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红楼梦两个世界的由来 曹雪芹的理想社会

导语:《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贾宝玉等人在大观园中的生活,展现了一个虚幻和现实的两个世界。作者曹雪芹在小说中呈现了自己的理想社会,即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相处、不受世俗桎梏。

目录导航:

  1. 红楼梦两个世界的由来
  2. 崇高理想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3. 红楼梦百花洲的典故出处
红楼梦两个世界的由来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鲜明而对比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分别叫它们作“乌托邦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

这两个世界,落实到《红楼梦》这部书中便是大观园的世界和大观园以外的世界。作者曾用各种不同的象征告诉我们这两个世界的分别存在。譬如说,“清”与“浊”,“情”与“淫”,“假”与“真”以及风月宝鉴的反面与正面。我们可以说,这两个世界是贯穿全书的一条最主要的线索。把握到这条线索,我们就等于抓住了作者在创作企图方面的中心意义。

当然,由于曹雪芹所创造的两个世界是如此的鲜明,而它们的对比又是如此的强烈,从来的读者也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意识到它们的存在。但在最近50年中《红楼梦》研究基本上乃是一种史学的研究。而所谓红学家也多数是史学家;或虽非史学家,但所作的仍是史学的工作。史学家的兴趣自然地集中在《红楼梦》的现实世界上。他们根本不大理会作者“十年辛苦”所建造起来的空中楼阁——《红楼梦》中的理想世界。相反地,他们的主要工作正是要拆除这个空中楼阁。把它还原为现实世界的一砖一石。在“自传说”的支配之下,这种还原的工作更进一步地从小说中的现实世界转到了作者所生活过的真实世界。

因此半个世纪以来的所谓“红学”其实只是“曹学”,是研究曹雪芹和他的家世的学问。用曹学来代替红学。是要付出代价的。最大的代价之一,在我看来便是模糊了《红楼梦》中两个世界的界线。1961至1963年之间,大陆上的红学家曾热烈地寻找“京华何处大观园”。这可以说是历史还原工作的最高峰。这就给人一种明确的印象,曹雪芹的大观园本在人间,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红楼梦》里的理想世界被取消了,正像作者说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有两个世界:

神话世界有太虚幻境,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女娲炼石补天之处和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诸此仙界乃花神有道觉悟者居之。是清觉圆满的真如福地。

另一个是人间世界。婆娑即残缺。残缺却是先天而来,来源于神话世界。<山海经>上曾有共工怒撞不周山,致使: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红楼开篇便是: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却漏掉了塌陷的地,<山海经>有大禹治水的传说。人间世界的开篇即是:当日地陷东南,而姑苏阊门最是红尘中富贵风流之地,就在塌陷的东南一隅。可见人间本扎根在残缺陷落之地,给红楼梦的世界做了一个残缺不全难得圆满的命运注脚,里面鲜活的人物形象注定了凄美不全的结局。

《红楼梦》中有两个世界:一是少女构成的净水世界,一是男子构成的浊泥世界。泥浊世界的主体,什么也忘不了,什么也放不下,什么也想不开。《红楼梦》的主题歌——“好了歌”,嘲讽的就是这种忙忙碌碌的主体,这是一些在名利场上滚打不休,在仕途经济路上左冲右突的双脚生物。他们全都沉浸在巧取豪夺之中,唯有贾宝玉走到浊泥世界之外。可是贾宝玉总是被嘲笑、被训斥,连慈悲故事也被当作笑话。浊泥中人嘲弄浊泥外人,放不下的人嘲弄放得下的人,这正是从古到今的人间社会。唯有到了《好了歌》,才来了个反嘲弄。

曹雪芹把女子分为未嫁的少女与已嫁的妇女,在两者之间划了一条严格界线。女子嫁出之后,便从清澈世界走入角逐权力财力的泥浊世界,身心全然变形变质。因此,曹雪芹拒绝让自己笔下最心爱的女子出嫁。所以林黛玉、晴雯等未婚前便已死亡。少女要保持自己天性中的纯洁本体,就一定要拒绝“男人的问题”,站立在浊泥世界的彼岸。“出淤泥而不染”这一古老的莲境梦境,被曹雪芹表现得极为动人。

崇高理想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崇高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高尚向往和追求。形容崇高理想的成语有抱负不凡。

【成语】: 抱负不凡

【拼音】: bào fù bù fán

【解释】: 抱负:远大的志向。指有远大的志向,不同一般。

【出处】: 宋·楼钥《绩溪县尉楼君墓志铭》:“念吾兄抱负不凡,不见于用。”

【举例造句】: 雨村兄真抱负不凡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拼音代码】: bfbf

【近义词】: 壮志凌云

【反义词】: 鼠目寸光

雄心壮志,汉语成语,拼音是xióng xīn zhuàng zhì,意思是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宏伟的志愿。出自《吊魏武帝文》“雄心摧于弱情,壮图终于哀志。”

鸿鹄之志(拼音:hóng hú zhī zhì)是一个成语,成语最早出自《吕氏春秋·士容论》。

鸿鹄之志指天鹅有飞跃千里的志向和能力,比喻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偏正式结构;名词性;主要用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红楼梦百花洲的典故出处

出自《红楼梦》,原文是清代曹雪芹所作的一首词《唐多令·柳絮》。

原文为:

粉坠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译文:

百花洲上柳絮像粉末随风飘落,燕子楼中杨花的芬香仍然残留。一团团的白绒、互相追赶着结队成球。飘泊不定就象人那样命苦,难合难分也没有用处,再不要说过去的风流!

草木好象也知道忧愁,这样年轻怎么就白了头。可叹这一生、谁舍弃了你谁又把你来收!跟着东风走春光也不管:任凭你到处流离,怎忍心使你长久地逗留!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曹雪芹将《唐多令·柳絮》写在了《红楼梦》第七十回,柳絮诗会,是大观园最后一次诗会。对四大家族来说,历史时光的向前推移,和它衰败命运的急转直下是成正比的。这首词正是封建贵族阶级没落时期的生活在曹雪芹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思想主题:

全词语多双关,明显有借柳絮隐说人事的用意。其中不但寄寓着黛玉对自己不幸身世的悲切哀叹,也蕴含着预感到爱情理想行将破灭而发自内心的悲愤呼声。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5326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宫廷太监每月工资是多少?下一篇:李治宠爱武则天多长时间 武则天吸引李治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