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现当代中国哲学家都有谁 现当代中国哲学家都有谁

导语:中国现当代哲学家有哪些?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张力文1935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主要代表著作有:《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构想》、《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周易思想研究》、《朱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范畴发

中国现当代哲学家有哪些?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张力文1935年出生于浙江温州。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

主要代表著作有:《和合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构想》、《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周易思想研究》、《朱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传统学概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维反思》、《周易帛书注译》、《心学之路》

叶秀山,1935年6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县,江苏镇江人,上海市中小学生。

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56年毕业。他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已经40多年了。

他目前是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生院教授以及第八届和第九届CPPCC全国委员会成员。

他长期专注于西方哲学史,尤其是古希腊和现代欧洲大陆的哲学,还有美学;近年来,中西哲学的交流日益受到重视。

我通常喜欢西方古典音乐、中国书画和歌剧。

唐,1927年2月16日出生于天津,祖籍湖北黄梅。

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现为北京大学哲学教授、中国哲学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1990年,他获得了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1983年,他是美国哈佛大学的访问学者。曾任美国俄勒冈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香港科技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客座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宗教研究所研究员,1996年任荷兰莱顿大学中国研究学院胡适讲座主题教授,1997年任香港中文大学钱斌司学术讲座主题教授。

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国孔子学院副院长、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理事、第十九届亚洲与北非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家协会顾问、国际道学联合会副主席;曾任国际中国哲学协会主席,现为该协会驻中国代表。

现为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宗祎,名国安,又叫博廉、博子。

选大厅。

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

父亲饶娥是潮州大学学生,作品非常丰富。

年幼子女继承家业,父亲却留下了1937年发表在《岭南学报》上的《潮州文艺志》。

1935-1937年,广东同治博物馆受中山大学委派编撰。

从1939年到1941年,他协助叶恭绰编纂了“清清白白的钱”。

1943年至1945年,任无锡国立大学教授。

1947年至1948年任汕头华南大学文史系教授,《潮州志》主编。

1949年移居香港。

1952年至1968年,任香港大学中文系讲师。

高级讲师、教授。

1962年被法国法兰西学院授予“汉学儒莲奖”。

1963年赴印度巴丹达东方研究所进行学术研究。

从1965年到1966年,他在法国国家科学中心研究敦煌写卷。

1968年至1973年,他被任命为新加坡大学教授和中文系系主任。从1970年到1971年,他是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的客座教授。

从1972年到1973年,他也是台湾中央研究院的教授。

1973年至1978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1974年,任法国远东学院院士。

1978年退休后,从1978年到1979年,他是法国高级研究所的客座教授。

1980年,他是日本京都大学研究所的客座教授。

1979年至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所名誉高级研究员。一九八二年,他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他获香港中文大学颁授中文系荣誉退休教授称号。

从1981年到1988年,他在澳门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1992年起,被复旦大学聘为顾问教授。

自1994年起,他还担任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国文化学术研究院院长。

饶教授在东南亚华侨史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有:《兴马汉文铭年》、《新加坡古代志》,发表过多篇论文:《新加坡古代地名的正名》、《秦初平南之辨》、《北苏门答腊汉钱古物的发现》、《八干史》、《中缅文化关系论》、《中越文化关系论》等。,为海外华人史的研究增添了珍贵的资料。

60年来,他孜孜不倦地工作,在文学、语言学、古文字学、敦煌学、宗教学、华侨史料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除60余种专著外,在世界各大学术期刊和书籍上发表的论文、杂文、随笔约400余篇。

庞朴,汉族,1928年10月生于江苏淮阴。

195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班,任教于山东大学。

1974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杂志。后来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副总编、副总编、总编辑。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史》国际编委会中国代表。

现在,他是国际竹丝研究中心的主任。

娄玉烈,男,汉族,浙江省嵊县人,1934年12月10日出生于杭州。

1955年毕业于上海普光中学,同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专业。1960年7月至1979年5月毕业,1979年6月至1980年11月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80年12月至1985年8月任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1985年9月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90年起任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东方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宗教学会理事、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家协会理事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1930年6月生于湖南长沙。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研究所院士,科罗拉多学院名誉人文博士。

他成名于20世纪50年代,以强调实践和“人性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的审美观成为一家人。

80年代,李泽厚不断拓展学术领域,力促思想界在启蒙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90年代,李泽厚访美。

李雪芹,1933年3月生于北京,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

1952年至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与编纂《殷序字汇》。

自1954年以来,他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

先后担任研究实习生、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5-1988年任副主任,1991-1998年任主任。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古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多所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主席等。

CPPCC全国委员会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1984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授予“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杰出贡献者”称号,2002年被授予“全国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和奖章。

曾多次在欧美、日本、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地任教和讲学。

1986年当选美国东方学会名誉会员,1997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何兆武,湖南岳阳人,1921年9月生于北京。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他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一年级;9月,全家回到南方老家,进入长沙中央大学附属中学;1939年进入西南联合大学。

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1943年至1946年,他是清华的研究生。

1946-1949年任台湾建国中学、湖南十一中教师,1949-1950年毕业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所,1952-1950年任北京图书馆编目员。

Xi安师大历史系讲师,1952-1956年。

1956-1986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

1986年后,他成为清华大学文化研究所教授。

1980年任中美文化交流委员会华裔访问学者,1984年任哥伦比亚大学露丝基金会客座教授,1986年至1987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特别研究员。

1993-1994年德国马尔堡大学客座教授,1995年德国马尔堡大学客座教授。

方,,1933年出生。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教授、宗教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顾问委员、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长期从事中国哲学、中国佛教、中国文化的教学和研究。

宗白华,原名穆,博华。

哲学家、美学家和诗人。

出生于江苏常熟虞山镇。

1916年进入同济大学进行医学预科学习。

1919年,他被五四时期有影响的文化团体青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论家,成为《青年中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

同年8月,他被聘为《上海时事新闻》副刊《邓雪》的主编。

哲学、美学和新文学艺术的新鲜血液被注入邓雪,使它成为五四时期四大著名副刊之一。

这时,他发现并培养了诗人郭沫若。

1920年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攻读哲学、美学。

1925年回国后,他在南京和北京的大学任教。

曾任中国美学学会顾问、中国哲学学会理事。

宗白华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创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合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

著有《宗全集》、《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术境界》等。

宗华子于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尹,原名尹,湖北黄冈人。

中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

他师从著名逻辑学家和哲学家金岳霖先生。

西南联大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在金陵大学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加入了青年军。

1949年赴台,同年8月加入台湾大学哲学系任教。

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尹一直致力于将西方形式逻辑和科学方法论引入中国,著有《思想与方法》、《认知独立论》和《中国文化展望》。

并毕生致力于现代逻辑的研究、教学和宣传。

原因是他认为中国文化中的认知因素很少,必须通过西方实证主义哲学的输入来弥补。

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发达的认知因素从根本上归因于儒家文化的泛道德主义倾向和中国文化采取的“崇古”的价值取向。

因此,极力主张“认知独立”,强调“思想独立”。

尹始终坚持科学、民主、自由的精神,是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自由主义者。

冯友兰,河南唐河人。

1912年进入上海中国公立大学预科,1915年进入北京大学文科和中国哲学系,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曾任中州大学燕京大学教授、广东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哲学系系主任。

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教授、文学院院长。

1946年,他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去了美国。

1948年底至1949年初,任清华大学校委会主席。

他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德里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自1952年以来,他一直是北京大学的哲学教授。

1923年夏,冯友兰以《人生理想比较研究》顺利通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秋天回国后,他沿着博士论文的方向写了《人生观》。

1924年,他写了《人生哲学》,作为高中课本。在这本书里,冯友兰确立了他对新现实主义的哲学信念,开始将新现实主义与新儒学结合起来。

冯友兰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讲授中国哲学史,并分别于1931年和1934年完成了《中国哲学史》第一卷和第二卷,后被作为大学教材使用,为中国哲学史学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下一篇:“正月理发死舅舅 “正月理发死舅舅 二月二龙擡头理发”习俗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