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烽火连三月 烽火连三月的作者是谁 杜甫简介

导语: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这是一句为国人所熟知的着名诗句,很多人都会念这句诗。不过虽然大家对这首诗都比较熟悉,但对这句诗的出处却知之甚少,更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那么烽火连三月的作者是谁呢?烽火连三月的作者是杜甫。杜甫简介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这是一句为国人所熟知的着名诗句,很多人都会念这句诗。不过虽然大家对这首诗都比较熟悉,但对这句诗的出处却知之甚少,更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那么烽火连三月的作者是谁呢?

烽火连三月的作者是杜甫。

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烽火连三月的出处

烽火连三月是出自于大诗人杜甫的手笔,杜甫在《春望》中写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肃宗至德元载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诗歌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表达了杜甫国破家亡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小编愿我们的国家永远强大、安定,强大的国家是每一个人的后盾,同时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为建设强大祖国而努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风筝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风筝最早是由谁发明的 风筝的由来下一篇:歌棚是哪个民族的习俗 歌棚是哪个民族的习俗 歌棚介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