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张良拾履的成语 张良拾覆里张良是什么品格

导语:张良拾履,是指张良在路上捡到一只破鞋,但他并没有顺手拾起来,而是耐心地寻找另一只鞋,最终将两只鞋配对穿上。这个典故反映了张良高尚的品格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目录导航:

  1. 张良拾履的成语
  2. 张良拾履中张良的行动
  3. 张良三次拾履的故事
  4. 张良拾履的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5. 下邳拾履的意思
  6. 张良拾履的主要内容
张良拾履的成语

孺子可教。

拼音:[ rú zǐ kě jiào ]

释义: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张良拾履中张良的行动

张良的行动是恭敬从命。

张良拾履的大意讲的是:汉初三杰的张良年轻时,在桥上遇到一个老人,老人三次约张良夜间都桥上见面,并把破破烂烂的鞋故意掉到桥下,让张良捡来给他穿上。原来这个老人叫黄石公,张良通过他的考验后,他授予张良兵法,使得张良在辅佐汉高祖刘邦时运筹帷幄,立下汗马功劳。

张良三次拾履的故事

张良年轻时,一次在过石桥时见一位老人把自己的草鞋丢进了湍急的河水之中,老人叫张良去捡,张良出于对老人的尊敬捡回了草鞋,可谁料,当他刚把鞋递与老人时,老人却又顺手将鞋丢进了河里,并再次让张良去捡,于是,张良不厌其烦地捡草鞋。

一连三次,张良将鞋套在了老人脚上,老人看出了张良的德行,将《太公兵法》传授给了张良。

此后,张良开始辅佐刘邦,成为一代名臣。

是有关于张良与刘邦之间的传说。
据说,刘邦当时还是个流浪汉,穿着破旧不堪的鞋子,来到张良的门前请求帮助。
张良看到他的鞋子已经完全破掉,于是拾起路边的一只履子给了刘邦,自己只剩下了一只履子。
第二次遇见刘邦的时候,张良已经换了一只新的鞋子,而刘邦还是穿着上次张良给他的那只履子。
第三次遇见刘邦的时候,张良已经换了上好的新鞋,而刘邦则已成为了一位有很高野心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帮助,而友情也需要我们的坚守与信仰。

张良三次举荐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是流传在民间的传说。
据说当时秦朝嬴政在寻找人才,张良在路上捡到了嬴政的鞋子并将其履好,忍辱负重,向嬴政举荐自己的才能。
但嬴政看不起他的贫穷出身,未能给予机会。
之后张良又两次为嬴政服务并受挫,最后在项羽起义时又有所作为。
这个故事是一种鼓励人们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高尚情操,要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张良三次拾鞋的故事是出自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史记·留侯世家》,收录于《史记》中。

故事经过是这样的:

张良年轻时有天在邳桥上散步,有一位身著粗布衣裳的老人走到张良呆的地方,故意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年轻人,下去(给我)把鞋取上来!”张良十分吃惊,真想揍他,但是看到老人如此大的年纪,就给他拾了鞋。老人接着又让张良替他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取上来,于是就恭恭敬敬地给他穿上鞋。老人看到鞋子穿上后,大笑离去。张良十分吃惊地目送老人离去。

老人走了近一里路,又返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给你。五天之后天亮时,在这里与我相会。”张良十分诧异,跪拜说:“好的。”五天之后,张良到了约定的地点,老人已经先到了,看到张良晚到,老人生气地说道:“年轻人和老人约会,怎么可以迟到呢?”于是再次离去并说道:“五日之后早点来。”

五天后鸡刚叫的时候,张良便赶忙赴约,老人又先到了,他愤怒地说:“怎么又迟到了?”说完老人又走了,说:“五天之后早点来。”五天之后,张良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就对了。”老人拿出一本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做帝王师了。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老人就走了,再也没有出现。

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

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一本兵法。张良常常反复地诵读它,日后果然成了智谋超群的汉代名臣。

张良拾履三次的故事是:

一天清晨,张良看到一位白发长胡子的老头儿坐在桥头。当他从老头儿身边经过时,却见对方故意把鞋掉到了桥下,还让张良把鞋给他捡起来!张良一听,心中有些生气,但见对方年老体衰,就走到桥下捡起了老头儿的鞋子。当张良捧着鞋递给老头儿时,老头儿又让他把鞋给他穿上。虽然觉得老头儿很过分,但张良还是恭敬地帮老人穿好了鞋。

随后,那老头儿才大摇大摆地走了。走出了五百步远后,老头儿忽然转过身,对着张良赞许道:“你小子倒是可以教导一番啊。五日后,天亮时分,你到桥头来见我吧。”张良恭敬地应诺了。

第五天天亮时分,张良如约而至,可老头儿已等在桥头了。他见张良来了,斥责道:“小子,你怎么还让我等你?”张良连忙向老头儿低头认错。那老头儿便说:“去吧,五天之后再来见我!”说罢,掉头走开了,只留下张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桥头。

又过了五天,鸡刚叫,张良就赶到桥头,老头儿已经站在桥上。老头儿见到张良又来迟了,呵斥道:“去吧,五天后再与我相会。”

第三次,张良半夜时分就来到桥上。他等了两个时辰之后,才等来了老头儿。这次,老头儿很高兴,从怀里取出一部帛书送给他。张良发现里面是一部兵书,名为《太公兵法》。从此便日夜研习,终于成为韬略满腹的名臣,后来,汉高祖刘邦封他为留侯。

张良拾履的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张良拾履敬履中张良为老人拾鞋并给老人穿上,使老人觉得孺子可教,说明人要敬老尊老的道理;另外,与老人约定见面,严格按照约定时间,最后才得到兵书,说明人还要讲诚信的道理。

张良拾履告诉我们什么对待长者要有谦恭的态度,对他要尊敬,多向长者学习,听从他们的教导。同时又告诉我们,做事也要坚持不懈,要努力学习,这样才能距离目标越来越近了。

这个张良的的确确是真的挺厉害的,这位老者都这样了,但是张良依旧没有生气,也没有放弃和老者的约定,最后才得到了这个《太公兵法》,也算是真的厉害了。所以很多事情大家都知道的,贵在坚持,这个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哦。

下邳拾履的意思

“下邳拾履”完整的说法应该是《张良下邳拾履》,是一篇以张良为主角的文言文。张良下邳拾履意思是:张良在下邳桥上为陌生老人拾鞋、穿鞋。

该文章讲的是:张良此时还血气方刚,但也克制住了自己的情感,为陌生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不值得,但这正是胸怀宽阔的象征。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强力壮,处处礼让,这既是对尊老爱幼传统的表现,又是对一个自身品格的完善。从一点看到全局,从少看到老,从一叶而知秋,从一数而知百知千,张良也正是在不断礼让的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增长了智慧,最终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张良拾履的主要内容

一穿粗布短袍的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故意把鞋脱下丢至桥下,然后傲慢地、用命令口吻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子捡上来。”张良满脸错愕,意欲动手殴打老翁,但还是忍住,替老翁将鞋子取上来,之后老翁翘起脚,眼睛睥睨张良:“给我穿上。”张良长跪地上为其穿上,老翁见鞋子穿好,便开怀大笑离去了。

张良面色突变大惊,望着老翁离去的方向,注视良久,只见老翁走出一段距离后又折回桥上,对张良赞叹到:“孺子可教矣,五天后的天亮与我在此相会。”

张良不解其意,但还是恭敬地应诺。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就到了,老翁已在就说:“与老人相会后到?五天后再来。”

五天后,鸡鸣天未亮,张良前去,老翁又先在,再言五天后再来。张良吸取教训,在第四日的十二点就先至了,张良到那没多久,老翁随后也到,见张良大喜,遂拿出一书《太公兵法》说:“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老翁就走了。

后世称他为黄石公。

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

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张良甚至想拔出拳头揍对方,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捡回了鞋子。谁知这位老人不仅不道谢,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心底大怒:嘿,这糟老头子,我好心帮你把鞋捡回来了,你居然还得寸进尺,要让我帮你把鞋穿上,真是过分!? 张良正想脱口大骂,但又转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默不作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经过几番考验,这位老人终于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张良。张良得到这本奇书,日夜诵读研究,使之后来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087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盘古开天辟地与古希腊神话有何异同?下一篇:古代三国分裂后,形成了哪些现代国家?

文章评论