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如何治理雾霾 明清皇帝如何治理雾霾问题 曾禁止屠宰牲口

导语:古人与雾霾灾难无关,明清时期北京常有雾霾。雾和霾不同,主要成分是霾,会对人体带来负面影响。古代文献只记录了造成灾害的霾,忽略了未造成灾害的。明清时期霾多是因为城市扩张和小冰期,减少雾霾要靠科学方法。

古人与雾霾灾难无关。明清两代,皇室下令文武百官斋戒三日,并禁止各地宰杀,“以触神赐雨”。

,又称霾,是由大量烟雾、灰尘等颗粒悬浮形成的空气体浑浊现象。

俗话说,雾霾经常一起用,但雾和霾不是一回事:一是含水量不同,达到90%以上的叫雾,不到80%的叫霾,80%到90%之间是雾霾混合物。主要成分是霾;其次,可见度不同。1公里以内为雾,1公里至10公里为轻雾或霾,10公里以下为霾;三是雾比较薄,厚度只有几十米到200米,而霾达到1公里到3公里。

雾霾的原理很复杂,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可能会给人体带来负面影响。北京位于北方,气候干燥,接近沙漠。历史上霾害频发,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元朝。

据《元史》记载,1329年农历三月,冬无雪,春无雨,产生“雨霾”。

明代相关记载较多。1481年,由于缺少降雨,“出现了大风和灰霾空”。1485年,干旱导致北京附近的饥民涌入北京寻找食物,这座城市经常充满强风,史书上称之为“多日风烟”。1493年“首都雨霾”,1497年“首都去冬无雪,今春有风霾”。1498年,“定海四月,京城阴霾多日”。1504年,通州区出现“春二月,恒风阴霾遮日”。1506年,通州城“十月雾霾弥漫”。1510年,“今年春天以来,北京发生了许多霾事件”。1516年,海淀区“冬无雪,春无霾”。1548年,“第一个月,首都刮风”...

类似的记载不胜枚举。总之每隔几年,北京就会来一次大霾。虽然春天的灾害很多,但冬天并不少见。

需要注意的是,古人的相关记载并不全面。由于缺乏科学的观测方法,霾的大小和浓度只能靠感觉来衡量,只记录灾害,而没有造成灾害的霾往往被忽略。单看文献,可以认为古代的阴霾只与干旱有关。其实这就是记录不好造成的错觉:干旱是灾难,干旱带来的霾一定要记录,但那些没有干旱带来的霾就省略了。

那么,为什么元朝以前史料中很少见到的雾霾在明清时期成为北京的常客呢?

原因有三:第一,元朝以前,北京位于边境。虽然它是一个重要的城市,但它不是国家政治中心。所以它的气候、环境、商业等细节在史书中常常被遗漏;其次,元朝以前,北京是个小城市。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建筑增多,空气体流速降低,烟雾出现的概率也相应增加。第三,明末小冰期,北方气候变冷,降水减少,有利于霾的形成。

古人与雾霾灾难无关。明清两代,皇室下令文武百官斋戒三日,并禁止各地宰杀,“以触神赐雨”。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显然是无稽之谈。减少雾霾要靠科学。约束人类行为,搞好绿化,注重节能减排,是一个积极的解决办法。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29600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李克农个人简历 情报战场的惊天暗战:李克农为何能够压制戴笠下一篇:杨镐 东林党误辽事:一味的掣肘熊廷弼和袁应泰兵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