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张煌言抛妻弃子,为何却被后人称为“英雄”呢?

导语: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拒绝将太子派往南京,最终国破家亡。同年,多尔衮带领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入主中原。在此后的20年内,清廷一路南征,李自成(大顺)、张献忠(大西)、南明王朝相继被清军消灭。  当年,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之后,大一统的明朝虽然灭亡了,但由明朝遗臣们建立的“南明政权”依然存在,先后出现“四帝一监国”的局面,所谓的“四帝”即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键)、邵武帝(朱聿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不肯派太子去南京,最终灭国。同年,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进入中原。接下来的20年,清廷南下,李自成、张、南明先后被清军消灭。

当时崇祯皇帝在景山公园上吊之后,虽然统一的明朝灭亡了,但是明朝官员建立的“南明政权”依然存在,出现了“四帝一监”的局面。所谓“四皇”,就是洪光帝、龙无棣、邵无棣、李咏。“一监国”是指鲁国国王朱一海。由于“四皇一监国”由不同的大臣把持,为了争夺正统地位,他们之间的相互攻击比清军更加猛烈,这也是南明失败的原因之一。谈到王陆朱一海,他不得不提到他著名的部长张煌言。

张煌言,字朱轩,号沧水,是南明康清的英雄。南宋的张煌言、岳飞和明朝的于谦都以抵御外敌入侵而闻名。因为他们三个都被西湖埋没了,后人称他们为“西湖三杰”。接下来,我们将讲述张煌言的悲惨故事。

第一,少年书生遭遇国难,最后举人弃笔从军

张煌言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六月九日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张贵曾经是刑部的一员。然而,张煌言的母亲英年早逝,他从小跟随严肃的父亲,塑造了一个沉默寡言的性格。

明崇祯十五年,二十二岁的张煌言参加乡试。当时李自成的义军已经席卷全国,明朝的建筑就要倒塌了。为了储备抗敌人才,朝廷在“文考”之后增加了“武考”。出乎意料的是,张煌言在军事问题上并不惊慌,他的回答滴水不漏。而且射箭的时候,他连射三箭,都是命中的。引起了考官的注意。

两年后,崇祯上吊,清军入关,大举南下。扬州、南京、杭州相继沦陷,洪光皇帝逃亡后被捕。张煌言见南明大臣都仓皇出逃,大怒。于是他告别妻子,决定弃笔从军,用自己的力量对抗清廷。因为当时鲁国国王朱一海在邻浙的天台,就主动去了。

当时清军严厉镇压江浙反清义士。鲁国国王朱一海不是清军的对手。几次失败后,他不得不撤退到浙江舟山,依靠自己的地理优势保护自己。张煌言也随军队来到舟山。

在舟山,张煌言被任命为武都的钦差大臣,负责招募叛军。张煌言有严格的军事纪律,没有对人民犯下任何罪行,这赢得了人民的承认。大家纷纷加入张煌言的行列,有一段时间,鲁王的权力得到了加强。

二、血腥联合郑成功,四入长江震惊顺治皇帝

在张煌言的领导下,舟山的防御坚不可摧,清军几次围攻,但都失败了。清军最后不得不承认:“我军南下,江阴、蓟县、舟山最难攻。”然而,随着清军实力的不断增强,舟山最终沦陷,张煌言不得不随鲁王退守福建沿海。从此,张煌言创造了“四进长江”的辉煌。

公元1653年,张煌言和另一位反清英雄张铭桢率领船队北上长江口沙洲,以此为起点,开始伺机反攻。第二年,张煌言第一次入长江,进入清军封锁圈。他们一路冲进江阴,来到瓜州,打败了清军,缴获了大量军械和大炮,在金山寺牺牲了明太祖,给了清军一记耳光。

公元1654年,张煌言率领600多艘战船再次沿河逆流而上。面对势不可挡的清军,他们采取奇袭战术,速战速决,焚毁清军的战船和粮草,然后扬帆起航,背水一战,为清军开路。

那年年底,他又进了长江。这一次,面对清军的封锁,张煌言仍然在无人之地,一路杀到南京郊外。南京的清朝官员非常害怕,有些人甚至收拾行李准备逃跑。连北京的顺治皇帝听到这个消息都惊呆了。

三次入长江骚扰清军,每次越陷越深。长江沿岸的人们看到张煌言的战旗时都很激动,好像看到了大明复兴的曙光。

1659年,张煌言加入郑成功的军队,再次进入长江。在遭受三次损失后,清军这次的防守非常严密。张煌言对郑成功做出了贡献,他率领一万兵马佯攻南京,以吸引清军主力,随后郑成功攻打镇江。于是,张煌言死在南京郊外,郑成功真正征服了镇江。看到南京、镇江的成功,很多投降清朝的名臣再次反清。南明曾一度收复长江沿岸24个县。

第三,清理旧部,不改原心,堕入绝地死信

可惜这种情况只是昙花一现。郑成功没有听从张煌言“追求胜利”的建议,而是选择了等待和更早的行动。两天后,清军主力大举到达,郑成功失守后撤,张煌言孤军深入腹地。他腹背受敌,不得不弃船上岸,一路被清军追击。他一路伪装,穿过混沌山脉,九死一生终于逃回了浙江。

当时,许多人认为张煌言被杀了。当张煌言回来时,当地人欢呼起来。许多打算住在山里的老干部听说张煌言还活着,就赶到浙江去见他。张煌言整顿旧军,继续对付清军。

然而当时的情况完全不同。郑成功不再停留在厦门,而是起航到东航,尽力驱逐荷兰人。他占领台湾是为了保护自己。远在西南的“十三叛军”无法与张煌言取得联系,因此张煌言不得不独自作战。

祸不单行。公元1662年,南明皇帝在缅甸被捕,鲁王朱一海病逝。反清时没有皇家旗帜,前途似乎无望。张煌言多次派人去求郑成功反攻福建,但遭到郑成功的拒绝。几次失败后,直到明朝恢复,张煌言都没有希望了。他解散了军队,最终被清军逮捕。面对清军的威逼利诱,张煌言宁死不降,想“信死”。

第四,抛妻弃子不是小人,他是国家的人

张煌言的妻子董轼是个好家庭。她在张煌言参加入学考试时嫁给了张煌言。婚后,他们生下了儿子张婉琦。然后,由于北京的沦陷,张煌言投身于反清事业,导致了夫妻分离。

三年后,张煌言灰溜溜地回家了。她以为丈夫终于回家了。没想到,张煌言来和妻子告别了。当时钱塘江防线很急,他决定跟随鲁王到舟山。

他的妻子流下了眼泪,但张煌言下定了决心。为了减轻妻子的焦虑,张煌言拿出一个骰子扔了出去。他对妻子说:“如果是大的,我一定要去。”结果,它真的很大,所以张煌言服从了“上帝的意志”,不顾妻子的悲痛离开了妻子和虚弱的儿子。在那之后的十多年里,张煌言再也没有回家,也再也没有见过他的妻子。

1652年,张煌言离家七年后,他的父亲因病去世。接到消息后,张煌言没有回家哀悼,而是继续他的职业生涯。他很小就失去了母亲,由父亲抚养长大,父亲不仅是他的父亲,也是自己人生的导师。即便如此,他还是放弃了孝道,选择了忠诚。

公元1664年,张煌言在反清道路上走了19年。当时几乎所有的反清旗帜都倒了,台湾的郑成功不敢贸然反攻。张煌言是东南唯一的一支反清队伍。清廷曾数次拥张煌言,均被张煌言拒绝。为了迫使他就范,清廷在他的家乡逮捕了张煌言的妻子和儿子。

当清廷威胁他的妻子和孩子的生命时,张煌言忍住了眼泪。他用他坚硬的心对清廷百姓:“我的亲人可以思念,但不能成为筹码!”

张煌言“遗弃妻儿”长达十多年。他的妻儿被捕后,他的下属曾主动提出帮他娶一个妾。张煌言立即拒绝说:“我妻子在监狱里,我不能忍受她。”

在张煌言的心目中,他为了国家的正义抛弃了妻子和儿子十几年,内心并没有对得起妻子。如果他老婆在监狱的时候他还在纳妾,那他就是个白活的男人。

第五,忠肝义的英雄之歌,我用我的血推荐轩辕

康熙三年,张煌言知道自己前途无望,决定解散部。他隐居在岛上,只留下几个死忠。

浙江省知府贾森多次派兵搜查,终于抓获了准备前往岛上购买大米的张煌言侍从。侍从们忍受不了折磨,背叛了张煌言。于是,杰森趁着夜色出兵攻打小岛,张煌言来不及自杀就被杰森俘虏了。

后来,张煌言被护送到他的家乡宁波。他离家十几年,回来却是个犯人。然而,他们家乡的人们以张煌言为荣。他们想尽办法通过寻求关系进入监狱。他们只想见见张煌言,送些衣服和食物,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浙江省知府贾森并没有冤枉张煌言,而是把他当贵宾看待,多次派他原来的部门下去劝说张煌言。张煌言大义凛然地说道。

“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存。他该死。现在的东西都快不行了。”

贾森听后,心里更加佩服张煌言,于是向康熙皇帝求教。

康熙很高兴知道张煌言被捕了,但是很难对付他。担心被带回京城,中途变卦,下令砍。于是,清廷先杀了张煌言的妻子和儿子。三天后,张煌言在杭州被杀,一家人终于在“另一个世界”团聚。

兵部左侍郎张公传里有一句话,说得很公道,就是“大声说话,死得清清楚楚”。

张煌言死后,明朝在大陆的权力完全丧失了。这句话不是夸奖,是伤心。

张煌言是一个充满诗歌和书籍的人。他当然知道朝代更替是历史规律。当时清朝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明朝复辟无望。张煌言并非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但是,他还是选择了用自己的鲜血和勇气去对抗残酷的清廷。他的正直值得后人敬佩,不愧为后人称之为“英雄”。

今天,在民族大团结的时代,我们不讨论张煌言的选择是对是错,但张煌言的高尚品格值得发扬。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瑰宝,是民族的脊梁。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篡位的皇帝是谁?他后来又如何了?下一篇:郭钦的谏言具体说了哪些内容,为什么会有如此重要的影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