民歌,举行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在这一天,锡伯族人、男人、女人、小孩都要盛装欢聚一堂,演奏“顿挫”,演奏“莫调”,跳“贝伦”,舞蹈轰轰烈烈,节奏明快。女生的“抖肩”,男生的“鸭步”,生动的表达了对家乡的憧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锡伯族民俗公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以西6公里的孙扎奇鲁牛乡,是一个以靖远寺古文化遗址为依托,展示锡伯族历史、文化和民俗的民俗公园。锡伯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旅游特色。

靖远寺建于1892年,是清代伊犁最具影响力的八大喇嘛庙之一。现在是自治区一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整个寺庙的寺庙和梯田对称成比例分布,简单自然,各有千秋。整座寺庙构成了一组宏伟、和谐、统一的古建筑群。

靖远寺是祖国西北边疆中原文化融合的缩影,充分体现了锡伯族的建筑艺术,是锡伯族及其兄弟保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的实物见证。海关公园内有历史馆、民俗馆等室内展厅,用于展示锡伯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在历史展厅,你会了解到这个民族的历史演变,以及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一个英雄民族创造了一个伟大的传说”的“大西迁”,会让你由衷地尊敬他们。2006年5月2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申报的锡伯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多年来,锡伯族一直通过西迁节来纪念西迁的壮举和新疆的英雄业绩,以此来继承和发扬祖先热爱祖国、勇于牺牲的西迁精神,展现锡伯族与时俱进的精神。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西迁壮举逐渐升华为爱国主义、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团结友爱、自强不息的精神,凝聚了全国锡伯族人民,起到了文化交流和民族认同的纽带作用,进一步提升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的原始版权受到侵犯,请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258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朱祁镇与皇后钱氏的爱情故事是怎样的?始终不离不弃下一篇:住冷宫的那个打脸狂魔 冷宫真的存在吗 被打入冷宫的妃子都住在哪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