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冉闵的杀胡令全文 冉闵对百姓如何称赞

导语:《冉闵的杀胡令》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篇著名的文献,记录了冉闵在北魏时期制定的针对匈奴族的重要政策。文章中也提到了冉闵对于百姓的称赞,表达了他为人民着想的一面。

目录导航:

  1. 冉闵的杀胡令全文
  2. 冉闵为什么被历史除名
  3. 冉闵算是民族英雄吗
  4. 冉闵的功过是非
  5. 冉闵屠胡令深度解析
冉闵杀胡令全文

没有流传至令。冉闵(Ran Min)是东晋末年的一位军事统治者,于永和元年(公元350年)发动政变,杀死了当时的君主司马奕,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他颁布了一系列的政令,被称为“杀胡令”。

然而,关于冉闵的“杀胡令”并没有详细的全文记载,我们只能根据历史记载来了解相关内容。根据史书的描述,冉闵在夺取政权后对胡人(少数民族)进行了大规模的迫害和屠杀,尤其是在豫州一带实行了“杀胡令”。胡人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被逼迁徙到其他地方,许多人丧生于途中。

冉闵“杀胡令”的实施导致了许多胡人的死亡和家园的破碎,被视为一次大规模的种族灭绝行为。这一事件也成为后世评价冉闵的重要依据之一,人们对他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

诸胡逆乱中原已数十年,今我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我汉家基业,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闵不才受命于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

稽古天地初开,立华夏于中央,万里神州,风华物茂,八荒六合,威加四海,华夏大地,举德齐天。蛮地胡夷无不向往,食吾汉食,习吾汉字,从吾汉俗,此后胡夷方可定居,远离茹毛饮血,不再兽人。然今,环顾胡夷者,无不以怨报德,抢吾汉地,杀吾汉民。中原秀丽河山,本为炎黄之圣地,华夏之乐土,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前晋八王乱起,华夏大伤,胡夷乘乱而作,扰乱中原,屠城掠地。永兴元年,胡狗鲜卑,大掠中原,劫财无数,掳掠汉女十万,夕则奸淫,旦则烹食,千女投江,易水为之断流。羯狗之暴,以汉为“羊”,杀之为粮。永嘉四年,围猎汉民,王公忠烈射死者十余万。不日,夷人匈奴,四面纵火,烤汉为食,死者二十余万。太兴元年,愍帝受辱,崩于匈奴。凡此种种,罄竹难书!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掳掠屠戮为乐,强抢汉地为荣。而今之中原,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天地间,风云变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悬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汉危矣!华夏危矣!

不才闵,一介莽夫,国仇家恨,寄于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残喘于世。青天于上,顺昌逆亡,闵奉天举师,屠胡戮夷。誓必屠尽天下之胡,戮尽世上之夷,复吾汉民之地,雪吾华夏之仇。闵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难扭乾坤。华夏大地,如若志同者,遣师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举义共赴戮夷。以挽吾汉之既倒,扶华夏之将倾。

“杀胡令”是冉闵最为著名的政令,《杀胡令》的原文没有完整地保存下来,传下来的大致如下:

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冉闵不才,受命于天,特以此昭告天下。

此令共分三道。第一道“杀胡令”是冉闵在邺城幽禁后赵皇帝石鉴后颁布的,号称“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也就是说:所有敢拿兵器的胡人都要杀。

此令一下,各地传檄,汉人纷纷联合起来,带着积压多年的仇恨,正式向胡人宣战。胡人那里,则纷纷越墙离城,惊恐而去。面对胡人纷纷逃难的局面,冉闵颁布了第二道“杀胡令”: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这道令看似简单,其实绝难理解,如何才是与官同心,如何又不同心?官方不做正式说明,谁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是正确执行,只好听凭自己所想。

结果,此令一下,邺城内的羯族为了保命纷纷外逃,而百里之外的汉人为了杀胡纷纷拥入城中,两方恰巧相遇,城门口被堵得水泄不通。还没等胡人迁出,冉闵就颁布了第三道命令:所有汉人,凡是斩一个胡人,凭人头加官晋爵。

这一下,胡汉百姓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官方的真正意图啊。于是,汉人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复仇了。冉闵亲自带队,光在邺城就屠杀了二十万的羯族人。一日之内,便有数万胡人被砍头。无论男女老幼,都不能幸免,尸体被抛在城外,成为野狗豺狼的晚餐。

“杀胡令”,其实是冉闵为了掌控国内形势、满足汉人利益而颁布的一系列指令。这番指令一下,彻底激起了埋藏在汉族心中对于胡人侵略的民族仇恨,点染了复仇之火。一时间,北方大地硝烟重起,凡是高鼻梁多胡须的人,都被滥杀。汉人与胡人“无月不战”,尸野遍地。数百万青州、雍州、幽州、荆州等地氐、羌、胡、蛮族人面对汉人的血腥报复,无能为力,只好迁离中原,返回故土。在迁徙道路上,饿死的,病死的,互相杀害、攻伐而死的胡人十有七八。中原胡人,几乎丧尽。

在“杀胡令”直接或间接影响下,几百万羯族、匈奴、羌、氐等胡人平民灭亡,近百万胡人士兵被斩杀。而受屠杀最多的羯族,则或迁徙、或被屠,基本在中原地区灭绝。

公元350年,在基本消灭胡人统治后,冉闵建国称帝,定都邺,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诸胡逆乱中原已数十年,今我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我汉家基业,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闵不才受命于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

冉闵为什么被历史除名

因为冉闵根本就没有网上的某些历史发明家所说的那么伟大,相反他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包括他的政权的建立,也是依靠羯胡人所以他就被历史书除名了。

冉闵上不了历史书,因为他太过残暴,虽然冉闵的杀胡令让很多人觉得他是汉民族的救星,甚至可以被当作民族英雄,毕竟五胡乱华,但短短几天之内,就有二十余万胡人惨死,如此惨烈的场景让人不寒而栗,冉闵的杀胡令造成了毫无节制的大屠杀,导致民心离散,不但没能拯救中原的百姓,反而成了暴君一般的屠戮者而被后人所诟病,这样的人当然不会出现在史书中了。

冉闵算是民族英雄吗

冉闵大帝不是民族英雄。
因为在历史上,他并没有为民族做出过显著的贡献,他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暴君,用尽手段,自私、虚荣、卑鄙,削弱国家力量,导致国家分裂,灭亡。
如果我们认为民族英雄应该是为民族做出重要贡献、受人尊敬,那么冉闵大帝无法被列为民族英雄。
而在汉族历史上,有众多名将和贤臣,例如关羽、赵云、诸葛亮等人堪称民族英雄,他们为民族的幸福和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深受人民尊敬。

冉闵(约生于西元322年左右,卒于西元352年6月1日),汉族,有文献记为“染闵”,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君主、民族英雄、中华文明之保护者。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冉闵曾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晋朝的灭亡,但他也有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信仰,并为此奋斗终身。在他的领导下,北魏的政治和军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王朝。因此,冉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民族英雄,他的贡献和影响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回答如下:冉闵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政治人物,他曾是东晋的皇帝,但他的统治在历史上被认为是失败和残暴的。他对百姓实行高额征税和苛刻的劳役,使得东晋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导致其政权的崩溃。因此,很难说冉闵是一个民族英雄,他的贡献和影响并不是积极的。

冉闵的功过是非

应客观、辩证去看待历史人物,冉闵功过应该是7:3分,其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拯救了中华民族,是民族英雄,但冉闵也杀伐太盛,丧失民心,终致失败。

冉闵功在救汉民,保文化,过在于不肯与东晋合作,错失收复中原的机会,为北魏的崛起提供机会。

冉闵废除后赵残暴的统治,杀胡令,一夕之间令百万胡人丧命,以人为食的羯族,更因此而遭到彻底的灭族。冉闵虽然是被胡化,在行为性情颇为强势,但至少允诺汉文化的延续,对待百姓也都爱护有加,因此受到百姓的殉国。

冉闵屠胡令深度解析

冉闵的屠胡令从深度上来说,拯救了整个汉民族,,拯救了汉族的灭顶之灾。

五胡乱华后,汉人流离失所,被当做两脚羊充做军粮,整个北方汉人已不足五百万,要不是冉闵,汉族就要灭族。

冉闵(杀胡令):诸胡逆乱中原,以数十年今我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 。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屠尽胡狗为天下汉人义之所在!冉闵不才受命于天,特此昭告天下。

冉闵,这位十六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以其果断的决策和强大的军事才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屠胡令"政策,更是引发了当时的轰动。

这一政策不仅改变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更让汉族与胡族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那么,这个政策背后的深度解析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一起探讨。

冉闵屠胡令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政策,发生在北魏时期。冉闵是北魏的宰相,他颁布了屠胡令,意在削弱胡人势力,加强汉族统治。该政策导致了大规模的屠杀和迫害胡人,引发了社会动荡和民族矛盾。

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被视为对民族平等和和谐的严重破坏,也成为了后来民族融合和统一的障碍。冉闵屠胡令的深度解析需要考虑其背后的政治动机、社会背景和影响,以及对民族关系和国家发展的长远影响。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5336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40岁以后发迹的名人 谁辅佐秦穆公称霸下一篇:古人用行动报国的典故 清朝邓世昌官位是几品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