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刘伯温和刘基的关系 古有诸葛亮后有刘伯温

导语:刘伯温和刘基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刘伯温是明朝初期的名将,被誉为“开国元勋”,而刘基则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文宗”。两人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但都与汉代著名智囊诸葛亮有着深厚的渊源。刘伯温在其军事理论中多次引用了诸葛亮的战略思想,而刘基则是诸葛亮的后人,被称为“刘备家族”。

目录导航:

  1. 刘伯温和刘基的关系
  2. 刘伯温是诸葛亮转世吗
  3. 诸葛亮刘伯温袁天罡是同一个人
  4. 谋士排行榜前十名
  5. 早在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真的算出一千年后的明朝出了个刘伯温吗
  6. 刘伯温是诸葛亮的后人么
刘伯温刘基的关系

刘伯温和刘基是同一个人,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今天的浙江青田人。为朱元璋,夺取天下,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由于刘伯温卓越的才干,朱元璋及其器重他,更是把他比喻成是自己的张良!

人物刘伯温和刘基的关系是本人关系。就在一张纸上写下与他能力相应的官职名称,然后这个人就算当官了。换句话说,只要你不是弱智或哑巴,能够随口说出你有什么才干,你就能获得相应的官职。所以一天下来,这座小小的西河城就有了一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官员。所有人都乐坏了,从来没想到当官这么容易啊!所以这一天西河城的气氛热闹非常,个个欢天喜地,笑逐颜开。

刘基是刘伯温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刘伯温就是刘基。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元至顺年间,举进士。至正十九年(1359),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上书时务十八策。参谋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朱元璋即皇帝位后,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1375年5月16日,逝世,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伯温是诸葛亮转世吗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诸葛亮相信大家一定都十分的了解《三国演义》这一著作当中,描写刘备三顾茅庐,最终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桥段。在元末明初的时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与刘备一样,三顾茅庐,最终请得一代贤臣刘伯温相助于他。因此,后世常常将刘伯温与诸葛亮进行比较。

刘伯温画刘伯温的家乡是如今的浙江省青田县,而刘伯温的才能也是受人赏识的。但是,在元末明初的时候,元朝内部一片混乱,虽然刘伯温经过科举,成为了举人,但是却没有得到重用,在家闲置了三年。当朱元璋与自己的军队打天下经过浙江省青田县时,听到了刘伯温的名气,而朱元璋也想要将刘伯温收入麾下,让他帮助自己打天下。于是就学习刘备三顾茅庐,利用自己的真心实意去打动刘伯温。而刘伯温也是一直都抱怨自己空有报国之志,但却报国无门,从而答应了朱元璋,跟随之后朱元璋一同打天下。在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刘伯温也与诸葛亮一样,一心一意为自己的君主谋划。但是,在朱元璋的帐下,除了刘伯温是谋士之外,还有就是李善长。刘伯温与李善长一直都是对头,但是也经常相互帮助,一同为朱元璋出谋划策。此外,刘伯温在晚年时候所受到的待遇与诸葛亮也是不同的。朱元璋在建立了明朝之后,不断的杀害开国功臣,虽然刘伯温得以幸免,但是却被免掉了手中的权利,之后更是被李善长给害死,百姓对此惋惜不已。刘伯温神算刘伯温生于元末明初,是今天的浙江省文成县人。刘伯温在年纪很小的时候便已经显示出了很高的天分,对于学习也是十分的热爱。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一目十行了。在刘伯温十二岁的时候,成为了一名秀才,这在当时是十分少见的,刘伯温也因此被人们称为“神童”。

刘伯温动画照但是刘伯温的过人之处还体现在他对于事情发展的把握,人们都称赞刘伯温为“神算”。刘伯温之所以会拥有人们称为神算的能力,根本原因自然是刘伯温本身对于事情的观察入微,以及学习的东西很多,比他人更为了解事情的本质以及发展,从而可以把握事情的本质以及发展的规律,从而做出最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刘伯温在考上秀才之后,便进入了府学学习。刘伯温在府学当中,充分的利用资源,并且自己也丝毫没有偷懒,非常努力的学习,得到了府学当中的老师的充分认可。在十七岁时,刘伯温离开了府学,跟随当时十分有名气的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程朱理学,进一步接受儒家理学的教育。而郑复初在与刘伯温的父亲接触的时候,便毫不避讳的称赞刘伯温,说刘伯温的祖上一定是大善人,功德深厚,才出来刘伯温这一个如此出众的后代,刘伯温必将光耀门楣。刘伯温拥有过人的天赋,并且十分的好学,最为重要的就是不骄不躁的性格,使得刘伯温得以刻苦钻研自己喜爱的知识。也只是因为如此,刘伯温才真正配得上神算这一个称号。刘伯温是诸葛亮转世刘伯温是一代忠臣,并且具有远见卓识,帮助朱元璋成功的登上了皇位,让黎民百姓脱离了水深火热的生活。并且在帮助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还解决了很多的民生问题,使得百姓可以更好的生活,使得朱元璋的皇位坐的更稳。

刘伯温画照刘伯温为百姓与君主所做出的贡献十分的多,再加上他的个人才能魅力,后人经常把刘伯温与诸葛亮联系起来,甚至说刘伯温是诸葛亮的转世。这个说法无从考证,真实性自然也是没有办法去理解的。我们只能来了解一下刘伯温与诸葛亮之间相似点,从而更多的了解这两位著名的历史人物。首先,刘伯温与诸葛亮一样,都是具有大才能的人,具有远见卓识,并且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此外,刘伯温的政治际遇与诸葛亮也是有相同之处。刘伯温一开始也不是直接跟随朱元璋打江山的,是朱元璋经过了刘伯温的家乡,了解到了刘伯温这一个人才的存在,从而三顾茅庐,请得刘伯温出山帮助其征战,这与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并无二致。此外,在刘伯温在朝为官的时候,刘伯温一心一意为明朝的黎民百姓以及明朝的统治做出努力。而诸葛亮在身为蜀国丞相之时,同样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受到后人的传颂与赞扬。不论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关系如何,他们的才能以及品德都是值得我们敬仰的。看累了吧,看个笑话,让你开心放松一下黑枣去朋友家串门,一进门发现朋友在打孩子,问了之后才知道,这孩子把路边风干了的羊粪蛋当成黑枣捡了回来,拿回家洗了放在碗里。于是就看到了这一幕:一家三口,妈在打儿子,儿子在哭,儿他爸在刷牙。

诸葛亮刘伯温袁天罡是同一个人

诸葛亮是东汉末年蜀国丞相,袁天罡是唐朝初期著名相术风水师,刘伯温是明朝诚意伯,朝代不一样,不是一个人。

不是。诸葛亮,字孔明,山东琅琊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有诗为证:功高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刘伯温是大明开国功臣,辅助朱元璋建立大明朝。袁天罡是唐太宗时期的著名相士,最有名的段子就是和泾河龙王打赌。

诸葛亮刘伯温袁天罡并不是同一个人,但是在各自的朝代都是传奇人物。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并辅佐刘备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袁天罡是唐朝李世民手下的钦天监司命。

刘伯温是大明王朝开国元勋,是朱元璋手下第一谋士。

谋士排行榜前十名

第一位:战国时期的鬼谷子,也就是苏秦的师父,鬼谷子学识识渊博,是很多学术的鼻祖,至今都无人可以超越他的成就。

第二位:商朝的姜子牙,一路辅助,周文王建立周朝后,来成为齐国的建立者,齐国文化的鼻祖。

第三位:春秋时期的管仲,他是齐国的宰相,可谓华夏第一。

第四位:是楚汉时期的张良,辅助刘邦成就了一番大业。

第五位:春秋时代的范蠡,辅佐赵王勾践成为一方霸主。

第六位:战国时期的苏秦,最大的功劳就是游说六国联盟抗秦。

第七位: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第八位:元末明初的刘伯温,

第九位:明朝的姚广孝

第十位:十六国时期王猛

10、王猛

王猛,字景略,十六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王猛出生于贫穷的农村家庭,常年隐居山中。王猛非常喜欢学习和读书,尤其是在兵法上面深有造诣。王猛在前秦任职十八年间,王猛综合儒法,选拔廉明,讲求实效,政绩斐然。在政治上抵制氐、羌权贵,整肃吏治,强化中央集权。王猛最大的功劳就是帮助苻坚扫平群雄,完成对北方的统一,因此,王猛也被称为“功盖诸葛第一人”。

9、姚广孝

姚广孝年轻的时候在苏州妙智庵当和尚,精通儒释道三教的文化,而且姚广孝与当时的儒释道三家学术领袖都有密切的关系。洪武15年,姚广孝被明太祖朱元璋选中,正式进入官场,随后,以“臣奉白帽著王”结识燕王朱棣,主持庆寿寺,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姚广孝最大的功劳就是帮助燕王朱棣策划了靖难之役,帮助朱棣成为了皇帝。

8、刘伯温

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既然刘伯温能够和诸葛亮齐名,那绝对不是泛泛之辈。刘伯温博古通今,尤其在象纬之学上有很深的造诣。刘伯温最大的功劳就是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辅佐朱元璋平定了天下,为此,朱元璋多次称刘伯温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7、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下晓奇门遁甲,精通各家兵法,被称为三国第一丞相。诸葛亮早年的时候隐居隆中,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统一天下的夙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致死都没能完成毕生的目标,让人感叹的同时也对他充满了敬佩。

6、苏秦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苏秦是鬼谷子的徒弟,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开始外出游历,但最后却潦倒而归。于是苏秦开始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终于学业有成,再次踏上游历之路,被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5、范蠡

范蠡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谋士,越国灭后,范蠡帮助越王勾践打败了吴国,复兴了越国,而且还帮助勾践成为了春秋时期最后的一位霸主。在功成名就之后,范蠡抵御住了功名利禄的诱惑,急流勇退。随后范蠡开始经商,不久后成为当时的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范蠡也因此被人们称为“商圣”。

4、张良

张良,字子房,楚汉时期著名的谋士,张良本是韩国的贵族后裔,在韩国被秦国灭亡后,张良开始游历于各国之间,偶然的机会下成为刘邦的谋士。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打败了项羽,赢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并建立了西汉政权。张良让刘邦从一个名不经转的小人物成为了声名赫赫的汉高祖,功劳不可谓不大。

3、管仲

管仲,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齐僖公三十三年,管仲开始辅助公子纠,随后被拜为齐国宰相。管仲在位期间,大兴改革,齐国的实力日益强盛,最后成为春秋时期公认的霸主。管仲也因为杰出的表现和巨大的贡献被人们誉为“华夏第一相”。

2、姜子牙

姜子牙也叫姜尚,是商朝著名的历史人物。姜子牙出生贫寒,早年的时候为了谋生开过酒店卖过酒,做过屠夫买过牛肉,但是不管姜子牙做什么都不会忘记刻苦学习,而且在姜子牙的心中始终希望着有朝一日能够辅佐明君治理国家。直到72岁,姜子牙才遇到了周文王姬昌,他和姬昌相见恨晚,相谈甚欢,姬昌觉得姜子牙是一个奇才,于是和姜子牙一起乘车而归,尊姜子牙为太师。日后,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姬氏终于成功的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周朝建立后,姜子牙被封到齐国,成为齐国的创始人,齐文化的开创者。

1、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不过鬼谷子却很少过问世事,常年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在历史上的记载很少,但世人都知道他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 道教尊其王禅老祖。

早在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真的算出一千年后的明朝出了个刘伯温吗

诸葛亮真的算出一千年后会有一位济世人才刘伯温,这个是刘伯温不服自己低于诸葛亮,挖诸葛亮的坟墓看到的碑文。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辅佐刘备的丞相,通过《三国演义》我们对诸葛亮有了很多了解,他不仅文学很有造诣,军事方面才能卓越,更是有神机妙算的本事,用尽一生为刘备打拼。历史上还有一个具有博学多才,通晓周易的人才,他就是刘伯温,刘伯温辅佐朱元璋统一中原,并且为朱元璋献计献策,大家都说刘伯温是孔明转世,可见刘伯温的才能非常的卓越,他自己认为自己神机妙算的本领超过了诸葛亮,而且诸葛亮用尽一生也就是三国鼎立,他却帮助朱元璋统一了中原。

刘伯温为了证实自己比诸葛亮强,特地派人找到了诸葛亮的墓地,决定挖坟证明自己比诸葛亮强,在诸葛亮坟墓前他看到了五个大字"吾知无人来",刘伯温看到后笑了,觉得诸葛亮不过如此,再往前走他又看到五个大字,于是立刻下跪叩拜,只见上面写着"只有伯温来",刘伯温知道是自己太狂妄自大了,诸葛亮不仅算到了将来会有刘伯温而且也算到了他会来到他的坟墓。刘伯温却没有算出他之后还会有什么重要人物出现。

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刘伯温都拥有着超常的本领,在他们的辅佐下给我们呈现了多彩的历史,同时也让我们后人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据说辅助了朱元璋建立明朝的第一谋士刘伯温,突然有一天听到了民间流传甚广的一句“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童谣,这就让他开始飘了。

对历史公认智慧代表诸葛亮,刘伯温一向是既敬又妒的,在听到了这首明摆着是夸自己的童谣后,刘伯温心血来潮,就想着去挖挖诸葛亮的墓,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东西。

结果墓挖不到一半,刘伯温就发现了两块石碑。上面写着:“吾到无人到,只有伯温到”、“吾知后世刘伯温,汝知后世有何人?”刘伯温知道诸葛亮早已预料到自己会来挖墓,深感能力不及诸葛亮的刘伯温,只好赶快修缮了墓穴,恭恭敬敬地退出了诸葛亮墓地。

这事流传得很广,也很玄乎,但不可全信

先不论刘伯温有没有去过汉中定军山(诸葛亮葬在了定军山),单就那几句碑文就不符合三国时期的文笔。这几句近乎民歌谚语的碑文,比较适合朱元璋这一类认字不多、出身低微的民众,而不适合诸葛亮、刘伯温这样名声显著的文学家,诸葛亮不会这样写,刘伯温也不会这样读。

再者,如果诸葛亮真能算出千百年后的事,为什么就算不出自己和蜀汉的命运呢?真要强行解释为“天命”的话,可“天命”本来就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东西,若是天命可改,那不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吗?若是天命不可改,那朱元璋不是坐在家里就能做皇帝啦!

诸葛亮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只能靠罗贯中在戏说方面给他圆回点面子,把他只能“三分”而不能“一统”归结为那虚无缥缈的“天命论”。所以,在没有实质性的证据出现之前,“诸葛亮预言刘伯温挖墓”一事只能作为一个故事来看,而不能当做历史来读。

刘伯温是诸葛亮的后人么

诸葛亮出生于公元181年、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蜀国,因此也诠释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言。诸葛亮在公元234年,第五次北伐中原的时候,在五丈原病逝,时年53岁。

刘伯温也叫刘基,是浙江青田县人,出生于公元1311年。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并于公元1375年病逝。

刘伯温和诸葛亮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才能相近。描写刘备三顾茅庐,最终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桥段。在元末明初的时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与刘备一样,三顾茅庐,最终请得一代贤臣刘伯温相助于他。因此,后世常常将刘伯温与诸葛亮进行比较。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5604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晚清官二代奕劻之子载振的贪腐风流人生,你知多少?下一篇:曾国藩是否曾在有棵大树的地方乘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