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暴戾 轻浮 仇恨:蒋介石在日记中记录自己哪16种疵病 暴戾 轻浮 仇恨:蒋介石在日记中记录自己哪16种疵病

导语:暴戾轻狂的仇恨:蒋介石在日记中记录了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16种缺陷及以下文字材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本文摘自:《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作者:杨天石 着,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浮浪子弟、道学信徒、革命志士——蒋介石早年的三种性格特征 蒋介石少年顽劣,时代的激流将他推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大潮:留学日本,归国革命,追随孙中山。这样,蒋介石早年就具备了两重性格:既是上海洋场的浮浪子弟,又是革命志士,两种性

暴戾轻狂的仇恨:蒋介石在日记中记录了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16种缺陷及以下文字材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本文摘自:《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作者:杨天石 着,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浮浪子弟、道学信徒、革命志士——蒋介石早年的三种性格特征 蒋介石少年顽劣,时代的激流将他推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大潮:留学日本,归国革命,追随孙中山。这样,蒋介石早年就具备了两重性格:既是上海洋场的浮浪子弟,又是革命志士,两种性格相互矛盾而又长期共存。可以看出,在他登上政治舞台的漫长过程中,道学曾促使他励志修身,克服了浮浪子弟的某些劣根性。但是,这也使他比较拘守传统文化,未能在接受新文化、新思潮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也未能使他在中国近代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辨潮流,识方向,作出正确抉择。 蒋介石年轻时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养成了许多坏毛病。1919年7月24日,他回忆辛亥革命时的个人经历,在日记中对自己写下了「 ”荒淫无度,堕事乖方”的八字考语。由于这些坏毛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朋友们不大看得起他。 蒋介石他好色,但是,同时又努力戒色。为此,他和自己的欲念进行过长达数年的斗争。1919年3月5日,蒋介石从福建前线请假回沪,途经香港。8日日记云:「 ”好色为自污自贱之端,戒之慎之!”这一天,他因「 ”见色起意”,在日记中为自己「 ”记过一次”。次日,又勉励自己要经受花花世界的考验,在日记中写道:「 ”日读曾文正书,而未能守其窒欲之箴,在闽不见可欲,故无邪心。今初抵香港,游思顿起。吾人砥砺德行,乃在繁华之境乎!” 到上海后,蒋介石与恋人介眉相会。4月23日,蒋介石返闽,介眉于清晨3时送蒋介石上船,蒋因「 ”船位太脏,不愿其偕至厦门”,二人难舍难分,介眉留蒋在沪再住几天,蒋先是同意,继而又后悔。日记云:「 ”吾领其情,竟与之同归香巢。事后思之,实无以对吾母与诸友也。”此后的几天内,蒋介石一面沉湎欲海,一面又力图自拔。日记云:「 ”情思缠绵,苦难解脱,乃以观书自遣。嗟乎!情之累人,古今一辙耳,岂独余一人哉!”在反复思想斗争后,蒋介石终于决定与介眉断绝关系。 蒋介石谋求与介眉断绝关系是真诚的,但是,却并未下决心戒除恶习。10月15日日记云:「 ”下午,出外冶游数次,甚矣,恶习之难改也。”同月30日,蒋介石赴日游历,这次,他曾决心管住自己。关于这方面,有下列日记可证: 10月30日:「 ”自游日本后,言动不苟,色欲能制,颇堪自喜。” 11月2日:「 ”迩日能自窒欲,是亦一美德也。” 11月7日:「 ”欲立品,先戒色;欲进德,先戒奢;欲救民,先戒私。” 可见,蒋介石的自制最初是有成绩的,因此颇为自喜,然而,没过几天,蒋介石就无法羁勒心猿意马了。 1920年7月3日,蒋介石遇见旧友陈凌民,畅谈往事,蒋自觉「 ”往行为人所鄙”,因而谈话中常现惭愧之色。这以后,蒋又下了决心,日记中多有自我批判、自我警戒的记录。8月7日日记云:「 ”世间最下流而耻垢者,惟好色一事。如何能打破此关,则茫茫尘海中,无若我之高尚人格者,尚何为众所鄙之虞!”可见,蒋有保持「 ”高尚人格”的念头,因此「 ”为众所鄙”始终是蒋介石心头的梦魇,迫使他不得不有所检点。8月9日日记云:「 ”吾人为狎邪行,是自入火坑也,焉得不燔死!”23日日记云:「 ”午后,神倦假眠,又动邪念。身子虚弱如此,尚不自爱自重乎!” 当时,「 ”吃花酒”是官场、社交场普遍存在的一种恶习,其性质类似于今人所谓「 ”三陪”中的「 ”陪酒”。9月6日,蒋介石「 ”随友涉足花丛”,遇见旧时相识,遭到冷眼,自感无趣,在日记中提醒自己交朋友要谨慎,否则就会被引入歧途,重蹈覆辙。11月6日蒋介石寄住香港大东旅社,晚,再次参加「 ”花酌”,感到非常「 ”无谓”。 蒋介石曾在《自述事略》中自我批判说: 当时涉世不深,骄矜自肆,且狎邪自误,沉迷久之。膺白冷眼相待,而其所部则对余力加排斥,余乃愤而辞职东游。至今思之,当时实不知自爱,亦不懂人情与世态之炎凉,只与二三宵小,如包、王之流作伴遨游,故难怪知交者作冷眼观,亦难怪他人之排余,以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也。且当时骄奢淫逸,亦于此为尽。民国元年,同季回沪,以环境未改,仍不改狎邪游。一年奋发,毁之一旦,仍来自拔也。 膺白,指黄郛,蒋介石的把兄弟。从这份《事略》里,可见当时蒋众叛亲离,为人所不屑的状况。本文一题《蒋主席自述小史》,当系中年之作。这时,蒋显然已经成为「 ”党国要人”,但他不但不隐讳早年恶迹,反而有意留下相关记载,这是极其不易的。 为了克服年轻时期形成的这些坏毛病,蒋介石曾以相当精力阅读道学着作,企图从中汲取营养。1919年5月24日日记云:「 ”今日研究性理书,思发愤改过,以自振拔,甚矣不求放心也久矣。”所谓「 ”性理书”,指的就是宋明以来道学家的着作。蒋介石不仅读,而且选抄对自己进德有用的语录,写入日记,甚至作为自己的箴言或座右铭。 宋明道学有所谓理学和心学两派。前者以朱熹为代表,后者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在这一方面,蒋介石是兼收并蓄的。 宋明以后的道学家中,蒋介石最喜欢曾国藩,很早就用功研习他的着作。1921年日记云:「 ”晚标签《曾文正公全集》。此书曾经一番用功,甚叹遗失于永泰之役。今得复见,不啻旧友重逢也。”永泰之役,指1918年9月蒋介石在福建讨伐李厚基的一次战斗。此战中,蒋介石中敌缓兵之计,仓促中弃城出走,仅以身免,随身携带的曾国藩着作连同日记等物遗失殆尽。蒋既自称「 ”此书曾经一番用功”,可见,他在曾着上是下过大功夫的。 道学着作中有《菜根谭》一书,蒋介石也很喜欢。1926年3月7日日记云:「 ”看《菜根谭》,以毋忧弗逆与不为物役二语为最能动心。” 蒋介石不仅认真读道学书,而且也真像道学家一样进行修身。道学家中朱熹一派普遍主张「 ”省、察、克、治”,蒋介石也照此办理。 宋明道学家有所谓「 ”功过格”,做了好事,有了好念头,画红圈;做了坏事,有了坏念头,画黑圈。蒋介石则专记自己的「 ”过失”,较之道学家还要严格。1920年1月1日,蒋介石决定自当日起,至第二年4月15日止,「 ”除按日记事外,必提叙今日某某诸过未改,良知未致,静敬澹一之功未呈也”。他所警惕的过失有暴戾、躁急、夸妄、顽劣、轻浮、侈夸、贪妒、吝啬、淫荒、郁愤、仇恨、机诈、迷惑、客气、卖智、好阔等16种。如果一旦发现有上述过失,就在日记中登录。因此,他的日记对自己的疵病,常有相当坦率甚至是赤裸的记载。 蒋介石之所以重视个人修养,不同时期有不同作用。早年是为了做「 ”古来第一圣贤豪杰”。五四运动爆发,蒋介石从中看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他当时在修身上对自己的要求,应是上进、自强的表现。其后,蒋介石投身国民革命,参加广东革命根据地建设,反映出传统道学中「 ”民胞物与,宏济群伦”思想对他的影响。北伐战争期间,国共矛盾逐渐尖锐,蒋介石处境困难,他企图通过修养锤炼自己,应付环境,获取突破难关的意志和力量。1927年以后,蒋之地位已定,继续修养则是为了做「 ”中华民国代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关于名人故事的手抄报图片 关于名人故事的手抄报图片下一篇:史上翡翠收藏大家慈禧太后 史上翡翠收藏大家慈禧太后 估价六个亿翡翠西瓜只是冰山一角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