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东汉末年发生的党锢之祸,在历史上影响有多大?

导语:本文讲述了东汉时期的党争灾难,外戚和宦官掌权导致政治黑暗、管理混乱,政治斗争最终加速了东汉的灭亡。两次党争中,忠臣被追杀陷害,朝臣话语权被剥夺,宦官专政更加嚣张。最终激起公愤,引发“黄巾乱象”,使得东汉进一步陷入危机。

边肖知道,读者对党争灾难的故事很感兴趣。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分享给大家。

东汉末年,皇权受到外戚和宦官的威胁,皇帝的威严被忽视。整个朝廷都在外戚宦官手里,他们兴风作浪,肆无忌惮。

外戚和宦官为了巩固势力范围,还拉拢官员出卖官方授权,任人唯亲,以此来控制整个朝廷的人才选拔,将大批真正的人才拒之门外。另一方面,他们在人民中间积聚财富,使人民痛苦。总之,整个东汉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

虽然当时政治黑暗,管理混乱,但仍有有识之士希望无所作为的皇帝能改变现状。他们不断写信给皇帝,谴责外戚掌权,太监专制。但他们的做法非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让外戚和宦官更加不满,甚至为了消除这些对立的声音,发动了事后党辩的灾难。

在这里,我们来看看这场党争的始末。

所谓的党内辩论分为两次:

第一次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因为一个叫程阳的官员处罚了一个太监,最后被太监的党羽陷害,被皇帝处罚。当时朝堂里的仁人志士都想尽办法不让皇帝惩罚官员。但这样的行为引起了皇帝的不满,在宦官的谗言下严惩了党员。

但遇皇帝大赦后,党员被释放,但终身不能回朝廷当官。后来党见朝廷如此混乱,就决定除掉宦官党。但是因为风声泄露,宦官胁迫当时还年轻的皇帝,谎称传圣旨,以此来杀党员。

因为当时的领导将领并不知道圣旨是假的,所以按照圣旨的旨意来追击党员。就这样,很多党员和家属在这个追求中牺牲了。即使有逃跑的党员,结果也是很难过的。于是,党争最后的灾难以宦官获胜而告终。

第二次党争发生在汉灵帝时期。在第一次政党辩论中,部长陈凡遭到迫害。但因为和窦太侯的父亲窦武关系好,后来被重新任命为太尉。当时汉灵帝比较年轻,没有办法治理自己。政权主要由窦武、陈番、司徒湖广等人执掌。所以有些有远大理想的人被重用了。

这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但却让太监们看起来很恼火。因为无法在朝廷兴风作浪,不甘心的宦官们开始在窦太侯身上想办法:利用各种阿谀奉承,游说说服窦太侯干涉朝纲,为第二次党争奠定了基础。

在陈蕃等人眼中,宦官不应该干预政务,于是开始劝说窦太侯除掉包括曹节在内的几个宦官,但窦太侯始终没有答应。后来宦官们,因为洞悉了他们的计划,又做了同样的事,勒索窦太侯,谎称要逮捕陈番等人。至此,第二次党争爆发。

陈番是这场党争的受害者,窦武也被判谋反。之后因为无法突围而死。此外,与窦武关系密切的冯舒等人被杀,刘舒等人自杀,李颖等士大夫被撤职后被诬陷处死。不仅是这些有直接关系的人被追捕,就连那些曾经有过关系的朋友或者收留他们的人也被连累,终身监禁。

可以说,第二次党内辩论的影响比第一次大,涉及的无辜受害者更多。

那么,党争的灾难有什么影响呢?

东汉桓、陵年间,两宗纷争都是宦官挑起的。宦官对反对者各种诬告,毁了少数有识之士的家庭,结局悲惨。可以说这两次风波对东汉影响很大。

首先,党争之祸使东汉政局更加动荡。各方争夺权力的过程就是消耗国家权力的过程。宦官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对于东汉的发展却完全无视百姓的生活,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其次,党争最大的受害者,可以说是与文人关系好的人。在这个宦官连累政纲的斗争中,忠臣被追杀陷害,连家人都吃了苦头。随着大批有识之士相继被杀,朝廷中没有真正为国家效力的人,朝臣的话语权进一步被剥夺,进一步加重了宦官专政。

最后,这两次风波让东汉朝廷没有能主持大局的重要官员,尤其是汉灵帝,只听宦官的话,不听忠臣的建议。皇帝的保护和纵容让宦官更加嚣张。宦官继续为所欲为,掠夺百姓钱财,最终激起公愤,引发“黄巾乱象”。

此后,东汉陷入更加紧张的局面,战争随时爆发,最终将东汉推向灭亡。

这一时期,中央为了尽快平息战争,将军事权力下放到地方,使得黄巾起义的浪潮无法迅速波及全国,减缓了东汉的危机。但却造成了地方对中央的轻视,使得野心勃勃的将领或官员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纷纷带兵割据,拉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甚至埋下了辽国割据的伏笔。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297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韩国世越号沉船真相 韩国世越号沉船真相是什么 300名学生真被用来献祭了吗下一篇:歌曲嫁衣 嫁衣原版吓死人了 嫁衣这首歌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