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付出就有收获:打击法西斯的「 ”中转站”国家 付出就有收获:打击法西斯的「 ”中转站”国家 战后纷纷获准独立

导语:付出就会有回报:“中转站”反法西斯国家在战后被允许独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因为反省战争,我们珍惜现在。大海原创,欢迎欣赏。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展开,中东地区是连接两大战场的枢纽。其中中东地中海及北非战场对于盟国战胜轴心国法西斯势力至关重要。 二战期间,中东国家基本上根据交战双方的形势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面对法西斯的疯狂侵

付出就会有回报:“中转站”反法西斯国家在战后被允许独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因为反省战争,我们珍惜现在。大海原创,欢迎欣赏。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展开,中东地区是连接两大战场的枢纽。其中中东地中海及北非战场对于盟国战胜轴心国法西斯势力至关重要。 二战期间,中东国家基本上根据交战双方的形势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面对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如土耳其、伊朗、埃及等国的对外政策对于盟国战胜法西斯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东地区 土耳其 二战期间,土耳其基本维持中立政策,而土耳其政府的这一政策成为了盟国保护叙利亚、埃及苏伊士运河及波斯湾地区的屏障。战争期间土耳其惧怕德意法西斯在地中海及巴尔干地区的威胁。战争初期盟国没有足够的力量援助土耳其,从而对于土耳其在战争期间的中立政策基本保持认可。 土耳其的中立政策确保了在战争中免于大国的侵略。假如土耳其对德宣战,后果可能是德国如占领其他国家一样,通过海军、空军的力量对土耳其进行攻击,最后土耳其可能会落入轴心国手中,这样的局面对于盟国保护波斯湾地区及中东其他国家将会带来巨大困难。因此,正是土耳其战争时期的中立政策,才避免了这种局面发生。从而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盟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 伊朗 苏德战争爆发后,英苏开始合作。为了向苏联提供战略物资,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前提下,伊朗成为英国援助苏联的最佳运输线路选择。 英苏占领伊朗,并与伊朗签订三方协定。伊朗实际上被盟国所控制,成为战时向苏联提供战略物资的重要通道。整个战争期间,西方盟国通过伊朗运送苏联的物资总量共计550万吨,伊朗在盟国战胜轴心国德国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正是由于伊朗的配合,使得苏联在对德国作战时无后顾之忧。 1941年英、苏联合入侵伊朗,打通交通线 埃及 二战中的埃及,因其据守的苏伊士运河,是沟通东西方最短的航道,同时又是非洲进入中东的门户。因此,二战爆发后,英国借口《英埃同盟条约》占领了埃及。阿拉曼战役前,埃及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轴心国军队深入埃及腹地进行反英宣传,为了保障埃及这一重要战略地位的安全,英国在埃及扶植亲英政府,对埃及境内实行武力控制。 1942年10月,英军在阿拉曼战役取得胜利后,轴心国军队溃败。这次战役的胜利与埃及人民的支持密切相关。战役胜利后,驻开罗的英国官员向埃及大使纳哈斯转达英国政府的谢意: 「 ”我们对你万分感激。在近来令人焦虑的不安的时刻,你态度坚决,为全国人民和我们树立了榜样,更确切地说,对全国人民和我们是一个激励”。 随后,埃及首相回复: 「 ”维护埃及人民的利益,保障他们的权利,使他们不受任何侵害,这些是我必须做到的事。使我高兴的是,他们每个人都意识到,在我们的友邦和盟国——英国处于困难时刻,支持它是职责所在。埃及政府和人民以及我本人,无不竭诚提供一切可能的协助……所以使我自豪的是,每个埃及人在此时此刻对于祖国,对于埃及的盟国,都尽了责任。” 1942年对于盟国而言是严峻的一年,在这关键的时刻,盟国最终说服中东部分国家加入对轴心国作战的阵营。中东国家协助同盟国并肩作战,同时积极配合盟国驱逐当地的法西斯分子。最终在殖民地人民的支持下同盟国赢得了胜利。 位置关键的苏伊士运河 同时,由于中东国家重要的战略地位,加之战时中东国家的「 ”积极”配合,二战时期同盟国一系列重要领袖峰会在中东地区召开,如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等,这些会议为同盟国最终战胜法西斯轴心国提供了协商协调战争战略及战后安排的重要场所。 战后,中东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 轴心国德意日的失败,德意势力试图争霸中东地区的野心随之破灭;作为中东地区老牌殖民国家英法两国,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力量也大不如前,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严重削弱。 战后英国因实力下降而逐步从印度等南亚地区收缩其势力,对于中东地区,因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仍然受到英国的重视。但是,这一时期英国己经无法和过去一样巩固其在中东的势力。一方面中东各地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高涨,另一方面,美国对其进行排挤,而苏联在中东地区也进行了渗透。战争期间和战后初期,在英国控制的埃及、伊朗、伊拉克、巴勒斯坦等地出现了反英国浪潮,他们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撤出英国在本地区的驻军,进而取得真正的国家独立。 伊朗:石油国有化 二战结束后,伊朗要求英国按照战时约定从伊朗撤军。1946年,英国军队全部撤出伊朗。随后,伊朗人民发动了石油国有化运动,严重打击了英伊石油公司的利益。50年代,英国在伊朗的势力基本不复存在。 埃及:英军全部撤出 二战期间,埃及人民就表现出对英国的不满。埃及人民清楚的知道《英埃同盟条约》的不平等性。英国根据这一条约,迫使埃及付出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而最终导致埃及民穷财尽。因此,战争结束后,埃及人民坚决要求废除《英埃同盟条约》,要求英国撤军。1945年12月努克拉希首相向英国发出照会,要求修改《英埃同盟条约》以适应新的国际形势。 但是英国政府态度蛮横强硬,声称「 ”1936年英埃同盟条约是合理的,英国政府的政策是建立在两国相互友谊的基础上”,并且表示英国不会撤兵。 1952年7月23日,纳赛尔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亲英的法鲁克王朝,至此,英国被迫于1954年1月27日与埃及签订了新的条约。条约规定英军在埃及驻军的期限。 1956年6月13日,最后一批英国军队从埃及撤出,从此英国结束了对埃及的军事占领。 伊拉克:反英政变 1932年英国结束了在伊拉克的委任统治,但是根据1930年《英伊同盟条约》规定,英国在伊拉克仍然享有驻军的特权。因此,英国实际上掌控了伊拉克的军政大权。面对英国对伊拉克的殖民统治,伊拉克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但是最后都在英国的镇压下而失败。 1941年4月1日,在伊拉克军队的支持下,盖拉尼发动了反对英国的政变。这次政变后盖拉尼掌握了伊拉克的政权。但是因其担心英国的镇压而选择求助于德国。最后,在英军的武装干涉下,政变以失败告终。此后,伊拉克基本上与英国保持政策的协调。 大战结束后,伊拉克人再次掀起反对英国的斗争,要求英国政府废除《英伊同盟条约》。在英国暗地支持下,亲英政府费萨尔国王对群众反英运动进行了血腥镇压,并于1948年1月15日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条约规定:英国在伊拉克境内享有享有一系列军事特权。 该条约的签订使伊拉克的主权丧失,进而更加激化了伊拉克与英国的矛盾,从而导致了更大规模的抗议浪潮,期间发生多次武力冲突事件。在不断地抗争中,伊拉克国王费萨尔选择出逃,从此英国在伊拉克的势力受到沉重打击。 外约旦: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外约旦也出现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为了缓和外约旦人民的反英情绪,英国被迫于1946年承认约旦独立。但是英国仍然在约旦地区留有驻军,并控制着曾在二战期间在此驻军并发挥警察角色的阿拉伯军团。 1948年,英国迫使外约旦政府与之签订同盟条约。根据条约,英国在约旦成立联合防务委员会,并且享有驻军的权利。英国企图把外约旦作为自己军事基地的做法再次激起当地人民的反对,约旦国王侯赛因在群众运动的压力下被迫解除了英国约翰•格拉布将军在阿拉伯军团司令的职务。 1957年约旦国王侯赛因政府宣布废除《英约同盟条约》,之后英国军队撤出约旦。 1950年4月24日,外约旦改名为约旦 战后,英国在中东地区的势力严重削弱。到50年代中期,英国在中东的军事力量从尼罗河两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撤离,仅留有从亚丁湾到波斯湾地区的殖民地。 叙利亚与黎巴嫩:驱逐法军,获得独立 与英国一样,法国在二战中同样遭到很大的打击,战后的国际地位与实力急剧下降。二战爆发后,法国于1940年6月战败。战争期间,以维希政府为首的法国在中东地区的委任地区叙利亚、黎巴嫩曾被轴心国控制。虽然1941年在盟国的协助下,自由法国政府占领了叙黎地区。 但是,此时的法国在叙黎地区的影响已经大大削弱,再也无法维持战前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自由法国于1943年承认叙利亚与黎巴嫩独立。虽然法国在叙黎仍然留有重兵,但是在二战结束后,在当地民族主义压力下和受英美等大国势力排挤法国等原因,法国被迫从叙黎两地完全撤军,叙、黎两国进而成为二战后中东地区首先获得完全独立的阿拉伯国家。 法国从叙黎的撤军表明其在中东的影响衰退,法国由此成为被逐出中东地区的第一个殖民主义国家。 自由法国与维希法国 总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大国间实力变化的转折点。二战后,中东国家逐渐摆脱英法殖民统治,从而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也是在这次战争中,大国在中东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给中东地区带来了动荡与不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psp当年是怎么破解的 psp当年是怎么破解的下一篇:美国黑人发展与历史英文简介 美国黑人发展与历史英文简介

文章评论

  • 不谙世事

    这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报道,表明国际社会对打击法西斯主义的决心和行动取得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