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乾隆下江南的副产品:移形换影的苏州园林

导语:乾隆下江南的副产品:形影苏州园林。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李翰祥导演的影片《乾隆下江南》 >世人皆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足迹遍及苏、杭各地名园,留下了“游假山被困狮子林”“拙

乾隆下江南的副产品:形影苏州园林。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李翰祥导演的影片《乾隆下江南》 >世人皆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足迹遍及苏、杭各地名园,留下了“游假山被困狮子林”“拙政园平反袁崇焕”等等数不尽的传说故事。 >苏州名园狮子林,始建于元代 >影视剧《延禧攻略》中的乾隆皇帝 >其实,巡幸江南并非清代君主的首创,隋炀帝下江都、明武宗巡南京,古已有之。其中,隋炀帝最终的归宿也是被自己的骁果卫队缢杀扬州,徒留“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的诗句。 >影视剧《隋唐演义》中的隋炀帝南巡江都,寻欢作乐 >可乾隆皇帝坚持宣称自己的巡幸与前朝君王沉溺美景不同,完全出于对康熙爷的尊崇,效仿皇玛法六下江南的“壮举”。 >影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康熙皇帝 >乾隆十六年正月刚过,弘历就在省访问俗、奉母鉴胜、巡视河工的幌子之下,陪同着母亲崇庆皇太后钮祜禄氏,携带着一众嫔妃自广宁门出京,下江南去了。 >影视剧《延禧攻略》中的崇庆皇太后,也就是《甄嬛传》中的熹贵妃 >影视剧《延禧攻略》中的辉发纳喇皇后 >终于离开了禁锢心灵的紫禁城,乾隆皇帝的心好似脱缰野马一般,奔向了心驰神往的江南水乡。可在群臣面前,他还是尽量克制自己,以免有失君主威仪。 >于是,在人前他是这样事儿滴: >然而,夜半独处之时,这位一国之君开始放飞自我: >这支由两千五百多人、六千匹马,以及八百头骆驼组成的庞大队伍,浩浩荡荡地向江南进发。乾隆皇帝在沿途留下了无数的故事,譬如“君臣大闹翠花院”“乾隆私访稻香村”等等,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乾隆六次巡幸江南的影响深远,不仅使大江两岸的饮食、服饰产生了变化,还引起南北方的建筑风格的交流与融通。 >以此为契机,许多极具江南风格的亭、台、水、榭被“复制”,移形换影到了千里之外的京师。这其中就包括清漪园里最重要的园中园——谐趣园。 >北京颐和园内的园中园:谐趣园,摄影/倩君 >北京颐和园内的园中园:谐趣园,摄影/倩君 >提起“清漪园”,或许大家并不熟悉。但说起“颐和园”,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没错!清漪园就是今天北京着名的三山五园之一——颐和园的前身。 >北京颐和园中的万寿山与昆明湖,摄影/倩君 >每位造访北京的游客,大都会来颐和园饱览万寿山的湖光山色;尤其是在夏季漫步西堤,望着昆明湖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仿佛置身江南。 >北京颐和园西堤暮色,摄影/倩君 >不知您可曾注意到:在颐和园宫殿区的北侧,有一处清幽的院落,这便是谐趣园。与拥挤的昆明湖畔、万寿山巅相较,此地游客稀疏,散发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 >北京颐和园内的园中园:谐趣园,摄影/倩君 >如今的谐趣园由涵远堂、霁清轩、瞩新楼、知春亭等十三座亭、台、堂、榭共同组成。不同建筑之间通过桥梁与游廊相互连接,浑然一体。主体建筑为涵远堂,旧称“墨妙轩”,因其中曾经藏有乾隆皇帝心爱的“三希堂续摹石刻”而得名。 >北京颐和园内的园中园:谐趣园,摄影/倩君 >北京颐和园内的园中园:谐趣园,摄影/倩君 >谐趣园中有石桥五座,以“知鱼桥”的名气最大。桥头石坊上有乾隆皇帝御笔“知鱼桥”三字,引用的是庄子、惠子二人“秋水濠上”的典故。 >颐和园内的谐趣园:知鱼桥,摄影/倩君 >无独有偶,在北京北海公园东岸也有一座园中园——濠濮间,内中亦修有一座石桥,但是九曲折桥,乃取《世说新语》中“濠濮间想”的典故。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北京北海公园内的濠濮间,摄影/林硕 >北京北海公园内的濠濮间,摄影/林硕 >那么,既然谐趣园颇有江南风情,究竟它的原型是哪座园林呢?它的修建真的和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有关么?答案是肯定的:谐趣园的原型就是乾隆皇帝六次造访的无锡寄畅园。 >江苏无锡寄畅园,摄影/倩君 >寄畅园初名“凤谷行窝”,由“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的后人秦金修建于明代中叶。所谓“行窝”,也就是“行走的安乐窝”,类似于皇帝的“行宫”“别院”。秦家几代人不断修葺改筑,安居其间享受着山林之乐。 >影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中的张江陵形象 >然而,好景不长。万历十一年,明神宗开始清算自己的“相父”张居正。“凤谷行窝”的主人、湖广巡抚秦燿因与张居正有师生之谊受到牵连,被迫回惠山隐居。为了表明自己不再踏足政坛,秦耀决定将园名改为“寄畅园”,取王羲之“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之意。 >惠山脚下的寄畅园,摄影/倩君 >归隐林泉的秦耀果真放弃了仕途,一门心思扑在园囿设计方面,打造了“寄畅园二十景”,使之成为江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园林,盛名远播,引来无数文人、名士造访,甚至连皇帝都慕名而来。 >康熙皇帝六下江南之时,就每次必到此园,并御笔题写“寄畅”二字。乾隆自幼被康熙抚育宫中,时常听玛法提及惠山脚下的寄畅园。身虽不至,心向往之。 >寄畅园内的御碑亭,摄影/倩君 >待到南巡途径无锡之时,乾隆终于亲身体验了寄畅园的幽静雅致,正所谓“一沼一亭皆曲肖,古柯终觉胜其间”,并御赐了“玉戛金枞”匾额。意犹未尽的他让人悉心绘制园中景物布局,“携图以归”;回京之后,命能工巧匠在万寿山东麓仿建此园。 >寄畅园内的知鱼槛,摄影/倩君 >谐趣园最初的名字——“惠山园”就是用寄畅园的所在地无锡惠山命名的。此园也是乾隆皇帝在京“复制”的五座江南园林中最满意的一处。 >待到嘉庆皇帝临朝,扩建此园,取父皇在《惠山园八景诗序》中所写“一亭一径,一步一景,景随步移,步步皆奇趣”之句,改称“谐趣园”,内中建筑也陆续易名,比如“墨妙轩”被改为“涵远堂”。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皇帝仓皇逃往热河。西郊的圆明园、清漪园等皇室园林被付之一炬,是为“庚申之变”。 >英、法两国组成的联军,共计25000人 >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开始启动“清漪园”重建计划,作为自己“颐养冲和”的去处,改称“颐和园”。作为重要的园中园之一,谐趣园也于光绪十八年复建。 >清代老照片——颐和园中的慈禧太后 >新园除了继承了旧有名称和区域之外,已经和乾隆时期的惠山园大相径庭,更看不到无锡“寄畅园”的影子,成为慈禧太后垂钓、赏荷的处所,仅此而已。 >- END - >来源:文史博物苑 >责任编辑:亚闻 >转载请注明: “文史博览”微信公众号 ◆想要投稿 >发文至邮箱2004wsbl@163;dyy1013@126 >或者直接给我们微信后台留言交流 ◆订阅杂志 >❶通过全国各个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42-185 ❷直接与我刊发行部联系 联系电话:0731-84307941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杨振宁看望身患癌症的邓稼先问:国家发了多少奖金下一篇:碧山锦树明秋霁 《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北宋词人曹组 原文翻译赏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