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满江红匈奴人是现在的什么人 霍去病和什么名字相近

导语:《满江红》中所提到的匈奴人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他们是古代游牧民族,现在已经被融入了其他族群。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他的名字与霍尔果斯相近,这也是他征战匈奴时的主要目标地区。

目录导航:

  1. 满江红匈奴人是现在的什么人
  2. 和霍去病相似的名字
  3. 中国人的第二名称是什么
  4. 扶苏和刘据两人的共同点及差别是
  5. 辛弃疾和霍去病取得名字好像,他们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满江红匈奴人是现在的什么人

现在已经不存在匈奴人了。

匈奴最初是在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匈奴帝国的全盛时期从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128年。匈奴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以东的鄂尔多斯高原。

随着历史发展,匈奴西迁,后来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很多匈奴人都和别的民族融合在一起了。现在的一部分蒙古人有可能是匈奴人的后代。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被驱逐出黄河河套地区。至东汉时期北匈奴被迫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

自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起开始受到汉朝军队(以卫青、霍去病为代表)的攻击,汉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匈奴将主力撤回漠北地区,至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匈奴王庭早已完全退出漠南,就连漠北都难以掌控。

自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到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汉朝军队(以赵破奴、李广利为代表)远征匈奴,但多次遭到战败,于是匈奴重新掌控漠北。

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匈奴内乱,出现五单于并立。后郅支单于击败呼韩邪单于。

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呼韩邪向汉称臣归附,汉宣帝将南匈奴安置于漠南。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出击北匈奴,诛杀北匈奴郅支单于。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匈奴人受到乌桓人的攻击北迁前的80年间,匈奴人一直居住在漠南。

汉章帝章和元年(87年),天灾后鲜卑大破北匈奴,诛杀北匈奴优留单于,北匈奴开始“大乱”。

汉和帝永元四年(91年),汉军在稽落山、伊吾、河云北、金微山(今阿尔泰山)相继大败北单于,北匈奴主力被迫远走中亚。任尚等追杀北匈奴单于之战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故地。五代十六国时期,内附的南匈奴建立前赵、北凉和夏等国家。

匈奴指的是金人或辽人或泛指侵略者,现在要找纯种的匈奴人很难寻了,现在民族融合,血缘淡化,所以满江红的匈奴人最接近的是现在蒙古人吧。

和霍去病相似的名字

霍去病是西汉杰出的军事家,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两人虽然相隔千年,但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可以怀疑是否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命运的轮回?

一、都有相似的名字

一个名字叫“去病”,一个名字是“弃疾”,虽然用词不同,但是意思都是希望身体健康,没有疾病。这是巧合吗?显然不是。原来在辛弃疾出生的时候,我国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被迫在金国做官,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拿起武器驱逐金人。祖父很崇拜西汉名将霍去病,所以就给他取名“弃疾”,希望他长大以后能够像霍去病那样英勇善战,打败北方异族侵略者。辛弃疾及家人与霍去病的关系,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粉丝与偶像的关系。

中国人的第二名称是什么

中国人第二名称是汉人或者是华人,中国人之所以称为汉人,这个要归功于大汉帝国,刘邦建立西汉奠定了第二个强大的封建王朝西汉王朝,经过接近六十年修养生息,到汉武大帝时期我国进入强盛时期,由卫青霍去病李广陈塘等名将西征匈奴,扩展了大汉疆域,形成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名言,从此我国在世界被称为汉人。

扶苏和刘据两人的共同点及差别是

相似之处在于二人都是皇帝喜爱的皇子,并且深的民心,备受百姓及朝臣喜爱,同时二人都是为谗言所害。扶苏是秦始皇长子,心性仁爱,秦始皇为了培养扶苏的勇武,故意让其在边疆带兵,并且指派了蒙恬作为辅佐,得民心同时也有军队作为支撑,但没料到秦始皇暴毙在东巡路上,赵高与胡亥勾结,一封诏书赐死了扶苏。

刘据则是因为江充曾与他交恶,江充担心刘据登基之后会处死自己,于是苦心积虑的设置陷阱,当时汉武帝最忌讳宫中出现巫蛊,而江充则从这方面下手,命人在刘据宫中放置小人,并在背上刺针,并且立即上报汉武帝,汉武帝在震怒之下欲处死刘据,刘据被逼无奈之下举兵造反,但失败下狱,被逼自杀,他的母亲卫子夫也因受巫蛊之祸的牵连,自缢于宫中。

不同之处在于刘据在临死前曾起兵反抗过,虽然没能成功,但是这说明了他自身的勇气,希望以造反清君侧来挽救自己的生命,而扶苏虽然明知诏书是假的,是胡亥他们的计策,但是他却没有勇气反抗,如若他违命不尊,起四十万蒙家军南下,凭借边军之力,未必不能改变历史,秦朝也不会二世而亡。

刘据以前人为鉴,但却无军队的资源作为支撑,若当时表兄霍去病未死,卫青尚在,以二人之功勋,江充不敢陷害,汉武帝也心有忌惮,说不定真会上演一场逼宫大戏,就如六百年后的玄武门之变一样,又会有不同的结果。

辛弃疾和霍去病取得名字好像,他们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答:霍去病是西汉杰出的军事家,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两人虽然相隔千年,但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可以怀疑是否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命运的轮回?

一、都有相似的名字

一个名字叫“去病”,一个名字是“弃疾”,虽然用词不同,但是意思都是希望身体健康,没有疾病。这是巧合吗?显然不是。原来在辛弃疾出生的时候,我国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被迫在金国做官,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拿起武器驱逐金人。祖父很崇拜西汉名将霍去病,所以就给他取名“弃疾”,希望他长大以后能够像霍去病那样英勇善战,打败北方异族侵略者。辛弃疾及家人与霍去病的关系,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粉丝与偶像的关系。

二、都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霍去病是西汉名将,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他多次率军深入漠南漠北,杀得匈奴鬼哭狼嚎、四散逃窜,展示其杰出的军事才能。

辛弃疾出生于金国,他看到了汉族百姓被压迫的痛苦,从小就开始勤奋地习文练武,尤其是酷爱研习古代的兵法。他自幼就养成了侠义之气,立志要收复故土。曾给南宋朝廷上《美芹十论》和《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三、都在二十一岁成名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此战中霍去病遭遇匈奴左贤王部,斩首虏七万多,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而这一年的霍去病年仅二十一岁。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军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黑暗统治,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勇敢地起义反金,他聚集两千多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有一次,他惊闻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名勇士带上刀剑,骑上快马,连夜向有几万人的金军大营飞奔而去,乘着夜色,悄悄摸进营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正与金兵喝酒的张安国生擒上马,然后风驰电掣一般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辛弃疾把叛徒张安国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当街游行示众,后砍头)。这叫“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四、都有封狼居胥之志

“封狼居胥”是中国古代汉族武将们向往的最高荣誉和功业巅峰。狼居胥,即狼居胥山;封,即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 汉匈的“漠北大战”,霍去病率军击败匈奴左贤王部,一路追杀到狼居胥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稍做停顿,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封狼居胥”成语即来源于此,也是农耕文明对游牧民族真正第一次里程碑式的胜利。霍去病完成不世的功勋后,也登上他人生的顶峰,被汉武帝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

辛弃疾后来投奔南宋,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他在南宋任职期间,写了很多抗金北伐的建议,但得不到朝廷重视,可以说怀才不遇,没有实现收复北方的愿望,更没有建立“封狼居胥”的千秋功业。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曾写道“……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他虽有出色的才干,豪迈的性格和执着的北伐热情,却难以在官场立足。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诗词抒发自己的壮志和感情,成就了他在南宋词坛豪放派代表人物的地位,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是文武双全的人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策马定乾坤”,可惜辛弃疾没有霍去病那样的机遇,生不逢时,壮志未酬,令世人扼腕叹息不已。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037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刘灏清《赋得古原草送别》改编:兰花诗下一篇:潘金莲为什么舌头厉害?她经历了什么事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