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这座建在吴江境内的古寺为何属于嘉善

导语:为什么吴江建的这座古庙属于嘉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水月禅院”又称「 ”水月庵”,其遗址位于黎里古镇东南的史北村普陀荡边。 《分湖志》有关水月禅院的记载 刊于乾隆年间的《分湖志》记:水月禅院,在宋嘉熙年间

为什么吴江建的这座古庙属于嘉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 ”水月禅院”又称「 ”水月庵”,其遗址位于黎里古镇东南的史北村普陀荡边。 《分湖志》有关水月禅院的记载 刊于乾隆年间的《分湖志》记:水月禅院,在宋嘉熙年间,由僧人觉春建立,初名庵。经六代相传到久谅,改建了创法堂和后殿楼阁。元代末年被毁,明代洪武初年重建。院内有八景:古殿灯辉、重楼钟韵、龙潭映月、马鬣蒸云、分湖客帆、澧溪渔唱、苕栖睡鹤、竹坞栖鸾。 光绪《嘉善县志》:水月庵位置图 清《嘉善县志》记:水月禅院,在县治西北下保西区汾湖间。。宋绍定间,僧允谅建。元末兵毁。明洪武初,僧莲郁重建。中有八景……。万历间,僧法雷重修。 寺既然在吴江境内,为何却属于浙江嘉善?为了弄清缘由,笔者于己亥清明前,踏访了这处传奇的遗址,并邀老家在「 ”史家甸”的张琪哲先生一同前往。 一、 踏访遗址 车走浙江陶庄的汾湖大堤向西,到尤家港村,问询「 ”水月庵”,村民告知在江苏的史家甸。行至平黎公路浙江收费站口,在一小店问信,告知过收费站,再过桥到北胜村,再往北就是。到北胜村头,问一老者,告知往北过史家甸村,再走到底,有一片鱼荡,边上就是。 史家甸村口有片小停车场,停好车,沿一条机耕路往北,有两大鱼荡,用网片围栏。远远望见一老妇人,在油菜田里割草,上前问询,老妇人说道:我来带你们去。 史家甸78岁徐阿婆 老妇人姓徐,今年78岁,现住史家甸。指着鱼荡东南几棵树处:那小圩头,就是水月庵的地方。 水月庵遗址所在的圩头 水月庵遗址与史家甸隔水相望 徐阿婆说道:15岁时,割羊草,还经常到水月庵里,南面门口有石头门楼,进门两边有好多房子,记得大殿很高很大,里面有两大菩萨,阴森森的。后来逐渐拆光了,是浙江人来拆的。因为这圩头和庙,是浙江的,归浙江管。听老人说,最早这水月庵是江苏的,后南面的浙江北胜村,出了个大官叫「 ”七和相”,把水月庵接管去,北胜是浙江的,所以水月庵后来一直归浙江管了。到文化大革命,庙全部拆光,有两个和尚,一个落户北胜,一个却留在了江苏的史家甸。庙拆后,空地上有北胜的人来作墓地,现还有好几个坟。江苏有段辰光清田里坟地,就这小圩头上不清,因为是浙江的地。后北胜村人家造房子,多来这圩头上挖泥,江苏也不管的。所以现圩头上七高八低,低的地方成水荡了。这高点地方的油菜,都是我种的。 水月庵遗址边:普陀荡告示牌 水月庵遗址圩头:干凅鱼荡和瓦砾滩边的瓷片 站在圩头上,举目望去,三面全是湖荡,边上有吴江区人民政府立的湖泊保护的一块牌子,标明该荡名「 ”普陀荡”。史家甸村在荡南,圩头西的荡小些,徐阿婆说:「 ”早时有船坊。”圩头东是大的普陀荡,水面平静清冽,有一渔船在扒螺蛳。太浦河岸边的「 ”东吴水泥厂”,遥遥在望。圩头底,靠荡边有一潭,现作鱼塘,正干涸时,可见瓦砾砖片。徐阿婆说:「 ”这原是大殿后面的一个池塘,种荷花养鱼的。”就在滩边,作者捡到几块瓷片和砖。 水月庵遗址存砖 水月庵遗址上拣得的瓷片 拣到一青砖,22*7.8*6厘米,这形制的砖,应是明代砖型。拣到几块瓷片,为明代青花,有一块带底款,是「 ”大明万历年制”中三个字。证实明代此处是居所。 下保西区图 查阅明万历版《嘉善县志》,卷首分区图说,刊有「 ”下保西区图”,标有水月荡,为吴江县界内。荡中有一小岛,标「 ”庵”和庙宇图标。应该就是水月庵位置。可见岁月久远,荡中岛与岸逐渐相连,成一圩。 二、 名人歌咏 「 ”水月庵”是处名刹,历代均有文人到访吟咏。 明代洪武二年工部尚书李迁桂有《秋夜泊水月荡》 梦醒烟桡傍钓矶,凉飚吹雾尽纷霏。 推篷不觉芦花畔,误认初寒小雪飞。 松江人苏恩,明代正德三年中进士后,任秀水知县,游水月庵,写下一首七绝: 平生素爱水中月,今日来过水月庵。 月色波光无恙白,对渠非我问谁堪。 嘉靖十七年进士,嘉善人盛唐,有《水月禅院》诗: 光发千峰霁,声涵万壑秋。 坐来无一事,司入虎溪头。 嘉善知县章士雅于万历二十四年,主持重修的《嘉善县志》,共12卷刊印。章士雅字庆远,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有《水月禅院》诗: 滉漾湖光接天边,坐来水月境疑仙。 一程芦荻寒相映,半壁松萝静可怜。 孤磬自悬开士榻,浮云不系使君船。 两山遥望青如黛,愁入乡关倍罔然。 康熙乾隆年间大学者、嘉善人曹庭栋着有《魏塘纪胜》,记「 ”水月庵”:水月荡在保西区,荡中有庵,亦名「 ”水月”。宋绍定间建,元末毁于兵,明初重建。有八景曰:古殿灯辉、崇楼钟韵、龙潭映月、马鬣蒸云、分湖客帆、丰溪渔唱、苔蹊睡鹤、竹坞栖鸾。前明朱钦有记。 水月荡中水月庵,如萍一叶碧波涵。 月光照水水印月,寄语老僧仔细参。 南社社员,陶庄人周斌《柳溪竹枝词》「 ”水月庵”:水月庵在水月荡中,有八景诗,详《嘉善县志》。庵在附暑圩上,四围皆吴江界,而此圩独归嘉善。 波光荡漾树㲯毵,水月荡中水月庵。 似畏武塘炎暑甚,一圩愿附入江南。 芦墟前贤陆映澄着有《分湖百咏》,有「 ”水月庵”篇:在浙境保西区,有水月荡,庵建其地,故名。宋绍兴间建,元末毁于兵,明洪武初重建。有八景,武塘朱钦为之记。嘉庆四年重修并新建前殿。 上下空明一白连,华严世界有情天。 缀来八景供吟眺,我欲栖迟谢俗缘。 三、 古寺原貌 水月庵遗址:东普陀荡 水月庵圩头西边漾荡 还原「 ”水月庵”的状况,可知水月庵位于吴江境内的水月荡中附属圩上。水月荡后又称浦路荡、普陀荡,现吴江地名上定为普陀荡。水月庵于南宋初期,由僧人觉春建立。元代遭战火毁除,明代洪武年初重建,万历年间已归属嘉善县。风景古朴秀丽,成闻名八景:庵内有古殿、钟楼、池潭。庵外有古陵墓,远见分湖帆影,近有渔舟晚唱。长满香草的滩涂有睡鹤,翠竹林中住着鸾鸟。 黎里前辈褚炎鑫先生,于地质勘探、风水踏勘、乡邦文史俱精,与笔者稔熟。聊起黎里「 ”水月庵”,先生正巧是史北村人,他的一个叔叔曾在水月庵出家当和尚,故从小常在水月庵玩,还清楚记得解放前后水月庵的情形。先生自印一书《梦萦黎川》,里面就有一篇记叙1950年前后水月庵的文章。现部分摘录如下,以窥实景: 水月禅院位于江苏浙江两省分界的普路荡江苏一侧,本是黎里最南端的史家甸圩一只子圩,两圩间隔仅铺一条石,作桥,而与浙江相隔着一浩瀚的普路荡。清初被北胜村一沈姓财主霸为家庙,故后来有水月庵属浙江嘉善一说。解放初还通过驻军打过这归属问题的「 ”官司”。那是1950年,解放军某部驻扎在北胜村大圩上这沈姓地主家院内,院内还设有小学。因驻军调防,「 ”官司”不了了之。庵圩面积不过五千平米,其中庙宇建筑占了大部。香脚南起南汇十八村,北至金家坝褚家埂,东到芦墟草里村、西至黎里东西漾。 整只圩上的小石桥、石驳岸、屋基、石础,及僧人练功的石锁、石担都属武康石和白云石。环圩有堤埂,埂上有极细的佛竹和茂盛的芦苇,那条环圩隔河可行小船。庵前是一方水塘,八九亩水面,岸边一顶瓦船封,专泊一首考究的香船。沿水设漂亮的栏背椅供人观景,并有若大的淌水河埠,十分气派。池水映月,竹丰松茂,环境幽静得很,传说刘伯温大师到此卜占它为「 ”金钩钓月”的风水宝地。 寺庙有大小两殿,前后山门,正殿供两丈余高的如来佛,两旁立着阿难和迦叶,再是普贤和和文殊菩萨;东西两壁十八尊罗汉。嘉靖年间香客捐献铸造的大钟三尺余口径,晨钟时声传方圆五里。前殿供着弥勒佛和观世音菩萨,后山门供着韦驮;在前山门外西侧不显眼处有青块石碑记,当时已受风化剥蚀,字迹不清了,没人记得起文字内容。 殿西有三开间两进平屋,称「 ”牡丹房”,前进落地长窗,响砖铺地,屋内书画满墙,梁上挂着宫灯,陈设十分书香味,逢贵客进香在此茶点招待;后进是师太起居所在。殿东边是三开间三进的平房,头进「 ”善继堂”,有一尊尺半高的鳝血铜千手观世音;第二进「 ”净礼光大”,有一尊青铜弥勒;最后一进一般人不得入内,据说是藏宝的。最东面还有三进,库局、斋房都在这里,后进是楼房,是僧人们居住的场所。二师太、三师太也住这楼内。从设施规模分析,鼎盛时期此院不下三十人。最东是一片菜地,中央有只狐仙庙,据说过去院内有狐狸精出现,闹过几场火灾。 水月禅院开始败落于1932年,主持金师太圆寂后,庵内藏匪、和尚吸毒,又遭便衣队、日本兵轮番掠劫,搞得乌烟瘴气,文物四散,僧人回俗,直至1958年,大跃进拆除至边基不留。 水月庵图 与褚先生面聊,得知当时寺内并无钟楼,大钟在大殿内东南角,大钟上有字,记有叶家埭叶氏捐铸。褚先生特赠笔者一幅他本世纪初凭记忆画下的1950前后水月庵全景图,得以领略水乡泽国中这座名寺的全貌。 四、 流传故事 顺治二年,八月三日,松江城陷,陈子龙兵败,在城西遇清兵,得逃脱,携家走昆山。一同起兵的好友夏允彝投水死。继而,陈子龙避难青浦县金泽,最后隐姓埋名入嘉善县陶庄水月庵,托为禅僧,取名信衷,字瓢粟,号颍川明逸。在此,他与庵僧衍门同研佛学,并完成自撰《年谱》。 陈子龙 陈子龙,初名陈介,字人中,改字卧子,松江人,明末文学家、几社领袖、抗清烈士。曾与柳如是有一段感人的爱情经历,同居南园,诗词唱酬。松江兵败后,陈子龙在水月庵隐居数月。当时水月庵的主持是衍门,衍门是位高僧,深研梵学,陈子龙的到来,两人相互敬重,共同研讨佛学。期间,陈子龙完成写作《自撰年谱》,在异族入侵,朝代更迭的时期,陈子龙预测险恶将临,留下自己的年谱,供后人了解。二年后,陈子龙在昆山遭清军逮捕,宁死不屈,在解押途中,投水自尽。在江南抗清史上,留下壮丽悲怆的一幕。水月庵,作为陈子龙的流亡地,在南明抗清史上应有一定的地位。陈子龙《焚余草》诗集,记有这时期诗作,「 ”秋日感怀,客吴中作十首”,中有「 ”星汉清深孤客夜,风云萧瑟大荒秋”之句,可见当时在水月庵得心境。 吴昜像 陈子龙在水月庵,江南各路抗清义军头领、遗民文人,相继前来拜访。太湖白头军首领吴昜,吴江人,崇祯十六年进士,抗清名将。清军烧杀江南,吴昜与孙兆奎、叶小鸾的舅舅沈自炳等人举义旗于太湖,屯兵长白荡。1645年8月25日,在塘口与清军激战,遭大败。后得分湖义士,善用鸟铳的周瑞等人拥戴,复聚兵长白荡。吴昜、周瑞等人,到访水月庵,与陈子龙商讨抗清大计。接着吴昜军收复吴江,苏州清军派大军前来围剿,两军决战于分湖,吴昜军大获全胜。叶绍袁《湖隐外史》记这次为分湖大捷:「 ”斩敌二千”。陈子龙在水月庵得信大喜,蜡丸驰报在绍兴监国的鲁王。鲁王封吴昜为长兴伯,各将领得将军印。「 ”水月庵”可为江南抗清之见证地。 另一则值得一记的是柳亚子等酒社社员「 ”水月庵”雅集。 酒社,其实是南社的一个支社,人员也都是南社社员,为吴江及周边县属人。1915年5月29日南社上海豫园雅集,正遇袁世凯签订「 ”二十一条”,众人悲愤激昂。5月14日,转至杭州,众人借酒遣愤,喝得酩酊大醉,泛舟西湖,柳亚子欲效屈原,投湖尽忠,被大家拦下。为记住这耻辱的日子,约定成立酒社记之,每年中秋于黎里金镜湖聚会。1918年中秋,柳亚子等酒社社员来「 ”水月庵”聚会,一为纪念几社领袖陈子龙,二为追慕当年抗清将士「 ”水月庵”聚会的节气。 《磨剑室诗词集》 此次雅集,柳亚子留下诗《水月庵小集示芷畦、十眉、玄穆、糜庵、悼秋、莘安、盥孚》 此是湘真亡命地,皕年而后我重来。 荒天老地仍今日,扦雅扬风负此才。 红蓼迎风秋水渡,白衣骂座酒人杯。 流连良会非容易,故国斜阳莫漫催。 《磨剑室诗词集》28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湘真,指陈子龙,陈子龙在殉国前两个月完成的杰出词集《湘真阁存稿》,可见这位云间派领袖的才华和气概。 一座800年前的古寺,以其幽美的湖光景色,奇特的地属关系,众多的名人咏唱,传奇的历史故事,存留在地方志书和老一辈人的记忆中。虽遗址已成荒圩草滩,但围于周边的碧水,波光粼粼,缓缓东去,带着几许幽思,流入分湖,流入太浦。或某年,有人惦记这「 ”金钩钓月”风水宝地,重建「 ”水月禅院”,那一定是香客、游人鼎盛的地方。 备注 感谢嘉善姚立军老师提供水月庵诗文资料;褚炎鑫先生提供水月庵全景绘图。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本文作者:郑一冰 责任编辑:王来刚、徐剑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郑一冰、馆藏及网络 「 ”壮丽70年,我的新时代”征文启事 一、征文主题 紧紧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一主线,以个人、家庭、吴江和国家的发展为视角,用文字生动展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建设、吴江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奋斗的精神风貌。 二、征文内容 要求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自己和身边人的亲历、亲闻,以小见大,通过个人家庭命运转变,折射祖国发展家乡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严禁抄袭。篇幅2000-3000字左右;文稿须为原创作品,未在其他媒体刊登过,文章末尾要注明作者姓名、联系方式、个人简介和个人近照;能配上与文稿内容相关的照片更好。 三、征文截止时间 2019年9月30日 四、征文对象 在吴江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界人士 五、投稿方式 1.征文以电子文稿方式发至邮箱szwjdaj@163.; 2.邮件请注明「 ”我的新时代”主题征文字样。 六、征文评选及录用 吴江区档案馆对合适的征文在「 ”吴江通”微信公众号推出,并给予稿费奖励。征文活动结束后,吴江区档案馆组织评委,结合文章质量和微信阅读量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录用文章将结集出版。 〓友情提示:本次活动谢绝一稿多投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陈阿娇墓 陈阿娇墓在哪 历史上的陈阿娇真实面目及结局下一篇:齐国国君将女儿嫁给郑国太子 最后结局如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