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生生息息 生生息息 多子多福:清代的首饰中是如何体现这一追求的

导语:清代珠宝中体现了对幸福生活和多子繁荣的追求,各种动物图案的首饰备受宠爱,如蝴蝶、蜻蜓、老鼠等,还有寓意吉祥的瓜果图案,如葡萄、石榴、荔枝等。

幸福的生活,很多孩子,很多祝福:这种追求在清代珠宝中是如何体现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九月十八,京城天桥下正在进行着一场盛大的庙会,进庙会只行了不足百步,就是一家首饰铺子,铺子门口还摆了一个简易摊位,上面整齐摆放着各样发簪玉饰。 陈氏是京城一家普通商户,再过半个月陈府中三女就要出嫁,清朝一些富庶之家女儿的嫁妆自小女出生那日就开始准备。陈氏家境虽不是富甲一方,但三女的嫁妆也早已准备好,这一日也只是趁着庙会来看看还有什么遗漏没有。 >清朝女子 >陈氏在首饰店中见一根白玉蝴蝶簪,簪子是用整块儿白玉雕成,簪尾做成蝴蝶形状,匠人在蝴蝶翅膀上用金子做出镂空样式,又在上面镶上五彩玛瑙,瞬间就吸引了陈家三女的注意。 >蜂采蜜,蝶恋花。蝴蝶大概是清人发饰上最浪漫的小动物之一了。在那小小的发饰之上,这样灵动精致的小景的确是再合适不过的。陈氏将这只镶金宝花蝶玉簪买下,顺势将其插入小女的发髻上,灵动的蝴蝶为少女的娇美更增添几分意趣。 >除了蝴蝶玉簪之外,首饰铺子上的一对蜻蜓玉坠也被陈氏买了下来。清人爱蝉,因蝉渴饮露水,于是常被喻人品质高洁。无论男女,他们的发饰上常能见到蝉的身影。 >玉簪 >陈氏为三女添置首饰时,想到去年迎娶家中的媳妇,便又转身在店铺里寻觅。在柜台一侧的木匣子里,一把银丝锦鼠铜镜吸引了她的注意。铜镜镜面被打磨的十分平滑,手柄处用一圈银丝缠绕,银丝上用几粒红色玛瑙石点缀。铜镜背面则用银丝绕出一只锦书图案,老鼠的身形圆滚滚的,眼睛用黄玉点缀,竟颇为灵动可爱。 >在清朝,因世人皆重视生育,毕竟家族势力是否能够得以延续,整个家族是否繁荣,都和家中子嗣有关。为了追求子嗣繁荣,清人更偏爱能够生生不息的动物。由此老鼠也被工匠做成了装饰。 >其实除了老鼠这样的动物外,清人还将一些多子的瓜果比如葡萄、石榴、荔枝等装饰到发簪耳饰上。 >耳饰 >内务府这日新做两只花簪进献给后宫妃嫔,一只金累丝石榴松鼠啄针,一只点翠镶料石葡萄松鼠双喜头花。两只花簪最终分别被送到不同的宫殿,而送簪的主管也因此获得一笔赏银。 >对于后宫内的妃嫔而言,与其去争难以揣测的君王感情,不如有一个自己的孩子,能慰藉自己余生。如此之下,这些寓意多子的首饰,实在是抢手至极。 >除了这些有明显寓意的小动物之外,一些谐音吉祥的小动物也备受宠爱。比如蜘蛛,也称“喜蛛”,在清人眼里,蜘蛛吐丝结网,对于男耕女织的社会来说,它似乎是女红之巧的象征。于是有七夕节寻蛛乞巧的风俗。另一方面,清人也把蜘蛛当作是吉利的预兆,蜘蛛乘着蛛丝自高处滑落,寓意着“喜从天降”。因此清朝的工匠们常在金簪头部雕出一直神态圆润的蜘蛛,并用红色玛瑙或其他各类玉石镶嵌其中。若说蝴蝶样式的金银玉簪因其蕴含深意及外表形态,在佩戴上还有年龄的限制,那么蜘蛛实在是老幼皆可。若是豪门贵妇,则戴金嵌宝石佛手蜘蛛簪。若是闺中少女,又想沾染喜气,则可佩戴牡丹蜘蛛白玉簪。 >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最懂的后宅女人的心思,在他们的扁担里,女人的头饰不一定多贵重,却一定要足够吉祥。 >刘老头就是京城最普通的一位卖货郎,寻常时他专门从大作坊里贩了各类绢花首饰来卖,在他的货物里最常见的就是各样蜻蜓首饰。蜻蜓发音与“清廷”极为类似,不少人为了讨几分口彩,寻常挑选时都偏好有蜻蜓纹样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谈及蜻蜓自然少不了荷花。 >浙江周府女儿及笄礼上,其长嫂送的便是蜻蜓碧玉簪,整个簪子使用一整根翡翠做成,在簪头,用镂空金片裹了,金片上又立一只蜻蜓,其身为黄金,双翅极薄,两颗眼睛为两粒黑色宝石。簪头被雕刻成莲花形状,整个簪子寓意“亭亭玉立”。 >关于蜻蜓的口彩极其之多,比如,将蜻蜓与百合装饰在一起,寓意“蜻蜓百合”,象征君臣齐心和睦;将蜻蜓与莲叶放在一起,则寓意“蜻蜓连连”,象征江山永固。 >一言:《历史的风尚·清朝》 编辑: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所研究生 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28249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刘备为何不封赵云为大将 真实原因很简单 刘备为何不封赵云为大将 真实原因很简单 刘备:不必封下一篇:神秘的远古文明 神秘的远古文明 谜团重重 9大谜底何时能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