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张士诚的六大猛将 当年朱元璋有哪几员虎将

导语:张士诚是朱元璋手下的六大猛将之一,他的部队在战场上屡建奇功。除了张士诚,朱元璋还拥有其他几员虎将,他们共同为朱元璋打下了江山。

目录导航:

  1. 张士诚的六大猛将
  2. 朱棣手下有哪些名将
  3. 太平天国哪个王爷地位最高
  4. 朱棣手下四大猛将
  5. 张士诚是怎么起家的?以及后来是怎么被朱元璋打败的
张士诚六大猛将

一、徐达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明朝开国名将,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参加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参与灭亡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被任命为左相国。

二、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风,明朝开国名将。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出身贫苦,初为盗匪,后来投奔朱元璋,攻占集庆后,开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由渡江时的先锋升至元帅。至正二十年,在龙湾大破陈友谅军队。至正二十三年,参与灭亡陈友谅。

三、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

四、李如松

李如松(1549年-1598年),字子茂,号扬城,明朝名将,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初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因战功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后升任山西总兵官。曾指挥过万历二十年的平定宁夏萧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万历二十五年,出任辽东总兵。万历二十六年,在与鞑靼骑兵的交战中阵亡。

五、傅友德

傅友德(?-1394年),明朝开国将领。出身农家,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后率部归朱元璋,跟随常遇春四处征战。参与灭亡陈友谅,张士诚,攻破元大都。洪武三年封为颍川侯。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平定云南。

六、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明朝著名将领、谋臣,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至正十二年,被朱元璋收为养子。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

吕珍、吕具’张士德、张士信、潘元明

苏州王张士诚是元末明初的十八路反王中的一路,他的势力在十八路反王中也是排在头一排,而金镗无敌将吕具就是他手下的第一猛将,论武功高于元帅张九六、驸马贺肖等人。吕具字东人,是苏州人氏,亲兄弟有六人,号称吕氏六杰。他自幼受高人传授,武艺出众。生来膂力过人,两膀一晃有千斤的力气,惯使一条一百五十斤重的凤翅鎏金镗。马快,力猛,实实在在是一员虎将

朱棣手下有哪些名将

1、朱能(1370年-1406年),字士弘,怀远人,明朝初期名将。朱能早年任燕山中护卫副千户,随燕王征漠北,骁勇善战。累功至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加太子太傅。永乐四年,朱能担任征夷将军,征讨安南,不幸病死于军中,追封东平王,谥号武烈。

2、张玉(1343年-1401年),字世美,祥符人,明朝靖难名将。张玉原为元朝枢密知院,后投降明朝,累功至燕山左护卫指挥佥事,隶属朱棣麾下。建文二年十二月,张玉参加东昌之战,为救朱棣,闯入敌军阵中,力竭战死。永乐年间追封荣国公,谥忠显。洪熙年间又进河间王,改谥忠武。

3、张辅(1375年-1449年),字文弼。河南祥符人。明朝重臣、名将,河间王张玉长子。张辅早年随父参加靖难之役,累封新城侯。永乐二十年至永乐二十二年间,参与明成祖朱棣的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北征。正统十四年,张辅随明英宗北征瓦剌,于土木之变中阵亡,年七十五。

4、徐增寿(约1374年-1402年),魏国公徐达第四子,母谢夫人。徐辉祖、徐膺绪之弟,成祖朱棣妻弟。徐增寿袭父荫官至左都督,朱棣即位后,追封其为武阳侯,谥忠湣;后进封定国公,其子徐景昌继嗣。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朱棣被封为燕王,建文帝时期,朱棣通过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即明成祖,也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颇有作为。郑和下西洋、修编《永乐大典》,都是朱棣的杰作,朱棣也被称为“永乐大帝”。那么,他所有的作为都是因为靖难之役的成功,而靖难之役的成功也离不开他麾下为他出生入死的那些将领。今天,盘点靖难之役时,四位立下战功的名将。

朱能

朱能,明朝初期名将,靖难之役的著名将领。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朱能便在其麾下效力,早期跟随朱棣征讨漠北,因骁勇善战而屡建奇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朱能再次大显身手,夺取北平九门,连斩数员大将,之后又随朱棣在定真之战中击败南军主将耿炳文,在郑州坝之战击败曹国公李景隆。1400年,朱棣在东昌之战被围困,朱能率领敢死队冲入重围,经过殊死搏斗,将朱棣救出重围。之后朱能又打了许多漂亮的胜仗,为朱棣继承皇位立下了赫赫战功。1402年6月,朱棣继承皇位,9月大封功臣,朱能被封为成国公,位列所有功臣第二!后又加封太子少傅。1406年,朱能奉命征讨安南时,病逝于途中,时年仅仅37岁。

张玉

张玉,靖难之役名将,张玉原是元朝旧将,元朝灭亡后,投靠明朝,直属燕王朱棣麾下,张玉不但作战勇猛,而且颇有谋略,随朱棣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朱棣非常赏识张玉,他和朱能合称朱棣的左膀右臂。靖难之役中,张玉与朱能夺取北平九门,张玉在三日之内就将北平算全城全部控制,而且张玉屡屡给朱棣献计,朱棣听从张玉的计谋,屡屡得胜,因此也实力大增。1400年,朱棣在东昌之战时被围困,张玉与朱能杀入重围营救,最终朱能与朱棣突围,而张玉因力竭而战死,时年58岁。

张辅

张辅,靖难之役名将,也是名将张玉的长子,典型的将门虎子。张玉归顺明朝时,张辅10岁,张辅从小便随父亲学武,成年之后的张辅也是一员虎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张辅也随父亲参与其中,张玉战死后,张辅接过父亲的大旗,他没有给父亲丢脸,也没有辜负朱棣的信任,在许多战役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朱棣登上皇位后,张辅被封为信安伯,妹妹被封为贵妃,父亲被追封为河间王。张辅历经四朝,为明朝的稳定屡建奇功,75岁时,任然征战沙场,最终在土木堡之变中,年迈的张辅阵亡于乱战之中!

孟善

孟善,靖难之役名将。孟善是一位老将,他早期是朱元璋的麾下的大将,起初跟随徐达南征北战,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身为前朝老将的孟善毫不犹豫地站在了朱棣的一边。孟善的投靠,让朱棣没有后顾之忧,也是孟善的归顺才能让朱棣一心地与南军作战,朱棣最后的成功,孟善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后来在保定之战中,孟善几千人成功抵御住了几万人的进攻,成功地保住了保定城。朱棣登上皇位后,孟善被封为保定候,1412年,孟善去世,追封滕国公!

太平天国哪个王爷地位最高

太平天国的最高爵位是王,最高的地位是天王,然后是东王。太平天国实际上掌权人是东王,负责所有的军政大权,天王的权力是比较小的,或者受到东王的限制。直到北王处理掉东王后,天王也重新掌握了天国权力,天王事后也处决了北王。

东王杨秀清地位最高。天地之间有东西南北中之说,东在首,因此东王地位最高。

东王的杨秀清是太平天国的创始人之一,太平天国的第二号人物,是一位战略天才,为太平天国制定了许多重大战略决策,并亲自指挥调度各路兵马大破清兵江南、江北大营。

最高的是东王杨秀清。

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时,分封了首义五王,按等级从高到低为:东王杨秀清、西王肖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东王以下诸王皆受东王节制。这五王是按他们对太平天国的贡献和在群众中的威望来分封的。

杨秀清既在广西桂平县紫荆山种山烧炭工人中有威望,成为群众领袖,又假借“天父下凡”,稳定“拜上帝会”教众人心,取得了“代天父传言”的特殊的宗教权力和地位,他本人在军事、政治等方面又显示了非凡的天才和能力,做出了非同一般的贡献。因此,他获封五王中位置最高的东王。

洪秀全为“天王”,称“万岁”;杨秀清为“东王”,称“九千岁”;萧朝贵为“西王”,称“八千岁”;冯云山为“南王”,称“七千岁”;韦昌辉为“北王”,称“六千岁”;石达开为“翼王”,称“五千岁”。

1、天王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小名火秀,族名仁坤,后来为了避上帝“爷火华”(“耶和华”的谐音)名讳而改为现名,太平天国建立者,清末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民族英雄。

18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但其坚信“古来事业由人做”,遂吸取早期基督教教义中的平等思想,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的盛世。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号天王。1853年定都江宁(今南京),改称天京。

在主权原则上,洪秀全对满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并积极抗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英国政府曾派使者与洪秀全联系,表示如果洪秀全承认英国在华利益就对太平天国提供援助,但遭到洪秀全严词拒绝。

由于洪秀全始终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不肯出卖国家主权而使得列强转而支持满清政府。1864年洪秀全在天京病逝,其逝世后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在满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2、东王

杨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杨嗣龙,祖籍广东嘉应州的客家人 ,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隘新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以耕山烧炭为业。

1846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参与发动金田起义,同年12月被天王洪秀全封为“东王”,称“九千岁”,是太平天国最重要的领袖之一。

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杨秀清已经集教权、政权和军权于一身,是太平天国实质上的首领。1856年9月,杨秀清在天京事变中被杀害,家人僚属几无幸免。

3、西王

萧朝贵(约1820—1852),族属未定(有汉、壮、瑶、客家四种说法)。生于清嘉庆末年,广西武宣罗渌垌人。金田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之一,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军事将领,被洪秀全封为西王。

地位高隆,位居洪秀全、杨秀清之下,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之上。

4、南王

冯云山(约公元1815年—公元1852年),又名乙龙,号绍光。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禾落地村人。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龙川县石灰窑村。

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地理,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在村中设馆授徒,以塾师为业。是拜上帝会的始创人之一,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之一。

1852年6月太平军路经蓑衣渡时,冯被埋伏于此的清军江忠源部炮火命中,伤重身亡。官封南王,七千岁。

5、北王

韦昌辉(1823年-1856年),壮族,原名志正,又名正。太平天国前期领导人之一,祖籍广东南海县。

明末清初,其先祖迁广西,定居桂平金田村。他家资富有,少曾读书,知文义,有才华,遇事能见机应变。道光二十八年(1848)入拜上帝会,不久成为中坚,与洪秀全、冯云山结为兄弟,称天父第五子。

金田起义后任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官封北王,称六千岁,地位次于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

6、翼王

石达开(1831年3月—1863年6月27日),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客家人,祖籍地在今广东省和平县。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革命家、战略家,武学家,诗人,书法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1851年12月,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石达开晋封“翼王五千岁”。

1857年,封“左军主将翼王”,天京事变曾封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军民尊为“义王”(本人谦辞不受)。

东王杨秀清地位最高

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时,分封了首义五王,按等级从高到低为:东王杨秀清、西王肖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东王以下诸王皆受东王节制。这五王是按他们对太平天国的贡献和在群众中的威望来分封的。

杨秀清既在广西桂平县紫荆山种山烧炭工人中有威望,成为群众领袖,又假借“天父下凡”,稳定“拜上帝会”教众人心,取得了“代天父传言”的特殊的宗教权力和地位,他本人在军事、政治等方面又显示了非凡的天才和能力,做出了非同一般的贡献。因此,他获封五王中位置最高的东王。

杨秀清太平天国中地位高。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时,分封了首义五王,按等级从高到低为:东王杨秀清、西王肖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东王以下诸王皆受东王节制。这五王是按他们对太平天国的贡献和在群众中的威望来分封的。

太平天国中地位最高的王爷是东王杨秀清,这是因为杨秀清是太平天国最早的重要领导人,在太天天国起义初期,就被洪秀全封为了东王,而且太平天国封的这些王中,东王杨香清的地位最高,并且拥有节制其它诸王的权力,所以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的王爷地位比较高,

朱棣手下四大猛将

朱棣四大猛将:

朱能

朱能,明朝初期名将,靖难之役的著名将领。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朱能便在其麾下效力,早期跟随朱棣征讨漠北,因骁勇善战而屡建奇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朱能再次大显身手,夺取北平九门,连斩数员大将,之后又随朱棣在定真之战中击败南军主将耿炳文,在郑州坝之战击败曹国公李景隆。1400年,朱棣在东昌之战被围困,朱能率领敢死队冲入重围,经过殊死搏斗,将朱棣救出重围。之后朱能又打了许多漂亮的胜仗,为朱棣继承皇位立下了赫赫战功。1402年6月,朱棣继承皇位,9月大封功臣,朱能被封为成国公,位列所有功臣第二!后又加封太子少傅。1406年,朱能奉命征讨安南时,病逝于途中,时年仅仅37岁。

张玉

张玉,靖难之役名将,张玉原是元朝旧将,元朝灭亡后,投靠明朝,直属燕王朱棣麾下,张玉不但作战勇猛,而且颇有谋略,随朱棣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朱棣非常赏识张玉,他和朱能合称朱棣的左膀右臂。靖难之役中,张玉与朱能夺取北平九门,张玉在三日之内就将北平算全城全部控制,而且张玉屡屡给朱棣献计,朱棣听从张玉的计谋,屡屡得胜,因此也实力大增。1400年,朱棣在东昌之战时被围困,张玉与朱能杀入重围营救,最终朱能与朱棣突围,而张玉因力竭而战死,时年58岁。

张辅

张辅,靖难之役名将,也是名将张玉的长子,典型的将门虎子。张玉归顺明朝时,张辅10岁,张辅从小便随父亲学武,成年之后的张辅也是一员虎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张辅也随父亲参与其中,张玉战死后,张辅接过父亲的大旗,他没有给父亲丢脸,也没有辜负朱棣的信任,在许多战役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朱棣登上皇位后,张辅被封为信安伯,妹妹被封为贵妃,父亲被追封为河间王。张辅历经四朝,为明朝的稳定屡建奇功,75岁时,任然征战沙场,最终在土木堡之变中,年迈的张辅阵亡于乱战之中!

孟善

孟善,靖难之役名将。孟善是一位老将,他早期是朱元璋的麾下的大将,起初跟随徐达南征北战,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身为前朝老将的孟善毫不犹豫地站在了朱棣的一边。孟善的投靠,让朱棣没有后顾之忧,也是孟善的归顺才能让朱棣一心地与南军作战,朱棣最后的成功,孟善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后来在保定之战中,孟善几千人成功抵御住了几万人的进攻,成功地保住了保定城。朱棣登上皇位后,孟善被封为保定候,1412年,孟善去世,追封滕国公!

张士诚是怎么起家的?以及后来是怎么被朱元璋打败的

张士诚是兴化白驹场人(今天的江苏盐城)。自幼家境贪寒。他家中排行老大。以撑船运盐为生!

元朝未年,史治腐败,财政空虚。元朝统治者大量增发盐引,抬高盐价。但张士诚兄弟的收入却很微薄。还时常受到盐差的欺负。1353年正月,张士诚和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联络了17名盐丁发动了暴动!

起义军得到了盐丁们积极响应,很快就发展到了近万人!并攻占了泰州、兴化、高邮等地。次年,张士诚在高邮建立政权,自称诚王

国号周。

后来,张士诚一路攻城掠地,并杀死了红巾军领袖刘福通。

朱元璋的势力范围就在张士诚的旁边。双方经常交战,均有死伤!

后来,张士诚逐渐处于劣势,连他的亲弟张士德也被朱元璋抓获。张士德后绝食而亡!张士诚身边的文武大都被战死和投降!

1366年9月,朱元璋集中20万精兵消灭张士诚。

张士诚城中粮草渐尽,就率众突围!弟弟都被战死。张士诚穷途未路,让最钟爱的夫人自焚后,上吊自缢,又被将领救下!

徐达派张士诚旧将李伯升、潘元绍劝降。张士诚上了船,被送往应天府。

当天夜里,张士诚上吊自杀,时年47岁!

张士诚,小名九四。他的发家主要是靠走私,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盐铁都是国家运营,或者是国家允许的商户,一般人是不允许买卖盐,能够走私盐的人,一般都是亡命之徒,类似于黑道大哥。张士诚有三个弟弟,他们兄弟四人经常驾船运官盐,顺便自己夹带一些私盐,张士诚本人颇具有大哥气息,轻财好义,只要别人家有困难,他都会帮助别人,就这样他在运盐的盐丁这一群体中有着很高的威望。不过私盐不是很好卖,当时收购私盐都是富家大户,这些富家大户经常凌辱张士诚这群走私盐的盐丁,有些直接不给钱还威胁要告知官府直接吞了张士诚的私盐。而当时巡守的弓手丘义,也就是查探私盐的官兵对于张士诚等人也是欺辱。最终张士诚忍受不了,带着三个弟弟和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了丘义,并且一不做二不休把那些富户也全部杀了。然后张士诚召集这些平时饱受欺压的盐丁举行起义,盐丁们都推举张士诚为主。张士诚起兵之后攻陷泰州,高邮府的知府李齐招降了张士诚,但是随后张士诚再次背叛,起兵杀了行省参政赵琏,并攻陷兴化,在德胜湖接寨,部下达到一万余人,元朝想招降张士诚,封他为万户。在至正十三年,张士诚攻陷高邮,杀了高邮知府李齐,自称诚王,建立国号大周,建元天祐,至此张士诚正式成为元末群雄的一员。

元至正十四年九月(1354年),元右丞相脱脱率领大军征讨张士诚,张士诚连战连败,都城高邮被脱脱围攻,但是就在高邮要被攻下的时候,元顺帝听信谗言于是解除脱脱的兵权,让其他人代替脱脱,简直是天助张士诚,在脱脱离职后,围攻的军队没有主帅,张士诚一举击溃元军,同时张士诚派弟弟张士德通过通州渡江进入常熟,至正十六年二月,张士德攻破平江,湖州、松江及常州诸路。张士诚把平江改为隆平府,并把都城迁徙到隆平府,隆平府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市,这一年刚好朱元璋攻下集庆,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市。

双方有接触,朱元璋派杨宪前去和张士诚结交,张士诚把杨宪留住,然后派人攻打镇江,被徐达大败,朱元璋随即派遣徐达和汤和攻打常州。张士诚兵来援,大败而归。至此张士诚就没有再去攻打朱元璋。但是嘉兴这一带是元朝守将苗帅杨完,杨完几次大败张士诚的军队,到了至正十七年,朱元璋大举进攻张士诚,耿炳文攻取长兴,徐达攻取常州,吴良等人攻取江阴,最后徐达兵锋直指宜兴,常熟,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前来救助,结果张士德被徐达军的前锋赵德胜所擒,张士德被抓后遗书张士诚投降元朝,而自己则是绝食而死。张士诚听从弟弟的意见投降了元朝。元朝的达识帖睦迩与杨完在杭州发生矛盾,达识帖睦迩于是召张士诚攻杀杨完,张士诚由此攻下杭州。此后张士诚一直接受元朝的封赏,成为元朝的臣子,但是拥有自己的武装。

至正二十三年九月,张士诚再次举起反旗,但是张士诚的心却早就已经衰落了,张士诚在占据二千余里的地盘,带甲数十万。基本上打仗很少,导致张士诚的地盘相比较于其他地方逐渐恢复生产,开始变得富裕,而张士诚开始沉迷于享受,对待政事有所怠慢。而他宠信的弟弟张士信、女婿潘元绍贪婪敛财,金玉,珍宝,名画,书法都大量收集。手下的将领也沉迷于享受,不肯打仗。一遇到战事,就说有病,直到张士诚给予大量的财宝才肯上战场,一到军营里还带着丫环、小妾、乐器,在前线吹拉弹唱。就算是打了败仗,也没有任何惩罚。上下如此嬉戏,怎么会不灭亡。

此时朱元璋虽然也和张士诚有战事发生,但是主要精力是在对付陈友谅,在大败陈友谅,平定武昌之后,朱元璋开始对付张士诚。朱元璋派徐达等人攻破重镇高邮,夺取淮北的地方。随后徐达、常遇春帅兵从太湖出发,攻打湖州,张士诚兵败如山倒,苏州南面的杭州,嘉兴,松江全部投降朱元璋,最后张士诚被围困在苏州城中,朱元璋修建长围围困张士诚,这一次围城从至正二十六年十一月一直到至正二十七年九月,差不多有11个月,张士诚数次派兵突围,但是都没有成功,最后平江被攻破,张士诚想要收集部队在万寿寺东街迎击朱元璋,但是兵士没有斗志,全部逃散,最后张士诚准备自杀,但是部将赵世雄把他解了下来,最后张士诚被押送前往金陵(南京)的船只上自缢而死。

张士诚是泰州兴化白驹场(今江苏盐城大丰)人,1321年8月23日,张士诚出生在一个贫苦的“亭民"之家,撑船运盐维持生计。朱元璋靠投奔郭子兴起家,张士诚则直接揭竿起义,由十八条扁担起家,打下纵横两千里的江山,先称诚王,国号大周,建元天佑;后又称吴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为朱元璋所败,一场轰轰烈烈的事业毁于一旦,弄了个羞愤自杀的结局。细思其中缘由,让人扼腕痛惜。

一,不畏强暴,敢向元廷宣战。

张士诚是屈指可数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他是盐丁一枚,和朱元璋一样,是毫无背景的草根出身。

元朝末年,政府大量发放盐引,致使盐价高涨,人民受剥削更重,生活更无保障。张士诚所在的家乡,正处于东南沿海,每到盛夏,潮长潮落会将大片农田变成盐碱地。张士诚10岁就跟着乡亲们上船运盐,他不仅体力过人,而且有侠义风范,大家有什么难处,有求必应,即使自已囊中羞涩,照样慷慨解囊。因此,他周围的人墙都不扶就服他。

运盐的收入是非常低的,根本不能养活人。为了赚一点外快补贴家用,他伙同几个胆大的,在运官盐的时侯,随身携带一些私盐卖给有钱人。有钱人则以报官相要挟,不仅讨不到钱,还要被打骂。因为身份低微,干的又是违法的事,也只能忍气呑声。有个叫邱义的盐警,负责监察盐丁和揖拿私盐贩子。这邱义是个吸血鬼,时时打骂和盘剥盐丁,盐丁们对他恨之入骨。

元顺帝至正13年(1353)正月,张士诚联络了弟弟士义、士德、士信,以及李伯升等17位不怕死的盐民,积极筹划起义。为稳妥考虑,他们把聚会地点选在了偏僻的草堰场。18名好汉在草堰场北极殿同饮血酒,拿起每天挑盐的木扁担,摸进盐警邱义的家中。这家伙还在睡意朦胧中,就被扁担打死。接着又冲进当地富户家中,把富户家的粮食和钱财分发给穷人,然后举火焚屋。受压迫和剥削的盐丁见有人领头造反,于是都投靠到18条扁担中来,并且推举张士诚为首领,攻下泰州。

高邮知府李齐审时度势,招降了这支队伍。不久,他们脱离约束出走,杀死行省参政赵琏,攻取兴化,队伍发展到一万多人。元朝政府给予“万户”的委任状招安张士诚,此时的张士诚岂能被一个“万户”所诱,他不仅诱杀了李齐,还通过武力占据了高邮,自称诚王,独立建国。

张士诚的所作所为,触怒了元廷。至正14年9月,元朝丞相脱脱亲率百万大军讨伐,高邮城被围得水泄不通。脱脱扬言:“不接受投降,要杀尽城里所有的人!”。脱脱素以雷厉风行著称,这下张士诚后诲了,怪自已太鲁莾,引来灭顶之灾。但是正在这紧要关口,脱脱被奷臣陷害,元顺帝将他撤职,在押往吐蕃的途中用酒毒死。脱脱走后,元军无心恋战,或走或散,张士诚乘机杀退元军。

至正15年,张士诚的军队进入常熟。第二年攻占平江(苏州),然后又攻占湖州、松江和常州等路。改平江为隆平府,定都隆平。

二,两虎相斗,高下立判。

朱元璋攻下集庆后,为避免与张士诚产生摩擦,派杨宪送去一封信。信中先是对张士诚一番恭维,接着鼓吹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的重要性。张士诚想:“拿几句文绉绉的酸话糊弄我,叫我不打你,我偏要打你!”。于是他扣住信使,也不回信,还派水军进攻镇江。进攻镇江的水军被徐达打败。朱元璋又调徐达和汤和攻常州,张士诚急调军队援救,结果又被打败,而且损失了两员虎将。没办法,张士诚只得写信求和,承诺每年送给明军粮食20万石,黄金500斤,白金300斤。朱元璋限令吴军放人,不要黄白二金,总交粮食50万斤就够了。

以前张士诚打下平江后,就着手打嘉兴,没想到元朝守将杨完者是个硬茬,居然久攻不下。张士诚指令张士德改攻杭州,杨完者回师杭州,又将张士德赶了出来。第二年,朱元璋令耿炳文攻取长兴,徐达攻取常州,吴良攻取江阴,从而钳制了张士诚军队的发展方向。过了一段时间,徐达打下宜兴,又接着打常熟。张士德被打得大败,并被敌将活捉,成为朱元璋招降张士诚的把柄。张士德为了兄长大业,暗中派人叫张士诚投降元朝,以解危局,而自已宁死不屈,绝食而亡。

当时江浙行省右丞相达识帖睦迩收到张士诚的请示后,上呈元顺帝,元顺帝同意他请降,并封他为太尉,张士诚依旧有同样的军队和地盘。

达识帖睦迩素与杨完者不合,借此机会私自叫来张士诚的军队。张士诚手下将领史文炳,趁其不备杀死杨完者,拿下杭州。元廷向张士诚要粮,张士诚纳粮11万担,由海上运往大都,每年如此。

三,没有称霸野心,没有忧患意思,没有奖惩机制,注定英雄末路。

至正23年9月,觉得解除了危机的张士诚又自称吴王,将达识帖睦迩囚禁在嘉兴,拒绝给元廷纳粮。他封母亲曹氏为吴太妃,正儿八经地为吴太妃配置属官,大兴土木修造太妃府邸。对弟弟张士信、女婿潘元绍委以实权。对招揽的宾客,赠送车马,居室、家具。张士诚本人骄奢自负,对政务漠不关心,也听不进其它意见,一派太平君王作风。张士信和潘元绍,利用职权疯狂敛财,珠宝字画堆积如山,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张士诚部下的将领,没有主人翁姿态,不能令行禁止。一到打仗的时侯,都喜欢装病,不拿到金银、土地、高官,绝不出战。这些将领即使到了军中,也不重视军事,反而把美女、歌舞、杂耍、赌博带入军中,以娱身心。这些玩乎职守的将领打了败仗,张士诚从来不责罚,仿佛宽大就能使他们的良心发现。

当朱元璋进攻陈友谅的时侯,陈友谅也曾约他夹攻朱元璋,而张士诚坐山观虎斗,想收鱼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好处。结果,他不能正确分析:朱陈吴如同三国魏吴蜀,唇亡则齿寒的道理。导致陈友谅被灭后,朱元璋全力追剿张士诚,错失了改变时局的机会,也让自已走上了悬梁自尽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他骄兵而败,本不足惜,只可怜他的妻妾幼子。城陷,张士诚对其妻刘氏说:“我兵败且死,你怎么办?”,刘氏良德妇人、从容答道:“君勿忧,妾必不负君!”,说完,怀抱两个幼子,在齐云楼下积柴薪,与诸妾登楼,自缢前令人放火焚楼。鸣呼,昔日的富贵繁华,变成凄惨焦烟!

张士诚是如何起家的?

回答这个问题前必须先谈谈元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元朝蒙古统治阶级缺乏政治理想,其向外侵略扩张主要是为了掠夺财富,其次是为了满足其征服欲望。所以元朝政府对汉人没有政治责任,更没有法律责任。

将基层每二十家编为一“甲”,首长称“甲主”,由政府委派蒙古人担任,这二十家人成了“甲主”的奴隶,这二十家的衣服、粮食、金钱、女人,“甲主”可随心所欲索取、霸占。“甲主”以上的政府首长全是蒙古人担任,如果蒙古人数量不足时,中亚人通过贿赂也可担任。同时蒙古人的婴儿和幼童都可以继承州长、县长的职务。

更要命的是赐田制度,蒙古大汗可以随便将汉人及其耕种的田地赏赐给皇新国戚,汉人也随之由自由农民变成农奴。

蒙古帝国的不断腐烂,加上大面积的赤地千里的干旱,致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地民变风起云涌,农民暴动前赴后继达数百次之多。最惨的是公元1344年,黄河在白茅堤大决口,黄河大水直泻六百余公里,沿河数十万饥民无家可归,成为农民起义的兵源。并产生了大量的农民领袖,其中以方国珍、刘福通、李二、徐寿辉、郭子兴、张士诚最为著名。

作为盐贩的张士诚抓住机会,与弟弟张士德、张士信率盐丁起兵,迅速攻占泰州、兴化、高邮。次年在高邮称王,国号周,年号天佑。又进一步率军攻取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后来投降元朝,不断扩占土地,割据地盘越来越大。公元1363年攻占安丰,斩杀红巾军领袖刘福通,自称吴王,建都平江(苏州)。于是起家。

张士诚是怎么被朱元璋打败的?

朱元璋是人精,善于巧干,有苦干实干的人为他打基础。朱皇帝的作战目标不是蒙古人,而是中国人的其他抗暴力量。

作为贫困孤儿的朱元璋,走投无路时进皇觉寺当小和尚,供大和尚役使,寺庙被毁后投奔民众领袖郭子兴,抱得美人又快速升官,升到副司令的位置。郭子兴逝世后其儿子郭天叙当了司令,野心勃勃的朱元璋用计杀了恩主之子并取而代之,成为一支重大力量。

在其他力量进攻蒙古拼消耗时,朱元璋却在南方扩军扩地,飞速发展壮大!攻占集庆(南京)后,改名应天。鄱阳湖决战消灭了陈友谅。

南宋帝国受到张士诚攻击后,皇帝韩林儿来应天找依靠,朱元璋派军队前往奉迎,仪式倒隆重,可奉迎的军队却把皇帝韩林儿推入长江溺死。1367年朱元璋兵团攻入平江,擒获张士诚,送往应天后,张士诚自缢而死,时年47岁。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皇位,改称明王朝。




张士诚,小字九四,淮南泰州(今江泰县)白驹场人,塔跟他的三个弟弟“以操舟运盐为业,缘私作奸利”。然而老张的这份营生很不好干,平时把盐贩到富豪之家,要么遭受人家的白眼欺凌,要么就直接取盐不给分文。因此,老张已经对这些狗大户愤恨已久。

到了1353年,也就是元顺帝至正十三年,他终于忍受不住,带着他弟弟们跟李伯升几十个人,灭掉了周围富户,把人家的房子也烧个干净,因为害怕坐牢,就直接揭竿而起,造反啦!

当时的盐丁生活十分苦,工作量大,又被盐商剥削得惨,于是大家纷纷响应他,并推举他为大佬,很快就攻陷了泰州、兴化县,高邮。

第二年,老张觉得自己事业有成,于是自称“诚王”,立国号为“大周”,建元“天祐”。当时,轰轰烈烈的元末农民大起义已经爆发了两年,元军郑集中全部力量与“心腹大患”,也就是刘福通领导的北方红巾军主力鏖战。

元朝统治者虽很想吃掉势力日益壮大的张士诚,但苦于力不从心。于是,张士诚便利用了这一极好的时机,扩展势力,以图独霸一方,到了1356年2月,张士诚南下攻陷了平江(苏州)、湖州、松江及常州诸路,改平江为隆平府,并以此作为都城,后又进称“吴王”。

在元末群雄的角逐中,一开始张士诚的实力便迅猛发展,造成了咄咄逼人之势。在经济上,他据有唐宋以后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江浙地区。这一带“民物蕃盛,储积殷富”,人才众多;在军事实力上,他又地南北二千余里,“甲士数十万,南面称孤”,有“项羽之势”。

张士诚的实力可谓:地富粮足,锐不可挡、其势力之大,是以集庆为中心的朱元璋无法与之相比的。时朱元璋的所辖之地,只不过占有现在的安徽东南角到江苏西南角,以及江西东北角、浙江西北角这样一块不大的地狭粮少的地区。

“论兵强莫如友谅,论财富莫若士诚”,而且又处于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的三面保卫之中。由此不难看出,朱元璋当时的力量无论在经纪商,还是军事上都远不能与张士诚相比。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在经纪上、军事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张士诚最后却败在了朱元璋之手,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呢?

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张士诚“爱士”政策的不当。

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只要把张士诚和朱元璋在如何对待“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作一番比较,就可以知道张士诚的失败是势所必然的了。

其一,招士待士的原则不同

在招什么样的“士”和如何对待“士”的问题上,张士诚与朱元璋的做法迥然不同。在元末群雄中,朱元璋是始终奉行唯贤是用、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的,他为求得天下贤才,采取贴“招贤榜”、设“礼贤馆”、行“推荐制”,用“仕元者”。凡此种种无不注意招收有真才实学的人,并量才予以任用,从而获得了大批有用之才。比如,明朝开国功臣之一的李善长,就是朱元璋在路上遇到的......

由此不难看出,朱元璋的招士与待士不仅仅注重招收那些已有名望之人,而且更注重招收那些经过策问而证实其确有真才实学的人,然后再委以重任,因而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与此相反,张士诚为“招纳四方贤俊”及“才识文艺之士”,虽然也开“弘文馆”,筑“景贤楼”,用“仕元者”。然而张士诚的招士却不问士之贤与不肖。他既不管此人是否确有才能,又不亲自加以询问,只要愿意游其门下者,就来这不拒。

一时间,贪恋财帛美女,以肥其家的势利之徒;在朝空有虚名,郁郁不得志的地主儒生;以及游手好闲,夸夸其谈的文人学士,都纷纷地聚集在张士诚周围,海阔天空,吟风弄月,歌功颂德,把张士诚搞得昏昏然。

以至于张世豪后来贪图享乐,不理政事,将一切军国大事皆委托给他弟弟张士信,情况就变得更糟了。张士信也不是什么好鸟,身为丞相,生活极度奢靡,利用职权,大肆兴建楼台亭榭,广蓄歌姬舞女,甚至行军作战的时也携婢带妾,朝夕酣宴不断。自己无才无识不论,又嫉妒贤能。

后人在论述张士诚败亡时,就由这样一句话:“张氏亡国,亡于其弟士信”。但其实,张士诚之亡,何至于其弟张士信,它与张士诚所招的无用之士的误国,是不无关系的。

其二,对纳谏的态度不同

虽然朱元璋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王,动辄就剥皮冲草,杀人全家,但他这个兴趣爱好是在成为皇帝,统一天下后才培养的,实际上在建国之前,他在求谏纳谏方面做得相当不错。他不仅爱才,并乐于听取文臣武将的不同意见,只要说之有理,言之有据,无不择善而行。

可以这样说,朱元璋在元末群雄角逐中,之所以能够取得最后胜利,与她善于采纳所用之士的良策是分不开的。

张士诚恰好与朱元璋相反,他心胸狭隘,不仅不虚心求谏,反而听不得半点正确的意见。入昆山人郭翼,面对元朝政治腐败,官吏无恶不作,百姓怨声载道的局面,规劝张士诚说,如果想要成就霸业,需要“反其政休其牢之,率以乘时进取”。

何况富庶的吴地,是军家必争之地,若一味贪图享乐,待到四方豪杰并起之日,即使关门自守恐怕也来不及了。这颇中时弊的言语,切合实际的计策,竟忤违了张士诚,对郭翼耿耿于怀,几次想杀掉他,后因张士诚的妻子再三劝阻,才没有下手,使得郭翼得以死里逃生。

其三,爱士和好士的目的不同

张士诚之所以在招士和待士的做法以及求谏、纳谏的态度都与朱元璋不同,归根结底乃在于他们的爱士、好士的目的不同。

朱元璋好士,在于他深刻认识到人才对其事业成败的重要作用。鉴于这一认识,朱元璋在不遗余力求得贤才之后,不仅“礼之特厚”,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皆待以腹信,帷幄朝夕”,或参预机谋,或筹运粮草,或安定地方,做到充分信任他们,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因此使得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聚集在他身边。

张士诚在“爱士”、“好士”方面虽有不少做法和朱元璋相似,其采取的措施在时间上还要比朱元璋早,注入1358年朱元璋提倡兴办学校,而张士诚早在1354年就下令在各州县兴办学校了。

早先,入儒士马世杰、郭良弼、董绶都都被罗致到他的幕下。开始做和谐有能之士对张士诚也抱有期待,想干一番事业,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可是,张士诚在据有江浙富饶之地后,开始过着安逸的生活,只想保住这块地皮,永世享乐,不愿意冒风险,再加上他心胸狭窄,疑心又重。对所招之士,除了给予优厚的待遇和空有其名的爵位外,对他们既不信任,又不重用。

历史事实证明:决定战争的胜负,固然取决于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对比,但要使上疏条件充分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双方的人才储备,当然这里的“人才”指的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的人,而不是那些没有展现才能的“人才”。张士诚之所以失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没有真正认识到知识分子的作用。

在“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一民谣的号召下,1351年(元至正十一年)声势浩大的红巾军起义爆发了,反元烽火迅速席卷大江南北,人们耳熟能详的朱元璋、陈友谅等人初期都是红巾军将领。而在红巾军之外却有一位独树一帜的义军领袖,在东南沿海地区创下一番基业,这个人就是私盐贩子张士诚。张士诚与其说是争霸天下的枭雄,更像是一个讲义气的江湖大哥,这是他迅速崛起又最终走向灭亡的关键,性格决定命运。

张士诚出生在东南沿海的泰州兴化白驹场,家里世代以物流业为生,说白了就是划船为官府运盐的,从十岁开始就赚钱养家,靠出卖劳力补贴家用。元朝末年朝政败坏,上有官府横征暴敛、苛捐杂税无数,下有小吏士绅仗势欺人、侵吞民财,张士诚和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差,后来就干起了贩私盐的营生。

但贩私盐在古代是杀头的罪名,张士诚还没有任何背景,常常被当地士绅勒索,不但私盐被抢走,人还被打了,张士诚暗怀不满。同时白驹场盐警依仗监督盐民的权力,常常克扣盐民工资,还向盐民勒索钱财;而张士诚为人仗义疏财,常常拿钱帮助这帮盐民,慢慢的树立了威信,盐民们也就成了张士诚起家的班底。

1353年(元至正十三年),受红巾军起义的鼓励,张士诚和自己的兄弟联络了一帮盐民共18人,歃血为盟,杀欺压百姓的盐警当投名状,起兵反元,因为元朝对铁器管理极严,张士诚等人只能用扁担当武器,因此这次起义被称为“十八条扁担起义”。一方面是张士诚平时的名声起了号召作用,另一方面是他们将从富户、官府手中抢的钱粮分给当地百姓,张士诚的队伍迅速壮大,攻下泰州、兴化,又用诈降的方式偷袭高邮,建立“大周”,张士诚自称“诚王”,此后攻占扬州,截断京杭大运河南北水路运输。

张士诚是所有反元义军中第一个称王的,枪打出头鸟,1354年(元至正十四年)元朝丞相脱脱率百万大军围攻高邮。所有人都以为张士诚死定了,谁知元朝自废武功,因为高层斗争解除脱脱兵权并将其毒死,临阵换将造成百万大军崩溃,张士诚神奇的获胜了,还收编了大批溃兵,实力和名望大涨。此后张士诚军攻陷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不断扩大地盘,到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势力地盘纵横两千余里,麾下兵马数十万,雄霸东南,成为元末群雄中最富有的一位。

张士诚本身是底层出身,对于元朝末年民众生活的辛苦非常了解,再加上地盘处在东南沿海,从盐业和海外贸易中获取暴利,因此张士诚对治下百姓是真好,不但取消了各种苛捐杂税,还给民众分田地、分财物、农税能免则免,各地流民纷纷来投。

得民心可以说是张士诚立身的根本,不论是元朝百万大军围高邮,还是朱元璋攻灭张士诚的平江战役,张士诚能够长时间困守孤城,就是因为当地人的支持。朱元璋一统天下后,平江(苏州)地区的税收占明朝收入的十分之一,就是因为朱元璋恼恨当地人支持张士诚,收取重税给予惩罚,《国榷》上记载“上恶吴民殉守张士诚,故重其科 ”。

作为一个君主,对民众好是对的,但对属下好有时就是错的,特别是不讲原则的好。张士诚为人讲义气,发家后乐于和属下分享富贵,到了赏罚不分的地步。平时张士诚就是各种赏赐属下,田地、豪宅,曾经的苦兄弟都成了大富豪;而这帮人打了败仗、犯了错,张士诚也不惩罚,依然让他们担当重任,弄到最后张士诚手下成了一帮没有斗志的咸鱼,都不愿意拼命了。

一个势力要保持战斗力,都要依靠严格的赏罚制度,是因为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恩大成仇,光靠施恩去笼络属下,最后大家会将任何赏赐当成自己应得的,索取更多。张士诚就遇到了这个问题,他对属下太好,以至于完全没有上位者的威严,手下将帅们对于他的命令是各种敷衍,不给好处不做事,给了好处也不用心做事,最终看似庞大的张士诚势力迅速在朱元璋打击下崩溃了。

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张士诚兵败被俘,面对朱元璋的招揽拒不投降,在被押解到应天府当夜,自杀身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5796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李薇郡主身份暴露在第几集 李嗣源说岐王大驾归来下一篇:古罗马骑士在罗马社会中享有怎样的地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