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朱元璋后人今何在 朱元璋的后代在现今哪

导语:朱元璋的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但随着历史的变迁,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已经与明朝时期大不相同。如今,朱氏家族分布于全国各地,有些还在从事着政治和商业活动,但更多的已经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之中。

目录导航:

  1. 朱元璋后人今何在
  2. 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今何在
  3. 现在姓朱的是朱元璋的后代吗
  4. 朱元璋移民哪些地方
  5. 朱元璋后代逃亡路线
  6. 朱元璋的后代是谁
  7. 朱元璋子孙哪一支最多
  8. 朱元璋的后代现在有多少人
  9. 朱元璋的后人现今有多少
朱元璋后人今何在

现今朱元璋的后裔主要是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等地区。也有去海外的,好像以韩国居多。有意思的是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倒没有其后裔。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朱元璋在册后裔有15.7万人,这是我们现在能掌握的明朝官方最晚的一次皇室人口统计资料。到1644年明朝灭亡,总人数只会多不会少。

明朝276年,共封了87个亲王,近千个郡王。到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之前,明朝在全国有34个亲王,还有被废的齐王、宁王、辽王、伊王、徽王等亲王家族后裔。这些人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等地,分布较广,人数众多。

朱元谭后人现在基本分住在,陕西省,甘肃,江西。河南,河北,湖南,四川,江西,等中原地方,移居海外居住的也有很多,在国内其它地方也还存

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今何在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朱元璋在册后裔有15.7万人,这是我们现在能掌握的明朝官方最晚的一次皇室人口统计资料。到1644年明朝灭亡,总人数只会多不会少。

明朝276年,共封了87个亲王,近千个郡王。到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之前,明朝在全国有34个亲王,还有被废的齐王、宁王、辽王、伊王、徽王等亲王家族后裔。这些人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等地,分布较广,人数众多。

如今的浙江浦江县田后蓬村就发现了朱氏后代,据他们说,祖先曾经逃到这里繁衍生息。直到到2014年,田后蓬有人查朱氏家谱,竟发现本村有朱元璋的后世!现在60多岁的田后蓬的朱国栋说本人是朱元璋的子孙。朱棣成为皇上后,其后世便被分封到安徽,在清朝消灭明朝后,后世代将椅子藏在山洞中,以逃避了对政府的搜索。

现在姓朱的是朱元璋的后代吗

不全是,只有朱元璋的子嗣才是他的后代,因为朱姓在朱元璋之前就有很多了。

秦汉时期,朱姓已遍布于中原和华东地区。魏晋时期,朱姓继续南迁,但主要繁衍地仍在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唐朝时,朱姓已出现在广东。明朝是朱姓的鼎盛时期,朱姓迅速地向全国发展。宋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10万人;明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86万人。

不全是,姓朱的分支也很多,朱元璋也就是明太祖,是明朝开国的君主,朱元璋是在农民起义的过程中称帝的,祖籍在安徽凤阳

现在姓朱的是朱元璋的后代,但是姓朱的并不一定全部是朱元璋的后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给了自己子孙后代大量的土地和财物,使得他们生活优渥,直到明朝灭亡时,明太祖朱元璋的后代有百万人,虽然清朝建立后杀掉大多数明朝宗室,但是也有一部分活了下来。

朱元璋移民哪些地方

据《中国通史·明·》记载,朱元璋为解决宽乡劳力不足,狭乡缺少土地的矛盾,从1307年开始移民垦田。

他下令迁苏、松、嘉、湖、杭无田农民四千余户去临濠(安徽怀远、定远、凤阳、嘉山境内),徙江南民四十万于凤阳,迁山西泽(山西晋城)、潞(山西长治)二州无田农民于河北、山东、河南一带。

凡移民垦田,都有朝廷拨发路费,耕牛和籽种,免税三年。

朱元璋移民了几个地方,包括现在的安徽、江苏、湖南、湖北、浙江等地。
原因是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前曾经历过多次的失败和流亡,在他面临袁军威胁时,不得已进行了一系列的移民行动,以求生存和发展。
从历史角度来看,朱元璋的移民行动不仅仅是为了逃避战争,更是为了寻找可以依附的力量,以期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因此,朱元璋的移民行动是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朱元璋移民了南京和金陵。
因为,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前,曾经领导过农民反抗元朝的军队,在成功建立明朝后,他在南京定都,并将其改名为金陵。
因此,朱元璋移民了南京和金陵。
此外,朱元璋还曾经在其他地方进行过战争,但是并没有移民到那些地方。
除了南京和金陵,朱元璋还在其后代的支配下统治了整个中国。
明朝在他的领导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在文化和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由于朱元璋的移民行为,南京和金陵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城市之一,并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和人文景观。

朱元璋从山西、苏、湖、粤大量移民到豫皖冀鲁地区,促进了南北融合,刺激了人口增长。明朝初年,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严重。繁华胜地扬州,到明初后城中居民仅剩80余家。颍州城中几无人烟,山东、河南多是无人之处。开封周围,人的骸骨成丘,居民很少。洪武十七年,军民不满三千户的三十七个州改为县。到洪武二十一年,河北很多地方还是田多荒芜,居民很少。

洪武十年,河南、四川等州县,因为户粮少,州改县者占到12%,合并的县达到60%.名城开封,因为因为户粮少,由上府降为下府。即使到洪武三十年,常德、武陵等十县土旷人稀,荒芜者居多。

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把濠州改名为临濠府。同年十月,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占领苏州之后,马上把苏州的一些富裕人家迁往临濠府。一方面,是要按照原来的设想,补充临濠流失的人口,繁荣当地的经济。另一方面,这些富裕人家大多是张士诚的忠实臣民,朱元璋要借此惩罚他们。

同年十二月,方国珍归附,他任命的许多高官也都被迁往临濠居住,包括左右丞相、元帅等等,目的也是一样。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开始更大规模地向家乡临濠移民,《太祖实录》当中记录了这样几次:

洪武三年六月,从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五地迁移四千余户无地的贫民,前往临濠,发给他们荒弃的田地和耕牛、粮种,并免除他们三年的税赋。同年,朱元璋把临濠府改名为中立府,定为中都,在那里建筑新城。

洪武六年十月,从山西弘州、蔚州等地移民到中立府。这一次移民的数量很大,一共八千二百三十八户,人口三万九千三百四十九。移民的理由是当地容易受到胡虏的侵扰,官府对移民给予补偿,包括驴牛车辆、现金和盐、布、衣服等等。

中立府的人口大增,为了保持安定,朱元璋又从浙江的杭州、金华等地抽调了七千多精兵,调往中立府,加强守卫。

到了洪武七年,朱元璋又把中立府改名为凤阳府,增设一个凤阳县,并放弃建造中都。但移民仍然没有结束,洪武九年十月,又把山西、真定等地的无地人民迁移到凤阳进行屯田,给他们发放冬衣。

以后,又迁移浙江西部无地的贫民到凤阳屯田,到了洪武十一年,将这些人转变为军户。

不到十年间,朱元璋向故乡迁移了十余万人口。这个数量在今天看来并不算多,但是,相对于元末明初的全国总人口、相对于朱元璋统治的区域,这个数量是很惊人的。

朱元璋在任期间移民过很多次,著名的有朱元璋把一些地方上的富户集中迁到首都附近,形成一个富人区,其次因为著名的山西大槐树战乱,把山西太原的百姓往河北河南安徽山东等地迁移

朱元璋移民了多个地方。
朱元璋在其生平中经历了多次迁徙和移民,根据历史记载,他曾在绍兴、嘉兴、杭州、云南、贵州等多个地方居住过。
朱元璋生于1360年,原籍南皮(今属河北省),少年时家境贫寒,曾在父亲去世后离家到绍兴谋生。
后来,他加入了红巾军,与前往南方抗元。
在抗元过程中,他先后在嘉兴、杭州等地扎根,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并在1368年成功建立大明朝,并将都城迁至北京。
此后,他又曾多次前往云南、贵州等地进行治理和巡视,直至1398年逝世。

朱元璋移民了临安和南京两个地方。
这是因为,在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他将首都设在临安并建造了许多重要的政府建筑和宫殿,但在他晚年,他将首都迁至南京。
因此,朱元璋移民了这两个地方,而且在南京还建造了紫禁城和其他政府建筑,以作为新的王朝的中心。
此外,由于南京位置靠近长江,交通便利,朱元璋也希望通过将首都设在南京来加强南方统治地区的控制力。

1 朱元璋移民了多个地方。
2 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曾迁居至江苏如皋县、安徽宿州、江苏常州、浙江诸暨和安徽青阳等地。
3 朱元璋移民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寻找更为安全的居住地或者对其政治斗争有利的地方。

朱元璋后代逃亡路线

明朝时期非常庞大的朱氏家族,在当时满清以及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北京之后,朱氏一族的人虽然说大部分遭到了他们的毒手,但是呢还是有一部分的人得以幸存下来!不仅如此我们都知道在明清交替时期其实是有一个权力的空白期,这是在那段时间之下让很多身处于皇室的朱氏一族人都逃过了一劫!

就像是太子朱慈良和秦王朱存枢代王朱传等等,尽管也有一部分人成了李自成部队的俘虏,但非常可惜的是后来李自成兵败都已经自顾不暇了,哪里还有功夫去管这些俘虏呢?所以说在这非常混乱的时期中就有很多的朱氏族人伪装成普通老百姓四散逃命了,基本上如果没有什么政治方面的野心和抱负的都归隐到了山林里面,后来一部分人为了存活改了自己的姓,也有的人选择出家!就比如说当时的朱宿渣在西安彻底沦陷之后直接逃到了浙东,后来在他去世以后他的儿子为了活命也为了暂时的躲避现在的战乱就藏在一家寺庙里出家做了和尚!

当然也有很多的朱氏族人为了活命选择向当时的清朝归顺,按理说对于这些前朝的余孽他们是不该留的,但是考虑到在灭了明朝之后必须留一些明朝皇室朱氏家族的人才能安抚整个百姓,让他们看到清朝这个新政权还是非常仁慈的,让他们能够最快程度的接纳自己!就比如说台湾被攻陷之后有很大一批朱氏家族的人都选择投降清朝,而他们这批人就是用来安抚民心的所以说也算是非常的幸运,皇上还给他们安置了妥善的居住地,也就是在如今的山东河南一带!

除此之外在我国,其他的一些地区也是存在着一些朱氏的后人的,例如浙江地区!其实一开始他们也只是为了能够躲避清朝的追杀才故意隐瞒自己的姓名,如今过了这么多年他们才终于恢复了自己真正的姓氏!

朱元璋的后代是谁

朱元璋后代一共有26个儿子,分别如下:

长子朱标,即后来建文帝

的生父。他生性仁慈、敦厚,在兄弟、大臣们之中也很有威信,他很受朱元璋喜爱,朱元璋也很早就立了他为太子,确定了他为皇位接班人。可惜天妒英才,在公元1392,视察陕西之后,因风寒病逝,年仅三十七。

次子朱樉,被封为秦王。曾因在封地有过失,被召回京城,太子朱标巡视秦地回来后,从中调解,后让其返回藩地。公元1395年,他受命征伐洮州叛乱,将其平定。但不幸的是,他在征伐过程中由于露宿山野得了瘴疠,没过多久就因这个病影响去世了,年仅四十。

三子朱棡,被封晋王。他很受朱元璋重用,权力比较大,加上人比较骄纵,导致有人甚至上告他要谋反,幸得朱标保全。公元1398年,朱棡因病去世,年仅四十。

四子朱棣,这个大家应该很清楚,他被封为燕王,后成为皇帝,在他统治时期明朝越来越强盛,开启了永乐盛世,公元1424年,朱棣在北征归途中去世,享年64岁。

五子朱橚,被封周王,是个文化人,对医学有研究,曾编著了有《救荒本草》

等医学作品,对当时的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六子朱桢,被封楚王,天资聪颖,为朱元璋所喜爱,曾在讨伐西南叛乱时,不亲莅军,被朱元璋所诘责,自此失宠。最终于公元1424年去世,享年61岁。

七子朱榑,被封齐王。性格残暴,有野心。建文帝时期,被建文帝借机削藩,废为庶人。朱棣登基后,恢复其藩王。但因又想图谋不轨,再被废为庶人,从此一直被软禁于南京,一直到死亡。公元1428年去世,享年64岁。

八子朱梓,被封潭王。因胡惟庸案被牵连,害怕被诛杀,一直焦虑不安。之后朱元璋召见他,由于害怕,他选择了与自己妃子一起自焚而死。

九子朱杞,被封赵王。无重大事迹,于公元1370年夭折,年仅一岁。

十子朱檀,被封鲁王。因才华横溢,礼贤下士,民声不错。但后来因作死服食金丹,导致毒发伤目而亡,年仅十九岁,这个属于自己作死的。

十一子朱椿,被封蜀王。喜欢读书,博学多才,在朝中有“蜀秀才”之称。一直在蜀地兢兢业业,于公元1423年去世,享年53岁。

十二子朱柏,受封为湘王。建文帝时期,被人告发谋反,被召京师询问时,选择自焚而死,年仅二十九岁。

十三子朱桂 ,被封豫王,建文帝时期被废为庶人。明成祖

登基后,恢复王爵。公元1446去世,享年73岁。

十四子朱楧,先受封汉王,后改肃王。公元1420年去世,享年44岁,无重大事迹。

十五子朱植,被封辽王。在建文帝与朱棣矛盾重重之时,他没选择与朱棣联手,而是选择赴京师讨好建文帝。朱棣当皇帝后,对朱植当时不支持自己很不满,对他的态度很不好。所以他的结局是不咋好的,作为一个王他只留下有校厨役三百人。最终于1424年去世,享年四十八。

十六子朱栴,封庆王。他勤奋好学,十分忠孝,一直有不错的名气,所以朱元璋才会让他作为重要藩王,主持边塞大局。后来因被很多人参奏不法,让明英宗

对他猜忌,导致朱栴郁郁成疾,一病不起,最终病逝于王府,享年61岁。

十七子朱权,被封宁王。在靖难之役

时,被朱棣绑架,被逼迫反叛建文帝。朱棣即位后,将其改封于南昌,对其进行迫害,朱权没办法,寄托于道教

,最后郁郁而终,享年七十岁。

十八子朱楩,封岷王。建文帝时期,因被西平侯沐晟告发不法,被废为庶人。朱棣登基后,虽被恢复爵位,但朱棣对他也不放心,将其他削除护卫、官属,之后还曾将其从云南迁至湖南。公元1450年去世,享年71。

十九子朱橞,被封为谷王。在助朱棣登基中有大功,于是居功自傲,骄横霸道,被朱棣被废为庶人,之后入狱,最终在狱中去世,享年四十九。

二十子朱松,虽受封韩王,但未就藩。无重大事迹。于1407病逝于南京,年仅28岁。

二十一子朱模,封沈王。无重大事迹。公元1431年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二十二子朱楹,被封安王。无重大事迹。公元1417年去世,年仅三十五岁。

二十三子朱桱,封唐王。也无重大事迹。公元1415去世,年仅二十九。

二十四子朱栋,被封郢王。公元1414病逝,年仅二十六。

二十五子朱彝,封为伊王。为人残暴,封地百姓深受其害。公元1414年病死,年仅26岁。残忍之人,活的短,也算恶人有恶报。

二十六子朱楠,出生一个月后夭折。

后代长子朱标。,生母马皇后,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谥“懿文太子”。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

朱元璋后代(儿子)共十六人。:懿文太子外朱标、燕王后来的永乐皇帝朱棣、秦愍王朱樉、晋恭王朱棡、周定王朱橚、楚昭王朱桢、齐王朱榑、潭王朱梓、赵王朱杞、鱼荒王朱檀、蜀献王朱棒、湘献王朱柏、代简王朱桂、肃庄王朱楧、辽简王朱植、庆靖王朱、宁献王朱权、岷庄王朱楩、谷王朱橞、韩宪王朱松、沈简王朱模、安惠王朱楹、唐定王朱桱、郢靖王朱栋、伊厉王朱。还有一皇子朱楠未封国。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有很多的子嗣,自然后代也很多,比如朱标 朱棣 这些是他的儿子 朱允炆 朱高炽这些是他的孙子 朱瞻基是他的重孙。

朱元璋的后代很多,因为他有二十四个儿子,大部分都成为了官员或军事将领。但是,朱元璋的后代并没有维持明朝的统治,因为朱元璋的儿子们在权力斗争中互相倾轧,加上明朝后期内忧外患,导致明朝逐渐走向衰败和灭亡。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是朱由校,他是朱棣的孙子,因为在明朝灭亡后,朱由校改名为朱聿键,成为了清朝的一个平民,之后他的后代也一直生活在中国社会的下层。

是:回答:朱元章后代是谁

朱标,长子,懿文太子(孝慈高皇后出)

朱樉,次子,秦愍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棡,三子,晋恭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棣,四子,明成祖(硕妃出,但自称孝慈高皇后出)

朱橚,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桢,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齐王(永乐朝废为庶人)(达定妃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洪武朝自焚死)(达定妃出)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朱檀,十子,鲁荒王(郭宁妃出)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献王(胡顺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

朱柍,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

朱植,十五子,辽简王(韩妃出)

朱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

朱权,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永乐朝废为庶人)(郭惠妃出)

朱松,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

朱元璋子孙哪一支最多

就藩太原晋王朱棡

朱棡(1358年-1398年),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人,生于元至正十八年十一月,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马秀英所生嫡三子,明成祖朱棣之兄。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封晋王,十一年(1378年)就藩太原。

晋府封28郡王,即28子。属于儿子较多的。

明弘治五年(1492),我们在史书中见到山西巡抚杨澄筹上报的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晋府的庆城王朱钟镒又一次刷新了老朱家的生育记录,到这一年的八月即生有子女九十四人,孙一百六十三人。

其后代子孙最多达到上百万人,最后几乎全部被杀,只有少数改姓埋名,流落民间。

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子孙最多,据统计,朱元璋一生共有26个儿子和16个女儿,这些皇孙更是多达一百多位。1374年朱标嫡长子朱雄英出生,1377年朱允炆出生,1396年皇太孙妃马氏为朱允炆诞下嫡长子朱文奎。这是朱元璋见到的唯一皇曾孙,让年近古稀的朱元璋一尝四世同堂的幸福。

洪武年间周王朱橚的后代,到了万历年间,已有5千多个皇族后代。

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汉族,濠州钟离人家是明朝开国皇帝,庙号太祖,据说宁藩的一部分宗室后裔,明亡后仍留居江西,仍是子孙最多的一支。

朱元璋的后代现在有多少人

1千万左右。现代姓朱的全部有1500余万,但不是所有的都是姓朱的后代。

在古代,据统计,朱元璋的后代数量及其惊人,大概在一百万左右。也正是因为这样,百姓对他们的怨气很大,使得朱家人后来的下场都比较凄惨。

可以说,朱元璋开创了明朝,也是他亲手葬送了明朝。因此,因果报应会一直跟随。凡事要凭良心做事,不可为一己之利而为所欲为,早晚会有惩罚降临。

朱元璋的后人现今有多少

朱元璋的子女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枝散叶,经过近200年的发展,朱元璋的后人已经达到了100万人以上,成为了一个超级庞大的家族,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拱卫了中央的统治。

但自1644年,吴三桂放了满清骑兵入关之后,清朝大军在摄政王多尔衮的带领之下,就快速进入了中原,并且开始对朱元璋子孙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以至于朱元璋百万后人几乎全部身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5938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北宋科举揭榜结束需要多长时间?下一篇:南唐二陵免费吗 南唐二陵开门时间是哪一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